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那鸿书第三章拾穗

 

【鸿三1祸哉!这流人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流人血的城”。尼尼微以其对待被征服之人的残暴而知名——砍断肢体、处以刺刑、斩首、火烧和堆积尸体。“抢夺的事总不止息”。亚述的生存之道是抢掠别国。──《雷氏研读本》

         「流人血的城」:指亚述人嗜杀成性,残暴地对待战俘。

          「谎诈」:指贸易或战事上的诡诈,事例见王下18:19-35──《串珠圣经注释》

         这流人血的城(参阅结廿四9)。在古时,首都是代表该国的。尼尼微是亚述的京城,是充满暴力的,十足代表亚述帝国。

         这是一个充满罪恶的地方,谎诈是外交的政策,以手段制造国际间的矛盾,培养他自己的权力。强暴就是以战争夺取各国的财富。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所以完全是强盗的行为,这样的罪行总不止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流人血的城。该城草菅人命,没有丝毫良心的不安(见结24:6,9;哈2:12)。在亚述的纪念碑上,大量描述俘虏如何被剥皮,斩首,活着被刺穿,手脚被悬挂,慢慢折磨至死。这些和其他非人道的做法,暴露了这个国家的残酷。在王家的碑文上,不断吹嘘他们杀害了多少敌人,带来了多少俘虏,摧毁和掠夺了多少城市;土地荒芜,果树被毁。

         强暴。希伯来语是pereq (“暴力行为”),指亚述人对被征服的民族的强暴。第1节最后指出尼尼微的统治者不停地掠夺其受害者(见赛33:1)。──《SDA圣经注释》

         此处所记载亚述的暴行,与圣经以外的史籍所载完全吻合。

         「谎诈」:指贸易或战事上的诡诈。──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三1~313节一段描写亚述人的残暴。先知形容为“流人血的城”,被掳到亚述的他国之民在此为奴为婢,或遭惨杀,或遭剥皮。“尸首成了大堆”:有位亚述王曾自夸杀人无数,把抗命不降的百姓杀尽,人头堆在城门口如山般高。──《启导本注释》

 

【鸿三1~4此处所记亚述的暴行,与圣经以外史籍所载完全吻合。──《串珠圣经注释》

 

【鸿三1~7恶贯满盈:尼尼微的罪是她倾覆的主要原因。──《串珠圣经注释》

 

【鸿三2鞭声响亮,车轮轰轰,马匹踢跳,车辆奔腾,

         “鞭声响亮”。驱策玛代和巴比伦的马匹。──《雷氏研读本》

         侵略者进攻的军队,战车迅速飞驰而来,马匹在鞭策之下踢跳,使车辆更加威武地奔腾。这些战车在古代石头铺成的街道上,必成为十分喧哗的声音(参阅珥二5)。征服者如此猖狂的来侵犯,如入无人之境。罪恶者在这种情形之下,竟然没有反抗的力量,连保护自身的安全,也无能为力。实在令人慨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三2~3形容亚述人好战成性,到处征伐,杀人成堆。──《串珠圣经注释》

         ●2~3此段「尸体」出现三次,强调其杀戮之残暴。──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三3马兵争先,刀剑发光,枪矛闪烁,被杀的甚多,尸首成了大堆,尸骸无数,人碰着而跌倒。

         刀剑因转动而发光,枪矛舞动,成为闪烁的光亮,那些刀枪好似镰刀一般,将禾稼割倒在地,那麦实际是生灵,被杀的甚多。

         尸首太多,堆积成堆,军队任意践踏,在尸首上奔走,有时甚至绊跌。一幅十分可怕而可悲的战场图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三4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惯行邪术,藉淫行诱惑列国,用邪术诱惑多族。

         指出亚述在宗教上的罪行。

          「美貌的妓女」:指尼尼微城内所敬拜的偶像。这些偶像崇拜往往与淫乱和行邪术有关。亚述国用武力征服列国之后,必定引诱列邦敬拜他们的偶像。──《串珠圣经注释》

         “美貌的妓女”大概指尼尼微爱情的女神伊斯塔,用比喻此城的物欲的放纵引诱许多人去那里犯罪,学他们拜偶像。──《启导本注释》

         淫行常指敬奉偶像的迷信举动。亚述以宗教的方法引诱以色列及其他国家陷在罪恶之中。(参王下十六章)。邪术与淫行都属于迷信与属灵的背道,也指贸易与外交的诡诈与欺骗。邪术是巴比伦特别发达的,亚述一定也有这样的迷信。

         「诱惑」原意为「卖」,即卖为奴隶,这是亚述对多族的罪行,使人们因宗教迷信而陷入罪中,甚至沦为奴隶,供亚述主子任意驱使,最后终于走向灭亡之途。──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淫行。喻指偶像崇拜(见结23:27;何1:24:12,13;何5:4)。偶像崇拜是亚述毁灭的另一个理由。由于亚述的偶像崇拜非常淫荡,故“淫行”是一语双关(见王下9:22注释)。──《SDA圣经注释》

         「美貌的妓女」:指尼尼微城内所敬拜的偶像。这些偶像往往与淫乱和邪术有关。亚述用武力征服列国之后必引诱列国敬拜其偶像。或指尼尼微城本身,尼尼微的守护神是伊斯他女神,因此「妓女」可以用来指此女神与其所代表的尼尼微城。

         「诱惑」:原文是「卖」。──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4 尼尼微犯罪】此处提到尼尼微的罪恶,其实际罪行不明。然而,这些卖淫和行巫术都是众所周知的暗喻,用来描写蹂躏他人的城市或国家,因为巫师和娼妓都是加害弱者、易受诱惑或疏忽之人。这种诱惑人的娼妓形像,其他例子包括启示录十八3的巴比伦,以西结书十六1522与二十三28的耶路撒冷。这里可能也是指尼尼微城的守护女神伊施他尔,其仪式与传说常包含露骨的性活动。这也可能指亚述人所建立的繁复政治网络,企图要扩展对古代近东大部分地区的掌控。

  西拿基立的使者拉伯沙基嘲弄希西家(赛三十六),提到埃及与亚述争权夺势(赛三十六46),而较小国家被划入条约、附庸,导致贫穷与灭亡。显然亚述人经济上剥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自然资源,也可用于那鸿所列的尼尼微罪状(见:启十八1417)。──《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5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脸上,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使列邦观看你的丑陋。

         本节仍继续以妓女为隐喻,予以羞辱。揭起衣襟蒙在脸上,是奸淫者所受的刑罚(耶十三2226;结十六36及以下;何二39)。据说这也是亚述对待妇女战俘的方法。衣襟指长袍的下摆(参阅出廿八3334;赛六1)。

         「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神要在列国面前,暴露亚述的丑态,因为他们的罪行,羞辱别人,自己必蒙羞。这是公义的报应。──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与你为敌。见鸿2:13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揭起你的衣襟。直译是“掀开你的裙子”(见赛3:1747:3;结16:37;见耶13:26注释)。由于尼尼微的“淫行”(见鸿3:4),神视她如妓女,以最羞辱的方式惩罚她。──《SDA圣经注释》

         ◎少有用「为敌」如此强烈的言词来宣告审判,想来尼尼微城罪大恶极,居然让神用此词。──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三5~7再次宣告神对尼尼微城的判决。

          「我与你为敌」:尼尼微城必在列邦中展露丑态,公开地被侮辱及奚落。这全是她恶贯满盈的结果。──《串珠圣经注释》

         神要惩罚羞辱亚述,没有人为尼尼微的覆亡难过。──《启导本注释》

 

【鸿三6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辱没你,为众目所观。

         「可憎污秽之物」有三种可能的解释。这是指粪土丢在街上的,为污秽之物。这也可指战事中的尸体,被弃在街头,也为人们掩鼻的。这更有可能是偶像之物,因为偶像无用,只成为可憎污秽之物。这将成为公开的羞辱,众目昭昭,使别国都受警戒,因为这是信奉偶像的结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污秽之物。希伯来语是shiqqus ,“可厌之物”,通常用来指与崇拜偶像有关的事物。

         众目所观。七十士是“公开的例子”(见太1:19)。先知继续使用妓女的比喻(鸿3:4),预言尼尼微会遭到暴徒的耻辱和折磨(见结16:37-40)。──《SDA圣经注释》

 

【鸿三7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

         「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任何地方都寻不见。这是指丧礼中可以雇用人来举哀。但是人们看到尼尼微的情景,都急速地逃跑离开,谁也不愿逗留,连可雇用举哀的人都找不着。这是多么凄惨的情形,但是罪的后果就是这样。──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必逃跑离开。喻指将有极大的惩罚临到尼尼微,恐怖得令观者匆忙离开。

         有谁为你悲伤呢?这一句反问句,暗示没有人会为她难过,因为她罪有应得到(见耶15:5,6)。──《SDA圣经注释》

         尼尼微作恶多端,众人见其下场只有欣慰,没有人会为之悲伤。──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7 无人安慰】有位学者(Becking)主张那鸿书一些审判宣告与附庸条约的诅咒类似。他从这一节看出是亚述的诅咒,谓死者将无人关注其亡魂,为其泼洒奠酒。──《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8你岂比挪亚们强呢?挪亚们坐落在众河之间,周围有水;海作他的濠沟,又作他的城墙。

         “挪亚们”。即提比斯,上埃及的首都,在主前663年被亚述劫掠。提比斯象尼尼微一样,“坐落在众河之间”(位于一条河上)。提比斯所在的河是尼罗河。──《雷氏研读本》

         「挪亚们」:又名底比斯城,是上埃及的首都,座落在尼罗河的两岸,筑有运河,贯穿城内,故先知描写此城周围有水,形成一天然保障。──《串珠圣经注释》

         “挪亚们”又称底比斯,为埃及古国南部的首都,位于尼罗河上游,看<参考资料>“写作时期”条。先知预言,尼尼微城的命运将和挪亚们一样。──《启导本注释》

         「挪亚们」直译为「亚们」之挪,亚们是挪城的神明,这是临海的城,距离挪弗(Memphis)之南四百四十哩,为埃及的名城,北端只相距一四○哩,在第十九朝代(1580-1205B.C.),挪弗曾为首都。挪城离此不远,可能是一个重镇。

         水是它天然的保障,在防守上一定十分巩固,其中的居民一定也凭借这样的保障。其实那城却是不堪一击,以后还是很快湮没在历史的废墟之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你岂比挪亚们强呢。希伯来语是No''Amon ,意为埃及的阿们神之城,即上埃及的底比斯城(见耶46:25;结30:14-16)。这座名城有众国王的坟墓,有巨像和人面狮身像,有卡纳克(Karnak)和路克索(Luxor)的大神庙及其大柱子和柱廊,矗立在尼罗河畔,就像底格里斯河边的尼尼微。那鸿在这里警告尼尼微,在上天眼中,她与底比斯一样坏,很可能遭遇相同的厄运。底比斯于公元前663年被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所消灭。

         。指尼罗河。(见赛19:5;耶51:36)。这一节的结尾处是说尼罗河及其运河成为底比斯的“城墙”,或防御工事。──《SDA圣经注释》

         「挪亚们」又称「底比斯」,是上埃及的首都,座落在尼罗河的两岸。──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8 底比斯(和合本:「挪亚们」)嘲弄尼尼微的同时,那鸿提醒他们另一个有坚固防御的城市,底比斯(挪亚们原是希腊文,希伯来文沿用)无法抵挡亚述巴尼帕的亚述军队于主前六六三年进攻。古实的统治者坦塔马尼(Tantamani,主前664657年,第二十五王朝)于六六四年控制了底比斯和挪弗(Memphis),招致亚述人的攻击,因为亚述人支持当时北方尼科政权(遭坦塔马尼处决)。在亚述猛攻之下,坦塔马尼在底比斯抵挡了一阵子,随即弃城逃至纳帕塔(位于努比亚地方)。

  底比斯位于挪弗南方三百二十五哩处(也就是开罗南方十五哩)的尼罗河东岸,有着像尼尼微一样的壕沟和其他精心建造的防卫系统,给人一种牢不可破的幻觉。此外,如同尼尼微一样,它也是个圣城,献给亚孟神,城内包含了雄伟的卡纳克神庙群。──《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8~10史有前例:先知为了表明神宣判的真实及临近,引用了挪亚们败亡的史实为证。──《串珠圣经注释》

 

【鸿三8~10挪亚扪是何地方?】

答:挪亚们No-Amon意思是太阳神亚扪之地,这是古时埃及的一座坚固京城,或称为挪No(意分别,结卅14,耶四六25),即提比斯的别称Thebes。在此城内庙宇广大而华丽,是崇拜亚扪神的城,时在主前664年,被亚述王亚述巴尼帕耳Assur-Banipal远征进攻击破。因其罪恶满盈,受到神的审判。先知那鸿在预言中,以此城作为例证,来警告尼尼微城将有同样的遭遇,(鸿三1119)。在他发出预言以后约30年,果然这一座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罪恶之城,被巴比伦的军队围攻入侵而大施毁灭了。此事约在主前607年,神对这两座大城的刑罚,先后都已应验了。——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鸿三9古实和埃及是他无穷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他的帮手。

         提比斯象尼尼微一样,转而寻求其藩属地区的支持,但却无用。“弗”可能是北非东部的索马里兰(Somaliland),“路比”是吕彼亚。──《雷氏研读本》

         除此以外,挪亚们还有埃及人、古实(即今苏丹)人、弗人及路比(可能是今天的吕彼亚)人为亲密战友,互结同盟。虽然如此,她竟然在主前六六三年被亚述王亚述班尼帕一举歼灭,而尼尼微的命运,注定要步挪亚们的后尘。──《串珠圣经注释》

         根据历史的考据,古实曾一度统治埃及,这是在第二十五朝代(712-663B.C.),那时挪城是首都。所以古实与埃及相提并论。

         弗人和路比族都曾出现在创世记第十章。弗是含的第三子(十6)。他们曾在推罗(结廿七10),又与埃及有关(结三十5;耶四十六9)。路比族可能与创世记第十章十三节的利哈比(Lehabim)是同义字。他们怎么能成为埃及的帮手呢?可能是贸易上的交往,使埃及的财富增多。但是财富增多,国防增强,仍无法避免历史的浩劫。──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古实(KJV版为埃塞俄比亚)是古典时期的努比亚,或现代的苏丹(见创10:6注释)。底比斯毁灭时,统治埃及的国王是圣经中特哈加(Taharka)的继承者和侄子他努塔蒙(Tanutamon)。在旧约中,特哈加被称为“古实王”(见王下19:9注释)。他属于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即埃塞俄比亚(古实)王朝。

         埃及。埃及人和努比亚人形成了“无穷的力量”,或“不可胜数”(代下12:3)。

         弗人。许多埃及学学者认为是在蓬特。但是亚述学学者认为是在利比亚的某一部分(见结27:10注释)。

         路比族。利比亚人(见代下12:3注释)。──《SDA圣经注释》

         「古实」:今日之「苏丹」。

         当日古实人控制底比斯。

         「弗人」、「路比」:可能是今日的「吕彼亚」。──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9 古实、埃及、弗人、路比族为盟邦】当底比斯被亚述人征服时,它和埃及是由古实(努比亚)王朝(第二十五王朝)所统治。努比亚的首都是纳帕塔(在尼罗河第三、第四险滩之间,底比斯南方八百哩处,今日苏丹境内)。古代路比(利比亚)大致是沿着亚历山太港以西的海岸,但包括了尼罗河谷以西的大片沙漠。弗就比较难定位,最可能的结论是,弗是利比亚的别名,用在一起指的是古代埃及西部,以今日利比亚国为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9~10“古实”在埃及之南,即今苏丹。“弗”和“路比”都在非洲北部,与埃及在当日都为挪亚们的盟邦。但挪亚们遭亚述人进攻时,埃及人和这些盟友都救不了它。──《启导本注释》

 

【鸿三10但他被迁移,被掳去;他的婴孩在各市口上也被摔死。人为他的尊贵人拈阄。他所有的大人,都被链子锁着

         亚述人向提比斯人所作的,不久也会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雷氏研读本》

         这样的名城被掳,居民成为奴隶。婴孩被摔死,这是古时战争中最残酷的举动。为灭绝兵源,敌人每将男婴摔在墙上或岩石,使他们脑浆四溅,惨不忍睹(参阅王下八12;赛十三16;何十三16)。

         那些尊贵人是贵冑,但现在沦为奴隶。人们以拈阄的方法把他们当作对象一样分开,占为己有(参阅珥三3以及俄11)。那些人,所谓「大人」也是指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成为战俘,被链子锁着拖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被迁移。底比斯的力量和她显然无限的资源,包括她盟友的帮助,都救不了她被掳(见第8节注释)。

         被摔死。古代施加于被征服城市的常见暴行之一(见王下8:12;诗137:9;赛13:16)。──《SDA圣经注释》

 

【鸿10 为尊贵人拈阄】当埃及的领导人被迫投降,他们如同奴隶般,与其余劫掠之物一起被发配给亚述指挥官。分配劫掠所得的方式,包括拈阄,见于荷马作品《埃利奥特》、马里文献,与约珥书三3──《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11你也必喝醉,必被埋藏,并因仇敌的缘故寻求避难所。

         “喝醉”。即在审判中承受神的忿怒。“被埋藏”。整个尼尼微城都埋藏了,直到1842年才被发掘出来。──《雷氏研读本》

         「喝醉」:代表失去抗拒的能力。

          「被埋藏」:指躲藏起来。──《串珠圣经注释》

         “喝醉”:喝了神忿怒的杯。“埋藏”:找地方躲避神的刑罚。──《启导本注释》

         这是神的忿怒,人因罪喝下神忿怒的酒,甚至醉倒(参阅哈二16;耶廿五15-27;俄16;结廿三33及以下;赛五十一17-23;诗六十3;哀四21)。他因逃避敌人,要寻求避难所。他们以前专追赶别人,好似猛狮追逐别的小动物一般。现在他们被人追逐,成为惊弓之鸟,到处逃遁,设法避难,却找不到避难之处,经常处在惊恐之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你也必。先知转而对尼尼微说话。

         被埋藏。可能指尼尼微没有抵抗的能力。──《SDA圣经注释》

         「喝醉」:表示失去抗拒能力。

         「被埋藏」:指躲藏起来。──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三12你一切保障,必像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无花果;若一摇撼,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

         虽然她有坚固的保障(参写作背景),但也无济于事,必被攻下,正如人摇撼无花果树,收取熟透的无花果一般的容易。──《串珠圣经注释》

         描写此城虽坚固,敌人来攻如摇撼果子已熟的树,果子纷纷落下,垂手可得。──《启导本注释》

         这里的保障,必为防守之要口,为阻挡敌军进攻的,可能不是指城门。但是这只像初熟的无花果,成熟之后无法久留在树上。所以稍经摇撼,就会掉落下来(参阅弥七1;赛廿八4;耶廿四2)。这保障也经不起摇撼、震动,都会纷纷如果实落下,供人吞吃。──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三13你地上的人民,如同妇女,你国中的关口,向仇敌敞开,你的门闩,被火焚烧。

         防卫者因惧怕而变得软弱,象“妇女”一样。──《雷氏研读本》

         城中居民虽多,都如妇女般没有战斗能力。城门大开,让敌人长驱直进。

          「门闩」:指用来锁紧城门的横闩,这里代表全城的防御。──《串珠圣经注释》

         亚述人必软弱如妇女,无抵抗能力。“门闩”为城门的横闩,门闩被焚,敌军可以长驱直入。──《启导本注释》

         灾难来到,连防守尼尼微的将士都失去男子汉的勇气,好像妇女一般的软弱(参阅赛十九16;耶四十九22,五十37,五十一30)。城门被焚,烧着门闩,城门必无法再关紧,不但城门,连关口,或最重要防线的入口,还不能紧密地关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三14你要打水豫备受困,要坚固你的保障。踹土和泥,修补砖窑

         讽刺的警告。纵然进行一切防卫修补措施,也难逃劫运。──《串珠圣经注释》

         尼尼微若要防守,用水问题一定得解决(犹大也曾因战时贮水,可参阅赛七3)。供水充足,他们还可维持一时的安全。要坚固保障,还得重修与建造。缺口必须堵塞、填补,城墙到处都需加厚,使其坚固,经得起炮火的袭击。修补砖窑,再作砖来供建造之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要坚固。即加强防御工事的薄弱之处。先知用讽刺的语气,要尼尼微人为长期的围困做好一切准备。

         砖窑。直译为“砖模”。──《SDA圣经注释》

 

【鸿14 预备受困】古代近东城市的防御工事包括土制的堡垒,有坡度的斜堤,以及建立于石块根基上,以曝晒干燥的泥砖制成的高耸城墙与门(厚可达二十五至三十呎)。然而,风雨侵蚀这些墙,必须不断地修补。需要成千上万的砖头,花费多不胜数的时间制造。

  许多皇家年表和碑文提到修补建造城墙,是重大成就。在预期将受围攻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重要。尼尼微的城墙是由西拿基立王建造,周长约七哩半。受围攻时,确保有足够水量供应也很重要。

  尼尼微的水主要来自河水以及相连的水道,但供给可能受到城外包围的敌人破坏。此处的打水指的是将城中的大蓄水池装满。──《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14~15先知笑尼尼微城的人,无论如何准备都大劫难逃,考古学家发现,城中宫殿、房舍都遭大火焚毁。

    “蝻子”为蝗虫幼虫,增长甚速。──《启导本注释》

 

【鸿三15在那里火必烧灭你,刀必杀戮你,吞灭你如同蝻子。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多如蝗虫罢!

         考古学家证实那场“火”毁灭了尼尼微城。攻击者好象“蝻子”(蝗虫)一样,彻底毁坏那地。参看约珥书一章4节的脚注。本节最后一句话可能是叫尼尼微人象蝗虫一样加增人数,防卫自己的城,但那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做的事。──《雷氏研读本》

         人的劳力是徒然的,一切防守的工事无济于事。火与刀剑是毁灭的力量(参阅申廿八22;士一825,二十3748;撒上三十114;王上九16;赛一7;耶卅四2;摩一4及以下;何八14)。

         「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也许指军队的增多,防守的力量无论怎样增强,都于事实无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在那里。虽然对防御工事进行了必要的加强,“火”仍将“烧灭”这座城池。考古学证明这个预言已字字应验。

         蝻子。希伯来语是yeleq ,指爬行无翼的蝗虫(见诗105:34;耶51:14,27;珥1:42:25)。先知在本节和下一节中,显然用这个比喻说明尼尼微会突然而彻底地遭遇毁灭,就如蝻子吃尽植物一样。

         任你加增人数多。虽然亚述人集结军队,多如蝻子或蝗虫,却帮不了他们。──《SDA圣经注释》

 

【鸿三15~17蝻子、蝗虫、蚂蚱等是东方人十分熟悉的小昆虫(参珥1:4注) 它们的群体性很强,往往以盈千累万的姿态出现。那鸿先知以这些小昆虫形容亚述的军兵(15)、商贾(16)、首领、军事首领(17),他们虽然众多,也是无用,当劫运临头之时,他们都远走高飞,各散东西了。──《串珠圣经注释》

 

【鸿1517 蝗虫的暗喻】有史以来,大群的蝗虫就定期侵扰近东。牠们源自沙漠与草原地区的无翼蚱蜢,而当其族群数量成长,就变成有翼的蝗虫,其数量之多,进食、交配与产下大量幼虫的时候可遮蔽日光(见:出十120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16你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蝻子吃尽而去。

         「去」:原文作「飞」,指亚述人如蝻子一般,吃光田里的土产后便飞走。──《串珠圣经注释》

         亚述商贾虽多,到末了会象蝗虫携带积储财宝远扬。──《启导本注释》

         商贾增加,财富增多,使国防增强,商贾的数目甚至比天上的星还多,照说可解当时的困难。但是蝻子一来全都吃尽而去。那些侵略者将尼尼微捣毁之后,只抢掠财宝,便呼啸而去,无意将这荒废的城重建,这大城最后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不会再有复兴的希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三17你的首领,多如蝗虫;你的军长,彷佛成群的蚂蚱:天凉的时候,齐落在篱笆上,日头一出,便都飞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你的首领”。你的军事领袖。──《雷氏研读本》

         朝中官吏,军中首领,在大难来临之日,也会象商人一样,把财宝卷起,逃去无踪。──《启导本注释》

         战士或文书成群,设防的事定是十分周密,他们人数之多,如蝗虫一般。他们的「军长」(可能与首领同义),也多得不可胜数。

         天凉的时候蚂蚱不能有很多的活动,只云集在篱笆处,一有阳光,有了日头的热气,又活动起来。这些军事领袖在战时也是如此不安。最后却不知他们的去向。他们或弃阵逃跑,流亡在异地;或临阵战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他们也都这样消失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军长。希伯来语是taphsarim ,意为“泥版刻写者”或“文士”(见耶51:27注释)。这里指高级将领。这些官员经常在纪念碑上被提到。如同蝗虫在“天凉”时失去活动力,这些亚述的领袖和将领在该城的危机中会显得无能为力。亚述的军队只好“都飞去”,即毁灭和消失。──《SDA圣经注释》

         「蝗虫、蚂蚱」:是当地人熟悉的小昆虫,群体性强。──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17 首领与军长处那鸿用广为人知的亚述职称来指朝臣和文官(可能是一个行政官员的泛称)。当时代的记录显示尼尼微城将破之际,有些由亚述乌巴列二世所带领的官员成功地逃到哈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18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冑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

         “你的牧人”。你的政治官员。──《雷氏研读本》

         「牧人」:指首领(参串17)。──《串珠圣经注释》

          「睡觉」、「安歇」:指死亡(参串28)。由于首领死亡,人民四散流离,呈现一幅国破家亡的凄惨图画。──《串珠圣经注释》

         贵冑安歇,贵冑是军事领袖,他们也在静止的状态中,不能再活跃。这种安歇,当然不是安逸或安乐,而是动弹不得,几乎与上列的「睡觉」同义,也受了死亡的辖制。睡觉与安歇都指死亡(参阅赛十四18;诗十三3,七十六56)。

         牧人与贵冑包括所有的领袖,后者为军事方面,而前者为行政首长,小至一城之首领,大可指一国之君。他们死亡,一切都全部解体。

         人民散在山间,是因城市战乱,他们在外流逐。他们那似羊群,牧人既离弃他们,他们就四散在各处(参阅王上廿二17;结卅四6;亚十三7;民廿七17)。这将是最后的情景,无可挽救。──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你的牧人睡觉。这里指国家的领袖们,要么在岗位上沉睡,要么真的死于战争,故以“睡觉”来指死亡。

         散在山间。领袖没有了。尼尼微人再也不能有效地抵抗敌人。──《SDA圣经注释》

         「牧人」:指「首领」。

         「睡觉」、「安歇」:指「死亡」。── 蔡哲民《查经资料》

 

【鸿18 亚述王的身分】由于那鸿书的年代并不明确,无法推知这最后一篇神谕中的亚述王是指哪一位。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最早的可能年代是主前六六三年底比斯城被攻破后不久,而最晚可能是六一二年尼尼微城实际陷落时。

  那鸿书可能是六二七年亚述巴尼帕死后,亚述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时,为鼓励犹大人民起来反抗而写。这里所指,另有可能是尼尼微城攻破时的亚述王辛沙依士坤。──《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鸿三18~19这一段预言亚述的彻底消失。“牧人”指国家的领袖。“睡觉”、“安歇”都指死亡。“损伤无法医治”:致命的伤。尼尼微被毁后从未重建,长埋黄土。亚述人的凶暴,当日大家身受其害,听到倒下的消息,万人拍掌。──《启导本注释》

 

【鸿三19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听闻尼尼微毁灭的消息,所有人都会感到高兴。──《雷氏研读本》

         「损伤无法 ...... 极其重大」:尼尼微的覆亡,并非短暂的惩戒行动,像神对犹大国倾覆一般,乃是彻底的毁灭,永无复兴的希望(参串30)。对那些受欺压、受迫害的国家(例如犹大国)而言,尼尼微的灭亡着实是极大的喜讯,值得拍手称庆。

          「你所行 ...... 遭遇呢?」或作「谁没有受过你不断带来的伤害呢?」──《串珠圣经注释》

         伤痕可指国家元气的损失(参阅摩六6;赛三十26以及耶八21)。有时也可指个人(箴十六18,十七19及十八12)。

         人们看了拍掌,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可参阅赛五十五12;结廿五6;诗四十七2,九十八8)。那些人所以有这样兴奋的态度,因为感到公义已经伸张,神已为他们申冤,报应的事已经实现。亚述的恶行,曾在许多邦国与人民中循环。这恶似乎永远没有过去。但是尼尼微败亡,使这恶性的循环得以中断,从此以后,罪恶不得再张狂。这是最后的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无法医治。直译为“没有减少”,或“没有减轻”。

         信息。希伯来语是shema`,意为“报告”(见创29:13;出23:1;申2:25等)。这里说周围国家听到尼尼微陷落的消息后,都高兴得鼓掌,因为亚述的不断行恶和无情压迫结束了。先知以确定的语气结束他的信息。亚述曾有过蒙恩的日子。但现在向它提供怜悯是没有用了。──《SDA圣经注释》

         「你所行....遭遇呢」:或作「谁没有受过你不断带来的伤害呢?」。

         ◎初读那鸿书,不懂神为何如此残忍,执意与尼尼微成为敌,定意倾覆此城。直到最后,先知用一种平安的语气宣告尼尼微过去了,这个历史上残忍有名的国家结束了。我才想到这竟是一个礼物,那些在此残忍政权统治之下的人民,终于可以安息了,可以拍手庆贺了。── 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