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拾穗

 

【诗一百十八篇题注】

         这首充满喜气洋洋的感恩诗由列队前往圣殿的敬拜者唱颂。当中包含欢呼赞美(1~4),承认过往的痛苦、哀求和神的拯救(5~12),以及预期将来那房角石要为万民带来救恩(22~29)。――《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感恩诗,因神的拯救得脱仇敌之手。

1~4节为引言,邀请全民一同称谢,5~18节为个人的感谢(诗人大概是一位君王或他的代表),述说所处苦难与获神拯救的经过。19~29节为王和朝拜的人走近圣殿内院所唱的诗歌。有的学者相信,耶稣和门徒吃逾越节的晚餐时,所唱的或为此诗(太二十六30)――《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一篇进入圣殿时所唱的感恩诗。――《串珠圣经注释》

         称谢慈爱的神。与其他哈利路亚诗篇相同,作者和写作背景亦不甚确切。大多数学者推测这是大卫的作品,大卫经历无数困苦后,登上王位,赞美神所施的恩典及救拔,写了这首诗。本诗可分为以下四个诗段:①劝勉以色列称谢神(1~4);②以自身的经历为基础,鼓励自己及众人(5~18);③感谢神使他可以到宝座前(19~23);④展望救赎者的国度,感谢赞美神赐下胜利(24~29)。本诗教导,当圣徒以信心克服神所允许的苦难,就会经历到神更大的恩典与灵命惊人的成长。 ――《圣经精读本》

         本诗是民族的感恩诗,一般认为是为全国性节日而创作的,可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1~19节是以色列人的队伍前往圣殿献祭的路上唱的。当他们到达圣殿门口要求进去时,背诵第19节;第20~28节是守在门口的人和到达门口的人之间的对话。最后是全体大合唱(29)──《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诗是六篇「埃及赞美诗 Egyptian Hallel」的最后一篇,最初是为庆祝逾越节而唱,读者所联想到的是出埃及时所蒙的拯救。但是,经过了棕树主日(Palm Sunday),我们对本诗的预表就有了更深的认识。主耶稣在最后晚餐的时候唱过本诗(太二十六30),并且宣告祂就是本诗所预言的「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太二十一42)──《圣经综合解读》

         一百一十三篇至一百一十八篇被称为「哈利路诗篇」(Hallel Psalms),也称为「埃及赞美诗 Egyptian Hallel」。新约时代的犹太人在吃逾越节筵席时要唱颂「哈利路诗篇」。主耶稣和门徒吃完最后的晚餐,「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可十四26;太二十六30),所唱的就是这些诗篇。──《圣经综合解读》

         118 其实是描述一个君王似的人物 11810~12 来称颂神。──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序言——本诗是民族的感恩诗,一般认为是为全国性节日而创作的,可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1~19节是以色列人的队伍前往圣殿献祭的路上唱的。当他们到达圣殿门口要求进去时,背诵第19节;第20~28节是守在门口的人和到达门口的人之间的对话。最后是全体大合唱(29)――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神的百姓赞美神、称谢神,不是因为所得的恩典,而是「因祂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1)──《圣经综合解读》

         「慈爱」(1)可译为「不变的爱」(英文ESV译本),是盟约中的用语,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圣约的「不变的爱」。──《圣经综合解读》

         「善」:SH 2896,「好的」、「令人愉悦的」。

         「慈爱」:SH 2617,「履约的忠诚」、「慈爱」。──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本诗的主题是感恩。邀请所有的人都加入这个赞美的大合唱。

  慈爱(chesed)――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1~4引言:诗人呼吁选民和他一同称谢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在这四则同样的响应背后,我们可以听见一大群会众的声音。本篇的结尾与开头十分接近(129);此处对敬拜的呼召,在其他诗篇亦曾出现(一○六l,一三六1),显示这是很常见的呼召;也可看出,藉此机会主领人与会众能一同将神的大作为再演练一次(一三六1~26)。耶利米书三十三11,保存了这一幕的情景,神应许要使他子民再度昌盛,「必再听见有欢喜和快乐的声音,……又有奉感谢祭到耶和华殿中之人的声音。」──《丁道尔圣经注释》

         此处用多次的重复来强调神「守约的慈爱」永远长存。──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十 2「愿以色列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以色列曾受到神的特别眷爱。神把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带领他们经过旷野,进入应许之地。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2~4看一一五9~11注。――《启导本诗篇注释》

         以色列,亚伦家,敬畏耶和华的人(1159~11) ――《圣经精读本》

         诗人三次呼吁人类来赞美神「永远长存」(2)的慈爱:「以色列」(2)指神的百姓,「亚伦的家」(3)指神的祭司,「敬畏耶和华的」(4)包括所有敬畏神的外邦人。──《圣经综合解读》

         这三类人的共同特点,是与圣约有分。神的「慈爱」(234),特指祂信守圣约的慈爱;人若不肯与神恢复正常的关系,就是弃绝祂的圣约,也与祂信守圣约的「慈爱」无分无关。──《圣经综合解读》

 

【诗一百十 3「愿亚伦的家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亚伦的后裔被指派担任圣职。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4「愿敬畏耶和华的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本节恳劝所有愿意敬拜耶和华的人,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是祭司,或是平民,都一同来赞美耶和华。――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5「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

         耶和华为我提供“宽阔之地”(释放我得自由),以代替“急难”(原文作:狭窄之地)。――《诗篇雷氏研读本》

         “宽阔之地”指得获自由(看三十一8)――《启导本诗篇注释》

         「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使我不再受患难压逼束缚,得着释放。――《串珠圣经注释》

         宽阔之地:婉转表达走出苦难、身居安稳之处。大卫终于靠着神走过艰险漫长的苦难之旅,大卫是航行在人生之海的圣徒效法的榜样。 ――《圣经精读本》

         「急难」(5)原文是「狭窄、悲痛」,与阴间的「痛苦」(一百一十六3)是同一个字。这个字在圣经中只出现过三次,在《耶利米哀歌》中被译为「狭窄之地」(哀一3)──《圣经综合解读》

         「急难」是神把我们领往自由释放的「宽阔之地」(5)的道路。神领我们进入「急难」,好叫我们向神呼求,以致能被神安置到「宽阔之地」。虽然「急难」可能还没有过去,但我们的灵已经借着祷告进入「宽阔之地」与主同在,不再被环境所搅扰,因为「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林后三17)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圣经综合解读》

         「急难中」:SH 4712,「悲痛」。此字圣经中仅出现三次 1163 1185 13 ──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即神带领我们来到一个不会被环境所困扰的地方,可以自由活动。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5~9现在,群众之声为一个人所取代;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底下他即将以王的身分发言(10节以下),又如王一般受到欢迎(10~27)。然而在这里,他的见证与其他蒙拯救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提到的急难(5),与一百十六3那受苦者所感到阴间的痛苦或紧抓,为同一个字;他挑衅的吶喊:人能把我怎么样呢?也与大卫在五十六11的话相同,希伯来书十三6则应用于我们身上。同理,第89节的名言,也是每个人的箴言,不过可能特别适用于能找到有权势者撑腰的人。──《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5~18复述困境和获救的经过:诗人可能是一位君王;他受敌人侵害,险些死亡(18),但终蒙神拯救。――《串珠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6「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大卫面对惨淡的现实,大声宣告信仰。敬畏神者必不畏惧人,但畏惧人者却很难敬畏神。大卫选择了前者,他的信心借着他信实的生活得到充分的证明。 ――《圣经精读本》

         「人能把我怎么样呢」(6),这是引用大卫的信心宣告(五十六11)。今天,新约的信徒也可以放胆地宣告:「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来十三6)──《圣经综合解读》

         信徒一定会经历难处,但每一次在难处中的经历,都坚固了我们向着神的信心,提升了我们对神的认识。因为神一次又一次地领我们进入「急难」的死荫幽谷,是要炼净我们信心,使我们越来越有把握:「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6)──《圣经综合解读》

         1186~7 是对仗的两节,神成为自己的帮助,无人能威胁。──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人虽然处在时刻想谋害他性命的仇敌包围之中,仍保持平静和自信。他知道有神帮助他,就没有人能敌挡他(见罗831)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7「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

         而当我们信心的眼睛越来越明白的时候,就能「在那帮助我的人中」(7),看见背后是「有耶和华帮助我」(7),也能在仇敌猖獗的时候,确信必「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7)──《圣经综合解读》

  有耶和华帮助我。神与那些帮助诗人的人在一起,领导他走向胜利。

  我要看见。直译是“我要观望那些恨我的人”。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8「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

         「投靠」(8),原文是「寻求庇护、信靠」。──《圣经综合解读》

         「投靠」耶和华:SH 2620,「寻求庇护」、「信靠」。

         「强似」:SH 2896,「好的」、「有价值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相信人往往会遭遇背叛,但神绝不会使相信的人失望。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8~9投靠耶和华:并不是单纯的逃避现实,而是完全依靠、交托神。当被恶势力追赶、在痛苦与罪孽中煎熬时,只要进到真正的避难所——耶和华的怀抱中(1464611425;出1426),将一切事情交托给他,就可得享灵魂真正的安息(91910)。不仅如此,必能更加主动地战胜现实中的一切困苦。 ――《圣经精读本》

         8~9节也是每个信徒的箴言,尤其适用于那些能找到有权势者撑腰的人。因着许多「急难」(5)的经历,神让「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罗五3~4),让信徒越来越有信心:唯一值得我们「投靠」(8)的就是神。而人的地位再高、势力再大,也只是昙花一现;地位越高、也摔得越惨,一荣俱荣、也一枯俱枯。──《圣经综合解读》

         1188~9 也是对仗,说明信靠神胜过依靠其他的势力。──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十 9「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

         「王子」(9),原文是复数。──《圣经综合解读》

         倚赖「王子」:SH 5081,「尊贵的」、「贵族」。原文是复数型态。──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那些地位高权力大的人也不一定靠得住。虽然他有最好的愿望,也可能因人性的软弱而失败。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10「万民围绕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万民」(10)原文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民」。──《圣经综合解读》

         「围绕」(1012)、「环绕」(11)、「围困」(11)原文是同一个字,在10~12节重复了四次。──《圣经综合解读》

         「剿灭」(101112)原文是「切除、行割礼」,在10~12节中重复了三次。──《圣经综合解读》

         「万民」:SH 3605+SH 1471,「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民」。

         「围绕」:SH 5437,「绕行」、「环绕」。此字 11810~12 出现四次。

         「剿灭」他们:SH 4135,「使受割礼」。此字 11810~12 出现三次。──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十八10~13万民显示出此次战役的真正规模。倘若发言者以自己作百姓的代表,此处使命我们想起全世界对神之城猛烈的敌意,如诗篇四十六及四十八篇,并撒迦利亚书十四2所提到,最后万国将聚集,攻打耶路撒冷。但是不少解经家认为,这里是指在仪式中国王蒙羞的情景,所以是群众围攻个人,而不是城市遭包围。无论这类仪式是否存在,历史却会告诉我们,世界的敌视乃是冲着一个人来的,就是拒绝接受「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诗二2);再者,这些谋反的人也包括以色列人在内(徒四27)

  四度提到围绕(和合本包括环绕、围困),已经够让人深感威胁,而一大群蜂子和啦爆裂之火的比喻,更将攻击的接近与猛烈铺述无遗,令人魂飞魄散。主耶稣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毒威胁,而且不仅在他受审判时才受到;参路加福音十一5354。但是希伯来经文论到的,不只是烧荆棘的火之火焰,更进一步望见其熄灭( AVRVRSV小字,TEV);因为这种火燃起来是很突然,但也很快就烧尽,同样,罪恶的能力虽然凶猛,亦必极其短暂。

  我必剿灭他们(10~12)可能应译为:「我将把他们赶回去」( NEBTRP)。──《丁道尔圣经注释》

         10~13节所描述的是一场战争,更代表一切属灵的争战。──《圣经综合解读》

 

【诗一百十 11「他们环绕我,围困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诗一百十八12「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蜂子围绕”、“烧荆棘的火”都是比喻敌人之多和攻击的厉害,但都为神剿灭。――《启导本诗篇注释》

         「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古译本作「好像烈火焚烧荆棘」。――《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围绕我:表明大卫所面临患难的严重性。仇敌的围攻好似蜂群,全然无计突围。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烧荆棘的火”会转眼熄灭,意味仇敌必转瞬即灭。。 ――《圣经精读本》

         「蜂子」(12)原文是「蜜蜂」,特点是声势浩大、被蜇了很疼,但蜇过人的蜜蜂很快就会死去。「烧荆棘的火」(12),特点是突然燃烧、来势凶猛,但很快就会烧尽。同样,罪恶的能力虽然凶猛,但也极其短暂。「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下」(约壹五19),虽然世界「围困」信徒,「要让我跌倒」(13)。但是仇敌的势力只是「蜂子」和「烧荆棘的火」,虽然一时令人魂飞魄散,但却转瞬即逝。──《圣经综合解读》

         「蜂子」:SH 1682,「蜜蜂」。──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这样的烈火在短期间内会熊熊燃烧,但很快熄灭。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13「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华帮助了我。」

         “你推我”。更可作:你大力推我。这是指以色列的仇敌,这里看为一个个体。――《诗篇雷氏研读本》

         「你推我要叫我跌倒」:古译本作「我被推撞,将要跌倒」。――《串珠圣经注释》

         你:指以色列的敌人或逼迫诗人之徒。 ――《圣经精读本》

         你「推」我:SH 1760+SH 1760,重复两个「推」,用以加强语气,表示「用力推」。──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十 14「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这一节完全引自红海边的胜利之歌(出十五2a),第1528节也是其回声。所以,出埃及的事件可成为神在历史中救赎的典范(林前十61l,直译:「如模型」),而救赎大工则由基督完成(参,路九31,直译:「他的出埃及,就是他将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14),这是引用摩西在红海边的得胜之歌(出十五2)──《圣经综合解读》

         14~18节是得胜者的宣告。争战是神自己的大能,得胜却由祂的百姓一同来分享。──《圣经综合解读》

         11814 引用摩西之歌的 152 11815~16 「右手」,引用摩西之歌的 15612 ──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与出152相同。诗人可能想到了以色列过红海时所得到的大拯救。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主如今还在。――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15「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帐棚”指住处。――《启导本诗篇注释》

         在反对神的「万民」面前,信徒得胜的秘诀就是「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12),完全地站在神那一边,让神自己来争战,让「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15),因为「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4~5)──《圣经综合解读》

         即使在最危难的时候,我们若在灵里看见自己正是「耶和华的右手」(15)所「帮助」(13)的对象,也会像出埃及的百姓一样「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十四13),也必像过了红海的百姓一样「欢呼拯救的声音」(15)──《圣经综合解读》

  帐棚。或“居所”。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15~18从这里开始,除了王(若他是王的话)的声音之外,还有其他的声音出现。仗是他一个人打的,胜利却由大家来分享。这个胜利(或拯救──是同一个字)其实应是耶和华的,就像在红海的拯救一样。此处再三赞美神的右手,就是摩西之歌的回声,以致让人注意到这一点。──《丁道尔圣经注释》

         「右手」(1516)代表能力,也是引用摩西之歌(出十五612)──《圣经综合解读》

 

【诗一百十 16「耶和华的右手高举,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右手高举」:象征得胜。――《串珠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17「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

         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在危难中,诗人依然能够为自己的生命欢唱。这种乐观来自对生命之源——神的坚定确信。 ――《圣经精读本》

         11817~18 作者反省自己遭遇的苦难,他认为这是神的「惩戒」,但并不至于死,所以他还要宣扬神的作为。

  诗人确信自己目前不会死,以致让仇敌高兴。当神的圣徒被黑暗和忧郁所包围,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时,这句话给他们气馁的心带来安慰。伟大的英国改革家约翰·威克里夫在病榻上诵读了这段经文,说自己会活下来宣布修道士们的罪行。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18「耶和华虽严严地惩治我,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

         有什么样的「急难」(5)比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更痛苦呢?但祂在最后的晚餐唱到「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18)的时候,心中又是何等的安慰呢?当我们被黑暗、忧郁和绝望所包围的时候,这节诗也同样会给我们气馁的心带来安慰。──《圣经综合解读》

         「主所爱的,祂必管教」(来十二6),「惩治」(18)的目的都是要救我们脱离死亡,好叫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分。而主耶稣却是为我们的罪受「惩治」被钉于十字架。──《圣经综合解读》

         「严严地惩治」:SH 3256+SH 3256,连续两个「惩罚」、「惩戒」。用以加强语气。──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神经常让苦难临到自己的子民,为了让他们放弃属世的事物。管教的杖似乎难受,但这是出于无限智慧和慈爱的手(见伯517;箴311;来125711)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19「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从本节可知此诗为进殿的仪式中所唱。王立在进到内院的大门前,唱“给我敞开义门”。“义门”指唯有义人才能进入的门(20)――《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诗人叩殿门时所说的话。――《串珠圣经注释》

         义门:指圣殿之门,诗人希望进到圣殿称谢神。 ――《圣经精读本》

         「义门」(19)是来到神面前的门,唯有义人才能进去,与神恢复交通(来十19~20)。主耶稣用自己的宝血打开了因信称义的门、进入了至圣所,叫凡信祂的都可以说:「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19)──《圣经综合解读》

  显然是指圣殿的门。称为“义门”可能是因为神按公义的标准引导他们来到那里。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19~20殿门前的挑战。这两节是对句,一句提出挑战,另一句则以挑战来响应,就像第二十四篇。我们的王凭他经苦难而成全的美德,亲自进了义门,这就是我们信心的荣耀;而荣上加荣的则是:祂乃是「为我们」进这门(来二10,九24)!──《丁道尔圣经注释》

         19~24节描述得胜者凯旋归来。──《圣经综合解读》

         11819~21 说明作者已经由苦难中脱离,他现在要进入圣殿去敬拜神。──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十 20「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

         这节是殿内的人之回答。――《串珠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21「我要称谢你,因为你已经应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你已经应允我。英文KJV版为“你已经听见了我”。――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21~23房角的头块石头。这里首度暗示,在围攻的仇敌中(10节以下)有匠人,就是以色列人的权贵。在以赛亚的时代,他曾证实,这些人弃绝神的房角石,而「以谎言为避所」(赛二十八1516):新约则清楚指明,这房角石就是基督的预表(太二十一42;罗九3233;弗二20;彼前二6以下)。神为祂伸冤而做的希奇事,便是复活,参,彼得在使徒行传四1011所说之话的含义。──《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22「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匠人所弃的石头”可指诗中所说的王为进侵的异邦的王看不起,当作无用的石头。但也可指以色列为列国看不起。

“房角的头块石头”通指墙基用的大石,置于墙角上,支持全墙。这块为世上的列邦看不起的石头,已成为神藉以色列而建立起的国度的重要基石。耶稣曾引本节和23节说明祂虽为人弃绝,却为神高举,成为人类的救赎主(太二十一42;可十二10~11)。使徒们也把这两节用在耶稣身上(徒四11;弗二20;彼前二7)――《启导本诗篇注释》

         「匠人所弃的石头」:象征卑贱无用之物。

          「房角的头块石头」:珍贵的基石,十分重要。

          诗人本陷于死地,却蒙神拯救,被高举和得尊荣。

          主耶稣曾引用本节经文,表明 虽为同胞弃绝,却被神高举,成为人类的救主(参串)――《串珠圣经注释》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大卫虽曾因扫罗及随从备受生命的威胁,落到四处被追杀的悲惨境地,却因神的保守与拯救,最终占据重要如房角头块石头般的地位。新约常用这句话指耶稣基督(2142;徒411;弗220;彼前26),意味被所有世人视为卑贱、并无辜受死的耶稣基督,复活后却被神高举,成为教会的元首,治理万有(531~3;腓27~11) ――《圣经精读本》

         「匠人所弃的石头」(22),象征卑贱无用之物。「房角的头块石头」(22),指置于墙角的房角石,是用以确定两面墙方向的基准,十分重要。主耶稣曾引用22~23节来说明祂将被人弃绝(太二十一42;可十二10~11),使徒彼得和保罗也将这两节引用在基督身上(徒四11;弗二20;彼前二7)──《圣经综合解读》

         「匠人」:SH 1129,「建筑工匠」。

         「房角石」:SH 6438,指一幢建筑物角落上的主要奠基石,是建筑师所赖以决定各面墙与各交叉墙的方向的基准。

         耶稣曾经引 11822~23 来说明自己被人弃绝 2142 1210~11 ,使徒们也将这两节用于耶稣身上 411 220 彼前 27 ──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石头。这个预言是以所罗门建造圣殿时所发生的一件真事为依据的。

  头块石头。就是房角石。以赛亚蒙指示:这块石头象征着基督(813~152816;参徒411;彼前26)。基督在屈辱之中受到蔑视和弃绝,但在荣耀当中,成为天地万物的元首(122) ――SDA圣经注释》

 

【诗一一八22 匠人所弃的石头】琢石石工在铁器时代以色列的建筑设计日益普遍,取代了较早时代所用之未经琢磨之巨砾和毛石的地位。要将两幅墙壁稳定地接合时,必须在中间插入一方精工雕琢的石头,这块石头就成了房角石。这石应该比其他石头巨大,插入时需要特别的工夫或仪式。其表面大而平滑,最宜刻上宗教口号、主持建筑的技师或君王的名字,和建筑日期。房角石可能亦用作基石。有关后者的资料,可参看:注释的下一段,和以斯拉记三3及三10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一一八22 房角的头块石头】房角石──较佳的译法是用作基石的砖──在庙宇的建筑和重修过程中十分重要。古代近东文学对兴建庙宇最详细的记载之一,是主前二○○○年古德为女神宁吉尔苏兴建庙宇的故事。安放第一块砖时的隆重场面,证明了它在建筑过程中的中央地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一百十 22~23那“石头”是以色列的王,入侵者以为他们可以征服他,但神却赐他胜利,使他作“房角的头块石头”。基督用这段话来描述祂自己的被弃(太二一42~44;比较彼得在使徒行传四章11节和彼得前书二章7节的用法)。――《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一百十 23「这是耶和华所作的,在万民眼中看为希奇。」

         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神的所思所想与人截然不同,按人的思考方式很难理解。 危难中的大卫,击败列国的君王成为大帝国的君王,  在十字架上悲惨死去的耶稣基督,成为万有之主,这些以我们看都是不可思议的。但神却彰显自己的主权,保护受逼迫的人,使弱者变刚强。 ――《圣经精读本》

         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赛五十五9),祂所做的事与人所想的完全不同,所以「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23)。因此,要明白属灵的事,就必须让圣灵在我们心中作主,因为惟有属灵的人,才能参透万事(林前二10~14)──《圣经综合解读》

  基督的高升不是出于人,而是神亲自“将升为至高”(29)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24「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所定的(胜利)日子”。――《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日子:既指大卫被撒母耳膏立、登上王位的那天,也指神借着耶稣基督成就的救恩之日。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所定的日子」24),原文是单数,特指一个特定的日子。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日子,正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这是一个得胜的日子,也是一个救赎的日子。这日子是神救赎计划的中心,有了这样一个日子,将来才有主耶稣在全地作王的「主耶稣的日子」(林前五5;林后一14)。这两个日子决不能分开,只有接受主耶稣在第一个日子所成就的救恩的人,才能在第二个日子「高兴欢喜」(24)、直到永远。──《圣经综合解读》

         所定的「日子」:SH 3117,「天」、「时间」。原文是单数型态。

         11824 指着一个特定的「日子」,是神所安排的,实际上可能就是指一个「节日」。这段诗篇要我们在其中高兴欢喜,我们在信仰的节日中曾经感到欢喜快乐吗?──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所定的日子。亚大钠西(293~373,基督教护教士),亚当·克拉克,亚尔伯特·巴恩斯等人把本节解释为新约教会敬拜的日子星期日。有人要问,这里的上下文根本没有提到每周敬拜的日子,怎么会用到每周的第一日呢?这些注释家是把本节和2223节的联系起来的。他们声称基督既然是教会的房角石(见第2223),基督教的整个建筑都建造在身上,复活的日子也就是成了“房角石”的日子;这个复活的日子就是24节所提的日子。

  其他注释者反对这种解释,认为上下文中根本没有涉及每周敬拜的日子。这些人中有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1509~1564)和许多现代注释家。他们认为诗118篇的创作要么与尼希米时期住棚节的庆典有关(见尼814~18),“所定的日子”是指那件事,要么是指诗歌所庆祝的其他特殊的日子。

  本诗是一首会众的赞美诗歌。第19节似乎展示了一群敬拜者站在圣殿门口要求进去的画面。20节是圣殿里祭司的回应:“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当队伍进入圣殿时,他们欢呼喊:“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等。第2024节都是以希伯来语的指示代词zeh开始的。第20节指面前的门。第24节指当时进门的日子。显然根本与星期日无关。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24~27和散那!当称颂!耶稣的暗示一点也没错(太二十一4245),而民众也自然领会了,所以他们以这段经文的话来迎接祂──25节就是「和散那」的出处(ho^s%i^ `a^nna{~,「拯救,祷告!」),第26节则是「当称颂」的出处(……来的人是应当称颂的」)

  在旧约时代,本诗所标示的场合显然是一个节日(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24),虽有可能是安息日,但是译为节日的行伍之字(见下文27节的\cf5增注;和合:祭牲)显示,这是三个朝圣的节期之一:逾越节、五旬节或住棚节。这里也可看出有两群人:那群已在圣殿中的,迎向伴随君王而来的一群。进来(和合: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是欢迎个人(译注:单数),但我们……为你们祝福则是对陪伴他的人而说。

  曾参与过这类仪式的人,从来不会想到,有一天这种情况会突然实现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没有预演,不是仪式,然而却带有爆炸的力量。在神所定的那星期,象征和预表都成了实际(参来十1),坛角即为十字架,而「节期」(见以下节日的行伍之增注)则应验为「基督为我们的逾越」(林前五7AV)。——《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25「耶和华啊,求你拯救!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

         「求你拯救」:在希伯来文就是「和散那」。

          当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群众曾撮用本篇25~26两节经文欢迎祂。――《串珠圣经注释》

         「求祢拯救」(25)原文的音译就是「和散那 הושענא / Hoshana(太二十一915;可十一910;约十二13)。教会传统在每个棕树主日高唱「和散那」。──《圣经综合解读》

         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1),所以每一个与圣约有分的人,都可以凭着神信守圣约的慈爱,在危机中向神祈求和散那:「求祢拯救」!「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让我们快快转向祂、追随祂!──《圣经综合解读》

         11825 两处「耶和华」之前都有一个SH 5777,这是感叹词「喔!」、「啊!」、「现在!」的意思。

         11825 就是「和散那」 21915 11910 1213的出处。 「和散那」实际上是「对救赎的恳求」。 原文意思是「我求你来拯救」或「请救救我们 !」。──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求你拯救(hoshiaah nna')。基督胜利进城时所群众所唱的“和散那”(见太219)显然来自这个希伯来语词语。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25~26群众在基督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说出这赞美的话(参看太二一9的脚注),但由于犹太人的领袖拒绝基督,所以祂宣告这赞美的内容要等到祂再来的时候才应验。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三章39节和路加福音十三章35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时,群众欢呼“和散那”(“求你拯救”),并称颂祂(“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看《约翰福音》十二13),所用的便是这两节经文。――《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一百十八26「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奉耶和华名来的」(26),原文是单数,特指弥赛亚。──《圣经综合解读》

         门徒和百姓都领会了主耶稣关于房角石的比喻(太二十一4245),所以当主耶稣在棕树主日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百姓都欢呼「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二十一9;可十一9;约十二13;路十九38)。但由于犹太教的领袖拒绝主耶稣,所以祂宣告「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二十三39;路十三35)──《圣经综合解读》

         11826 「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被四福音引用 219 119~10 1938 1213

         「奉耶和华名来的」:原文型态是阳性单数,所以是指「一个人」,而非广义的「朝圣者」。──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当基督骑着驴胜利地进入耶路撒冷时,众门徒呼喊“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1938)――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26~29结语:当诗人和随从进入圣殿后,殿里的祭司就欢迎和祝福他们(26)――《串珠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八27「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

         献感恩祭的高潮,是把祭牲拴在坛角,准备献上(利七11~21)。但也有人认为本诗很可能为住棚节所用。“祭牲”的原文hag也可指“节期中行进的行列”,会众手拿树枝绕坛而行,把树枝堆在坛上,故有的译本作“你们要用树枝开始庆节,来到坛前”。――《启导本诗篇注释》

         「他光照了我们」:作者可能想起神昔日如何用火柱领导选民经过旷野。这句话也可指神让他们得胜。

          「绳索」:或作「树枝」;

          「祭牲」:原文作「节期」,可指节期中的游行。

          「拴住」:有学者认为此字于原文可作「开始」或「参与」。

          本节下乃描写进殿的人拿着树枝,开始游行,向着坛角进发;现代译本译作「要拿着树枝开始我们的庆节,环绕着祭坛进行」。

          末了,诗人自己向神歌颂(28),又勉励人感谢神(29)――《串珠圣经注释》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指敬拜神的祭牲。代罪而死的耶稣基督,完全成就了这样的献祭,我们可借着他的血,坦然无惧地到神面前(416) ――《圣经精读本》

    节日的行伍所译的单字,意为「节期」或「朝圣筵席」(参,出二十三1415)。这里则似乎取其延伸的含义,指筵席的某种特色,或是指礼拜者(参,大部分近代译本),或是指祭牲,如类似的出埃及记二十三18之暗示( BDBAVRVRPRSV在玛拉基书二3译为「你们的祭牲」。亦请参「基督为我们的逾越」,上文曾提及)

  树枝所译的字是一常见的字,一般的意思是「绳索」(如:诗二3;士十五13);既然「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立刻让人一目了然,这译法应当比「以树枝系住节期的行伍」优先考虑。惟一反对的理由为,按我们所知,祭牲并不是被绑着带到坛角的,虽然在希律的圣殿中,祭坛旁有这类系绳(参德里慈)。但是从介系词来到(即「直到」,和合:到)看来,「系住」可以视作含「带着……绑着」(有点像第5节,那里的希伯来文「把我」未写出,读者可意会。参 G~K 119 gg,那里提供更多例子)。总而言之,若视之为:「带着祭牲,绑着,到坛角那里」,则困难最少。——《丁道尔圣经注释》

         「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27),指预备献上逾越节的祭物。到了最后应验的日子,「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林前五7)成了那「祭牲」,十字架成了那「坛角」。──《圣经综合解读》

         「绳索」把祭牲:SH 5688,「绳子」、「相互交织的树叶」。

         「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也有人翻译为「你们要手拿树枝,开始向祭坛列队前行」。不过大部份学者还是认为这是「把祭牲牵到坛角」。而非「拿树枝列队行走」(住棚节的庆典情形)──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光照了我们。正如神在创造的早晨带来光明一样(见创115)也驱走苦难之夜的黑暗,显示出悦纳的光辉

  祭牲(chag)“节日”。Chag在《旧约》中共出现61次,只在这里和出2318中译为“祭牲”。这样的译法值得商榷。许多译者喜欢把这里的chag译为“节日”。至于“绳索”(abothim),有古卷为“树枝”。综合起来可能指在装饰豪华的节日里,游行的队伍挥舞着树枝,一直前进“到坛角那里”。原来的译法似乎很难有满意的解释。 ――SDA圣经注释》

 

【诗一一八27 节日游行】和合本之「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新国际本作「手拿树枝,参加节日游行,上到坛角那里」。以色列人受命庆祝代表这地丰富茂盛的住棚节。他们要在过节时挥动树枝,并且用果子(枸橼)和柳树、棕树的树枝作为棚的装饰。这节日庆典大概包括舞蹈,以及携带一束一束多叶的树枝游行。百姓如此承认神所赐与的丰富,并且团体性地庆祝盟约可见的成就。古代近东文献又有记载祭司携带神像和各种装备,周游全国各城镇的行程表。这作法容许神明造访神庙,巡察首要庙宇在外所有的设施,以及参与不在首都举行的周年庆典。这些神圣游行展示神祇的偶像和标志,穿街过巷直到神庙。献祭、圣舞,和其他祭仪活动都在此举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一百十 28「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尊崇」(28),原文是「高举」,引自摩西之歌(出十五2)──《圣经综合解读》

         「祢是我的神」(28),这是人心与神相契而发出的感谢与赞美!只有经历了神的人,才能从心里呼喊「祢是我的神」!──《圣经综合解读》

         「尊崇」:SH 7311,「高举」、「举起」。──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十八28~29诗人再次赞美神,并劝众人一同赞美(1)――《启导本诗篇注释》

         28节再度是个人在发言,其内容取自摩西之歌,第14节曾引该节前半(参,出十五2),而此处则引其后半(较自由引用)。然后以会众的响应(29)作本诗的结尾,这句迭句与本诗开头的引句相同(1),不过现在却有了新的含义──至少对我们是如此。——《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十 29「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本诗的结尾呼应开头,这是大卫迎接约柜时的赞美(代上十六34),也是所罗门奉献圣殿时的赞美(代下五13;七3),更是被掳回归的百姓重建圣殿时的赞美(斯三11)。这个结尾再一次提醒我们:因我们神的本性为善,祂信实守约的慈爱永不止息,所以投靠祂的人在任何难处、软弱和失败中都可以放心:黑夜过去必有光明。即使是圣殿和圣城被毁的前夕、百姓的光景最黑暗的时候,先知耶利米照样发出预言:「在这荒凉无人民无牲畜的犹大城邑和耶路撒冷的街上,必再听见有欢喜和快乐的声音、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并听见有人说:要称谢万军之耶和华,因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耶三十三10~11)──《圣经综合解读》

         11829 1181 一样,首尾呼应。──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本节是这首庄严的诗歌非常合适的结束语。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118)

 1 诗人在急难时发现政治势力不能给他援手(8~9),只有神自己是他的拯救。在你的处境里有什么令你觉得牢靠安稳呢?是神自己吗?

 2 诗人要进到神的殿去称谢神(19~20),今日作为神殿的教会是否一个称谢神的团体?

 3 22节可应用在耶稣基督的身上。神既常用人看来卑微的材料去成就大事,我们对卑微的人和事应采取什么态度?参约1312~17 21~8

 4 诗人在称颂神时,也像其他诗人一般邀请人与他同称谢神(28~29)。你能否以信心感染别人(尤其是教会肢体)与你一同称颂神呢?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