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十一篇拾穗

 

【诗十一题注】「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传统上认为这一篇诗的背景是 撒下 18 押沙龙背叛的事件。──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序言——大卫在西弗旷野里流亡,意外得到约拿单的来访,使他深受鼓舞。二个人自由地交谈,并“在耶和华面前立约”(撒上2316~18)。探访结束以后,大卫吟唱了本诗。大卫以这首诗表达了他绝对相信神会在他人生遭遇危险,需要继续逃亡的时候保护他。本诗是有趣的间歇手法的例子。本诗的主题是承认诗人信靠神的看顾,因不信者的威胁而中断(111~3)。这首希伯来短诗活泼,有力而坦诚,大量使用准押韵,而且主要的元音在每节的最后均有不同的发音。据说苏格兰女王玛利跪在绞架前等候处决时就背诵本诗。在受试炼的时辰,本诗也表达了我们对神的信靠。──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1】「我是投靠耶和华。你们怎么对我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

         在这首表达信靠主的诗歌里,大卫面对逃跑之引诱(1~3),却显出他对耶和华的信心;耶和华必毁灭恶人,拯救义人(4~7)。背景可能是扫罗意图杀害大卫(撒上一八11和一九10)――《诗篇雷氏研读本》

         “我是投靠耶和华”是说“耶和华是我投靠之所”。“象鸟飞往你的山”可能是句俗谚,指人到绝处(2),走为上策。“投靠”亦作“避难所”。靠神来抵抗恶人,并非逃避;否则诗人可听朋友的话逃往山上。中文用“投靠”为带着信心的译笔。――《启导本诗篇注释》

         本篇不是直接向神说话,因此不是求告也不是祷告,而是“信靠之诗”。14两节描写诗人来到圣殿,躲避恶人,他不接受朋友的劝告逃往他处,只信赖神,把自己交托在祂手中。传统认为此诗乃大卫在《撒上》十八章所记历史背景中所作。题注可看第四篇题解。――《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一篇强调诗人对神信赖的诗歌。――《串珠圣经注释》

         像鸟飞往:直译为“鸟啊,飞往你的山去吧”。将“飞往山去”和“烈火”、“硫磺”、“热风”联系,使人联想这句经文可能源自神审判所多玛、蛾摩拉时,罗得逃到山上的事件(1917~24)。如此,“你逃往山去吧”,可能是恶人的讥诮,他们说“或许你的神从我们手里拯救你,你逃往山去吧”。 ――《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正直人的指望。本诗分为两部分:面对现实的失望、疑问(1~3);信仰的解答(4~7)。不义的现实一直折磨人类,因为社会由罪人构成。圣徒不必失望彷徨。神喜爱公义,已应允必会施行审判。在充满矛盾的人类历史中,神保障真理终必得胜(1633) ――《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大卫开始回答之际,他的参谋提出的要求仍然荡漾于他耳中,就是逃避、隐藏起来;他的回答首先采用参谋所言「避难所」(和合:投靠)一词,然而是指真实的避难所,而非虚假的(参,一二一12将山与耶和华对照))。该项建议似乎出于好意,就像马太福音十六22彼得对我们主的建议,但实际上也可能并非出于真诚;参尼希米记六10~13;路加福音十三3132。它听来颇令人心动,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防范第2节那暗杀者(或毁谤者?)──《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我们面对危机的时候,是「投靠耶和华」,还是「像鸟飞往你的山去」?

         「我是投靠耶和华」,就是单单依靠神、根据神。主耶稣受难的时候还没有到,就躲避仇敌(约十39);到了当受难的时候,就将自己交给仇敌(约十八4)。祂的任何决定,都不是根据环境、根据自己,而是单单根据神的计划、神的时间。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就是建议大卫审时度势,按人认为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像鸟飞往你的山去」可能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躲到安全的地方。从本句到第3节,是大卫的朋友所说的话。

         本诗的背景可能是扫罗意图杀害大卫的时候。──《圣经综合解读》

         「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可能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躲到安全的地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投靠(chasah)。“寻求避难”。本诗一开始就表达了绝对的信心,结束时(7)也是这样的语气。这个观念在本节当中被打断了。

  你们怎么对我说?这个劝告一直延续到第3节结束。

  。英文KJV 为“我的灵”(见诗1610注释)

  像鸟飞。可能是一句格言,用来警告逃生的人。有谁能找到躲在丛林和岩缝中的小鸟呢?这个画面希伯来人一定非常熟悉,因为他们有时会在洞穴里藏身。大卫心里很平安,因为他藏身在神里。这个观念经常出现在《诗篇》里。──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1~3“你们怎么对我说……”?那显然是朋友善意的忠告,叫大卫采纳逃亡的权宜办法。“根基”。社会的根基。――《诗篇雷氏研读本》

         朋友劝催逃亡:诗人面临急险,仇敌要暗杀他(2),故友好请他逃往山中,以避锋头。――《串珠圣经注释》

 

【诗十一2「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

         这里的“弓”和“箭”可能是实际的攻击,也可指用毁谤的话语来攻击。――《诗篇雷氏研读本》

    大祭司和法利赛人商议怎样用诡计去拿耶稣,就是恶人弯弓射箭去害他。恶人的计谋都是在黑夜的暗中产生的。他们所作的事,都是怕见光。一见光就破了他们的阴谋。── 包忠杰《诗篇注解》

  就是偷偷地,不怀好意地,在受害者失去警觉的时候。──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2~32节谈到恶人杀害义人、贼喊捉贼的阴谋。3节以“根基”比喻世界的秩序和法则,哀叹这些已完全倒塌。人间社会的不义、与矛盾已存在数千年。 ――《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诗十一3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作什么呢?

         「根基若毁坏 ...... 作甚么呢」:指社会没有法纪,义人只能逃至深山幽谷。

         另一解释是以「义人」作「那义者」(即耶和华),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神又有何行动呢?――《串珠圣经注释》

         3节的辩词无论采取何种解释,都是一句丧气话:它或是指,当前情势非常混乱,不值得作任何尝试;另一种较不可能的解释为:大卫既是百姓的支柱(参赛十九1013),就必须尽一切力量来保住他的生命。──《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所看到的环境,是「恶人弯弓」(2),要「毁坏」神百姓的「根基」。但我们若用人的方法,只能暂时逃避一时一事的难处,并不能解决仇敌对「根基」的攻击。这一次所逃避的问题,下一次还会重复再来。只有「投靠耶和华」,按着神的旨意从「根基」上解决问题,「义人」才能超越难处,从难处中得造就。──《圣经综合解读》

         如果这真是大卫逃避押沙龙的背景下写的诗, 113 就是大卫哀叹     国家的基础毁坏,他也无能为力。 113 也是这篇诗篇的主要问题:「如果根基毁坏,义人还能怎样」?

         也有人认为 112~3 是解释为什么 111 中有人会建议诗人要快点逃跑到安全的地方。乃是因为时势险恶,光有「公义」也不能改变大局。 114~7 就是这种论调的解答。──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根基指好的政权所应依赖的原则。如果根基毁坏了,义人还能做什么呢?如果国王和他的顾问藐视他们本该维护的原则,他们肯定就会垮台。义人这时无可奈何,只能逃生。但是诗人并不听劝说。4~6节是他的回答。──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4「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圣殿(或王宫;是同一个字)不是指地上的建筑,由第4节的第二行可以看出(参,十八69);即使所罗门的圣殿已经存在,亦当如此解释。后来在一次危机中,哈巴谷书二20曾引用第4上半节,并以一句劝勉:「全地的人都当……肃敬静默」,刻划出其庄严可畏的光景。──《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的圣殿」:指的是「神在天上的居处」,而非人间的殿宇。──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在天上。参哈220。有神在天上,所以诗人无所畏惧。受迫害的人有一位可以求告的保护者。诗人斩钉截铁地回应劝他的人。

  的慧眼察看。虽然神在天上,仍观察地上儿女的举动。神的观察并不惊人所闻。凭着慈爱和公义,看到事实的真相。神在天上并无不谐之处,但仍关怀着在地上的儿女(见赛5715)──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4~7大卫宁愿走信心的路。――《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人却要单单倚靠神:他不用害怕恶人,因所信靠的神是君王(4),是审判官(5),必会刑罚恶人(6)――《串珠圣经注释》

         当我们面临危机的时候,当思想「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祂的慧眼察看世人」(4)

   1.祂一直「在祂的圣殿里」,等待我们「投靠耶和华」,而不是「像鸟飞往你的山去」(1)。因此,我们在危机中的任何行动抉择,都应当「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三5)

   2.神的「宝座」一直「在天上」,掌管全宇宙,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阻挡祂的计划。因此,我们不要着急逃避神所允许的难处,而应当在难处中站在神的旨意里,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看见神掌权的「宝座在天上」。

   3.神的「慧眼」一直在「察看世人」,祂并没有袖手旁观。因此,我们不必担心神不了解、不体谅、不眷顾我们的难处。

   4.神「试验义人」(5),在任何环境背后都有祂美善的手。因此,我们在难处之中一面要接受神的炼净,一面要留意自己的心思言行里还有什么不合神心意的渣滓。

   5.祂已经为祂所「恨恶」的「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的预备了结局(5~6),因此,我们要「听凭主怒」(罗十二19),不可用肉体的方法以恶制恶、以暴易暴,结果自己也成为「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

   6.「杯中的分」指恶人当得的报应和命运。圣经常用「杯」来比喻来自神的刑罚或恩典,例如:恶人要喝「忿怒之杯」(赛五十一17),义人举起「救恩的杯」(诗一百一十六13)──《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段是说明造物者爱公义,所以公义的人不必由人世间逃走,反倒是恶人将会被毁灭。 114~5 暗示神实际介入人世间,所以还大致上真的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也是患难的时候,义人内心笃定的主要理由。──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十一5「耶和华试验义人,惟有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他心里恨恶。」

4下半节、5上半节两度提到「试验」(和合本4下半节:察看),表明是神采取主动,这是在第6节决定时刻之前。祂的静止不动并非不闻不问,乃是聚精会神,而祂的忍耐,让义人和恶人有机会显明他们的本质。──《丁道尔圣经注释》

         「试验」义人:SH 9744,「检查」、「试验」、「证明」。──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试验义人。神考验所有的人,包括义人,但悦纳义人,保证眷顾他们。

  恨恶。神的本性是憎恨罪恶的。讨厌罪恶在人间存在。这里用人的语言来表达观念,把罪和罪人等同起来(见赛114;见诗24注释)──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6「他要向恶人密布网罗,有烈火、硫磺、热风作他们杯中的份。」

         “网罗”。可能指烧的炭,或指圈套。――《诗篇雷氏研读本》

         “杯中的份”指当得的报应或恶人的命运。圣经“杯”表示人当得到的份,例如恶人喝忿怒的杯(赛五十一17),义人得救恩的杯(一一六13)――《启导本诗篇注释》

         「杯中的分」:指神为他们所定下的惩罚。――《串珠圣经注释》

    烈火(希伯来经文在火之前有「网罗(子音ph]ym)RSV和多数近代译本都认为,诡是抄写之误,应为炭的(phmy)。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照前者,叙利亚本照后者)、硫磺,是引述创世记十九24,指毁灭所多玛的媒介。因此这句话很重要、很尖锐,因为所多玛在圣经里面一直代表突然降临的最后审判。参路加福音十七28~32;彼得后书二6~9的教导。──《丁道尔圣经注释》

         「密布」网罗:SH 4305,「降雨」。

         「网罗」:有些译本认为这应该是「炭」的抄写错误。

         116 是引用所多玛、蛾摩拉的典故 19 ,来说明「神来的完全毁灭」是恶人应得的分。──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网罗(pachim)。“陷阱”。 英文RSV版译为“火炭和硫磺”,是把原文的pachame 改为pachim。这种改法只是出于推测。七十士译本与希伯来文是一致的。这里可能暗指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厄运(192428)。参耶稣再来时恶人的毁灭(172930)

  。这是比喻。神向恶人拿起杯子要他们喝。在古希腊,对受害人的惩罚往往是让他饮下一杯毒酒。圣经常用杯来代表恶人的命运(见诗758;启14101619) ──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6 烈火硫磺为恶人的分】按照亚喀得文献,放在炭上燃烧的硫磺是烟熏消毒剂。神祇伊亚和恩里勒降下硫磺来抵消巫术,净化世界。然而神圣战士审判仇敌的武器却不包括这些。本节的措词虽然不尽相同,却仍令人联想到所多玛、蛾摩拉被毁的记载(又见:结三十八22)──《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十一7「因为耶和华是公义。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

         “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指今生命运的改变,无死后得见神面之意。义人饱受苦难,现在已可体会到与神同在的喜悦。――《启导本诗篇注释》

         「见他的面」:即经历到 的同在和恩宠。――《串珠圣经注释》

         必得见他的面:信靠神、努力行公义的人必得见神。圣经多处应允,义人必与神同行(3116671;代下309;太510;启224) ――《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最后又提到耶和华,其特性是公义的,因此能答复第3上半节的惧怕,与第3下半节的沮丧。公义的「根基」无他,乃是神的本性与旨意:祂的所是与所爱。──《丁道尔圣经注释》

         「公义」是神的本性,所以「祂喜爱公义」,绝不允许罪恶得逞。我们不必靠自己「像鸟飞往你的山」(1),而应该「投靠耶和华」(1),在难处中首先在基督里与神恢复亲密的交通,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得见祂的面」,「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4)──《圣经综合解读》

  喜爱公义。义人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安心投靠神。大卫就这样继续阐述第一节所开始的观念。

  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虔诚的人可以来到神面前(见诗46注释;又见约壹32;启224)── SDA圣经注释

 

【诗十一7 得见审判官的面】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象喻中,得见审判官或神祇的面有得他喜爱的意思,所代表的是觐见的权利。这话通常是指恳求者或原告得以觐见法官。审判官或神祇若是转脸向你,你就是得着恩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11 12)

 1 世人认为「见义勇为」是好的品行,予以褒扬。基督徒更应不畏邪恶而秉公行义,这勇气从何而来?参117

 2 恶人在言语上所犯的罪是否比行为上的罪为轻呢?参123。基督徒在言语上犯罪是否会比犯其他的罪容易被神赦免呢?参弗425 29 31~12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