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羅馬書第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工作的動力     羅九13

「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    羅九613      (吳乃恭)

神啊!為什麼?    羅九629       (宋迫盛)

存在的危機     羅九13      (高金田)

基督徒自我的認識     羅九2021      (吳國賓)

耶穌基督天下奇石    羅九3033;林前一2223;腓二1922 ;但二3145  (桑安柱)

 

 

                工作的動力

                    經文:羅馬人書九章13

 

    工作的動力究竟是甚麼?神所求于他工人又是甚麼?這是我們今天神的工人們所要問的問題,也是神的工人們應該問的問題。

    根據許多人的說法,工作的動力是擊於聖靈,這是不錯的,我們沒有神的靈實在不能做神的工,有的人認為工作的動力是系於責任心,這比較機械,過於浮面了。

    實在說來,工作的動力是系於一顆愛主愛人的心。你看這多麼明顯,使徒保羅在羅馬八章講到他與基督的愛發生密切關係以後,九章就講到他對弟兄和骨肉之親的關心,甚至情願自己受咒詛,與基督分離;只要他們能夠得救。

    所以羅馬人書第八章載一個工人真正的神學畢業文憑,九章才是被差被為神工作的動力。

    現在我們分作三點來看:

 

(一)真實的良心  1

    使徒保羅說:「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做見證。」工作的動力,第一在乎工人有顆無虧的良心,我們的良心如果是無虧的,那麼,我們的見證一定非常有力量。

    彼得和約翰在五旬節以後,他們能夠為主做有力的見證,固然是聖靈的能力,但他們的良心無虧,所以在祭司長和長老禁止他們以後,仍能主作剛強有力的見證。他們在反對他們的官府面前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的酌量罷!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  (徒四1920

    使徒保羅在被拘受審時候也是這樣,他說:「弟兄們!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到今日」。(徒廿三1)以後他在巡撫腓力斯面前又說:「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廿四16

    良心是工作的第一動力。工人在工作上沒有能力,第一因為良心有虧,良心既然有虧,還能做出有力的見證麼?當然不能。所以一個工人寧可多等候主前,等到自己在屬靈上有確實把握以後,再為主作工比較有力量。否則,許多道理自己還未經歷過,講好像空中造樓閣,自己都不受感動,還能叫別人受感動麼?

 

(二)火熱的愛心  2

    保羅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我們看羅馬人書八章與九章,保羅的經驗,有一個明顯的對比,八章保羅在基督裡得了非常的福樂,和無比的豐富,用詩人大衛的話形容說:「我的產業實在美好,坐落在佳美之處」。保羅的經驗到此似乎有些飄飄然!以我們中國人的話來形容,他已經入了「仙境」,進到「樂園」了。可是第九章,他忽一陣憂愁,甚至傷痛到心都碎了;這種火熱的心,是神工人們最大動力。這就是普通所說「屬靈生產之苦」,是每個神的工人應該有的經歷。

    愛心在工作上占著何等大的地位?我們只要看主耶穌復活以後,一連三次對彼得的考問就可知道,祂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也一連三次說:「主啊!禰知道我愛你」。主又一連三次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彼得在五旬節以後就不顧生死,為著愛主愛人,替主作復活的見證。他在晚年的時候,寫彼得前後書,還戀戀不忘愛人的靈魂,關心神的教會工作。

    我們的愛心與工作是相等的。神把工作託付一個工人,不是看重他的才能,乃是他的愛心;不能固然緊要,但愛心比才能更緊要。沒有愛心的工作,是草木禾秸的工作,只有憑愛心做的工作,才是金銀寶石的工作。(林前三1213

 

(三)拚死的決心  3

    保羅又說:「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工作不但憑良心——主既救了我,我若閉口不說,就有禍了,也是憑愛心——我們己得了主的救恩,「白白得來,白白舍去」,還要有拚死的決心——主為我們捨命,從此我們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壹四16

    使徒保羅的愛,就是捨命的愛。他為弟兄骨肉之親,甚至願意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這種拚死的愛最會感動神的心,所以主將救人的工作託付給他。

    許多時,我們為主傳信息,要有上斷頭臺的精神,不然,有的信息是無法傳出去的。

    路得馬丁,約翰諾克斯,他們在四面受敵時候,仍能堅強不屈,與我們今天容易向環境低頭的工人比較,有何等的不同!

    每個忠心的工人,他是離不了十字架的。甚麼時候他離開十字架,甚麼時候他的工作定然變得無足輕重了。主耶穌和使徒們的生平,都是用血與淚寫成的,我們不步他們的後塵,還能做他們那樣見證麼?當然不能。

    最後,讓我們思想,保羅在羅馬人書八章未了,與九章開頭對基督的態度似乎是互相矛盾的,因八章未了,他說不論患難,困苦,逼迫,饑餓,危險,刀劍等等,都不能使他與基督的愛隔絕;可是九章頭上,他為弟兄骨肉之親,情願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也是情願。這樣的矛盾,更顯明他愛同胞,愛弟兄的真心!一個捨不得犧牲自己的工人,他的愛心是有限得很的,每個真正愛人的工人,都有寧可自己下地獄,讓別人上再堂那種存心的!

 

 「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  吳乃恭

                  經文:羅馬人書九章613

 

    羅馬人書九章13節引證瑪拉基書說:「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神為什麼這樣不公平,愛這個惡那個?在人看來以掃為人較老實,雅各詭詐,為什麼神反而愛雅各呢?從經文中我們可看到神揀選人不在乎行為,乃在乎得主喜悅。雅各雖然缺點很多,可是他的優點也不少,他的好處得到神喜愛,雅各他常常安坐在帳幕內,是一位沉靜的人,愛家庭生活,常常利用閒暇靜思過去將來,遇到困難也會平心靜氣的想到底神要我如何去做呢?

    現代為父母的人愛子女的心遠勝上一代;可是相反地子女們卻不比上一代的孝順。真是令人費解。雅各受他父母之愛很深,他們要他往巴旦亞蘭去結婚,他因孝順,便立刻動身往指定的地方去,我們現代常聽到教育,心理學家,多說應讓子女們自由發展卻很多時會失敗,結果到頭來吃虧的便是自己。

    雅各是神所愛的人,究竟神所看到雅各的優點是什麼呢?

    雅各是敬畏神的人,當雅各初次離家在曠野夢中得到神的指示應許賜福,他立時知道敬畏耶和華並許願獻上,有一次他內心有很大的交戰,怱然神的使者和他摔跤,從比武中他知道這是一位特別的人,於是他要求那人為他祝福。雅各不只得到祝福,神且為他改名為以色列。他給那地方起名叫昆努伊勒,意思是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當他得到哥哥以掃的原諒兄弟和解。從巴旦亞蘭,平安到了迦南地的示劍蜮,就在城東搭帳棚,在那裡築起一座壇起名叫伊利伊羅伊以色列,後來雅各到伯特利去,在那裡又築了一座壇紀念神。

    當雅各年老死期臨近時,他就叫了他的兒子約瑟來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請你把手放在我的大腿底下用慈愛和誠實待我,請你不要將我葬在埃及,我要與我祖同葬迦南地,你要將我帶出埃及葬在他們所葬的地方,他又說你要向我起誓,約瑟就向他起了誓,於是以色列在床頭上敬拜神。

    雅各因信,臨死的時候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扶著杖頭敬拜神,這可看到雅各一生甚多優點,因敬畏神而到神的愛。

    以掃的缺點甚多,最大的是看輕長子的名份,在他一生的開始,把自己的長子名份出賣,為了換取一碗紅豆湯。他看輕神所給與的福份,他因一時肉體所需,而自動放棄長子名份,多麼可惜,這也可說是他靈性上的失敗。

    以掃另一錯處在婚姻的事上隨便,他嬰了兩位迦南女子,這也可看到他注重現實,隨便與迦南人往來,後來發覺父母不喜愛,結果又再娶另一位女子。他處事不經考慮,並沒有安靜下來思想一下,於是失敗,結果也就痛苦。

    兇殺的心理,以掃立誓當父親去世後便要立刻把雅各殺掉,他不肯饒恕別人,他隨意亂為,並沒有把神放在眼中,剛愎自用,在神看來這就是惡。

    神愛雅各惡以掃,因雅各對神信靠、順服、不論環境好惡,一樣對神有信心,他的心向著神,他的路也傾向神。以掃的心傾向世界,重視肉體的享受,勝於神所賜的福份。我們如果希望得到神的愛,就要走雅各的路線,以掃的路線在神看來是惡的。願我們每一位都能成為主所喜愛的子女。

 

         神啊!為什麼?    宋迫盛

                  經文:羅馬人書第九章629

 

    我們每一個人遲早都會遇到者如:我是誰?我活在世界上究竟有何目的,我的存在裡究竟蘊藏著什麼奧秘沒有?我的生命從何處來?將歸何處去……等等人生最根本的問題。通常我們大抵忽略它們。有時或許是因為他們不願去碰觸這些問題,免得形成精神上的重擔,使其活動處於停頓,因而對工作產生懷疑,甚至促使他們減少或竟喪失生存的勇氣。可是話雖如此,卻有一部份的人,在繼續不斷地追問它們,在努力地探尋它們的答案。進一步來說,我們遲早也會遭遇到信仰上的問題。所發出的問題愈是基本,信仰上遭受震撼的可能性也愈大。因此,有些信徒寧可採取不聞不問的能度,信仰之對於他們,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罷了,並不占多重要的地位。有些人則乾脆採取獨斷的態度,拒絕承認信仰中包含著許多問題,以為懷疑即是規罪,是沒有信心的表徵。另外還有一些人,則採取全然相反的能度,徹底懷疑,以為信仰除去滿足人們感情上的需求以外,別無作用。我不曉得你們到底屬於那一個類型,不過我確信你們至少不以為信仰只是人生的小插曲,倘或不然,你們也不會來到這裡接受教育與訓練了。當然,我不希望你們成為一個獨行其事的人,因為儼如你採取獨斷的態度,那就無異表示你們的思想,你們的追求,業已陷於停頓,只在一個小圈圈中打轉,毫無進展可言;你的人生終將成為一種關閉的人生,再沒有任何新的事能呼喚你們激動興奮。結果是難免會未老先衰,提前成熟,再沒有任何新的前程,和新的希望,並且沒有奇異的事能驚動你們。據我看來,這不是一種值得羡慕的人生。但,我也不希望你們採取相反的能度,只對信仰抱著懷疑的態度,以致由懷疑而失望,因失望而喪失生活的重心,並因失去生活的重心而致缺乏生活的勇氣。但這並不是說你們絕對不可懷疑,而是說,你們可以懷疑,應該去懷疑,應該從信仰的溫室中走出,站在颱風暴雨之中去接受磨煉。然而,這絕不是為懷疑而懷疑,也不是致於失落的懷疑。相反地,這乃是堅固信仰的立足點的懷疑,倘若,我們信仰的立足點因懷疑而動搖,建設性的懷疑則立即驅駛我們去找一個新的立足點。保羅在羅馬人書九章629節中所說的,我想就是這種經由信仰的懷疑,而想找尋一條通往新的信仰底立足點的道路。

    保羅在這一段經節中提出兩個問題。他很可能將自己安置於質問者的立場,來設想這些問題,然後再對那些懷疑者提出他的解答。這是很可能的,不過,在這裡我想指出的是,在這些詢與回答之間,保羅本身也捲入在這些辯論當中,因此,這些問題並不只是別人的問題,也是保羅自己的問題;這些解答不是別人的解答,而是他本身親自發出的解答。這不單是別人的信仰問題,而且是保羅自己信仰的問題;這也不是涉及第三者的生死問題,而是有關保羅本身的生死問題;這不是想用某種思想系統加以合理化的事,而是必須用個人或是你我的人生體驗,去加以確認肯定的事。從這些問題,我們不難發現那軟弱的保羅以及懷疑不解的你我,同時,也將發現那強健的保羅,此外,更盼望能看到那重新堅定立足點的你我。

    保羅在這裡所提出的第一個質問是(14):「神是否會是不義的呢?」在此,保羅懷疑的因由與我們相同。為何神在揀選以色列民族之後,又要棄絕其中的一部份呢?為何有許多人得進去呢?為什麼會這樣子?四十年曠野的漂流遷徒,這不是一段短暫的時日,而是整整的一個世代啊!為什麼要耐心等候一個世代,而後受棄絕呢?這樣的神難道不是不義的神嗎?又為何有些外邦人領受福音,以致那不認識神的人變成祂的子民,而那蒙揀選的族類反倒背棄他們的神?為什麼會這樣呢?從亞伯拉罕開始,經過大衛時代,以迄現在,歷經多少年月,經過多少興廢衰替,最後卻因棄絕基督而被神遺棄?這種神豈非不義的神?「我愛雅各,恨惡以掃。」(13)這實在是一個偏愛的神。偏愛的結果難免導致不義。因為一偏愛,就無法分辨是非,區別公不公正。因正,長幼之序破壞了,真理遭受歪曲,判斷的基準也淪於曖昧。這是否即是我們的體驗呢?這並不是一件新事,而是自古及今經常在人類社會中不斷重演的事。難道真有神存在嗎?假使真有神存在,那麼這樣的神怎會是公義的神呢?關於這點,乃是涉及神揀選的自由問題。可是這種自由豈不是恰和祂的拯救意旨相反?神是否就像演愧儡戲的人般,任意操縱人,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誰硬心就叫誰硬心呢?倘若如此,則又要引出另一個非常嚴重的質問。

    這第二個質問就是(19):「為何神還責備我們呢?因為有什麼人能夠反抗祂的旨意?」這不只是一個質問,也是一項抗議。既然我們一生的命運全操在神的手中,則無論行善行惡都在祂的算計之內。祂究竟憑什麼理由責備我們呢?什麼人能反抗祂的意旨呢?既然淪落到這步田地,著實毋庸再加抗辯,唯有忍氣吞聲地任令神支配左右。因為我們就好比一隻小船,在大海中遭遭風浪擊打漂流,船上的舵已失去作用,而只變成一件裝飾品罷了。而那些仍然屹立於這教信仰中的人,若非沒有主見,就是一個意志薄弱者。說真的,教會很可能變成弱者的避難所,會淪為那些不堪忍受世風急雨飄打的人的避難所。

    對於這個問題,站在教會這邊的人,似乎想給這個質問予一個決定性的打擊,故反駁說:「你是誰呢,為何膽敢反駁神?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主說,為何如此造我呢?」  20)這無疑是張最後的王牌。這是一種權威性的語言,想以傳統的權威,來抑壓那些針對傳統而發出的懷疑之聲。這彷佛成人經常向孩子們所採取的態度。「小孩子懂些什麼?還不趕快給我閉嘴!」這種高壓的態度,在封建社會中或許行得通,但是在這個開明的社會中,卻徒然引起人們的不滿和反感。就像小孩子在智識未開之前,大人或可用這種方法對待他們,但在他們懂得事物以後,若再援用這種方法,那將只不過徒增不滿,引起反抗罷了!

    因之,對這些問題,保羅似乎未曾找到確切解答,直到最後唯一可行的,就是保持靜默不作聲。神自由從事祂揀選的工作。這可說與我實在有關係,也實在沒有關係,因為一切的決定都是在我身外發生並進行的,我唯有等到那揀選的後果臨身時,才加以承擔。神與我之間的那種人格的緊張,似乎早已斷絕,對話中止,各行各路。而這彷佛就是保羅的命運,也是你我無法逃避的歸宿。

    可是就像每當我們走到窮途末路時,往往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路般,保羅在此亦會指出一條針對那從上面來的質問底出路。當然上面所說及的這些理論都對,按人的理解確是這樣,可是難道再沒有別的道理嗎?真的沒有比我們所理解的更為高深的道理嗎?又我們的理解豈能不受這一較為高深的道理所改變或倒置?這一較高深的道理就是神的道理。神並非無視于人的自由意志,亦非單視我們為手中的傀儡,神乃是看重我們,以為我們是值得祂親自在基督裡施行拯救的對象。在神面前,是這種寶貴存在,因此,現在問題不在神是否公平,乃在我們配不配的問題。問題亦非要我們在神面前多所計較,而是透過認罪、感謝、與奉獻,來到祂的面前敬拜祂。保羅在此引用何西亞的話並不是偶然的,反對這足以表明他的心情,同時我盼望並相信這應該也表示著我們的心情:

    「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從前在什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裡稱他們為永生神的兒子。」

    諸位,這樣子難道還不夠嗎?我想該是綽綽有餘的了。

 

          存在的危機    高金田

                     經文:羅馬人書九章13

   

    「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恨的」,乃是一個實體的兩面,一個行動的兩種現象。愛的神和恨的神是同一位神,揀選的神與拒絕的神是同一位神,雅各的神和以掃的神是同一位神,這位神不是自我矛盾的神,因為愛的另一面是恨,揀選的另一面是拒絕,實現的另一面是消失。

    保羅在羅馬書第九章論的重點並非「為何」雅各被愛而以掃被恨。他所強調的,是神的自由和主權,祂不受拘束限制。祂是生命的主宰,是存在的根基,是世界的創造者和歷史的導引者。

    依保羅的解釋,「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恨的」是基於生命之主的意思。「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來,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雙子生下來的情況就是:雅各是被愛的,以掃是被恨的。這是他們實存的情況。依照傳統的說法,特別是改教神學的解釋,這是命運的「雙重預定」。

    我們必須重新解釋這個命運的「雙重預定」說,我們不應該從「量」的意義上來理解「雙重預定」,而必須從「存在」的意義上來理解它。雅各與以掃是雙生子,是以撒與利百加的兒子,是一胎的,是一個的。從人類的實存情況看來,整個人類或每一個個人是雅各,也同時是以掃;以掃,也同時是雅各。我們的生命是同時被愛,被恨,被揀選,被摒棄的生命。所以「雙重預定」不是在「量」的意義上指某一部份人或某一個個人被揀選,而另一部份人或一個個人被拒絕。它乃指整個人類或每一個個人的生命,在每一個存在的時刻,是處於被愛、被恨、被揀選、被棄絕的危機中,即處於「雙重預定」的危機中。因為整個人類在神的面前是雅各也同時是以掃。我們是神所恨的罪人,也同時是祂所要救贖的兒女。

    保羅曾於羅馬書第五章以亞當與基督說明這個危機。他說基督是第二亞當,最後的亞當。在神面前整個人類是在亞當裡,也同時是在基督裡。在亞當裡是被棄的,是舊我,在基裡是被選的,是新我。而這個人並非兩個分離的個體,是同一個人,同一個我。所以,這個我在每一個存在的瞬間是處於危機中。

    「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恨的」,這是一個實存的奧秘。對於這個實存的情況我們的基本反應是:「為何」神愛這個而恨那個。當我們質問這個問題時,我們不該從情感和道德的意義上來理解保羅所引月的這句話。在我們實存的情況中,有歡樂、悲傷、成功、失敗、健康、疾病。人生有肯定的一面和否定的面。也許我們無法對這一情況給予一合理的解釋。對於實存的狀況「為何」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問題,或許找不到合理的答案。「為何」一個年青有為的人遭到意外而身故,或一位正真誠實的人卻潦倒落魄?又「為何」神創造一個有邪惡存在的世界,「為何」不造一個完全無惡的世界?「為何」雅各被愛而以掃被恨?這些都是同樣的問題,是人類對實存情況的質問。哲學家說,我們不能問「為什麼是這樣的一個世界而不是另一種世界」的問題。因為人的心智只探知這個現成的世界,而無法超越這個世界之所由來的條件。易言之,我們無法得知實存情況「為何」是這樣而不那樣,套用保羅的話,我們無法探知為什麼「雅各是我所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恨的」。然而,對於神學家或信徒,這個「人生實況為何是如此」的問題並非完全不可理解。保羅在他的信仰中找到了答案,他說,這是出於神的旨意和憐憫。

    「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恨的」這個實存奧秘,如同在以色列百姓與埃及軍隊之間的雲柱。同一雲柱有不同的兩面,在埃及人那邊是黑的,在以色列人這邊的光明的。換言之,「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悵的」這個實存奧秘,對於一位非信徒是黑暗的,不可理解的。然而,對於一位信徒,它是光明的,可理解的。他知道這個人生實況是在神的手中。因為祂是生命的主,是存在的根基,雖然這個世界有邪惡,人生有肯定的一面和否定的一面,在他們心的智識中,得知這一實存情況均在生命之主的美意中。哲學家認為「為何世界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是一個不可探知的問題。神學家卻肯定地說,它有神的美意。惟有信心的眼光才能瞭解「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恨」的實存奧秘。也惟有信心帶給我們勇氣,以面對每一時刻存在的危機,勇敢地朝向完全的目標邁進。

 

        基督徒自我的認識    吳國賓

                   經文:羅馬人書九章2021

 

    人最難認識清楚自己之本來面目。所以耶穌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太七3)。在羅馬人書九章20節,保羅提出一個實際的問題:「你是誰?」就是要我們認識自己;又教訓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撒旦從天使長墮落為魔鬼,也是由於目中無神,想和神的地位平等。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算不了什麼。

    大衛觀看宇宙的奇妙,發出「人算什麼」的感歎。若我們認識神的偉大,人真不算甚麼、可憐、貧窮、微賤,都是適當的形容詞。神用泥土造人,原意可能就是要啟示我們,人的本質不過是脆弱、污穢、卑微。曾有人分析人類身體的化學成份,發覺價值僅及美金一塊錢。難怪戰功顯赫,不可一世的亞歷山大帝在自己的葬體,吩咐別人把他的手伸出棺外,表示其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人在地上  不過似一滴水,一粒微塵,毫無可誇之處。

 

人都有罪,理當沉淪

    羅馬人書三章23節:「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大衛甚至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保羅認識自己身為罪魁。彼得對主說:「主啊,可憐我這罪人。」自從亞當以來,人類無時不受罪的轄制,接受罪的工價——死亡!所以人類都要悔改,信靠耶穌,因為惟有救恩能導至永生。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罪雖可怕,但罪不能再叫我們沉淪地獄,因為耶穌的寶血已勝過了撒旦的權勢。

 

認識自己是神的兒女

    約翰福音二章12節:「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加拉太書四章7節:「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可見信徒再不是奴僕身份,所以我們可以一無所懼的呼叫阿爸父。此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中國人著重倫理,特別是父子關係:這種肉體關係雖然寶貴,但只維持短暫的時間,我們與上來的關係卻存到永遠。耶穌說:「我總不撇下你們為孤兒。」

    作神的兒女,必有愛神的心,就不再受世界的引誘貪罪中之樂。神的兒女心必守神的命令,行事為人,定處處榮耀天父聖名。

 

人是神的器皿,當服事神

    保羅被召時,很多信徒懷疑他,但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羅九23)神又曾照著祂自己的意旨,「將祂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豫備榮耀的器皿上。」神用的器皿——信徒的身體,必需符合三個原則:

    倒空的器皿——列王記下四章記載,以利沙先知命寡婦向鄰舍借空器皿,然後行神蹟把油注滿。神的恩典與聖靈同樣要充滿人心,器皿亦必定要倒空,然後聖靈可以入住其中,我們把身體獻上,給主使用,是否倒空自己才交給主,還是充滿了敗壞和自我,以致聖靈在我們心中沒有立足之地。

    合用的器皿——提摩太后書二章21節:「在大戶大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信徒當努力成為主喜歡使用的器皿。

    施福的器皿——人為別人生存,比為自己存在更有意義。施比受更為有福,我們領受神的恩典,必要白白施出去,向未信之人傳講好信息,這樣,神必更施恩典在我們身上。

  基督徒應知自己之身份,去完成所領受的責任。

 

耶穌基督天下奇石    桑安柱

   經文:羅馬人書九章3033節:哥林多前書一章2223節:以弗所書二章1922節:但以理書二3145

 

    在過去的時代,無論中外,石頭經常被用來代表堅固的力量,代表安穩的保障。在舊約及新約裡,我們也可看到穌被譬喻為各種不同的石頭,以賽亞書廿八章說是「試驗過的石頭」,彼得前書二章說「主乃活石」,真可說是耶和華所揀選所寶貴的一塊神奇的石頭。

 

絆腳石

    保羅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為什麼猶太人看基督與十字架為絆腳石呢?因為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只有一神一宗教的民族,他們不用偶像代表神,他們的信仰比其他的民族高超,但他們的毛病是太過遵守律法,他們以為遵守律法有好行為便能在神面前稱義,不必要信耶穌。耶穌基督來到世界給我們看到人是無法達到神律法的要求,祂到世界為我們成全神律法所要求的義,我們要靠耶穌,要信祂,而因信稱義。因為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能夠與神和好,使我們在神面前不再是不義,但猶太人靠自己,靠律法,不信神的恩典,不接受主耶穌,所以耶穌對猶太人來說是絆腳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  (彼前二8)嚴格說起來,是猶太人自己跌在這石頭上,並不是磐石要絆跌他們。

 

房角石

    使徒行傳第四章1011節記載:「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來叫祂從死裡復活的拿撒勤人耶穌基督的名,祂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一塊石頭。」這一塊房角石,是主耶和華自己安放在錫安的石頭,是穩固的根基,是寶貴的靈石,有了這塊房角石就可將各房聯絡起來,耶穌是教會的根基,是教會的房角石。今日教會的毛病是沒有高舉基督,沒有依靠基督,沒有基督的氣味,沒有將教會建立在基督上,更沒有因為基督而將各部聯絡得宜。

 

飛來石

    但以理書二章3145節記載:「王阿,你夢見一個大像,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臂膀是銀的,肚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粃,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但以理說這像代表外邦人的日子。當選民被擄到巴比倫便是外邦王權的開始,猶太人沒有力量成立他們的國家。他們受一個一個的外邦國家統治,最先是巴比倫,波斯,羅馬,但到最後一個國度如同十指半鐵半泥要出現,當這國度出現,耶穌來臨的日子便近了。因為祂是台塊「飛來石」,要打在這十指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而這塊石頭亦要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這象徵神將來要成全的國度。外邦人的國度快要過去,神的國度將要來臨。在天國的道理來說,耶穌是「飛來石」。

    為人贖罪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在不信的猶太人是絆腳石,而且是預定了的;從教會來講,耶穌是穩固的聯絡各房的房角石;從天國的道理來講是飛來石。不信的人有禍了,信靠祂的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