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创世的神话

 

创世的神话(CreationMyths)有关宇宙万物起源和自然规律形成的宗教故事。米所波大米的一些创世神话与圣经的创世记载和太初故事都有若干相似之处。有些创世故事在古代近东流传甚广,其来源多出自苏默人的创作,因为苏默人文化发达颇早,是最古的米所波大米文明之一。这些神话现在看起来自然觉得荒诞不稽,甚至可笑之至,但在古人眼中却十分神圣,且曾起过重大的政治作用。那时每有宗教盛典都要郑重其事地加以诵读,认为这些创世神话有法力使自然复荣、社会复兴。这些创世故事使崇拜者相信,众神所立的自然规律,必胜过瘟病、灾祸、荒芜、贫瘠、死亡等混乱自然的力量。苏默的创世神话苏默人的社会于主前40003000年之间,于米所波大米平原的南部颇为兴盛。苏默人并不是闪族人,但他们的宇宙观却对分布很广的闪族人(居住在巴勒斯坦、腓尼基、亚述、亚拉伯等地的部族)有很大影响,从而使他们也都接受了苏默的主要神祇。迄今为止,已有5,000多块镌有苏文献片断的坭版被挖掘出土。从刻写的时间来看,坭版虽然多属后苏默时代前期(约主前1750)之物,但所镌的文献却要早得多,至晚也当是主前三千年代后半期的作品(约主前2500-2001)。其中专记宇宙起源的作品虽未曾见,但反映苏默人创世观的记述却散见于文献之中,尤其是诗作的序言,往往是叙及有关创世的数行短句,这似乎是当年苏默文士的写作惯例。最为可贵的是,迄今传世的有9篇较为完整的苏默神话,所讲的都是众神如何开辟宇宙,如何创造人类,如何建立文明等事。苏默人的宗教是代表自然崇拜的多神教,在这一点上,除以色列人的宗教外,其他近东古民的宗教无不如是。他们崇拜的众神,实际上是各种自然力量(风、雷、雨、电、日、月、星辰、河、海、江、湖)的化身,对植物的枯荣、年景的好坏、人畜的兴衰,都各握有一定的权柄。由此可见,在古民的眼中,宇宙的起源是与众神的谱系密切相关的。天地从一块开列众神谱系的坭版可知,海神拿姆是「天地之母」;另一块坭版则记拿姆也是「万神之母」。由此可见,苏默人视原初的海为万事第一因,是万物所由生的原动力。他们相信,天地是从海而生。他们也认为天地是宇宙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苏默语「宇宙」一词本就是个复合词,意即「天地」(正如创世记开篇所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实则就是指一个有规律的宇宙)。空气之神名恩里勒,在他将天地分开之前,宇宙本是浑然一体的大块,其底为地,其巅为天。恩里勒在苏默众神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因而是一个最显要的神祇。他也被称为「天地之王」或「大地之君」。苏默坭版中有一篇「创镐记」,所歌者即恩里勒开天造地之功,特别是他发明农具以利民生的事迹,兹录其中一节:恩里勒从大地育出五谷之种,他把天和地分开,他把地和天分开。……他把镐赐给人间,「日子」不再蒙眬。他教人劳动,确定命运,他把「能力」赐给镐和篮子。看来,开天辟地给万物以生息之所,培育种子给万物繁衍之机,发明镐给农民作稼穑之具──苏默人将这些恩惠全归功于恩里勒了。日月据苏默神话说,苏默都城尼普尔于天地甫成,日月未造之时,曾是众神聚居之地。城内有老妇农巴舍古奴教其女妮里勒盛妆美容,以取悦于空气之神恩里勒。恩里勒很喜悦她,向她求爱,妮里勒畏其急进,遂拒绝他。恩里勒竟强奸她,并因此败行得罪众神,被贬往阴府(死人聚居之所)。妮里勒被奸受孕,生下月神那拿,遂跟从恩里勒一同被贬。恩里勒怜惜女儿要长居阴府,不见天日,便与妮里勒复生3子以代之,月神那拿遂获自由,升腾入空,后与宁格勒生子乌图,就是日神。此即日月的由来。至于恩里勒那3个幼子则长居阴府,成为阴府三神。文明恩里勒虽已设计好宇宙,而大部分实际工作却是另一位神祇的功绩,这就是水神兼地狱和智慧之神的安基。安基的作为不止于创造自然界,更开展了人类文明重要的一页。一篇名为「安基和世界秩序」的神话,记水神安基去到底格里斯及幼发拉底两河河岸,该两河之水灌溉着米所波大米的沙谷,安基呼风唤雨,使两河满溢。然后,他为土地的耕耘作好准备,「他把山地变为肥田……用犁及…轭……作田畦,撒种下田。」安基又建筑房屋、牛棚、羊圈。他奠立地界。最后,他又发明纺织,称之为「妇女的工作」。安基规划、安顿好大地以后,把每一处地方委托一位神祇管理。

苏默的「伊甸园」另有一则苏默神话,名叫「安基和宁荷沙:天堂神话」,所记者与圣经伊甸园故事略有相似之处。该神话发生于人类及动物未造之际,群神聚居在东方一个叫迪乐梦的地方。那是一片「纯净」、「清洁」、「至光明」的地方,没有疾病或死亡。水神安基不但使那地草木欣荣,果实累累,且使3位女神各怀了身孕:一位是「全地之母」宁荷沙,一位是他与宁荷沙的女儿尼姆,一位是他与尼姆的女儿宁可拉。宁荷沙取安基之精液造了8棵果树;这些果树均为禁果。安基因吃了禁果,遭宁荷沙咒诅。她在愤然离去之际发誓「决不再用生命的目光看他一眼,直到他死去为止」。由于她的咒诅,这片乐园草木凋萎,众神悲哀,连万神之王恩里勒也都束手无策。安基也倒下,奄奄待毙。幸而园内有一只野狐,将宁荷沙诱回了迪乐梦。她医好了安基,复苏了果园。人类的起源宁荷沙被视为万神之母,她也许是地的化身。在一篇「人类被造」的神话中,她和水神安基在人类起源上的作用十分重要。

众神存在于食物生产之前,故他们面对一个困境:他们没有粮食可吃,没有衣服可穿;他们像羊啮草,从沟渠饮水。恩里勒和安基为解除这困境,便造了牲畜之神和庄稼之神。顷刻之间但见牛羊成群,五谷遍野。但众神仍不能因此解决衣食问题,牲畜需要照料,五谷也要经过制造才可作食物。众神向安基投诉,并命他造奴仆照顾他们的需要。安基应他们的要求,取地狱上边的黏土在宁荷沙监督下,捏成人类,服事众神,特别是为他们做饼。有一次,安基和宁荷沙饮醉了酒,笨拙地捏出了一些残缺不全的人,包括不育的女人和太监。然而,不论是男是女,是完美是残缺,都因是地狱的黏土所造,其本性都倾向混沌。再者,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众神手中。这神话也稍为解释了为何米所波大米的君王,自视若神明,握有绝对的权柄。只有神的治理方可使国家维持秩序,控制人类不致走向混沌。亚甲的创世神话巴比伦和亚述文化都属于闪族文化,他们使用亚甲语,与非闪族及语言不同的苏默文化有不少差异。古代近东最著名的创世神话,是巴比伦的《伊努玛伊立殊》(这名称是故事开首的字词)。该神话清楚讲述了宇宙的创始,有多处与创世记所载颇为相似。这篇神话有亚述版本,其区别只是巴比伦的主神玛尔杜克换成亚述的主神亚设。《伊努玛伊立殊》讲述叛神金古纠结背叛创世神玛尔杜克,因而被杀;人类是用他的血造成。在巴比伦神话中,人类也被视为有倾向混沌的本性。另有一则神话,保存于一段古巴比伦的残诗中,也提到人类是用一位被杀死的神祇的血造成。来造人吧!他要服侍众神。用泥造出外形,用血给他生命。安基开口,对众神说话:……他们要杀死一神,……用他的肉和血由宁荷沙混在泥内……后来的亚述版本描述女神马努如何用一堆黏土造成人类:她捏成了十四个泥人,她把七个放在右边,她把七个放在左边;她把一砖放在中间,……七个男和七个女,七个是男人之始,七个是女人之始;……她造他们成双成对;……马努造他们成为人类的样子。根据另一篇亚甲神话,众神造出一个邪恶的人,赋予他说歪理、撒谎、虚伪的本领。埃及的创世神话根据古埃及流传的创世神话(载于金字塔中的墓壁铭及《亡灵书》),创世之前是一片空虚,充满水、黑暗、混沌,看不见东西。这充满水的混沌的名字称为「能」,据神话所记,「这大神是自存的……是众神之父」。后来这空虚消退,露出一块原始大地,上有创世之神「亚顿」(意即万有)。亚顿创造了宇宙万有,规定各部分的位置和功用。亚顿的具体运作却因版本而异。一说亚顿手淫而生男女二神(他并无伴侣),让他们继续繁衍后代及创世工作;一说亚顿撕裂自己的肢体而造成男女众神。另一部已考定为主前2300年的布籁默兰德蒲草纸文献记述锐神是众神之父,他先自交,然后从口中吐出男男女女的众神。有一情节与米所波大米神话颇相类者,即空气之神舒把天神努特与地神盖伯分开,自己插身其间,天地从此被隔开。埃及最著名的创世神话,称为「孟菲斯神学」,大约写成于主前2700年。它提出埃及应以孟菲斯为京城,因为那里是原来创世的遗址。该神话没有描述神怎样以外在的行动来创世,却指出宇宙之形成是出于创造之神的心(即思想)和舌头(即命令),根据该神话,有一个智慧的意志统管着宇宙。黎凡特创世神话「黎凡特」是指地中海东岸,自希腊至埃及之地,约于主前2250年以前,曾有一古国统治该地;近年来考古学家从马迪克废丘挖掘出一古城遗址,已考定为黎凡特古国的都城艾伯拉。艾伯拉在今叙利亚境内西北部,在亚勒坡市以南43哩。经初步研究艾伯拉创世神话后可知,古代居此的西部闪族从苏默神话中借用了不少素材。据考,在叙利亚西北部的滨海城市乌加列,于主前十四世纪所祀奉的众迦南神祇中,伊勒被视为创世之神在名义上也是众神之首。阿里扬巴力(意为「胜利之神」),亦名「哈特」,是主司风雨的神,又兼管丰产,在众神中被迦南人尊为英雄,也成了众神之王。亚摩利人迁徙至迦南时,也带着他们的神而来。他们以哈特为谷神大衮之子;从乌加列(即拉斯珊拉)发掘的庙宇,都是供奉巴力和大衮的,却未见有奉祀伊勒的。在拉斯珊拉坭版中,巴力尽管从未曾像伊勒有「创世之神」的称号,他却受迦南人敬奉为主司风雨、赐生命的神。一篇名「巴力与耶音抗争」的神话开首一段记述,伊勒赐耶音(原始混沌之海)统管众神的权柄,并下令为他建宫殿一所。耶音为保自己的权位,命令众神把象征生命与自然规律力量之巴力交出。巴力不肯屈服,结果于激战后销灭了耶音。巴力拉他出来,分散四方!他销灭河伯!……巴力作王!该神话的另一部分,开首数行描述为巴力设宴庆功:事奉得胜的巴力,高举大君,全地之主!起来,为他作好准备,我要为他设宴。随后,巴力夺取了耶音的名衔。然而,为巴力摆设的庆功宴转为一场大屠杀。巴力的妹子兼配偶亚拿特将巴力的敌人杀戮一尽;敌人的血高与腰齐,她在血中涉行。事后,巴力便封亚纳作爱神兼丰产之神,使饱受战争摧残的大地恢复繁茂。得胜的巴力传讯,英雄之首如此说:「你到不安定之大地来见我,把爱播散全地,呼出和平在大地之中,我要把爱加于田地。」巴力制造闪电显示他创造的能力,在天堂为他建造了一座宫殿,好让他从窗户倾出甘霖和丰收。希伯来人的诗歌有时也把耶和华神对敌人的胜利,比拟为胜过海怪、鳄鱼或拉哈伯(例:诗七十四1314),这海怪显然类似耶音。先知以赛亚即曾以类似的比喻来赞颂神的最后胜利:「到那日,耶和华必用刚硬有力的大刀刑罚鳄鱼──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罚鳄鱼──就是那曲行的蛇,并杀海中的大鱼」(赛二十七1)。先知呼吁在巴比伦为囚的以色列民作第二次「出埃及」之行时,也用了类似的比喻:

耶和华的膀臂啊,兴起!兴起!以能力为衣穿上,像古时的年日、上古的世代兴起一样。从前砍碎拉哈伯,刺透大鱼的,不是你吗?(赛五十一910)从上述及其他圣经的比喻(例:伯三8,二十六1213;诗八十九910),可知被以色列人侵占其地的迦南人的创世神话,与近东其他古代神话大同小异。根据迦南的创世神话,象征生命自然规律的神,也是众神之王,他打败了与他敌对,压制和摧毁生命的宇宙诸神而获得崇高的地位。他打败他们以后,生命所必需的力量便得到了解放。创世神话与创世记旧约若干诗歌使用的神话比喻,显示了丰富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显而易见,以色列人对盛行于米所大米和迦南的神话是相当熟悉的;但不可因此而判定以色列人接受了这些神话。圣经的诗人只是借用它们的比喻,却没有接受它们的神学。圣经记述创世之事时似有意地排除一切神化成分。创世记的「创世记述」和异教的「创世神话」相比较,至少可见有两大不同。第一是目的不同。异教神话的目的主要是在宣读这些神话时,能发挥保护生命和社会的法力。圣经的记载虽也隐含对生命和社会的提示,但主要目的是在教导约民认识神,决没有任何玄秘的要求或能力。第二是素质不同。创世记的创世叙述是神学真理的朴实、直接的表述。时至科学时代的今日,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内在机制虽已有了相当的知识,但圣经的创世故事在人们心目中却丝毫不减其真实感和真理的力量。一个有丰富知识、智能充足的人,也会接受创世记为关于自然界的意义和目的的权威宣言,并基于此而向创造主呈献一生。创世神话却恰恰相反,它们的神学是虚妄愚陋的,其道德也很卑下。最古老的神话或会因不同理由而吸引现代的「玄学家」,却不能使人相信为宗教真理。古代神话诸神已随古代文明一同埋于颓垣败瓦之下,或改头换面的转移到现代的多神宗教之中。惟有圣经的神是永远长存的。创世记的文学形式并非神学论述,它并不是对神作条理性的表述。然而即使如此,它所描绘的神与创世神话中的异教众神相比,也仍有天渊之别。圣经的神「起初」即已存在。祂是独一无二的;祂创世的旨意是专一的,无可抗拒的。相反,异教神话描述的太始是渺无位格的一片混沌。混沌演变成宇宙,然后才在偶然的机缘下出现了众神;众神之间发生了斗争,结果才有天地的形成。此外,创世记的神有别于祂创造的天地,而且也比天地更大。但异教众神却是属物质的,与世界一样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而且世界比他们更大。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圣经和异教神话也迥然有别。创世记中的男人和女人虽有神的「形象」,却明显与神不同。人被造是要作神的管家来管理全地,由神委以明确的责任。异教神话中的人却与神同质,虽然他们较近于混沌,而距离造他们的神较远。异教众神造人的目的,是为满足他们的物欲以供其使役,因此众神对人的态度不是鄙视就是无视。受此影响,近东固有的世界观不仅是悲观的、消极的,而且是宿命论的,认为人生非但无任何天职和意义可言,而且人自出生之日起即已被确定了命运,不能稍加改变。因此,近东人民只求一生安定、温饱度日,为此他们要诵读古代神话以求诸神庇佑。而创世记之作为整个旧约教训的一个部分,却教导人与神建立一个活泼、个人的立约关系。BruceK.Waltke另参:「创造论」。――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