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神的教會(林獻羔)

 

目錄:

     1

第一章  對教會的認識     2

一、錯誤的認識  2

二、正確的解釋  4

第二章  無形的教會  9

一、是神國的一部分 9

二、神的家  10

三、一個新人     12

四、基督的身體  13

五、基督的未來新婦 16

第三章  有形的教會  20

一、稱呼      20

二、一地有多少教會 22

三、身體與肢體  23

四、地方教會的組織 24

五、聚會      30

六、聖禮      35

     38

 

 

 

讀經:“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林前12

“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林前1032

“教會”這個題目,看來是很簡單,其實又很深奧,是個“奧秘”(弗346),因此我們不能等閒視之。可惜許多人信主多年,對教會這個重要的真理,還是模糊不清!

有許多人認為教會就是禮拜堂,也有不少的人認為只要有幾個人一同聚會,就是教會。

還有一些錯誤:有人認為舊約的以色列人就是新約的教會,所以,他們說耶穌的時候已經有了教會,到聖靈降臨後,教會才傳到外邦,他們又認為啟示錄第四章後所說的“聖徒”都是教會的失敗者留下經受災難。以上種種,都是錯誤的認識。

我們當認識教會是個隱藏的奧秘(弗35)。如果我們認識教會的地位是何等的高、何等的榮耀,我們就會盡肢體的責任,靠基督“聯絡得合式……。”(弗416

如果我們要詳細討論對教會各方面的認識,就比較複雜。現在我們只談談對教會基本的認識。至於教會的歷史、教會怎樣產生宗派與“教會合一”等問題,容後再談。

願神藉著這小冊子,使我們對教會的認識有正確的態度,並盡我們作肢體的責任、運用基督所給的恩賜、讓聖靈的大能大力運行在教會裡,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第一章  對教會的認識

 

一個基督徒,最要緊的是認識基督。但如果我們只認識基督而不認識教會,還是不夠。當西門彼得認識“禰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之後,耶穌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8)注意個“還”字,這是根據1317節彼得認識了基督,耶穌“還”告訴彼得有關教會的事。

在未討論對教會正確認識之前,讓我們先談談“錯誤的認識”。

 

一、錯誤的認識

1.禮拜堂

許多人認為“禮拜堂”或“教堂”就是教會。可惜英文聖經A. V. 把教會譯成Church(教堂),這就使人誤以為教會是建築物!丁道爾英文譯本譯Congregation,達秘Darby聖經譯作Assembly(集會),這就清楚了。

有人根據Church(教堂)說:“到教會去”、“你在那一間教會聚會”、“蓋建教會”等等,這都是不對的。

教會不是建築物,不是“一間”、“兩間”,禮拜堂才是一間一間的,教會只能說“一個”。

教會是有機體,有生命的,能聽見:“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太1817)“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徒1122)教會不是磚頭,教會是能聽見的。

教會會禱告:“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裡;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徒125

教會會“懼怕”:“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徒511

教會會“念書信”:“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老底嘉的教會,叫他們也念……。”(西416

教會會問安:“亞細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林前1619

教會不是磚塊,教會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要再稱禮拜堂為教會。

2.宗教團體

許多人認為教會是人組成的社會團體,這又是錯誤的。

1)宗教:

有人把教會看為各宗教的一教,例如佛教、回教、道教、儒家(後稱儒教)、基督教。其實聖經沒有說教會是宗教之一。不過,按世人把宗教排列時,也把教會看為宗教之一。

2)基督教:

聖經沒有“基督教”幾個字,只有基督,只有教會。但為了與各教有分別,所以人把教會稱為“基督教”。

3)教會:

其實聖經原文也不應譯成“教會”,因為我們得救不是“教”出來的;教會不是“有所宗而施‘教’的‘會’”,難怪佛教、道教、回教也稱他們的會為“教會”。他們認為這是專為傳道和聽道而有的會,成了“聖品階級”hierarchy.

教會不是“施教的會”(後詳)。

3.團契

有不少的人認為只要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就是教會(太1820)。

耶穌從來沒有說,兩三個人聚會就是教會。耶穌只說:“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原來耶穌在上文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1517節)你帶一兩個人同去,就是3個人。他若“不聽他們(3個人),就告訴教會”,這就說明3個人就不是教會。

學生團契、流動聚會等都很需要,但不一定是有形的教會。後面我們要詳細討論。

 

二、正確的解釋

上面我們已經說過錯誤的認識,現在我們要討論正確的認識。

請我們首先注意,教會是“人”而不是“物”。

1.希臘原文ekklēsia 愛克利西亞

新約是用希臘文寫的,這個希臘字是有它的背景的,而新約又有濃厚的猶太背景。

這個字的前段ek愛克,是“從其中出來”的意思;klesis(名詞)的動詞kaleo克利阿,是“呼召”的意思(含有“集會”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呼召出來的集會”、“蒙召出來的一群”),“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林前12)這就是教會的真意。

舊約七十士譯本,由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希伯來文的qahal,舊約出現123次,這字的字根是“召集”的意思。舊約經常譯成“大會”或“會眾”(利1017,民116145,申41018163130,士202,王上814),是被神召集在一起的人。英文聖經譯作congregationassembly,這特別是用在以色列人身上的。

亞伯拉罕“蒙召出來”:“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創121)以色列人“蒙召出來”:“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出38

新約基督徒是蒙召離開罪惡和死亡:“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弗41)上文是說教會的:“但願祂在教會中……。”(弗321)到41說“既然蒙召”,是教會“既然蒙召……。”

這個希臘字“愛克利西亞”,新約共有115次:有3次指一班人或一會眾(徒19323941),這是指不信的會眾說的;有2次指以色列民在曠野的情況(徒738)、“在會中我要頌揚禰”(來212);其它110次是指新約教會(福音書3次,使徒行傳19次,書信62次,啟示錄26次)說的。

1世紀時,這個希臘字的希臘文是指著某種聚會或任何聚會說的。

2.召會

我們談過“教會”,原文是“召出來的人聚集在一起”(徒1514)的意思。那裡有人被神召出來歸入祂的名下(指聖靈時代),那裡就有教會了。中文譯作“教會”,本來不大恰當,教會不屬一般“宗教”。一般人心中的“教會”有如“教導協會”,被認為是一群知識份子接受一位宗教專家的教導,好像是“教”出來的。這不能表達原文的意思。

“神的教會”應譯作“神的召會”才對。但如果稱“神的召會”,就很容易被認為“神召會”或“地方召會”。“神召會”是教會的一個宗派,是“靈恩派”。所以中國人仍沿用“教會”。我們姑且也用“教會”二字,但應當認識到,“召會”才有原文的意思。

3.舊約沒有教會

舊約只有預表,也隱約地可以看見教會。

1)夏娃預表教會是基督的新婦(創22124,弗52232)。

2)利百加(創24章)也是預表教會是基督新婦。

3)亞西納(創4145):

亞西納是法老的女兒,法老把她給了約瑟為妻,預表外邦教會歸基督。

4)西坡拉(出22122):

西坡拉是米甸祭司的女兒(1621節),她是外邦人。摩西娶了她,預表基督將要娶外邦教會為新婦。

5)押撒(書151719):

她得了“上泉下泉”,預表承受產業。

6)路得:

路得是個外邦女子(得14),以色列人波阿斯(21)娶了外邦女子路得為妻(4910)。這又預表基督將要娶外邦教會為新婦。

7)亞比該(撒上25章):

她“就作了大衛的妻”(42節)。這也是預表基督要娶教會。

8)以色列人被拯救脫離埃及:

他們過了紅海,出埃及(出142125),在曠野敬拜神。這是預表教會蒙救脫離罪惡,在世界上敬拜神。

9)舊約的聖殿預表教會:

教會是人不是建築物;舊約聖殿是建築物,但聖殿是預表教會(林後616)。

10)“在會中”qahal(詩2222):

召會,確是指教會說的,被希伯來書212引用,表明基督與教會是一體的。

4.四福音預言教會

四福音書只有馬太福音兩節提了3次教會:“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8)“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們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1817

在耶穌的時候還沒有教會,因為耶穌說:“我要”,這是預言。

5.五旬節聖靈降臨(徒214

五旬節是從基督復活算起。基督復活後,在地上有“四十天之久”(徒13)就升天去了(9節)。“當下,門徒從那裡回耶路撒冷去。進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馬可樓)……都同心合意的恒切禱告。那時,有許多人聚會,約有一百二十名……。”(1215節)他們在那裡禱告、聚會、選出馬提亞補猶大之缺(26節),計有10日。40日加上10日,共計50日。一旬10日,五旬為50日。到21 “五旬節到了”。五旬節就是聖靈降臨的日子。

當聖靈降臨之後,聖經就很自然地把所有的人稱呼為教會,教會就出來了:“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7)“他們”二字,原文作教會:“天天加給教會”。

從五旬節聖靈降臨立教會開始,直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羅1125),基督再來到空中,把教會接到空中(帖前41318),教會就不在地上了。

6.七年災難沒有教會

基督再來到空中,全教會被提到空中之後,地上就進入七年災難了(啟419章),地上再沒有教會了。七年災難中有許多人信耶穌,他們是“聖徒”,但不是“基督徒”。他們是災中的得救者,但不是基督的新婦。

7.三一神的工作

1)教會是父神在創世以前所計畫和安排的:

“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秘。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這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弗3411)舊約時,教會是隱藏的,但藏在神的計畫裡。

神創造萬有是為了教會;我們得蒙救贖也是為了教會。

2)教會是基督所救贖與建造的:

耶穌拯救我們,不只是為了我們個人,而是為了要得著祂所深愛的教會。

祂曾預言祂要建造教會:“……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

教會是因祂的死而產生的;教會是因祂復活的生命而被建造的。

3)教會是聖靈把我們浸成基督的身體: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浸(原文是‘受了浸’),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參弗434)。

8.教會的所屬

1)教會是屬神的:

“……牧養‘神的’教會”(徒2028),“……是‘神的’教會”(林前1032),“……‘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林前1116),“……還是藐視‘神的’教會呢”(林前1122),“……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林前159),“……怎樣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加113),“……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提前315)。

2)教會是屬基督的: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基督的’眾教會都問你們安”(羅1616)。

3)教會是眾聖徒的:

“……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林前1434)。教會不是屬某個人的,而是屬“眾聖徒的”(原文是複數)。

當然,教會也是屬於聖靈的。可以說,教會是屬於三一神,也是屬於“眾聖徒”的。

4)長子的教會:

“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的教會”(來1223原文),這是全教會的局部,是在天上的。

聖經沒有給我們看見“聖靈的教會”,只有神的教會,基督的教會等。

 

第二章  無形的教會

 

所謂“無形的教會”,是指曆世歷代蒙召出來的基督徒(太1618)。

有人稱之為“宇宙教會”或“普世教會”,但聖經沒有這樣的稱呼;甚至“無形的教會”,聖經也沒有這個稱呼。但我們沒有更好的稱呼來稱呼這個,姑且按聖經的意思來稱“無形的教會”。

聖經只說“教會”(弗1222331021等),這些經文,原文是用單數式的,是指普世無形的教會說的。無形的教會只有一個。

 

一、是神國的一部分

神的國有時也稱天國,或“國度”(彼前29)。

舊約沒有神的國或天國;耶穌時只是“天國近了”(太32417107),證明還沒有天國。

馬太福音13章提到“天國的奧秘”(11節),這裡說的不是天國,也不是教會,乃是基督教的縮影,包括真假的信徒。真信徒才是教會。至於奧秘的天國就是指教會說的,亦可說是聖靈的天國,因為今日是聖靈的時代。當耶穌再來後,祂要立的國度是聖子的天國,那時,教會要與主同掌王權,與天國大有關係。因此,教會在那時還沒有產生。

現在讓我們談談神國的3個時期。

1.聖靈的天國

當五旬節教會產生之後,神的國或天國是指聖靈的天國,就是教會時期。教會對舊約的人是個奧秘——基督受苦與得榮之間的事(彼前1912),是個隱藏的奧秘(弗35),這個奧秘最先是啟示給保羅知道的。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掃羅迫害教會(徒95),就是迫害基督——頭,身體就感到痛苦。教會是由猶太人與外邦人因信基督而合成的(弗21116),這就是個奧秘,乃是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的(弗3111)。舊約的人不知道,連在福音書裡,耶穌也沒有把這奧秘說給門徒聽。現在藉著教會顯明這奧秘(611節)。

教會又稱神的國或天國,是聖靈的天國。

2.聖子的天國

“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西113

教會是神國的準備時期,現在我們在地位上已被遷到祂愛子的國裡。當基督再來之後,祂要在地上立千禧年國。那時,我們當然也要同進天國的,這是聖子的天國。

3.聖父的天國

當千禧年國完了,基督“就把國交與父神”(林前1524)。這是聖父的天國,那時三一神同掌王權,直到永永遠遠。

現在教會就是聖靈的天國,彼得前書29稱之為“聖潔的國度”Holy Nation.

我們既然在聖靈的天國裡,得以進入愛子的國,將來必得進天國。永世的天國(聖父的天國),當然我們都要在那裡享永福了。

 

二、神的家

教會不只是神國的一部分(聖靈的天國),也是神的家:“倘若我躭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

Oikos,有時指建築物,但通常是指“家人”household說的。

1.神的居所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

1      房角石:

教會是靈宮,“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參彼前267)教會不是物質的聖殿,而是屬靈的聖殿。單個的信徒是“活石”,這靈宮是由許多活石建造成的,但房角石乃是教會。

或者有人根據馬太福音1618說彼得才是磐石:“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原來這節經文的“磐石”二字,原文是petra,意思是大石;彼得二字,原文是Petros,意思是小石,彼得不是磐石。他自己說:“祂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徒411,彼前28)保羅也說:“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4)羅馬教說彼得是那磐石,但聖經說他只是“柱石”(加29)。耶穌的意思是——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彼得所認的基督,並不是建造在彼得的身上。

2)成為主的聖殿:

現在所說的聖殿,不是指猶太國的聖殿,也不是指今日的會堂,而是指教會說的。這是用建築物為比喻,例如教會是“聖靈的殿”(林前316616),又是“靈宮”(彼前25);有“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教會為維護真理、發揚真理,使人從教會得真理。

每一個信徒都是神的殿(林前316619),這與全教會合起來的殿是有分別的。不過,這兩樣都是神的居所。舊約的聖殿是神的居所(出403435),特別是至聖所。

2.“神家裡的人”(弗219

我們是神的孩子,孩子就要聽從父親。如果我們不聽“萬靈的父”,就要受管教(來12711)。

我們既然都是家裡的人,就當相親相愛、彼此照顧與服事(彼前41052)。

 

三、一個新人

“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215

1.是全然新的

教會不是眾舊造的集合體,而是全然新的:“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31011)這兩節經文的“不分”,原文是“沒有”,就是沒有國籍之分、文化之分、階級之分,而是全然新的。

2.“使兩下歸為一體”(弗21416

“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這裡的“兩下”,不是頭和身體,也不是父神與我們,因為“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16節),這“兩下”應是以色列與外邦:“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212)如果說兩下是指我們與神,這就解不通這節經文了。是否使兩下——我們與神——歸為一體,又與神和好了呢?這是怎樣講呢?所以這兩下必是指信耶穌的猶太人與外邦人(1214節)而言。他們因信耶穌,就沒有間隔,自然地成為一個新人——教會了(加328)。不信的人,就分猶太與外邦;但信的人,在教會裡就不分猶太人與希利尼人了。

教會是兩下(兩方)歸為一體的。

不信耶穌只信舊約的以色列人是“猶太教”,信耶穌的以色列人是教會的“一下”(一方)。

不信耶穌的外邦人是世人,信耶穌的外邦人是教會的另“一下”(另一方)。

耶穌“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為要將兩下(猶太基督徒與外邦基督徒)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弗21416)。這裡所說的“新人”,不是指我們信耶穌後所得的新生命;這個新人,是指全教會說的。

 

四、基督的身體

基督是頭、是元首:“使祂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祂的身體……。”(弗12223),“連于元首基督”(弗415),“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弗523),“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祂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複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8),“不持定元首”(西219)。

人不能是教會的頭;總部、機構也不能是教會的頭,惟有基督是頭、是元首,教會的一切都是由頭(基督)來供應和指揮的。

“教會是祂(基督)的身體”(弗123),“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適”(弗416),“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西124)。

基督的身體本來是個新人,但“新人”是著重“兩下歸為一體”,而專題談身體是著重頭與身體的關係。

1.是身體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不是“屍體”corpse:身體和頭是分不開的,一分就變成了屍體了。

基督的身體是必須有基督生命的,身體只不過是生命的器皿。基督和教會才是“一個奧秘的大人”。

2.不是人為的組織機構

身體不是個組織,而是生命的有機體organism;身體絕不是社會組織organization.

無形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不是人為的“組織”。

嚴格地說,基督的身體是指有形的教會說的(後詳)。

3.身子就是基督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1212)請注意,這裡不是說“教會也是這樣”,而是“基督也是這樣”,所以也可以說,“身體就是基督”。

掃羅逼迫教會就等於逼迫基督:“他就僕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徒94)掃羅明明是逼迫教會(基督的身體),但主說是逼迫祂。為什麼衪這樣說呢?

原來教會是基督的彰顯:“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3)基督在教會的裡面,教會在外面彰顯基督的生命和性情。

按個人來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1)這不是假基督的冒稱,而是屬靈的彰顯。每個基督徒是個“小基督”,全教會(身體)就是基督,因為頭和身子原是一個的。

4.個體代表全體

這是採取舊約的觀念。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麼?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麼?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

整體是“一個”,“一個餅”;個體是在全體的裡面diversity in unity:“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林前1214)“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1212

5.是聖靈浸成的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了)浸,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

許多人追求“受聖靈的浸”:“約翰是用水施浸,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浸。”(徒15),但這節經文是耶穌在聖靈降臨之前說的。祂說:“但不多幾日”,就是在祂升天後10日聖靈降臨時,他們都受了聖靈的浸(徒213),同時“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24)聖靈把教會浸成基督的身體。從此以後,凡有信耶穌的,聖靈都把他們浸入基督的身體裡了。我們無須再求聖靈的浸(詳看靈音小叢書《正確認識聖靈》)。

6.個別聖徒是肢體

整個教會是身體,個別基督徒是肢體,但我們是不能單獨作肢體的(林前121214,弗52930)。有人是手,有人是腳,有人是耳,有人是眼(林前121416)。肢體不是人工組成的,而是“互相聯絡作肢體”(羅1245)。我們不能各顧各,只顧自己:“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5,參弗416)我們應當“彼此相交”(約壹13)、“彼此相愛”(約133435)。我們不要像蝴蝶飄飄自命清高,而要像蜜蜂成群聯絡。癌症是由於我們身體中一些細胞不受約束,只顧自己的發展、只知接受而不供應,就成了毒瘤,最後變成了癌。

我們應當學習不要單獨作基督徒,而是要接受身體生命的供應,也當學習供應出去。我們聚會不要單獨坐在一邊,沒有交通。有人聚會只觀望,什麼都看不慣,只曉得批評。請記住,教會(身體)當彼此聯絡,共同扶持,互相供應。

有些基督徒自暴自棄,說:“我不是這個材料”:“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林前1215)另有些基督徒自高自大,說:“我用不著你”(林前1221)。有人只講道,而不願聽別人講道。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6)我們應當彼此相助,彼此相關。

如果我們活在“身體”裡就會受保護。撒但常常攻擊個別信徒。請注意:“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教會)。”(太1618)如果我們不互相聯絡作肢體,就很容易被撒但勝過了。

肢體是神所配搭的:“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林前1224)有許多人說:“我們要互相配搭”,但聖經卻說是“神”所配搭的。我們不能配搭,我們只能服從神的配搭。我們不要荒廢自己的恩賜,也不要輕視或踐踏別人所得的恩賜(林前121522)。

7.建立與長大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16)“建立”與馬太福音1618的“建造”,原文是同一個字,英譯build. 耶穌用一班有恩賜的人來建造與成全聖徒。

個別聖徒容易被魔鬼攻擊,但全教會魔鬼就不容易進攻,只有“被建造”的教會才能勝過陰間的門(太1618)。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這裡不是指個別基督徒的“長大成人”,而是指整個“基督的身體”(教會)得以長大成人——一個“長大的新人”說的。

 

五、基督的未來新婦

(弗52432,啟1969

1.教會現在是個童女

“……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林後112)“童女”,原文是單數,指教會現在是“一個”童女。

許多人把“十個童女”(太25113)解作教會,這是不對的。教會是“一個”童女,但馬太福音25章是“十個”童女。教會現在是童女(林後112),也是基督的身體;等到她與基督結婚的時候,就是基督的“新婦”,但那10個童女在基督再來到空中後,還是“童女”。教會是“金燈檯”(啟12023章),但那10個童女是“拿著燈”的(太2534)。10個童女只是“陪伴”的人罷了。

2.朋友

“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約329

神曾稱亞伯拉罕為朋友(賽418,雅223)。

耶穌在世的時候,稱門徒為“朋友”(約1515),但當祂復活後,就稱他們為“弟兄”(約2017),而不是“朋友”了。

到基督與教會結婚的時候,所有舊約的得救者都是“朋友”。施浸約翰雖然是耶穌的先鋒,但他也不過是“朋友”(約329下)。

3.教會是基督的未來新婦

教會現在還未與基督結婚,所以沒有正式被稱為“新婦”,而只稱“童女”,直到基督再來到空中,經審判後,與基督結婚才是正式“新婦”,現在只是基督的“未婚妻”。

4.教會是身體又是新婦

有人說:“教會既是基督的身體,怎能同時又是祂的新婦呢?”

但這是不難解釋的;夏娃是從亞當的肋骨(創222)出來的,她是亞當的身體,後來便成了他的妻子了(24節)。所以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後來又成了祂的新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亞當是塵土造成的(創27),但夏娃不是直接用塵土造成的,神是從亞當身上“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創221)造成夏娃。骨頭預表復活的生命,所以耶穌在十字架上,“祂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約193337

不是所有的基督徒(包括新舊人)都是教會,而是所有基督徒的新生命才是教會。

教會現在是基督的身體,將來才是祂的新婦,正如夏娃是從亞當的身體出來的,之後就成了他的妻子一樣。

神在亞當犯罪之前為他造了配偶夏娃。原來教會是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弗134)所計畫的,所以教會是與罪無關的。但因為罪惡是從一人入了世界,基督就要為所愛的教會捨己(弗525)。

基督與教會:頭與身體是“一而二”;基督與新婦是“二而一”。

教會必須順服基督(弗524):正如身體要順服頭、妻子要順服丈夫一樣。

5.全教會是新婦

有些人說:“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能作‘新婦’,只有那些得勝的、聖潔無瑕疵的基督徒才是新婦,正如利百加具備很多條件才能成為以撒的妻子(創24章)。”

我們說,所有的基督徒都要成為基督的新婦。利百加只是個預表。預表必須有新約特別是書信為根據。如果沒有書信的根據,舊約的例子不能成為原則。我們可以學習利百加的優點,但不能說,沒有她的優點,我們就不能作基督的新婦。

書信只有以弗所書52233提基督的新婦。這段經文沒有一句說,要具備條件才是新婦。正如教會是需要主的話來洗淨自己,但我們絕不是靠洗淨來成為教會(新婦)。相反,這段經文只說教會是妻子(2432節),“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32節)這裡是說到夫妻的關係,保羅並不是說,“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的得勝者說的”教會是基督的未來新婦,這是絕對沒有疑問的(25節)。基督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2627節)這就能成為一個榮耀的教會。聖經從來沒有說,要我們成為聖潔才是新婦。

6.與基督結婚

教會現在是個童女,等候基督再來,教會被提到空中,經審判後才與基督結婚。那時,才正式是新婦。

不過,將來稱新婦,不是稱“基督的新婦”,而是稱“羔羊的妻”(啟219);不稱“基督婚娶”、“基督之婚筵”,而是稱“羔羊婚娶”(啟197)、“羔羊之婚筵”(9節)。

在將來結婚的時候,要特別紀念“羔羊”。神的羔羊在十字架的救贖大功裡是永遠有功效的。在最歡樂的一天,我們也不忘記:我們之所以能成為祂的妻子,是完全因羔羊的救贖而得的!

 

第三章  有形的教會

 

讀經:太1817,徒813,羅1615,林前12,林後11

前面我們已經談過“無形的教會”(宇宙教會、普世教會)只有一個。從五旬節聖靈降臨設立教會直到基督再來,所有真信的人都是屬這一個教會的。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有形的教會”。這是指各地的教會,就是城、鄉、區的教會,城裡也有“家裡的教會”(林前1619)。一般人稱之為“地方教會”,因為這是地方性的。

有形的教會又稱為“金燈檯”(啟12021等)。耶穌在世上的時候是真光;祂升天之後,教會有如月亮反射太陽光:“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鏡子裡反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我們是世上的光。教會(月亮)反照基督(太陽)的光,光照大地。

 

一、稱 

1.“地方教會”

有人說:“教會只能以地方名為名稱,例如羅馬教會、哥林多教會、以弗所教會等,因為新約指地方教會有90次之多。”

本來稱“地方教會”也不太合適,因為教會不是屬地方的,例如羅馬教會不是屬羅馬,而是屬神的。

請注意,聖經不是說“哥林多的教會”,而是“在哥林多神的教會”(林前12,林後11)、“在羅馬……”(羅17)、“在以弗所……”(弗11)、“在安提阿的教會”(徒131)等,都有個“在”字,英文聖經有個“in”字。

但中文聖經有許多地方沒有把個“在”字譯出來:“耶路撒冷的教會”(徒811122);啟示錄23章:“以弗所教會”(21)、“士每拿教會”(28)、“別迦摩教會”(212)、“推雅推喇教會”(218)、“撒狄教會”(31)、“非拉鐵非教會”(37)、“老底嘉教會”(314)!原來以上的經文,原文都有個“在”字:“在耶路撒冷的教會”、“在以弗所的教會”、“在士每拿教會”、“在別迦摩教會”、“在推雅推喇教會”、“在撒狄教會”、“在非拉鐵非教會”、“在老底嘉教會”。可惜中文聖經沒有把個“在”字譯出來,以至很多人都說“地方教會”,好像教會是屬地方似的!

沒有一個教會是屬地方的。“我已將禰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1714,參16節)屬神的人是“在”世界而不“屬”世界。教會就是一群屬神的人,就是“在世界而不是屬世界”;是“在”地方而不“屬”地方。

至於省、區、洲的眾教會,聖經就沒有加個“在”字:“加拉太的眾教會”(林前161,加12)、“馬其頓的眾教會”(林後81)、“亞西亞的眾教會”(林前1619)。因為各地教會都是“在”而不是“屬”於各地;大地區的教會當然也不是屬乎地方而是屬於基督的:“基督的眾教會”(羅1616)。也有“在各處各教會中”(林前417)。省有眾教會、地區有眾教會、洲也有眾教會,因為省、地區和洲是有很多城市的,所以是“眾教會”。不過,聖經沒有“教區”。第2世紀,人們漸漸偏離真道,到天主教時,他們以“教區”(許多地方教會大聯合)來破壞各教會的獨立。

2.有形教會

司可福稱之為“有形教會”,因為這是與“無形教會”有分別。但一般人(包括福音派)雖然知道“地方教會”不是屬乎地方的,他們還是用“地方教會”這個稱呼。

因為聖經沒有固定的名稱,所以我們姑且也採用“有形教會”或“地方教會”。

 

二、一地有多少教會

這是歷代都有爭議的問題。

1.一城一個教會

有人強調每一個城市或每一個鄉村只能有一個教會,因為羅馬教會、哥林多教會、以弗所教會、腓立比教會、歌羅西教會、帖撒羅尼迦教會等,原文都是單數式的。在啟示錄23章裡我們所見有7個教會,都是以地方名來稱呼的,而且每個地方也只有一個教會。他們就根據以上的榜樣來定規,每一個地方只限一個教會,其它的都是宗派,或稱“半路涼亭”。

我們說,聖經只有這樣的例子(榜樣),但聖經沒有說,各地只能有一個教會,多出來的就是宗派或“半路涼亭”。也沒有“地方教會”的稱呼。教會是不屬地方的,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一個地方有多少個教會不是問題,神不是看一地有幾個教會;因為在人看是有許多個,但在神看全世界只有一個教會。

2.家裡的教會

一城有城的教會,也有家裡的教會,可知一城不能限制只有一個教會。

聖經有4處提到“家裡的教會”:“百基拉和亞居拉”的(羅1635)、“亞居拉和百基拉”的(林前1619)、“寧法”的(西41516)和“腓利門”的(門12)。

有人說:“百基拉和亞居拉家中的教會(羅1635)就是當時的羅馬教會;亞居拉和百基拉家裡的教會(林前1619)就是當時的以弗所教會,因為那時他們已搬到以弗所居住(徒181819);甯法家裡的教會(西41516)就是當時的老底嘉教會;腓利門家的教會(門12)就是當時歌羅西的教會。所以一個地方還是一個教會。”

這樣強解可以嗎?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他最後向各人問安(羅16316)。他先“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3節),後來他“又問在他們家中的教會安”,這怎能是羅馬教會呢?他的信是向羅馬教會各人問安,提到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婦時,又問在他們家中的教會安,顯明他們家中的教會就不代表在羅馬城的教會。“請問老底嘉的弟兄和甯法,並她家裡的教會安。”(西415)前面“問老底嘉的弟兄(老底嘉教會)和寧法,並她家裡的教會安”,注意“並”字。如果甯法家裡的教會是老底嘉的教會,便不能說“並”,只能說“就是她家裡的教會安”。

羅馬城有在羅馬的教會,也有“百基拉和亞居拉家中的教會”,老底嘉有在老底嘉的教會,也有甯法家裡的教會等。所以一地方不一定只有一個教會。

3.一地方不一定只有一個教會

初期一城一個教會,後來發展迅速。有些城市有幾萬個基督徒,怎能聚在一個房間成為一個教會呢?他們會分成各聚會點,但都是在同一個城市,而不一定一城只有一個教會了。

如果硬性規定一城只有一個教會,這些人只不過要人承認只有他們是該城的教會,而其它的都是“宗派”或“半路涼亭”了!

 

三、身體與肢體

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沒有說,“教會就是祂的身體”,只有保羅在書信裡用這個比喻。當他寫筋骨相聯的比喻(弗416,西219)的時候,這時,路加醫生正與他同在(西414)。以弗所書412“成全”二字原文是醫生接骨的術語。

“身體”這個比喻,可以指古今中外無形的教會,前面我們已經談過了。

至於羅馬書1245,哥林多前書121217所說的身體與肢體的比喻,很難用於無形的教會。這幾段經文的比喻,主要是用於地方教會的。

無形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古今只有一個。

有形教會,肢體互相聯絡、服從神的配搭。所以以上兩段經文是對地方教會說的。

 

四、地方教會的組織

無形教會(普世教會)不是一個組織,也沒有組織,但地方教會是有組織的。

神沒有把複雜的組織給地方教會。地方教會的組織主要是長老與執事。

初期教會不一定有了組織才稱為地方教會: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等教會,在未立長老之前也稱為教會(徒142123)。

1.長老elder

舊約已有長老(王上21812,結726):這是指靈性高的智慧人,他們是以教師的身分來教誨人。他們在各支派中作長老。

會堂有長老為師傅。

教會的長老,不是效法猶太人的會堂組織。

從教會開始,到保羅寫提摩太前書和提多書的時候,已有30多年,教會的組織就定型了。

1)長老就是監督:

“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徒2017)這些以弗所的長老到了保羅那裡,保羅就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徒2028)所以說,長老就是監督。

保羅吩咐提多要“在各城設立長老”(多15),第7節就稱他們為監督:“監督既是神的管家……。”長老就是監督。

長老是位分,牧養群羊:“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彼前52)監督overseer(達秘譯oversight)是職分:“‘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羡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提前31)監督的職分,主要是在上面往下看,監督群羊,看有沒有出亂子、走錯路。如果有,當立即帶回正路。

作長老的一般應該是該地方教會的人,而不是從別地調往的。

5世紀的耶柔米、19世紀的Lightfoot認為:監督是職分,重在工作;長老是身分,重在靈性。

長老主要是靈性的“長”進和“老”練,重在靈性的牧養並教導(徒2028)。監督主要是管理:“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35

天主教、東正教和部分基督教稱監督為“主教”。但聖經只有救主而沒有“教主”,也沒有“主教”。

有人認為:長老是希伯來的背景,所以用在猶太教會裡;監督就用於外邦教會裡,例如提摩太在以弗所、提多在革哩底,他們都有監督的職分。

2)長老治理教會的原則:

要持守真理:“……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猶3)“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多19)“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2030

有人強調“教會合一”,不要與人分裂。但前面幾節經文給我們看見,有人用悖謬的話引誘聖徒,長老要帶頭為真道“竭力爭辯”、“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教義或要道doctrine),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注意,不是為謬論爭辯,而是為“真道”,不只爭辯,而是“竭力爭辯”,要“駁倒”那些為謬論爭辯的人,使人脫離敗壞與迷惑。

長老要牧養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前52)不是討人喜歡(加110),要“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3),不是作老闆。

又要殷勤治理(羅128),“也為全群謹慎”(徒2028)。

要同心合意按真理而行,並不是以多數人的意見為准。

不是每一位長老都有“話語的恩賜”,可能有些不善於講道,但主要是“管理”、“照管”。

3)長老的設立:

聖經最初未說長老如何產生,而是突然出現長老:“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托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裡。”(徒1130

後來使徒在各地選立長老:“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徒1423)。保羅也吩咐提多設立長老:“……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多15

一地教會的長老不能兼管別地教會的事務。

長老是由聖靈設立作監督的:“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徒2028

不是眾人舉手或投票選舉長老,而是按需要揀選與設立的。

舊約提按手最多的是利未記134章,意思是“聯合”和“傳遞福氣”,例如以撒給雅各祝福(創272729)。聯合與傳遞就是交通。

受浸要有按手:受浸是表明不屬世界,按手錶明進入基督的身體裡。

長老不是按手設立的。聖經按手的原則是:

① 按手在執事的頭上(徒636)。

② 按手“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徒1323)。

③ 保羅在長老面前給提摩太按手使他得恩賜(提前414,提後16)。

但聖經沒有按手設立長老。按手是分派屬靈的恩賜或分派職分。

一般設立長老,是聖靈藉著人設立的,但也有聖靈設立長老為監督的(徒2028)。在使徒時代的教會,一個教會的監督(長老)都是多數的:“和諸位監督”(腓11)。但聖經沒有規定一地的教會有多少長老。在條件不許可的情況下,一地的教會只有一位長老也是可以的。

聖經沒有女長老(女監督)。

4)長老是終身的:

年老退休,這是規例,但長老(監督)是沒有退休的,因為長老是終身的。

但如果長老因犯罪而被控告:“控告長老的呈子,非有兩三個見證就不要收……”(提前51920),可以提出終止。或因長老健康不佳,自己也可以提出終止(參民82326的原則)。

2.執事

執事是重在服事人、幫助人(羅1612),特別負責幫助聖工的正常進行。

1)原文diakonos

是用人或僕役servantdeacon,達秘譯作minister(幫助)。

廣義:包括話語的執事(例如使徒、先知、牧人和教師)並事務的執事。

狹義:只重事務,是服事主的。

2)使徒行傳初期,有管理飯食的:

“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徒63)雖然這裡沒有提“執事”二字,但他們是管理飯食的僕役,是管理教會事務的通稱。這是當時教會的需要,而不是永久性的。那時有幾千人,才選出7個有好名聲的。

3)初期教會有:

服事人的執事:“……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彼前411

話語的執事:“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弗37

聖經沒有“董事”和“董事會”。我們還是稱“執事”才對。

本來教會的事務,每個信徒都應該參與的,但聖經給我們看見有專稱的執事。

4)執事的產生:

有許多地方教會選立執事是以投票或舉手選舉,這不是聖經的作法。聖經給我們看見,要以基督為主。對要選立的人,“先要受試驗”(提前310),原文是“仔細查看後挑出來”,再由長老認定,“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

5)執事的功用:

不是執事會(有稱董事會)決定聘請牧師與否。現在教會的執事多半不作聖經所指示的服事,而是要當教會中的掌權者或決策者。

執事,原文是“服事的人”,就是服務員。他們不是支配監督,而是監督的助手(腓11);他們是服事人、幫助人,不是指揮人、支配長老。執事的服事,要像服事主。他們處理教會的事務,但也在教會有屬靈的侍奉。

6)女執事:

“女執事(原文是女人)也是如此……。”(提前311

有人說:“‘女人’,是指執事的妻子。”

但應該說,是“女執事”。如果是執事的妻子,聖經就會說“執事的妻子”。

聖經有女執事,但沒有女監督(女長老),也沒有女牧師。

3.基督的恩賜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12

5種有些是職分,有些不是職分,但總的來說是恩賜。至於12節“各盡其職”、16節“百節各按各職”是指各聖徒被成全後所當盡的職責。

基督升天之後“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48),第11節的5種恩賜就是“基督的恩賜”,就是5種人,5種有聖靈恩賜的人,基督把他們賜給教會。

5種人也是話語的執事,他們都是傳福音、傳訊息、傳神的話語,而不是行神跡的。這5種人分作3類:

1)使徒和先知:

他們是立根基的(弗220)。只有基督是根基(太161819)。當使徒們立好根基之後,現在教會就沒有使徒和先知了(詳看靈音小叢書之四十一《恩賜》)。

2)傳福音的:

本來每個基督徒都要傳福音,但基督另把一些有傳福音恩賜的人賜給教會。當教會認出他們是有傳福音恩賜的人時就分派他們作為“傳福音的”。

3)“牧師和教師”:

這兩種恩賜,原文雖用一個定冠詞the,但有類同也有分別。

“牧師”,原文是“牧人”。聖經只有這一節譯作“牧師”。新約原文有18次譯作“牧人”poimenas,指普通的牧羊人。以弗所書411“牧師”可譯“司牧”或“牧者”。

牧人只有牧養的恩賜,而不是受按立的一種職分,又不是個稱呼。監督或長老是職分;牧者是個恩賜。

“教師”:不是學校的教師(老師)。這是基督5種恩賜的最後的一種,也可以稱為“教導的”,但不是個“稱呼”。教師是有解經與教導的恩賜。

牧人和教師是相輔相成的:牧人重在靈性的栽培和牧養;教師是注重解經方面的培養。

聖經沒有說教會聘請“牧師”和按立“牧師”。如果有聘請牧師和按立牧師,為什麼又沒有聘請“教師”和按立“教師”呢?聖經也沒有說封立信徒為傳道人、為牧人、為教師。

長老應當兼作牧養和教導的工作(徒2028,多19,彼前52)。

聖經沒有“牧師”,也沒有“主教”和“聖品人”。

 

五、聚 會

教會的特點是聚會。有人單獨作基督徒,而不參加聚會,因為他們沒有認識教會的特色是聚會。

1.單有聚會不是教會

請緊記,“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不是教會,只不過“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這是流動聚會,“因為無論在那裡”,不是固定地點,也沒有長老執事等。而且在1617節說到“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若是不聽他們(兩三個人),就告訴教會”。可見那兩三個人也不是教會,他們只是個“小組”。

“到了耶路撒冷”(徒154),是一群偶合的人、“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2節)到了耶路撒冷。這幾個人是被教會送行:“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3節),“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4節)。可見那些旅行的幾個人不被稱為“教會”。

2.教會必須有聚會

1)“教會”,原文是“召出來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意思。教會是必須有聚會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5)原來當時的希伯來人(猶太人)是在逼迫當中,希伯來書的作者尚且叫他們“不可停止聚會”。可惜有些人平安無事,也停止聚會!當他們初停止聚會時,也許感到不安,但慢慢就“慣了”。他們不知道主來的日子臨近, “就更當如此”,這就是更當“不可停止聚會”,因為聚會是能持守信心的。

2)擺進地方教會裡:

聖經有流動聚會:兩三個人的小組聚會、校園團契等,但我們還需要擺進地方教會的聚會裡。一城不只有一個教會,注意,老底嘉有老底嘉教會,又有甯法家裡的教會:“請問老底嘉的弟兄和甯法,並她家裡的教會安。”有人認為這兩個教會是同一個教會。但請注意“和”字、“並”字,可以說,絕不是一個教會,而是兩個教會。

初期教會還沒有組織起來,但他們有固定的地點聚會;後來教會有了完善的組織,有長老、執事,又有受浸與擘餅(一般說是禮儀),也有固定地點聚會。

如果你長期不參加地方教會的聚會,就是脫離了地方教會,你就不是合神心意中的基督徒。

讀屬靈書籍、聽錄音帶、在車上看聚會影片,個人禱告讀經與靈修,都很重要,但不能代替聚會。

3)團體的恩典在聚會裡:

“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

不聚會得的只是個人的恩典,只有聚會才得到團體的恩典。

信徒有神的同在,但聚會有神特別的同在(與神交通沒有阻隔),帶來特別的福氣。馬太福音2820包括“個人”的同在;馬太福音1820是“聚會”的同在。所以停止聚會是很愚蠢的。

4)聚會彰顯“身體”的作用:

哥林多前書12章說“身體”,14章說到“身體的作用”。“……一人焉能追趕他們千人?二人焉能使萬人逃跑呢?”(申3230)按道理說,1人追趕千人,2人就只能追趕2000人,為什麼2人能追趕萬人呢?原來神給我們看見,2人合起來,力量就大得多了。我們個人的力量不大,但聚會是團體,團體的力量極大。

我們不要學佛教徒上山修道,作隱士式的基督徒。這就很難有長進。

單獨作基督徒好像一件東西的零件,發不出豐富光輝。豐富光輝只在教會裡才有。

教會是神的居所(弗222)、是靈宮(彼前25),個別信徒是“活石”,石頭不能與靈宮脫離;個別信徒是肢體,是肢體就不能與身體脫節。所以我們要擺進教會裡。

3.教會各種聚會

1)主日聚會:

每日都可以聚會,但主日信息是主要的。信徒必須參加。主日聚會是以敬拜和聽道為主。

不要太遲來。應當順服招待的人。除了有特別情況可對招待者說明,其他人不要挑選好座位。

聚會不要四望、談話、吃東西、睡覺。不要抱成見來參加聚會。

2)擘餅聚會:

這是主要的敬拜:紀念主為我們捨身流血。“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徒246)這裡的“擘餅”,是擘餅聚會。

① 擘餅聚會分兩段:

擘餅前到主面前紀念主。

一個餅代表主的身體,一個無酵餅。不應加酵成麵包,因為酵是代表罪惡的。平時我們可以吃麵包,但紀念主就不當用麵包。

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林前1123下-24上),不應把麵包切成小粒。是“餅”,不是麵包;是“擘”,不是切。

一個杯,杯裡盛葡萄汁(原文作葡萄酒,太2629),這是代表主的一泉血。當拿起一大杯葡萄汁祝謝後,就可以分成許多小杯,遞給各信徒喝。

在這紀念主一段,當有詩歌、感謝和讚美。這不是“求”時候,更不是求耶穌再流血。

擘餅後(第二段)到父前。

第一段是我們接受主;第二段是父接受我們,而不是我們接受父。這時,我們當讚美聖父。唱讚美父神的聖詩。

正如我們的得救,先到主前,接受主血的代贖,然後再到父面前(羅81416,約壹223)。

② 餅的兩方面:

哥林多前書11章的餅是代表主自己的身體:“……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林前1124)這餅是代表主耶穌肉身的身體。

哥林多前書10章的餅代表教會:“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7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當時刻紀念祂的死。我們是祂的身體,在擘餅聚會裡有交通。

3)主日學Sunday School

有成人主日學和兒童聚會。

4)禱告聚會:

要同心:“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1819)“同心”,原文是“和諧”。禱告會,不論有多少人,都應當專一、同心為重要的事禱告。

要真實:有些人領禱好像講道一樣,也有人在領禱時好像解經一樣,一邊禱告一邊解經。這是給人聽而不是給神聽。

要簡短:領禱的不要太長。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是長禱,但比許多領禱的還短。使徒行傳42430,以弗所書11723的禱告也不會太長。有一位姊妹領禱太長,慕迪先生用唱詩來打斷。司布真先生說:“最不合式的是有人在很長的禱告中來求神赦免他的短處”,這是指公禱的。

太長的時候,有些翻來覆去,還有些虛假,比不上私禱的真誠。

要開聲:參加禱告會,不單聽別人禱告,也要把握機會開聲禱告。不要聲音太小。

其實在禱告會同心禱告,得蒙應允要比私禱大得多、蒙恩大不知多少倍。

5)傳福音聚會:

這是對未信和初信的人,使他們認識什麼是福音,使他們信福音得拯救。

本來每一位信徒都儘量抽時間來參加福音聚會。信徒參加福音聚會,不是為聽道,而是坐在不信者的旁邊或中間,在聽道的時候為他們禱告,使他們受感動,相信耶穌為救主。又幫助他們翻閱聖經。散會時,主動與他們談道。如果他們願意相信就帶領他們決志。以後要多跟進,以免流失。

福音聚會,最重要是找一個地方,輪流為聚會禱告,直到散會。

6)查經聚會:

有教會查經會,又可以分為幾個小組查經會。查經會,可以按卷查考,也可以按題目(要道)查考。

7)交通聚會(林前14章)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2)“交接”,原文是“交通”。各地教會應有交通。

“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林前1429

在交通聚會中,可以發問,但“凡事都當造就人”(林前1426)。有恩賜的人可以講話,但要造就人。

8)青年聚會:

在教會聚會中,應當有“青年聚會”,讓青年人能夠和老年人合得來,不要自驕自傲或自恃,但也不應有自卑感。青年人應多追求長進,服從神的配搭,起來侍奉,在教會裡起著大作用。

教會不應是婚姻介紹者,但青年聚會應有正確的輔導,以免青年人誤入歧途。

9)婦女聚會:

一般說來,教會的婦女占大多數,婦女追求長進的也不少。所以要對婦女有很好的栽培。

4.聚會的原則

我們不是隨便聚會,因為聚會是有原則的:

1)歸主名下:

“奉我的名聚會”(太1820),原文是“歸我的名unto my name.” 這是歸主的權柄之下。主是中心,我們聚會是朝見主,聚會不是歸某人的名下。因為主的肉身(骨肉)不在,才要歸祂的名下。聚會歸主的名下,主的靈就在我們中間。

2)造就人:

“……凡事都當造就人”(林前1426),說方言是造就自己(參看靈音小叢書《方言問題》),聚會是造就人。許多人認為參加聚會是造就自己。其實主要是為造就別人。當然,顧及別人得造就,自己也會得到造就的。

 

六、聖 

本來稱“聖禮”也不大合適。受浸歸入基督是個“見證”;擘餅是紀念主。還有其它。但一般人都把這些說是聖禮。請注意,表面是禮儀,但重點是見證和敬拜等。

1.水禮

中文聖經把“受浸”譯成“受洗”。原來聖經是浸,全身浸入水裡。“耶穌受了浸,隨即從水裡上來……。”(太316)如果灑水,就不用下水,也就不會“從水裡上來”,可知耶穌是受浸。

直到西元312年,羅馬君士坦丁皇上台後,停止逼迫,信主的人日漸多起來。後來有一老人患病,不能下水,所以用點水來代替了受浸。

本來“洗”比“浸”更乾淨:洗衣服比浸衣服乾淨。但聖經不是說“洗”,只說“浸”。其實“點”水不是“洗”。如果是洗,就得用肥皂或洗衣粉洗。但聖經說“浸”,就不用“洗”。

受浸,表明已死了就與主同埋葬:“所以,我們藉著浸禮baptism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羅64)“埋葬”是要全身埋葬,點水在頭上,不是埋葬,所以要用“浸”來代表埋葬。

有人說:“無論是浸是洗都是個儀式,主要是重在心靈。”當然,儀式對而心靈不對就不好,但心靈對為什麼還要跟隨羅馬時代的更改呢?為什麼不按聖經原來的方式去作呢?

還有,不要以為受了浸就等於畢業了。得救的人應當受浸。或者說,受了浸是等於通過了入學試,開始上課。我們得救受浸,是第一步,以後就當追求長進,在屬靈的事上是沒有畢業的,我們應當“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詳看腓31214),一直跑天路,直到見主面。

2.擘餅

一般人稱“聖餐”,但聖經沒有“聖餐”二字。聖經除了聖父、聖子、聖靈之外,還有聖殿、聖城、聖山、聖徒等,惟獨不稱“聖餐”和“聖母”。神知道天主教要稱馬利亞為聖母;天主教有做彌撒(聖餐),他們認為經祝謝後,餅就立即變了耶穌的肉、葡萄汁就變了耶穌的血。所以聖經沒有“聖餐”二字,只有馬太福音2626,馬可福音1422,路加福音2219,哥林多前書1120的標題(人加上去的)用“聖餐”,但內文不是這樣。近來有的新譯本也改稱“設立主餐”(太2626,可1422,路2214的標題)。

聖經只說:“主的晚餐”(林前1120)、“主的筵席”(林前1021)、“擘餅”(徒24246207

擘餅不是什麼“禮儀”,而是最重要的敬拜,是紀念主為我們流血捨命贖我們的罪,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詳看靈音小叢書《擘餅》)。

3.其它聖禮

1)婚禮:

基督徒的婚禮是個見證,見證神、榮耀神,所以基督徒不應在婚前同居。

當注意:婚禮時間不要太長、禮序不要太多、獻詩或音樂節目不要太多。要有簡單而隆重的程式。

2)追思會:

不要稱“追悼會”。新約不用“悼”字。可用追思會、告別會,也可以稱“歡送會”。追思會的儀式絲毫不能改變死者的情況,只是藉機會對親友傳福音,讓參加聚會的人感到有安慰和盼望。

(請詳看靈音小叢書《拜祖先與孝順》)。

 

 

 

教會這個問題,是比較複雜。我們已經簡單扼要地談過無形的教會與有形的教會。

“宗教”、“基督教”、“教會”、“地方教會”這些名詞,都不太合適,但因為沒有更合適的稱呼,所以我們也用這些名稱,不過希望我們謹記正確的意義。

按地方教會,一城不限一個教會,但當以地名、路名或街名來稱呼。各教會是獨立的,但要有交通。不要說自己所在的教會是正規教會,其它的都是“半路涼亭”或宗派。舊約聖殿的金燈檯是一個燈檯分7枝;啟示錄237個教會共7個金燈檯。但寫給每個教會(燈檯)的信,也是對眾教會說的:“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啟27111729361322),所以各教會應當有交通。但那些講異端的,我們就要防備。

當我們對教會的真理有所認識之後,就要“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又要努力傳福音。

教會有權柄堵塞陰間的門:“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小石塊),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基督)上;陰間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太1618)教會有權柄堵住陰間的門,不讓陰間的東西沖出來。教會又有權柄捆綁與釋放(太1619):把陰間的事“捆綁”,不讓帶進教會裡;把被陰間的死亡與不和睦所捆的人“釋放”出來。

雖然個人靠著聖靈也能勝過陰間的事,但聖靈給教會的權柄更大,所以我們不應停止聚會、與身體脫節。個人與撒但爭戰,比不上全教會與撒但爭戰。以弗所書61018是對全教會“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來與魔鬼爭戰:“你們要靠著主”(10節)。作個孤軍作戰的基督徒是何等的愚昧呢!長期在病痛中不能參加聚會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應該多探望,與他們有交通,彼此勉勵。沒有病痛的弟兄姊妹,不要藉口太忙而不聚會。因為將來要受虧損的,而且現在的損失也很大。希望“那些停止慣了的人”(來1025),早日回轉,把自己重新擺進教會裡,在“身體”裡起著重要的作用,自己也增長起來。在教會裡所蒙的恩,遠勝過單個基督徒所蒙的恩。

至於教會簡史、宗派與合一等問題,以後我們還要討論。

願神藉這小冊子喚醒我們,使我們對教會有所認識,不要在聚會裡作個旁觀者、批評者,而是起著互相幫助、互相勉勵的作用。正如右手不要批評左手,不要輕看腳趾,應當互相幫助,使全身健壯起來,榮耀歸於至高神,阿們!

 

      一九五四年初版

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增訂

 

作者:林獻羔

地址:廣州市 德政北路

雅荷塘(北)榮桂里15

郵遞區號:510055

電話:020-83821503

日期:200610月新印

沒有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