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哈該書全書綜合拾穗

 

【該二679哈該書有何重要預言?】

答:先知哈該在本書中論到預言基督二次降臨時,必震動天地萬國,萬國羡慕祂的來到,使聖殿滿了祂的榮耀。這殿亦即指為基督自己。(約二1921),祂作和平之君,為賜平安之王。(太二6;廿七11;約十四27)。——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萬軍之耶和華】這個對神的稱呼,在舊約中出現幾近三百次,主要是在先知書(247次),而特別常出現在哈該書(14次)、撒迦利亞書(53次)和瑪拉基書(24次)。因此,在探討被擄之後的先知時,理當研究這個傳統常用的神的名稱。希伯來文「萬軍」基本的意思是「軍隊」〔拉丁文的 Dominus exercituum「軍隊之主」即由此而來〕;有幾處上下文提及,耶和華是以色列軍隊之神(撒上十七45;詩二十四710)。

         「萬軍之耶和華」的稱呼,從創世記到士師記都沒有出現過;第一次出現是在撒母爾記上一3,那裡記載以利加拿「上到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哈拿的禱告(一11)和對約櫃的描述(四4)再次出現這稱呼。

         大衛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時,奉萬軍之耶和華的名祝福百姓(撒下六18;參2節),在他為建殿之事的禱告中曾說,願眾人都說:「萬軍之耶和華是治理以色列的神」(撒下七26;參27節)。自大衛以來,這個名稱與耶路撒冷常相連:「萬軍之耶和華的城」(詩四十八8)。以賽亞在聖殿中見到「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六16),他在耶路撒冷事奉時,常使用這個稱呼。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王上十九1014);以利沙對北國傳信息,亦奉萬軍之耶和華的名(王下三14);阿摩司用「主萬軍之耶和華」的話來責備以色列,祂「摸地,地就消化」(摩九5),而祂即將審判他們,刑罰他們,任人擄去(摩三13,四1213,五27,六14)。──《丁道爾聖經注釋》

 

【啟示文學】「啟示」(apocalyptic)是一種特殊文類的名稱,獨具特色。啟示文學有著些許聖經以外的淵源(參但以理書十一章,有關亞喀得文學的附論,第1040頁),但是最早的起源在舊約聖經,諸如但以理書與撒迦利亞書。啟示文學在聖經中與先知文學緊密相關。在兩約期間,有十多本猶太啟示文學著作,最顯著的是《以斯拉四書》(4 Ezra)、《以諾書》(The books of Enoch)。啟示錄是新約聖經的啟示文學,這期間還有《黑馬牧人書》(Shepherd of Hermas)、《彼得默示錄》(The Apocalypse of Peter)、《以賽亞升天記》(The Ascension of Isaiah)。這也是諾斯底派喜用的文類,在他們的作品中有不少例子。啟示文學具有敘事架構,通常也有天使在先知一旁引路、解說。天使也會帶先知遊歷天境,顯明一些實情與事件,或是揭開未來苦難與拯救的一幕。這種文學作品也使用相當廣泛的象徵用語,諸如別具意義的數字或是神話意象,大量引用聖經與經外作品,因此圖像是啟示文學的特色。閱讀啟示文學有幾點需要注意。第一,不是每個細節都具有象徵意義,即便是那些具有象徵含義的細節,也未必能運用在我們身上。猜測其含義沒有什麼幫助。第二,我們一定要記住,啟示的異象本身不是信息,而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或時機。比如說,撒迦利亞第一個異象(亞一717)的信息重點並不是芭樂樹中間有四匹顏色不同的馬。其信息在第1417節說得非常清楚。因此,啟示只不過是媒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

 1 昔日百姓大事裝修自己的住宅,卻任由神的家荒涼(1:4),這也是你的寫照嗎?百姓努力謀生,但收穫卻少(1:6),這對你有何警惕?

 2 全書三十八節經文中,有二十五處強調先知的信息是從神而來(見主題特色),你認為這有何意義?在繁忙的生活中,你有否留意聆聽神的話?

 3 先知多次要百姓「省察」自己的行為 (1:5, 7) 、 「追想」自己的境遇 (2:15, 18) ; 你認為反省的工夫在基督徒的信仰上有何重要性?在你日常的生活中,有否自省的時間?

 4 在2:1-9,神如何鼓勵祂的百姓建殿?這番話有否加深你對神的認識?這對你有何幫助?

──《串珠聖經註釋》

 

【哈該書】

巴比倫國為波斯所滅。七十年前被擄往中亞細亞的猶太人,在新王古列(居魯士)尊重不同信仰的政策下(拉一1),歡天喜地獲釋回歸故土(主前538年左右),開始重建聖殿。其中有見過所羅門聖殿被毀的老年人,也有在巴比倫出生的新一代。

哈該是被擄回歸後的第一位先知,他的信息和被擄前以及被擄期中先知注重刑罰、側重安慰的宣告不同,他所傳達的是復興和重建。本書記下了他五篇鼓勵百姓完成新殿工程簡短但有力的信息。

新殿的根基早在回歸的次年築好,可是這群劫後餘生因受不住外敵的恫嚇,更可能因為受不住舒適生活對內心的引誘,十六年中,自己已有了“天花板的房屋”,神的殿仍然荒涼。

經過一場旱災,百物歉收,大家才領悟到神若不賜福,光靠土地(無論如何聖潔)和勞力(無論如何擺上),倉裡留不下穀種,葡萄樹也不會結果子。這就是哈該傳的信息。他沒有用金錢,也不靠勢力,只是憑神口中的話語,眾民得到空前的激勵,恢復了建殿的工作。新殿只用了四年便完成。

哈該的信息與以前的先知雖有重點的不同,但在基調上並無二致:人必須在思想行為上遵行神的教導,在日常生活中把神的工作放在首位,這樣不但能得神賜福祉,還能享那永遠的榮耀。

這個殿和大衛的後裔所羅巴伯這個人,成了先知所預告的彌賽亞來臨的希望,也成為一切信靠神的子民最榮耀的盼望,因為救主基督將從他而出,並要建立那永遠的國。──《啟導本註釋》

 

【重要主題

主題

解釋

重點

正確的價值觀

神吩咐被擄歸回的猶太人重建聖殿。但因為百姓只顧重建自己的家園,以致十五年過去了,建殿工程仍未完成。於是哈該告訴他們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很容易看其他事情比神的工作更重要,但神要我們完成祂的工,建立祂的國。不要停下來,也不要找藉口;要把心思校準,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做正確的事。

神的鼓勵

百姓工作,哈該就鼓勵他們,以聖靈的同在和最後的勝利來堅定他們,又告訴他們彌賽亞必作王,讓他們得著盼望。

神把工作交給我們,我們就只管去做,不用害怕。神的資源無限,祂會透過周圍的人鼓勵我們,幫助我們完成祂所吩咐的工作。

──《靈修版聖經註釋》

 

【哈該】

公元前520年被擄歸回後作猶太人的先知。

時代背景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波斯王塞魯士年間,猶太人獲准返回猶大,重建聖殿。

主要信息

百姓回到耶路撒冷後,隨即展開建殿工程,但幾經波折,工程始終未能完成。哈該便鼓勵百姓完成重建聖殿的工程。

教訓

聖殿重建還未完成,百姓卻住在華美的房屋裡。哈該警告他們不要看自己的工作和財物比神更重要。我們必須把神放在生命的首位。

同時代的先知

撒迦利亞(公元前520-480年)

──《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