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箴言第三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

 

贰、逐节详解

 

【箴三1「我儿,不要忘记我的法则(或作“指教”),你心要谨守我的诫命。」

  〔吕振中译〕弟子阿,我的指教你不要忘记;我的诫命你的心要恪守着;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因为他必将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数与平安加给你。」

  〔吕振中译〕因为它们必将延年及寿命赐与你,将平安兴隆加给你。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3「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

  〔吕振中译〕不可使忠爱与诚信离开你;要系在你脖子上,刻在你心版上;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4「这样,你必在 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宠,有聪明。」

  〔吕振中译〕这样、你在神和世人眼前就必蒙恩宠,凡事亨通。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5「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吕振中译〕你要全心仰赖永恒主,不可依靠自己的聪明;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6「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吕振中译〕在你一切所行的路上、你都要认定他,他就使你的路径平直。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7「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

  〔吕振中译〕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永恒主,远离坏事;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8「这便医治你的肚脐,滋润你的百骨。」

  〔吕振中译〕这便能医治你的肉身〔传统:肚脐〕,滋润你的骨头。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9「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尊荣耶和华。」

  〔吕振中译〕要用你的财物敬奉永恒主,用你一切初熟的出产敬奉神;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0「这样,你的仓房必充满有余,你的酒榨有新酒盈溢。」

  〔吕振中译〕那你的仓房就必充满有余,你的酒池也必喷出新酒。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1「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作“惩治”),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

  〔吕振中译〕弟子阿,永恒主的管教你不可藐视;他的责备你不可憎厌;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2「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吕振中译〕因为永恒主所爱的、他就责备;正如父亲责备他所喜悦的儿子一样。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3「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吕振中译〕寻见智慧的人有福阿!取得明哲的人真乐阿!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4「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

  〔吕振中译〕因为从智慧所得的益处胜过从银子所得的益处;智慧所生的利强于黄金;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5「比珍珠(或作“红宝石”)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

  〔吕振中译〕她比红宝石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比不上她。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6「她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

  〔吕振中译〕她右手有长寿;左手有财富和尊荣。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她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因为所罗门所求的(王上三11~12)刚好是合乎神的心意,所以神说我不只把智慧给你,我也把长寿给你,我也把富贵,祝福给你。在此的长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实际上的长寿,一个是比长寿更深的长寿。所有跟随智慧的人,他的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这个富贵不只是指着大富大贵,乃是指在基督里的富有。

     主耶稣说:「不只结果子,而且叫果子能够长存。」这是长寿;而圣经里保罗所给我们看见的、启示的「模成神儿子的形像」,这就是富贵。

  〔话中之光〕()世界上的人一心追求长寿,追求富贵,但他们却不知道长寿和富贵是智慧的左右手。一个敬畏神有智慧人的右手有长寿,是因为他不放纵自己的肉体,一心跟随主、走十字架的道路。他的舌头因而受到割礼,甚至于生活的点滴都愿意接受神的约束。他吃的时候是为神吃,不是为自己吃。我们不能放纵肉体,自然就符合神在宇宙中所立下的因果定律。

     ()我们这些蒙恩得救的人里面有一个生命,那生命是属天的生命,是永远的生命。一个跟随智慧的人,在属灵的生命上是长寿的。

     ()一个谦卑而把自己完全倒空的人,一个觉得离开神不能做什么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向神求。一个真正求智慧的人,就是向神承认自己是愚昧的。没有一个智慧的人求智慧,只有一个愚昧的人才能向神求智慧。

 

【箴三17「她的道是安乐,她的路全是平安。」

  〔吕振中译〕她的道路是愉快之道路,她的路径全是安康兴隆。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8「她与持守她的作生命树,持定她的俱各有福。」

  〔吕振中译〕对坚持着她的、她是生命之树;持守着她的、便称为有福。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19「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吕振中译〕永恒主以智慧奠定了地;以明哲建立了天;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0「以知识使深渊裂开,使天空滴下甘露。」

  〔吕振中译〕因他的知识、深渊就裂开,云霄也滴下露水。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1「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她离开你的眼目。」

  〔吕振中译〕弟子阿,你要恪守成功的谋略;不要使她偏离你的眼,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2「这样,她必作你的生命,颈项的美饰。」

  〔吕振中译〕她就做你性命的生气,你脖子上的美饰。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3「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脚。」

  〔吕振中译〕那么你就可以安然行路,你的脚不至于踫跌。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4「你躺下,必不惧怕;你躺卧,睡得香甜。」

  〔吕振中译〕你若坐下〔传统:躺下〕,也不恐惧;你若躺下,也睡得香甜。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5「忽然来的惊恐,不要害怕,恶人遭毁灭,也不要恐惧,」

  〔吕振中译〕突然而来的恐怖、你不惧怕;恶人的毁灭临到了、你也不惊慌;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6「因为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

  〔吕振中译〕因为永恒主是你所安心信赖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被缠住。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吕振中译〕你手若有力量行善,不可推辞、而不向应得的人行它。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8「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

  〔吕振中译〕不可对邻舍说:『你且去,以后再来,明天我就给你。』其实你那里是有现成的。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29「你的邻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设计害他。」

  〔吕振中译〕你的邻舍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设计害他。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30「人未曾加害与你,不可无故与他相争。」

  〔吕振中译〕人若未曾加害于你,你不可无缘无故同他相争。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31「不可嫉妒强暴的人,也不可选择他所行的路。」

  〔吕振中译〕不可羡慕强暴的人;他所行的路、你都不可选择;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32「因为乖僻人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为他所亲密。」

  〔吕振中译〕因为乖僻人是永恒主所厌恶;正直人、主却跟他亲密。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33「耶和华咒诅恶人的家庭,赐福与义人的居所。」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咒诅降于恶人的家;义人的居所、他却赐福。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34「他讥诮那好讥诮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吕振中译〕对好讥诮的人、他也讥诮他们;对谦卑的人、他却赐以恩惠。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箴三35「智慧人必承受尊荣,」

  〔吕振中译〕智慧人必承受尊荣以为业;愚顽人必自取〔传统:高升〕羞辱。

  〔原文字义〕

  〔文意注解〕

  〔话中之光〕()

 

叁、灵训要义

 

【】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箴言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箴言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