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二十五篇拾穗

 

【詩一百二十五篇題註】「上行之詩。」

         在這首信靠之歌中,詩人把信徒的安穩與錫安山作比較(1),又把耶和華子民的安全與耶路撒冷作比較(2),藉以提醒他們,外邦的管轄是暫時的(3)。跟他祈求神祝福義人(4)和預言惡人的審判(5)。―《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信靠之詩,用見證、祈禱和讚美述說以色列的安全在神手中。題注“上行之詩”看一二〇篇題解。――《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強調對神倚賴的團體祈禱詩。――《串珠聖經註釋》

         神親自保護自己的民:作者不詳的這首詩宣告了依靠耶和華的人必會得享平安,是一首給聖徒帶來盼望與信靠的勝利之歌。本詩也與第一篇一樣,宣告惡人必要面對最後的審判,義人則有安息與平安的保障。詩人在此處並非從單純的倫理層面設定了善惡的標準,乃是主要著眼於與神的關係。――《聖經精讀本》

         從一百二十到一百二十四篇的第一組上行之詩,讓我們看見一個屬神的人怎樣從遠離神的光景裡蘇醒過來,離開世界,在神的保護下一步一步地上行到耶路撒冷、來到聖殿,仰望坐在天上的主。當他在那裡回顧過去的時候,就不得不承認:「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一百二十四8)。而在一百二十五到一百二十九篇的第二組上行之詩裡,我們將看見這個上行之人進入聖所,進入聖靈的亮光裡面,在神面前認識了肉體的敗壞,不但能脫離世界的捆綁,也能脫離肉體的轄制。──《聖經綜合解讀》

       序言——本詩深化了義人可以確信神不斷保護他們的主題。正如耶路撒冷受惠於它的地理位置,信靠神的人也會擺脫惡人的詭計。他們必躲開仇敵一切帶著火焰的飛鏢。

  關於本詩的題記,見詩120篇序言。──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廿五1「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

    倚靠耶和華的人一語,道出舊約所提我們與神的關係一項重要的層面,其他幾方面則為「敬畏」、「愛」、「認識」等;這種個人的關係非常親密,不容輕忽。從其邏輯推論,必定存到永遠。真正的宗教則從中心開始,即以耶和華為聯繫萬有的中心──包括錫安山在內。──《丁道爾聖經註釋》

         錫安山永不動搖:事實上,錫安山並不是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曾數次被仇敵所攻破(王下2410~17251~12)。然而,詩人在此處僅是以錫安山象徵性地暗示了它不受任何外界勢力的影響,因為神居住在此地。 ――《聖經精讀本》

         「倚靠」:SH 9822 ,「信靠」。

         錫安山並非是附近最高的山,其四圍有其他更高的山嶺圍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錫安山」(1)原指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丘,北面是聖殿所在的摩利亞山,兩座山相連。聖殿建好以後,「錫安山」被用來代指聖城耶路撒冷(賽八18)──《聖經綜合解讀》

  見詩482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廿五1~3祈求的基礎:選民向神祈求,因他們倚靠神,而且因為公義的神不應容讓外邦的惡人迫害選民(3)――《串珠聖經註釋》

         「倚靠耶和華的人」(1),原文是複數,就是「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羅八4)。神的百姓雖然一直有各種軟弱和失敗,但蒙揀選的地位卻「永不動搖」(1),始終被神「圍繞」(2)保護。信徒個人也是如此,連撒但都知道神「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伯一10)。我們若以為自己還有一點良善,就「隨從肉體」,想倚靠肉體來維持敬虔,結果必然會跌倒;我們若承認肉體的全然敗壞,轉而「隨從聖靈」,「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來七25),因為誰也不能從祂和父神的手裡「把他們奪去」(約十28~29)──《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廿五2「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

         耶路撒冷城建于高山上,四周為高山環繞;詩人以此比喻神對祂子民的保護。――《啟導本詩篇註釋》

    錫安令人想到教會──現今與它對應的實體;而周圍的眾山則讓人的心思超越其上,望向神。但一二一4則顯示,人的心思會受到引誘,不向那遙遠處伸展。──《丁道爾聖經註釋》

         耶路撒冷城四周群山環繞,有不少都比錫安山高,東面的橄欖山(海拔826)比錫安山(海拔740)高出八十多米。因此,「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2),不是形容耶路撒冷被高舉,而是比喻被保護。耶路撒冷是神在地上的見證,所以神應許「要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亞二5),保守自己的見證。──《聖經綜合解讀》

         「永遠」:SH 5769,「永久的」、「始終存在」。本字在 1251~2中重複出現,強調神的保護與依靠神的人之處境是不改變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圍繞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得天獨厚,位於山脊之上的(見詩482注釋),東有汲淪谷,南有欣嫩子谷,與周圍的山隔開,西有泰勒波溫穀(Tyropoeon Valley)與古城隔開。周圍的山一般要高一些。如橄欖山高達大約2723英尺,而古城最高處約為2470英尺。

  圍繞他的百姓。正如群山圍繞著耶路撒冷,神也以不斷加深的慈愛包圍的子民,保守他們在的羊欄裡,不讓想害他們的人進來。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廿五3「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份上,免得義人伸手作惡。」

         “不常落在義人的分上”。即不會長期放在義人的土地上。換句話說,那試煉只限於他們所能忍受的。―《詩篇雷氏研讀本》

         “惡人的杖”指惡人的轄制,可能暗喻波斯國中為虎作倀之徒(尼二19)。“義人的份”指義人得到的土地,暗喻應許之地。惡人的轄制有時逼義人學效他們的行為。詩人相信神能保守他們出污泥而不染。――《啟導本詩篇註釋》

         「惡人的杖」:外國人的攻擊和轄管。

          「義人的分」:指迦南地。――《串珠聖經註釋》

         義人的份:指義人所繼承的產業,進而意味著他們所持守的信心。 ――《聖經精讀本》

    此節鋪陳出這些大膽言辭的蒼涼背景:當時顯然惡人佔盡上風,義人動搖不穩。這可能指外邦人的管轄,也可能不是:罪惡並非為異教徒所獨有。此處認定這種狀況不會永遠繼續下去,理由是惡人必會受辱,以致罷手,正如第3a節可能的含義。相反的,惡人總喜歡看到其他的腐敗;第3b節認真面對這一點。參馬太福音二十四章所提到不法之事與愛心的冷淡。惡人的管轄必須由神幹預才可能縮短;這裡向我們保證,他必會這樣做。──《丁道爾聖經註釋》

         「惡人的杖」(3)指惡人的權柄,包括外邦君王的勢力。「義人的分」(3),指義人的產業,包括舊約百姓的應許之地,也包括新約信徒蒙神所賜的信心。「惡人的杖」也在神的管理之下:當百姓跟隨世界的時候,神就會允許「惡人的杖」落到「義人的分」上,「好叫他們知道,服事我與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別」(代下十二8);當我們「隨從肉體」(羅八4)的時候,神也會允許「惡人的杖」落到「義人的分」上,讓百姓認清肉體的本相。──《聖經綜合解讀》

         「義人」只是在地位上「得稱為義」(賽四十五25),並不是不會犯罪。他們的產業若被惡人轄制,為了生存,也難免仰人鼻息、被迫妥協;正如末後的時候,「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太二十四12)。但是,神為了保守自己的見證「永不動搖」(1),一定會限制惡人的作為,「免得義人伸手作惡」(3):「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林前十13)──《聖經綜合解讀》

         因此,「義人」的「義」不是得救的基礎,而是稱義的結果;不是蒙恩的根據,而是恩典的確據。「義人」之所以能在困難之中站立得穩、不「伸手作惡」,並不是因為肉體裡面的良善或剛強,而是因為神沒有讓我們遇見難以承受的環境,所以並沒有什麼可以自誇的。──《聖經綜合解讀》

         惡人的「杖」:SH 7626,「棍子」、「杖」,此處應該代表「權柄」、「統治權」的意思。

         「不常」:SH 3808,「不」、「不會」。

         1253 是說神會讓惡人不至於統治義人的產業,免得義人被迫要作惡。這種事情,我們在今日的社會中時有所聞,如果不是神的恩典,義人為了生存也可能會被迫行惡。

         義人的「分」:SH 1486,「抽籤所得的東西」、「所得的份」、「鬮」。──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指外邦的王權。義人不會繼續受惡人所支配,以免長期的壓迫和與惡人為伍,使以色列接受他們的一些罪惡行徑。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廿五4「耶和華啊,求你善待那些為善和心裡正直的人。」

 

【詩一百廿五4~5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賜福義人,懲罰選民中那些背道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保證引致祈禱;第5節,連同第4節,都應該視為禱告,即「……願耶和華帶走(和合:耶和華必使……出去)」。彎曲道路讓人想到士師記五6,那時旅人都需繞道而行;但這些人是自己選擇彎曲之路。當然,他們自認為那才是尋得平安的途徑。

  相對之下,本篇最後幾個字寫到的平安,不是來自妥協,而是順著那唯一能安抵之路直行的結果──就是公義之路。──《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廿五5「至於那偏行彎曲道路的人,耶和華必使他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受刑。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一同出去受刑」(5),原文是「一同出去」(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以色列」(5)代表神的國度,在舊約是以色列人,在新約就是教會。「願平安歸於以色列」(5),表明神百姓的平安只能來自上面,人無法倚靠肉體的努力賺得平安。──《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百姓受到肉身的限制,其中有「為善和心裡正直的人」(4),也有「偏行彎曲道路的人」(5)。但神必會管理祂的百姓,一面「善待」(4)順服聖靈的人、一面使偏行己路的人「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5),好讓平安臨到教會。我們若憑血氣去糾正肢體,結果往往是肉體碰撞肉體,只會讓教會失去平安。──《聖經綜合解讀》

         同樣,我們裡面有「隨從聖靈」(羅八4)、「為善和心裡正直」的新人,但也有「隨從肉體」(羅八4)「偏行彎曲道路」的舊人。裡面沒有爭戰的人,不是因為太屬靈,而是因為習慣了「隨從肉體」。神允許我們裡面的新人常常被舊人所困擾、轄制,要讓我們認清肉體的敗壞、盼望脫離肉體,所以神也不允許「惡人的杖」(3)常常落在「義人的分上」(3)。但我們若想倚靠肉體的努力來脫離肉體,「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欲上是毫無功效」(西二23),越掙扎越沒有平安。唯有神才能使舊人「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讓我們脫離肉體的轄制,「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羅十五13)──《聖經綜合解讀》

         「出去受刑」:SH 1980,原文僅僅是「去」、「走」,並無「受刑」一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與惡人所處的混亂不安相對照,義人得享平安(見詩1226~8)――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125)

 為何義人在困苦中仍然能站立得住呢?參2~3節; 林前1013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