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下第三十四章拾穗

 

【代下三十四1「約西亞登基的時候年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

         約西亞的事占了兩整章,在長度上和記同一王的《王下》相等(二十二1~二十三30)。但處理手法各有千秋。約西亞在位31(主前640~609),二書記下的大事計有:1,消除異教偶像,重視聖殿侍奉(三十四1~17)2,發現律法書,重申前約(三十四18~33)3,歡慶逾越節(三十五1~19)4,在米吉多戰役中殉國(三十五20~27)

本書記(1)事,多了約西亞少年就虔誠信靠神和20歲就開始清除耶城和猶大偶像及邱壇的記載。第(2)事的記敘,二書內容相若。只不過《王下》先講得律法書,後講清除偶像,次序與本書剛好對調。但到記述逾越節的慶祝時,本書則遠為詳盡。至於約西亞殉國戰場的事,《王下》只輟數語(二十三29~30),本書的敘述不只詳細,也極生動(三十五20~25)

從本書作者寫作的立場來說,其處理史料手法始終如一;約西亞並未能挽回猶大國覆亡的命運。――《啟導本聖經註釋》

         對於約西亞的介紹,記在列王紀下24章。――《靈修版聖經註釋》

         「約西亞」(1)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所醫治的」,這個名字可能是他祖父瑪拿西悔改時起的。他「作王三十一年」(1),大約是主前639~609年,正是中國春秋五霸的時代。約西亞年間,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在南國事奉(耶一2;番一1)──《聖經綜合解讀》

         一般認為亞述王亞述巴尼帕於約西亞登基第八年左右去世,亞述衰弱,讓約西亞有了可以改革的空間與機會(甚至管轄權可以遠至撒馬利亞 王下 2315~20 )

         「約西亞」:字義是「耶和華所醫治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第34章和35章記錄約西亞的統治。其順序上大部分與王下22章和23章相同。《列王紀》比較詳細地敘述了律法書發現以後道德和宗教的改革(王下234~2024~27),簡要提到了聖殿的修復(王下223~7),逾越節的慶典(王下2321~23),以及與尼哥的戰役(王下232930)。《歷代志下》對第十八年的宗教改革則寫得比較簡單(代下3433),但說到了第十二年那場更早的反對偶像崇拜的運動(代下343~7);在講述修復聖殿以及與尼哥的戰役時增加了一些細節,但詳細敘述了逾越節的慶典(代下351~19)。關於發現律法書和重新立約,二位作者的說法幾乎是一樣的(代下3414~32;王下228233)。在王下221,增加了約西亞母親的名字耶底大。──《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1 年代小注】約西亞於主前六四○年至六○九年作猶大王。亞述巴尼帕的統治結束後,亞述長期陷入無政府狀態,最後於主前六一○年崩潰。在埃及作王的是森美忒庫一世和尼哥二世。拿布波拉撒(Nabopolassar)則任巴比倫王(主前626~605年在位)。這是亞述崩潰,巴比倫侵入亞述領土的時代。埃及則試圖乘亂攫取巴勒斯坦的控制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1~7對約西亞的統治的總評:本文記錄了對約西亞的整個統治的評價(12)和他除掉偶像的事件。列王記的作者更詳細地描述了這一事件(王下234~20),而且放在約西亞發現律法書事件之後講述。這一順序的不同,很可能是列王記的作者把資料按地政學排列記錄,即他以聖殿(律法書的發現)到城邑(除掉偶像),最後到全國(逾越節)的順序進行記述。但本書的作者則把當時發生的事件按時間順序進行了排序。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四1~13約西亞的宗教改革:約西亞幼年登基,由於先王亞們效法其父瑪拿西早期的政策,影響至深,這時國內拜偶像之風仍然猖獗。約西亞年僅十六,即曉得專心「尋求他祖大衛的神」,開始清除異教的惡習。約西亞的宗教改革顯然是出自他的虔誠,而不是像好些學者極端的看法,說改革是出於他要達成統一國家的政治動機,或是由於發現了古律法書而引起的。事實上,約西亞的宗教改革早在發現律法書之前已經開始了。――《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四1~13約西亞的宗教改革】約西亞幼年登基,由於先王亞們效法其父瑪拿西早期的政策,影響至深,這時國內拜偶像之風仍然猖獗。約西亞年僅十六,即曉得專心「尋求他祖大衛的神」,開始清除異教的惡習。約西亞的宗教改革顯然是出自他的虔誠,而不是像好些學者極端的看法,說改革是出於他要達成統一國家的政治動機,或是由於發現了古律法書而引起的。事實上,約西亞的宗教改革早在發現律法書之前已經開始了。——《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四1~27約西亞的改革與統治:本文記錄了猶大的最後一位明君約西亞的統治。在他的統治過程中除了晚期卷近國際紛爭(3520~25;王下232930)之外,基本上貫穿了宗教改革。他8歲即位(341),即位後第12(343)18(348)分別除掉了偶像(344~7),修繕聖殿(348~13),推行了改革政策,因此被稱為“年輕的改革者”。他的宗教改革很多方面與希西家(29~32)有著共同之處:①宗教改革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在君王的主導下逐步擴大到全國的;②希西家“照所寫的例”(30516),“憑耶和華之言”(3012)守了逾越節,而且依照了神的話任命聖殿禮物和十分取一之物的管理者,進行分配(312~19)。同樣,約西亞“聽見律法上的話,就撕裂衣服”(3419),並依照律法進行了所有的改革。這樣的原理在15世紀的宗教改革者身上也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他們堅持“惟獨依據聖經”,成功地進行了宗教改革。因此今天的信徒和教會應當從“活潑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的神的道(412)中獲得力量,推進教會改革;③強調逾越節: i.從準備過程(301~12351~9) ii.從祭物的量和數(30243589)iii.把儀式延長7(30233517)等細節中可以瞭解到兩個君王都特別關注和強調了逾越節。因此本書的作者對兩個君王進行的逾越節儀式評價為“所羅門或撒母耳以後最成功的儀式”(30263618)。他們對逾越節寄予的關心有著很深刻的意義。因為逾越節不僅是紀念出埃及時的神的拯救,同時還預示著基督的拯救。當時兩個君王和參加儀式的所有百姓的喜悅預示著基督的贖罪帶給信徒的喜悅。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四2「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不偏左右。」

         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大衛儘管在生前犯過兩次錯誤(撒下11章;代上21),但在他的一生中一貫施行了善政,遵守神的律法,不愧為一位明君。故此神稱他為合神心意的人(1322),並且賜予了他彌賽亞的鹽約,許諾他的國位和他的國永遠堅立(撒下71216)。因此“大衛”的名字就成了符合神的道的代名詞。而且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的心目中他是賢明的統治者。因此對他們來講“如大衛”和“大衛所行的”無疑是最高的評價。在猶大諸王中得此評價的有亞撒(王上1511)、約沙法(173)、希西家(292)和約西亞。 ――《聖經精讀本》

         約西亞登基的時候只比約阿施大一歲(二十四1),他不象約阿施那樣還有耶何耶大扶持他(二十四2),卻勇於從祖父和父親的背道中回轉,「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2),與當時整個時代的趨勢截然相反。並不是人的工作把他帶起來的,而是神自己把他帶起來,因為在他出生前三百多年,已經有神人預言了他的來臨(王上十三2)──《聖經綜合解讀》

         「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這是聖靈對國度君王的最高評價;在猶大諸王中,只有希西家和約西亞得到了這一好評(二十九2;三十四2)──《聖經綜合解讀》

         約西亞王十三年,耶利米蒙召作先知(耶一2),亞述王亞斯那巴(Ashurbanipal,主前668~627年在位)去世,亞述陷入內亂。到了約西亞王十八年的時候,東方的新巴比倫和瑪代聯合對抗亞述,亞述對西方的黎凡特地區已經失去了控制力,所以約西亞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到達北方的撒馬利亞(王下二十三15~20)──《聖經綜合解讀》

       不偏左右。又見王下222。只有這位國王得到如此的評價。約西亞就是如此實現了摩西為以色列將來的國王所規定的條件(1720;參申5322814)――《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3「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尋求他祖大衛的神。到了十二年才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除掉邱壇、木偶、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

         「尚且年幼」:他大抵是得力於一班敬畏神的大臣。

          「除掉邱壇」:這種迦南人民崇拜用的設施從此停止。――《串珠聖經注釋》

         部分學者僅僅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約西亞“8年”、“12年”和“18”年(8)發生的,除掉偶像、守逾越節等事件。按他們的理解,當時統治了巴勒斯坦近兩個世紀的亞述正走向衰退,於是約西亞就利用這一絕好的機會推行了自己的宗教改革。當時約西亞之所以能夠把宗教改革推廣到北以色列,的確借助了亞述對亞蘭、巴比倫等地的管制削弱的機會(67)。但是究其根本,約西亞對宗教革新的熱情是賜予他聖靈的神在作工,而不是為了加強國力而借助周邊環境精心設計的人的作為。 ――《聖經精讀本》

         雖然此時背道之風流行全國,但約西亞登基第八年就「尋求他祖大衛的神」(3),第十二年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3),第十八年修理聖殿(8),在猶大諸王中回轉得最徹底。──《聖經綜合解讀》

         343~4 記載的是列王紀沒有記錄的早期事蹟。約西亞開始維修聖殿前,已經開始潔淨全地了。──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第八年。約西亞開始認真考慮自己責任的時候,才十六歲(見第1)

         十二年。第十二年所進行的不是改革的全部,而只是改革的開始。第一場運動導致全國性的搗毀偶像。但改革並不全面。到第十八年,百姓仍依戀偶像崇拜。

         邱壇。見代下3317注釋。――《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3~5 宗教整肅】古代最有名的一次整肅行動,是主前十四世紀時埃及鄙棄亞肯亞頓之宗教改革。在圖坦卡門執政的短暫時期之內,埃及設法透過傳統的祭司,恢復崇拜傳統的神祇,剷除亞肯亞頓的異端邪說。這些行動包括了修復舊有的神廟和廟宇,提供運作所需的人力物力,歸還被充公的財物。與他們競爭的神廟和亞肯亞頓在亞馬拿興建的新都皆被棄置。荷倫黑布毀壞了亞馬拿的廟宇,拆平廟址,將其材料用於其他建築工程之中。餘下的則付諸一炬。約西亞整肅的證據可見於以色列人所用的印章。較早時代的印章有豐饒神祇、太陽神、天象神明等常見的圖案,到了這個時代則只刻有個人名號,偶爾有石榴等花樣裝飾的印章所取代。——《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3~7有關約西亞推行的宗教淨化運動:請參閱王下234~20注。――《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四4「眾人在他面前拆毀巴力的壇,砍斷壇上高高的日像,又把木偶和雕刻的像,並鑄造的像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墳上,」

         「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這是古代兩種製造金屬偶像的方式,參士174注。

          「砍斷壇上高高的日像」:應作「砍碎壇(巴力的壇)上的香壇」。――《串珠聖經注釋》

         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墳上:參見王下236――《聖經精讀本》

       拆毀。關於約西亞第十二年對偶像採取行動的記錄,與《列王紀下》第23章相似,只是《列王紀》把時間放在約西亞第十八年。《列王紀》記錄的可能是從第十二年開始的整個改革時期。

         打碎成灰。就像對待亞倫在曠野裡所鑄造的金牛犢一樣(3220)――《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5「將他們祭司的骸骨燒在壇上,潔淨了猶大和耶路撒冷;」

         “將他們祭司的骸骨燒在壇上”。參看列王紀下二十三章1316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不一定都是拜偶像的祭司,因為許多祭司似乎離開了,直到約西亞王第十八年把猶大的祭司遷到耶路撒冷,殺死了以色列的祭司(王下235891920)。這些祭司不是利未人(代下111415)──《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6「又在瑪拿西、以法蓮、西緬、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圍破壞之處,都這樣行;」

         約西亞清除異教妖氛的運動遠及舊日北國許多城市。這些城市自首邑撒瑪利亞淪陷後(主前721),本在亞述勢力下,但到主前七世紀最後25年,亞述帝國內憂外患兼逼,由盛而衰,面對巴比倫的崛起,早已無暇南顧。猶大國乘機向北擴大其影響力,促北國以民力圖自強,回歸真神。

    拿弗他利在舊日北國的北疆,以法蓮在南,添上位於約但河西的瑪拿西和西緬的移民,等於說北國全境的以民都在進行肅清邪惡的復興運動。――《啟導本聖經註釋》

         改革延及經歷亞述蹂躪、業已淪亡的北國。――《串珠聖經注釋》

         又在瑪拿西、以法蓮、西緬、拿弗他利:這些都是北以色列的城邑。當時北以色列仍在亞述的統治之下。有關約西亞如何把宗教改革擴大到這些地方,請詳見王下2319的註解。本節與92133節充分表現出了歷代志作者對“全以色列”的關心。指出約西亞王將以色列民族重新聯合在一起的事實。 ――《聖經精讀本》

         此時北國已經亡國將近一百年,北方已經淪為亞述的行省。但此時亞述已經衰落,正忙著應付巴比倫的崛起,無暇南顧,所以約西亞清除偶像的行動可以遠及北方十支派(6)──《聖經綜合解讀》

         346~7 提到約西亞進一步將潔淨運動推行到北國以色列去。王下 2315~16 所記載的是約西亞修理聖殿之後的另一次潔淨運動,兩次作法相似。──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在瑪拿西、以法蓮、西緬、拿弗他利各城。約西亞這時採取措施控制原先北方王國的地區。那裡亞述的勢力開始削減。在約西亞第十八年以前,亞述已進入衰落的最後階段;巴比倫已經獨立。約西亞拆毀了伯特利的祭壇和撒瑪利亞的邱壇(王下231519)

         破壞之處。即“廢墟”。希伯來原意不明。七十士譯本為“那些地方”。本節似乎應與下一節連起來:“甚至進入拿弗他利和周圍的廢墟,拆毀祭壇和亞舍拉”。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成廢墟,在希西家的初期,就已落入亞述人的手中(王下189~11)――《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6 整肅北方】從前雖發生過多次拆毀邱壇和異教祭壇的行動(如:希西家所發動者),約西亞整肅的徹底程度卻是史無前例的。列王紀下二十三15進一步記載他焚燒(耶羅波安所築的)北國邱壇,這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亞述對本區的控制轉趨微弱,是他能夠實施這些行動的原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7「又拆毀祭壇,把木偶和雕刻的像打碎成灰,砍斷以色列遍地所有的日像,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日像」:見4節注。――《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四8「約西亞王十八年,淨地淨殿之後,就差遣亞薩利雅的兒子沙番、邑宰瑪西雅、約哈斯的兒子史官約亞去修理耶和華他神的殿。」

         瑪拿西、亞們王背道的時期,聖殿已經被荒廢、破壞了五十多年,所以需要修理(8)──《聖經綜合解讀》

         「亞薩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保留」。

         「沙番」:字義是「石獾」。

         「邑宰」:「城邑的統治者」。

         「瑪西雅」:字義是「耶和華所作的」。

         「約哈斯」:字義是「耶和華已掌握」。

         「約亞」:字義是「耶和華是兄弟」。──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約西亞王十八年。如果把約雅敬第四年算為尼布甲尼撒元年,約西亞死於他三十一年,即西元前609(據新巴比倫編年史推算,見本書卷二95),這一年是西元前623/22年。

         淨地淨殿。淨地淨殿以後,約西亞準備開始修復的工作。

         差遣亞薩利雅的兒子沙番。沙番是書記(王下22310),是國王的主要官員之一。這裡列出的其他官員在《列王紀》相應的記錄中沒有提到。――《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8 古代近東修復廟宇的觀念】無論是在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還是以色列,廟宇/聖殿都是文化、經濟、社會的中心。它是城市守護神明的居所,因此被認為是神祇臨在之處。「照顧喂飼」神明,是城市統治者的責任。神像需要每天沐浴、穿衣、喂飼。對君王來說,維修神祇的居所與軍事上的勝利同等重要。亞述和巴比倫無數建築物的碑文,都以君王重修某某神明的廟宇,作為他虔誠的證據。同樣重建或修復耶和華殿的人,也得到這種虔誠的名聲。修復包括實際和禮儀兩方面。荒置廟宇的建築需要修理,或有遭竊的陳設和器皿須得復原。金器和牆上所貼的金箔可能也要重新設置。然後需要執行適當的儀式,使廟宇恢復聖潔。最後它又需要人力物力上的供給,才能正常運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8~13約阿施成功地使用了類似的方法。參看列王紀下十二章7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修葺聖殿:參王下223~7注。――《串珠聖經注釋》

         約西亞的聖殿修繕政策:本文記錄了約西亞修繕聖殿的事件。約阿施(244~14)和希西家(2916~19)時期也維修過聖殿。但是在瑪拿西的統治下,聖殿再次被玷污,儘管在他的統治末年推行過宗教改革,但百姓仍在邱壇獻祭(3317)。於是約西亞決定修繕聖殿,從而終止過去在猶大全地在邱壇舉行的異教敬拜(3317),並規定以耶路撒冷聖殿為中心做敬拜。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四9「他們就去見大祭司希勒家,將奉到神殿的銀子交給他;這銀子是看守殿門的利未人從瑪拿西、以法蓮,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猶大、便雅憫眾人,並耶路撒冷的居民收來的。」

         奉獻金錢修理聖殿的人裡頭,包括了“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此時在政治上雖只剩一個猶大國,但在靈性的復興上,可以看見一個統一的民族。――《啟導本聖經註釋》

         「交給他」:又可作「倒出來」。――《串珠聖經注釋》

         希勒家:是猶大王約西亞時代的大祭司。本書中出現的幾位明君的背後都有這樣有力的大祭司支持他們的改革運動。通過君王和祭司記述猶大國的歷史,這也是歷代志作者的另一個獨特的歷史觀。 ――《聖經精讀本》

         「大祭司希勒家」(9)是文士以斯拉的祖先(拉七1)──《聖經綜合解讀》

         「希勒家」: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分」或「耶和華是我的產業」。

         349 顯示約西亞用和約阿施一樣的方式收集整修聖殿的資金王下 121~16 ──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利未人從猶大居民和原北方王國的居民那裡,收取修復聖殿的基金。──《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9 修建的資金】按照本節的資料,所需款項是藉課取某種殿稅來提供。古代近東的君主素有收集捐獻來修復廟宇的慣例。但他往往亦會使用徭役來重建廟宇,或向百姓徵收建築材料。——《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10「又將這銀子交給耶和華殿裡督工的,轉交修理耶和華殿的工匠,」

         修殿工作由利未人主持,費用來自特別的奉獻。參二十四8~12. ――《啟導本聖經註釋》

  聖殿因為疏忽,顯然已遭到很大的損壞。──《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10~11 工人和材料】日常維修聖殿複合式建築,是「殿裡辦事的人」的責任。但大規模的修理則需另覓熟練勞工承辦。本段所列的勞工種類與同時代的亞述記錄大體相同。熟練勞工包括了木匠、建築工人、石匠和鑿石工人。

  「建築工人」包括了熟練和非熟練勞工,後者主要是負責處理泥磚。木匠負責工程所用的一切木料,包括屋頂、門窗、梯級,以及殿中一切祭儀法器。石匠和鑿石工人在山穴和山壁礦井中開採石頭,然後切割成適當大小之石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11「就是交給木匠、石匠,買鑿成的石頭和架木與棟樑,修猶大王所毀壞的殿。 」

         猶大王所毀壞的殿:聖殿經歷了亞他利雅(2212)、亞哈斯(282124)、希西家(王下181516)、瑪拿西(331~7)、亞捫(3321)的玷污和毀壞。本節可能是指約西亞之前的瑪拿西和亞捫兩個君王的偶像崇拜而被毀壞和玷污的聖殿。 ――《聖經精讀本》

         「架木與棟樑」:直譯是「架棟梁的木頭」。──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12「這些人辦事誠實,督工的是利未人米拉利的子孫雅哈、俄巴底;督催的是哥轄的子孫撒迦利亞、米書蘭;還有善於作樂的利未人。 」

         「辦事誠實」:在列王紀這詞是指他們在管理錢財上忠心,這裡則泛指他們在整件工程上無可指摘。

          「善於作樂的利未人」:可能在工匠工作時奏樂相伴。――《串珠聖經注釋》

         辦事「誠實」:「堅固」、「忠誠」、「堅定不移」。

         「米拉利」:字義是「苦味」。

         「雅哈」:字義是「他要搶奪」。

         「俄巴底」:字義是「耶和華的僕人」。

         「哥轄」:字義是「集會」。

         「撒迦利亞」: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米書蘭」:字義是「朋友」。──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據王下227,“將銀子交給辦事的人手裡,不與他們算帳,因為他們辦事誠實。” ──《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13「他們又監管扛抬的人,督催一切做工的。利未人中也有作書記、作司事、作守門的。」

         「書記」(13)負責管理外交公文,相當於外交部長。耶利米書中經常提到「書記沙番」(15),他的三個兒子、兩個孫子都是敬畏神的人:一個兒子亞希甘保護了耶利米(耶二十六24),一個兒子以利亞薩替耶利米送信給被擄巴比倫的百姓(耶二十九3),一個兒子基瑪利雅勸約雅敬不要焚燒耶利米書卷(耶三十六25),一個孫子基大利被尼布甲尼撒立為猶大的省長(耶四十5),一個孫子米該亞向首領們報告耶利米書卷的內容(耶三十六11)。但後來也有一個兒子雅撒尼亞是參與拜偶像的「以色列家的七十個長老」(結八11)之一。──《聖經綜合解讀》

         「守門的」(13)指守聖殿門的利未人。修殿的銀子,是「看守殿門的利未人從瑪拿西、以法蓮,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猶大、便雅憫眾人,並耶路撒冷的居民收來的」(9)。此時亞述帝國疲于應付東方的敵人,無力控制西方的行省,所以北國的餘民也奉獻金錢修理聖殿,整個以色列十二支派都有回轉的百姓。──《聖經綜合解讀》

         「書記」:負責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於今日的外交部長職務。

         「司事」:SH 7860,「官員」、「官長」。──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14「他們將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運出來的時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傳耶和華的律法書。」

         “律法書”。大概意思參看列王紀下二十二章8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律法書”:摩西五經或其中一部分(王下二十二8)――《啟導本聖經註釋》

         耶和華的律法書:律法書有以下幾種(王下228):①申命記;②摩西五經和法令;③出埃及、利未記、民數記;④出埃及記。 ――《聖經精讀本》

         「律法書」(14)原文是「妥拉卷軸」,指摩西五經。「偶然得了」(14)原文是「發現了」。古代的「妥拉卷軸」是一整卷的羊皮卷,後來才分成五卷摩西五經。因此,大祭司希勒家所發現的「妥拉卷軸」,很可能是整卷的摩西五經。──《聖經綜合解讀》

         希西家王的時候還提到過「神人摩西的律法」(三十16)。因此,很可能是瑪拿西時代銷毀了大部分的「律法書」,到此時已經五十多年沒有讀過了。但無論人怎樣倒行逆施,神都會負責讓祂的話語存到永遠,絕不會讓祂的百姓失去「律法書」。大祭司希勒家所發現的「律法書」,很可能是所羅門建殿時埋在基石中,或是瑪拿西時代的忠心祭司藏在聖殿裡的。──《聖經綜合解讀》

         一般認為此處找到的律法書是指「申命記」或申命記的某一種形式,因為一天中如果要被唸頌兩次,就不可能是整本摩西五經。而且約西亞的改革是以申命記為根據,如 王下 239 186~8

         「偶然得了」:「找到」、「發現」。──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在瑪拿西背道期間,聖殿的律法書不見了。可能由於疏忽,也可能是一位忠心的祭司在瑪拿西迫害時把它藏起來的(見王下2116)──《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14 律法書的發現】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都有修建廟宇時發現古籍的記錄。埃及建築物的石制部分曾經發現過卷軸,而美索不達米亞則不時發現地基儲藏庫和石碑。在較早的時代,地基碑文(如:刻在磚磈之上的文字)的作用是將建築工程奉獻給神明。碑文隨著時間的進展愈加複雜。到了這個時代,發展成為在廟宇和宮殿建築中埋藏地基匣子的慣例。匣中藏品包括王室碑文,描述君王在軍事上和建築上的成就。而這些檔的用意之一,則是提供資料,幫助將來著手修復廟宇的君王。這些發現都循例記錄在案。

  巴比倫的末代君王拿波尼度(主前556~539年在位)以好在建築物中搜尋古籍著稱。主前七○○年代的埃及法老沙巴科更宣稱在一個嚴重損毀的古代蒲草紙上,發現了一個遺忘已久,關於蒲他神創世的神學文獻,並將其內容刻于石上(今日稱為「孟斐斯神學」〔Memphite Theology)。本節所述的律法(或教訓)書可能是一份收藏在地基匣子或殿牆夾壁之內的文件。另一個可能,則是它在聖殿檔案之中發現。這書究竟抄錄了舊約之中哪些書卷不能肯定,但起碼包括了申命記。——《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14~21發現耶和華的律法書:本文記錄了在聖殿的修繕過程中大祭司希勒家發現耶和華的律法書的事件。①發現的地點:是在“他們將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運出來的時候”發現了律法書(14)。由此可見很可能是奉獻箱裡面發現的。此外據(3126)記錄,律法書應當放在約櫃旁邊,因此在約櫃旁邊發現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②內容:其內容應以它的類型來決定。不管它屬於哪一類書,肯定包括對神的忠誠和神對偶像崇拜和惡行施行審判的預言。因為當時約西亞聽到律法書的內容後,哀痛萬分(19),而且女先知戶勒大預言神必將“照著律法書所記錄的”(24)詛咒和降禍於崇拜偶像的百姓(22~28)。由此可推律法書所記錄的應是申命記的核心內容;③意義 :律法書的發現使約西亞重新認識到了祖先肆行偶像崇拜的嚴重性,便與百姓提高了警惕。他自己首先謙卑下來(1819),並在全民參加的場合與耶和華立下了約(3132),進一步拆毀偶像(33)。借著律法書的發現再次與神立約,並開始約西亞的改革運動。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四14~33律法書的發現及影響:這裡有關發現律法書的經過大概是根據列王紀228~233的資料;不過,這件事在該處是引致約西亞進行宗教改革的根源,在本書則似是約西亞先前宗教熱誠表現的賞賜。律法書的發現,鼓勵了他加倍努力直到完成改革大業。――《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 253~4 記載「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照摩西的律法沒有殺死殺他父親的人之子」,吻合 2416 的律法要求,這個記載說明約西亞之前一百八十年,就有申命記甚至整本律法書存在。──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15「希勒家對書記沙番說:“我在耶和華殿裡得了律法書。”遂將書遞給沙番。」

         「遞給」:「給」、「交給」、「遞出」。──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在相應的王下228裡,增加了“沙番就看了”(王下228)──《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16「沙番把書拿到王那裡,回復王說:“凡交給僕人們辦的都辦理了。」

 

【代下三十四17「耶和華殿裡的銀子倒出來,交給督工的和匠人的手裡了。”」

         銀子:是約阿施王時期放在櫃中存儲的為修繕聖殿捐獻的銀子。約西亞可能是為了修繕被前朝君王毀壞的聖殿,而實施了捐款制度(2412)――《聖經精讀本》

  即把箱子裡的錢倒出來。──《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18「書記沙番又對王說:“祭司希勒家遞給我一卷書。”沙番就在王面前讀那書。」

         沙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讀完整卷「律法書」,他所讀的,很可能是申命記中陳明福禍的部分(申二十八~三十)。約西亞的復興,正是以申命記為根據的。──《聖經綜合解讀》

         神是用話語做工的神,「諸世界是借神的話造成的」(來十一3),人心也是借著神的話「蘇醒」(詩十九7;二十三3)的。神的百姓偏離神,是因為失去了神的話;而失去了神的話,必然會更加偏離。今天,許多信徒的聖經只是擺設,既不研讀、也不遵行,他們的罪與瑪拿西銷毀聖經沒有兩樣。──《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三十四19「王聽見律法上的話,就撕裂衣服,」

         「撕裂衣服」:這是一種哀悼、痛苦的表現。──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約西亞聽到神的話深受感動。律法書指出,只有順從才能蒙福;不順從會帶來荒涼和毀滅。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國家因犯罪已瀕臨滅亡。──《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20「吩咐希勒家與沙番的兒子亞希甘、米迦的兒子亞比頓、書記沙番,和王的臣僕亞撒雅說:」

         「亞希甘」:字義是「我兄弟已經高升」。是幫助耶利米 2624 的一位祭司,

         「米迦」:字義是「有誰像神」。

         「亞比頓」:字義是「屈從的」。

         「亞撒雅」:字義是「耶和華所造」。──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21「“你們去為我、為以色列和猶大剩下的人,以這書上的話求問耶和華;因我們列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言語,沒有照這書上所記的去行,耶和華的烈怒就倒在我們身上。” 」

         「以色列和猶大剩下的人」:這話充分表現了回國後「全以色列」及「餘民」的觀念(9)――《串珠聖經注釋》

         約西亞在神話語的光照中看到了人的虧欠,所以沒有把國家遭難的責任推給神,也沒有為祖先遮掩罪過,而是立刻承認了猶大的悖逆(21),回轉尋求神的憐憫。他是牧養神百姓的君王,心裡裝著神百姓團體的見證;所以「聽見律法上的話」(19),不是只顧自己悔改,而是立志帶領全體百姓回轉,不但帶領自己的國家悔改,也要帶領北方的弟兄悔改,要「為我、為以色列和猶大剩下的人」(21)求問神。這才是神喜悅的合一。──《聖經綜合解讀》

         約西亞8歲登基,15歲開始尋求神、19歲開始潔淨猶大(3),表明他從小就接受了屬靈的教導,但一直到25歲親耳「聽見律法上的話」,才「撕裂衣服」。「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一37)。即使人的教導都符合真理,也只有神自己的話才有能力刺入約西亞的心,「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今天,我們若用人的說教來代替聖經的講解,即使句句四平八穩、符合聖經,也沒有扎心的能力;常常把講道變成煽情的演講,或者淪為蒼白的嘮叨。也有人認為不同的人可以對聖經有不同的看法,但神的話用不著別人用解釋來給它作見證,神的話本身就可以見證自己。真正的屬靈復興,就是回到神話語的權柄下。──《聖經綜合解讀》

         3421 「你們去為我、為以色列和猶大剩下的人」與王下 2213 「為我、為民、為猶大眾人」略有不同。不過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就是約西亞王管理之下的耶和華信徒。

         這個君王心中有百姓與國家,他看到律法記載,不只是想到自己,還想到所有百姓與國家的命運。──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22「於是,希勒家和王所派的眾人都去見女先知戶勒大。戶勒大是掌管禮服沙龍的妻,沙龍是哈斯拉的孫子、特瓦的兒子。戶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區;他們請問於他。」

         “女先知戶勒大”。參看列王紀下二十二章14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女先知戶勒大:是“掌管禮服的沙龍”(王下2214)的妻子。約西亞王治理的當時是耶利米和西番雅等有名望的先知作工的時候。但是約西亞沒有求問他們,反而求問了戶勒大。其原因可能是:①她是在聖殿服事的先知,在耶利米、西番雅之前已被人們所熟知;②或是與君王和政府的關係比其他先知更為密切。 ――《聖經精讀本》

         「耶路撒冷第二區」(22)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第一道與第二道城牆之間,最靠近王宮。──《聖經綜合解讀》

         當瑪拿西和亞們王悖逆神的時候,神的話並不遙遠,就藏在王宮北邊的聖殿;神的僕人也不遙遠,就住在王宮西邊的「耶路撒冷第二區」。當君王把律法書燒毀的時候,神就自己興起先知,繼續持守神的話語。──《聖經綜合解讀》

         「戶勒大」:字義是「鼬鼠」。──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許多學者提及約西亞沒有去求問耶利米、西番雅,反而去找戶勒大,理由可能是當時那兩位男先知人不在耶路撒冷,而戶勒大是很清楚被神呼召的女先知,因此在緊急的情況下,先找戶勒大詢問。

         「禮服」:「外袍」、「衣服」。

         「掌管禮服」:應該是屬於王宮中管理各項慶典服裝的職務,算是中階的公務人員。

         「沙龍」:字義是「報應」。

         「哈珥哈斯」:字義是「非常貧窮」。

         「特瓦」:字義是「希望」。

         「耶路撒冷第二區」:位於耶路撒冷西北部第一道與第二道城牆之間。此區地勢較低,在敵人侵略時較容易被攻陷。──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去見女先知戶勒大。見王下2214注釋。

         禮服。直譯是“外套”。可能指祭司的長袍或王袍。

         二區。有譯本為“學院”,來自塔古姆文本(見王下2214注釋)――《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22 女先知】女先知雖然頗為罕見,在美索不達米亞也有案可稽。來自主前第二千年紀初期之敘利亞的馬里文獻提供了男女先知的證據。

  亞述王以撒哈頓年間也有女子以先知身分說話的記載。女性先知的職能似乎與男性先知相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22 掌管禮服者】撒瑪利亞的巴力廟也有一個居於類似職位的員工(見:王下十22)。同時代的巴比倫文獻亦曾提及類似的職銜。這些禮服應該是崇拜神明時使用的祭服(見:番一8)

  但上述的廟宇都有神像需要穿衣,耶路撒冷的聖殿卻非如此。在此儲藏的惟一服裝是祭司的聖服。這些衣服需要特別照管,才不致沾染污穢。——《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22 耶路撒冷第二區】西番雅書一10形容第二區(和合本:「二城」)與城的「山間」和瑪革提施區有關。部分學者認為這區是大衛城的近郊,建於耶路撒冷的西山。考古學家的挖掘證實本區在這時代是個大型的城市。進一步資料,可參看三十二章5節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四22~28看《王下》二十二14~20及注。24節的“一切咒詛”(王下二十二16用“一切話”),所著重的當為《利未記》26章及《申命記》27~29章所記的咒詛與禍,希望讀的人可以謹記。――《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22~28女先知戶勒大的預言:  大祭司希勒家和約西亞王為了瞭解律法書的內容,派使者去請女先知戶勒大(21)。本文記錄的戶勒大的預言可分為兩部分:①神將懲戒拜偶像的百姓(2425) ;②神將給謙卑和悔改的約西亞王賜予祝福(26~28)――《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四23「他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可以回復那差遣你們來見我的人說,」

  關於戶勒大的信息,見王下2216~20注釋。──《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24「耶和華如此說:我必照著在猶大王面前所讀那書上的一切咒詛,降禍與這地和其上的居民;」

         「在猶大王面前所讀那書上的一切咒詛」(24),可能指申命記或利未記中所預言的咒詛(申二十八15~68;利二十六14~39)──《聖經綜合解讀》

         3424 顯出神的公義,就算是好王謙卑的來悔罪,該執行的懲罰也是要執行。我們能體會神的這種「公義」嗎?我們願意承擔錯誤帶來的後果,而不天真的以為只要去認認錯,一切的責罰都會免除嗎?──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24~25當約西亞王的使者詢問神的旨意時,戶勒大如實地傳達了神給她的啟示。從她的這種態度中我們可以瞭解到:①蒙基督的恩成為真先知的新約時代的信徒不僅要宣佈神的祝福,也要大膽地宣佈悖逆神的道時將降臨的詛咒;②神的道應當不論權力大小,地位貴賤,公正地傳播給眾人。 ――《聖經精讀本》

         女先知戶勒大的第一部分信息是關於百姓的(23~25)。神是公義的,即使敬虔的約西亞王為百姓代求,該執行的管教也要執行,神「必照著在猶大王面前所讀那書上的一切咒詛,降禍與這地和其上的居民」(24)。因為百姓雖然表面跟隨約西亞的復興,但心裡還是繼續離棄神、得罪神(25)。此時猶大百姓真實的屬靈光景,記錄在耶利米書二至六章。──《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有些信徒以為只要懺悔認錯,一切管教都會免除。但這只是自欺欺人,真正的認罪是承認自己肉體的可怕,求神對付自己的肉體,而不是躲避管教。「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十二6) ;即使是結果子的枝子,祂也要「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十五2)──《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三十四25「因為他們離棄我,向別神燒香,用他們手所做的惹我發怒,所以我的忿怒如火倒在這地上,總不息滅。’」

         「燒香」:「獻祭」、「燒香」、「燒祭物」、「使祭物冒煙」。──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26「然而差遣你們來求問耶和華的猶大王,你們要這樣回復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至於你所聽見的話,」

 

【代下三十四27「就是聽見我指著這地和其上居民所說的話,你便心裡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應允了你。這是我耶和華說的。」

         「你便心裡敬服」(27)原文是「你便心裡柔軟」。「以色列全家是額堅心硬的人」(結三7),但約西亞卻在神的話語面前心裡「柔軟」,這是聖靈做工的結果。──《聖經綜合解讀》

         「你便心裡敬服」:「你的心柔軟」。──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28「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歸到墳墓,到你列祖那裡,我要降與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災禍,你也不至親眼看見。’”他們就回復王去了。」

         “平平安安的”,在世不會看見耶路撒冷被圍攻。參看列王紀下二十二章20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我……降與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災禍……不至親眼看見:此處的“災禍”是指猶大被巴比倫滅亡並擄到巴比倫的事件。這一災禍的間接原因是邪惡的猶大列王和百姓的罪惡,直接原因是瑪拿西的偶像崇拜(332~9)。因為王下243明確指出猶大被擄就是因為“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雖然約西亞生前沒有親眼目睹猶大被擄到巴比倫的情景,但他死後這件事的確成為了現實。由此可知:①神儘管審判罪惡,但對謙卑地悔改罪惡的人神將收回忿怒,賜予憐恤和慈悲;②對人類的罪惡,即使當代沒有報應,但神終究會懲戒。 ――《聖經精讀本》

         女先知戶勒大的第二部分信息是關於約西亞王的(26~28)。他將「平平安安地歸到墳墓」(28),不會看見「降與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災禍」(28)。神接走約西亞的時間,正是神使用巴比倫審判猶大的前夕;約西亞死後四年,尼布甲尼撒就開始進攻猶大(王下二十四1)──《聖經綜合解讀》

         神樂意賜給人一條脫離咒詛的道路,甚至在猶大被擄的前夕,神還在向百姓發恩言:「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改正行動作為,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 」(耶七3),但以色列全家卻仍然「額堅心硬」(結三7)。因此,神主動使約西亞「心裡柔軟」,並且應允他「平平安安」,向我們啟示了祂最終成就救恩的方法:日子將到,神「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結三十六26)。雖然約西亞和少數人有了蘇醒,但猶大百姓還是離棄神,瑪拿西種下的惡果已經根深蒂固,因此神不能撤去管教(王下二十三26~27)──《聖經綜合解讀》

         雖然約西亞個人得著了神「平平安安」(28)的應許,但他卻不滿足於個人在神面前蒙恩、個人在神面前準確,而是帶領全體百姓重新與神立約,立志順服在神話語的權柄下,恢復團體的見證。他是一個真正敬畏神的人,所以體貼神的心意、以神的喜樂為滿足,這個心思在神眼中看為寶貴。──《聖經綜合解讀》

         3428 說神要讓約西亞平安去世,後來約西亞與埃及打仗戰死 3520~24 。一般人大概以為約西亞這樣是「不得善終」,但這卻是神的賜福,我們可以看見神的邏輯與世人的差異嗎?──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這個預言是有條件的。由於約西亞沒有注意所發的警告,貿然堅持與埃及王作戰,結果戰傷致死,而沒有平安去世(代下3520~24;見王下232930懷愛倫注釋)。他的繼位者們也沒有得享平安。亞哈斯被擄到埃及,並客死在那裡(王下2334);約雅敬“被埋葬,好像埋驢一樣”,“扔在耶路撒冷城門之外”(2219);西底家眼見自己的兒子們被殺,然後被弄瞎眼睛,送到巴比倫(王下257)──《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29「王差遣人招聚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眾長老來。」

  見內容相同的王下231~3注釋。──《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29~33再次與神立約:對於戶勒大的預言(22~28),約西亞作出了兩個回應:①立約(3132):是制度上的措施,即恢復在瑪拿西和亞捫的統治下被破壞的與神的關係,使百姓遵守真神信仰;②除掉偶像(33):此舉在約西亞的改革初期也出現過(3~7)。但是約西亞再次“從以色列各處”盡都除掉了偶像,說明這次是比前次更徹底,範圍更廣的改革。上述的①和②中,前者暗示信徒在聆聽神的道時悔改並盟誓忠誠的新決心,後者則暗示這一決心在信仰生活中的體現。――《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四30「王和猶大眾人,與耶路撒冷的居民,並祭司利未人,以及所有的百姓,無論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華的殿;王就把殿裡所得的約書念給他們聽。」

         “約書”是“律法書”的一種(14),參《王下》二十三2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利未人」:王下232作「先知」。利未人充任先知訓誨百姓是回國後的社會現象(參代上251)――《串珠聖經注釋》

         把殿裡所得的約書念給他們聽:意味著約西亞與神立約的根據就是神的道。從而使百姓認識自己的罪,進而使他們作好了立約的心理準備。約西亞的這一態度給今天敲響了警鐘。因為今天的教會領袖當中有著忙於擴大教會影響力和對外活動而不專心於講道的傾向(1017)。即使教會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但是如果沒有宣佈基督的真理,就不是真正的教會。 ――《聖經精讀本》

         約西亞站在立約的地位上,「把殿裡所得的約書念給他們聽」(30)。聖經是神「活潑而有功效」的道(來四12),可以改變我們生命。但如果我們不去讀,或者讀了而不當作「約書」照著去行,都不能發生功效。聖經藏在聖殿裡,和藏在書架上沒有什麼區別;沒有人讀的聖經,和遺失的聖經一樣。──《聖經綜合解讀》

         「念給他們聽」:當時雖然有文字,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文盲,所以必須透過公開宣讀來傳遞信息。──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利未人。相應的王下232是“先知”(王下232)。約西亞顯然由祭司,利未人和先知陪同。《歷代志》說的是祭司和利未人;《列王紀》說的是祭司和先知。――《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31「王站在他的地位上,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盡心盡性地順從耶和華,遵守他的誡命、法度、律例,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

         盡心盡性:這種表達方式集中出現在申命記中(42965101226163010),但這也是神通過整個聖經要求人類的一貫的命令。也就是說我們敬拜神的態度必須是全身心的投入。 ――《聖經精讀本》

         「王站在他的地位上」(31),指站在君王與神立約時所站的柱子旁(二十三13;王下二十三3)──《聖經綜合解讀》

         「盡心」:「全部的心」。

         「盡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四32「又使住耶路撒冷和便雅憫的人都服從這約。於是耶路撒冷的居民都遵行他們列祖之神的約。」

         約西亞是「要盡心盡性順從耶和華」(31),但百姓「都遵行他們列祖之神的約」(32),只是表面跟隨王,並不是出於真實的悔改。因此,危機一來,就暴露出他們虛假的信心,正如神所宣告的:「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聖經綜合解讀》

       耶路撒冷和便雅憫。一般用“猶大和便雅憫”(代下113231529)――《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四33「約西亞從以色列各處將一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使以色列境內的人都事奉耶和華他們的神。約西亞在世的日子,就跟從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總不離開。」

         有關約西亞除掉偶像膜拜這件“可憎之物”的詳情,參看列王紀下二十三章414節。――《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從本節所記,可見得這次復興運動的影響遍及“以色列各處”和“以色列境內的人”。――《啟導本聖經註釋》

         「以色列各處」:作者再次強調約西亞的宗教改革甚至普及於以前北國的領土。――《串珠聖經注釋》

         約西亞的復興不只在南國猶大,而且遍及「以色列各處」和「以色列境內的人」(33),潔淨了南北兩國(王下二十三4~20)。「約西亞在世的日子」(33),因著君王的榜樣,百姓表面上跟從神,「總不離開」(33)。但罪惡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經根深蒂固。約西亞第十三年,耶利米開始工作(耶一2),呼籲百姓隨從神,因為他們不過是假意歸向神(耶三10)。這就讓本書最初的讀者、被擄回歸的百姓看到:一方面,約西亞再盡心盡性地「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31),也無法扭轉百姓墮落的趨勢;另一方面,即使如此全然敗壞的百姓,最後也能被神帶回應許之地。因此,我們不能不承認,大衛之約實在是神「親口應許,親手成就」(15);即使在我們的靈性最低落、教會最黑暗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憑信心仰望神成就祂在自己身上的旨意!──《聖經綜合解讀》

         3433 用一節的篇幅將 王下 234~20 發生的事情帶過。──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除掉。相應的王下234~20描寫得更加完整(見王下234~20)

         約西亞在世的日子。約西亞通過他的改革成就了很多善事。他有生之年忠誠的榜樣和他充滿活力,鼓舞人心的領導作風,使百姓至少在表面上行在神的道上。但實際上改革並不持久。罪惡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經根深蒂固。他們只是在國王樹立正確榜樣的時候,抑制著不公開背道。約西亞第十三年(12),耶利米開始工作,呼籲百姓隨從神,可是他們不聽。他們“還不一心,不過是假意”歸向神(310)――《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34)

 1 約西亞作王第八年時只有十六歲,尚且年幼(3),卻懂得離棄先王亞們拜偶像的歪風,專心尋求耶和華神。於近代,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年方廿二歲便已從英國來華傳道,今天,你是否以自己年幼或缺乏前輩榜樣,而無心尋求神?你對神的吩咐是否「不偏左右」地遵行?

 2 約西亞王正領導國家進行宗教改革之際,為什麽神仍藉女先知的口聲明律法書的咒詛要臨到猶大?參21 24~25節。你認為這次改革徹底嗎?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如何評估當時百姓的屬靈情況?見耶310 122; 番11 4~6。恰當的宗教氣氛及環境是否保證人對神必有正確的回應?你覺得約西亞王對耶和華的心如何?領袖的虔誠能否代替個人的復興?

 3 約西亞為什麽將偶像打碎成灰,撒在人的墳上,又將人的骸骨燒在壇上?參王下236 14

 4 本章如何顯出約西亞十分重視當日發現的律法書?這給你什麽榜樣?有些神學家認為基督徒信仰的中心是宗教經歷,神是在行動中(而不是藉成文的書)啟示自己。本章與這種看法是否吻合?

 5 約西亞的改革如何超出了猶大國的疆土?這給我們什麽榜樣?

 ──《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四1~三十五27  約西亞事蹟】雖然約西亞不算得是猶大歷史上很顯赫的君王,可是作者用頗長的篇幅來記錄他的生平,理由大概是:

 1 約西亞繼續了曾祖父希西家一百多年前所推動的宗教復興;

 2 他是猶大最後一位賢明君王,在他統治下,猶大國得享三十年安定繁榮,沒有戰爭,商業興盛;

 3 他成功地剷除了邱壇的敬拜;

 4 他最後戰死沙場,結局可歌可泣。

          從文學技巧來說,作者把約西亞描繪為希西家第二;作者的神學思想亦復活現於約西亞生平的記載上。――《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