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下第三十章拾穗

 

【代下三十1「希西家差遣人去見以色列和猶大眾人,又寫信給以法蓮和瑪拿西人,叫他們到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守逾越節;」

         沒有被亞述人擄去(王下一七6)的北國人(“以法蓮和瑪拿西人”)都被邀請來參加猶大人的逾越節慶典。第1011節記載了他們的回應。――《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希西家寫信給北國的百姓。此時北國已亡,未遭亞述王擄去的人仍留在以色列境內(王下十七6)。希西家號召他們重回真神懷抱。復興運動可以在北國推行,因為離棄正道的王和首領都已擄去亞述(6~12節;王下十七24~41)

    北國亡國前後發生的事有:1,諸王犯罪,到何細亞王時已一發不可收拾,弄到國破家亡(王下十七3~6;十八9~12)2,大批以色列人被擄往亞述(王下十七7~23)3,亞述人實行人口互遷政策,把異族人民遷到以色列地居住。獅子橫行,新移民聽從祭司教導,一方面侍奉耶和華神(王下十七24~41),但一方面仍侍奉自己的神(王下十七33)――《啟導本聖經註釋》

         「以法蓮和瑪拿西」:以北國的兩個支派來統稱北國。――《串珠聖經注釋》

         「以法蓮和瑪拿西人」(1)是北方的主要支派,代稱北方十支派。──《聖經綜合解讀》

         「以法蓮和瑪拿西人」,指的是北國的人民,南北兩國到此時已經有200多年沒有合一過逾越節。──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差遣人去見以色列和猶大眾人。這說明希西家不僅關心猶大,也關心以色列。恢復聖殿的崇拜以後,他寫信到以色列各地,邀請百姓來參加逾越節的禮拜。

         寫信給以法蓮和瑪拿西。這是北方王國尚未被擄的主要支派。約旦河東的支派和北方的支派已被擄走(王下1529;代上526)――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 希西家對北國的號召】亞述這時已經征服北國以色列(見:王下十七5~6的注釋),並且乘勝進逼餘下的西方諸國。希西家的父親亞哈斯訂立與亞述合作的政策,他名列於亞述貢品總目之中就是證據。希西家希望能夠收復烏西雅所攻取,但被亞哈斯所喪失的一部分土地(見:王下十八4~8)。希西家必須在北方建立宗教方面的支持基礎,方能實現其政治雄心。

  亞述王撒珥根二世戰死沙場(主前705),大概是希西家開始這些號召活動。希西家趁亞述內亂擴張領土,最後導致西拿基立向敘利亞─巴勒斯坦發動侵略(主前701)。——《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1~3 重守逾越節】撒瑪利亞所受的災難,很可能驅使以色列的內部,產生一個同情希西家的政策,贊成他以耶路撒冷崇拜統一全國的改革。被亞述征服之後,北國無疑有很多難民逃往猶大,特別是混合宗教(崇拜滲入了外邦宗教的成分),如今在以色列盛行。舉國慶祝逾越節與希西家統一全國的計畫十分吻合。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可以同時追憶出埃及這個共有的史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1~12過節的準備:南北二國邀請百姓一同上聖殿守節。――《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1~27全國守逾越節:本段的特色如下:

 1 作者對守節的儀式交代得十分詳盡;

 2 他重視在此事上南北的聯合;

 3 透過以上兩點,作者好像把國家的政治景況帶回分國之前的情形,而希西家仿如所羅門的再版。――《串珠聖經注釋》

         舉行逾越節儀式:潔淨聖殿,獻祭結束後,希西家便舉行了逾越節儀式。儀式分如下兩個順序舉行的:①逾越節的準備工作(1~12) i.選定日期(2) :律法規定的逾越節是114日,但如果有不潔者或因旅行等原因沒能遵守逾越節的,可在214日守逾越節(96~11)。因此希西家首先讓不潔的祭司潔淨自己,第二,安排南北王朝的所有以色列百姓都能夠在耶路撒冷一起守逾越節,第三,潔淨當時被玷污的聖殿,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因此定在214日守逾越節; ii.派驛卒(6~12):有更多的猶大人因此參加了逾越節儀式,而且有部分北以色列人也為了參加逾越節儀式來到了耶路撒冷(11)。由此可見,希西家遵守的逾越節並不局限在南猶大,同時允許北以色列人參加,可見是一次全民族的慶典(25);②舉行逾越節儀式(13~27):儀式中有兩件違例的事件: i.不潔之人(以法蓮、瑪拿西、以薩迦、西布倫)吃逾越節的羊羔(18~20):根據律法,只有潔淨之人才能吃逾越節的羊羔和食物(96)。不潔之人(北以色列人)吃羊羔就違反了律法。這些人可能是長時間崇拜偶像而不懂逾越節的規定(18~20) ii.把節期延長了7(23~27):枯竭的心靈蒙受神的恩惠,使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喜悅。所以百姓自發地延長了7日;③意義:希西家遵守逾越節,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重新恢復王國分裂之後被中斷的逾越節(5b)儀式。從而使百姓省察自己的罪過,銘記神拯救的恩惠。此外,儀式擴大到北以色列,有助於恢復民族的合一。――《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2「因為王和眾首領,並耶路撒冷全會眾已經商議,要在二月內守逾越節。」

         若有需要(3節;二九17),逾越節的慶祝可以從第一個月押後至第二個月(民九1011)――《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二月:王國分裂後,耶羅波安把北國的聖曆延後了一個月,這是為了淡漠北國百姓對耶路撒冷的宗教熱心。由此可見,希西家把逾越節延後一個月,也有王國分裂之後首次把節期調整一致的目的。即把“全以色列”彙聚一起,共同信仰、敬拜神(1)――《聖經精讀本》

         302 「要在二月內守逾越節」, 99~11 記載某些例外的狀況,可以二月守逾越節。──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潔淨聖殿的工作直到一月十六日才完成(代下2917)。逾越節的禮節一般在一月十四日開始(1226;利235)。但在特殊情況下,律法允許人在二月十四日守逾越節(96~11)──《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3延遲一個月才守逾越節的辦法,在摩西時代已有過(民九10~11)。現在把適用於個人的規例用於全會眾,不僅祭司有時間自潔(3),全以色列民也有時間來耶路撒冷(313)。自從南北分裂後,雙方的人民已有二百多年沒有在一道同慶逾越節了!――《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3 逾越節的舉行日期】逾越節通常是在希伯來曆法中第一個月的十四日舉行。但律法亦有規定(民九6~13),容許當日不潔或遠行的人,在二月補守。希西家延期舉行慶典,使北國的人可以出席。——《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代下30:2-3>

【代下三十2~3  為甚麼猶大這一次是在二月才守逾越節?】神的律法中有一條,就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之下,以色列人可以延遲一個月才守逾越節(由猶太歷的正月十四改到二月十四日)(參民910~11)――《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3「正月(原文作那時)間他們不能守;因為自潔的祭司尚不敷用,百姓也沒有聚集在耶路撒冷;」

         潔淨聖殿的工作直到正月十六日才完成(二十九17)。逾越節正常是在正月十四日開始(出十二26),但在特殊情況下,律法也允許在二月十四日補守逾越節(民九6~11)。現在,這個條例被應用于全會眾,不但祭司有足夠的時間自潔(3),十二支派的百姓也有足夠的時間聚集到耶路撒冷(313)。自從南北分裂後,百姓已經有兩百多年沒有一起守逾越節了。──《聖經綜合解讀》

       那時。一般在尼散月十四日。――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4「王與全會眾都以這事為善。」

         以這事為「善」:SH 3474,「滿意的」、「適合的」、「正確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5「於是定了命令,傳遍以色列,從別是巴直到但,使他們都來,在耶路撒冷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守逾越節;因為照所寫的例,守這節的不多了(或作:因為民許久沒有照所寫的例守節了)。」

         “從別是巴直到但”即全以色列自南到北的意思。別是巴在南邊,但在最北邊。慶祝逾越節是全民重申大團結的機會。――《啟導本聖經註釋》

         「從別是巴直到但」:王國未分裂前的統稱,見士201; 撒上320; 撒下310――《串珠聖經注釋》

         不多了:可理解為“時間(time)”或“數(number)”。時間是指王國分裂至希西家王的一段時間,數(按照律法的要求)是指守逾越節的人,即多數會眾。從王國分裂後,會眾幾乎沒有聚集在一起守過逾越節,因此此節同時包含兩種觀點的主張也不無道理。由此,“守這節的不多了”應翻譯為(按照律法規定)“眾人沒有聚集一起守逾越節已有很長時間了”。 ――《聖經精讀本》

         「別是巴」(5)是南國猶大最南邊的城市,「但」(5)是北國以色列最北邊的城市,「從別是巴直到但」(5)代表應許之地從南到北。這句話在大衛時代用過(代上二十一2),但南北分裂以後,這是第一次使用。──《聖經綜合解讀》

         「從別是巴直到但」:指傳統以色列民族的南北界,但是北界,別是巴是南界。「從別是巴直到但」表示以色列全國。──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傳遍。希伯來語是qol,直譯是“聲音”。猶大政府下令寫信邀請以色列居民來參加逾越節。這裡沒有說命令本身帶有任何官方性質。希西家如果沒有以色列國王何細亞的配合,是不可能在以色列發佈正式通告的,但本節並沒有暗示這樣的合作。

         從別是巴直到但。這句話在士師時期(201;撒上320)和聯合王國時期用過(撒下3101711242;王上425;代上212)。但在王國分裂以後,這是第一次使用。

         許久。在猶大羅波安的時代,有許多忠心的以色列人離開自己的國家,到耶路撒冷敬拜神(代下111617)。在亞撒的時代,又有許多以色列人加入他們的猶大弟兄(代下159)。耶羅波安在伯特利和但設立了金牛犢的崇拜,以防止他的百姓去耶路撒冷(王上1227~33);巴沙加強了邊境城市拉瑪的城防,阻止以色列人前往猶大(代下161)。但是現在已過了許久,又可以發出到耶路撒冷參加敬拜的邀請了。亞述人的傀儡何細亞(見王下171注釋),只統治已經瓦解的國家,可能十分軟弱,無暇去干預希西家的使者。――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6「驛卒就把王和眾首領的信,遵著王命傳遍以色列和猶大。信內說:“以色列人哪,你們當轉向耶和華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好叫他轉向你們這脫離亞述王手的餘民。」

         驛卒: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君王的信傳達給各地方大臣及百姓。 ――《聖經精讀本》

         「希西家第六年,以色列王何細亞第九年,撒馬利亞被攻取了」(王下十八10),北國於主前722年亡國。如果希西家曾與父親亞哈斯共同執政13年,此時北國已經滅亡7(7),被擄所剩的百姓(王下十七6)與遷入的外邦人(王下十七24)雜居在一起。但希西家所關心的是神百姓團體的見證,所以不受政治的限制,邀請北方各支派「脫離亞述王手的餘民」(6)都來耶路撒冷守逾越節,讓所有的百姓都有機會抓住神憐憫的手。──《聖經綜合解讀》

         「驛卒」:SH 7323,「奔跑者」、「信差」。

         「亞述王」:原文是複數型態,表示「亞述諸王」,北國以色列受過不少亞述王的壓迫。

         有人質疑南國君王的信件怎能順利傳遍北國?很可能此時北國已經被亞述壓迫得國力孱弱,或者根本已經滅亡。而這封信並沒有什麼政治意圖,因此可以順利傳達。──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驛卒。直譯是“信使”。

         脫離。當信的時候,以色列王國的東部和北部已經落入亞述人的手中。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在比加的時代前來攻打以色列,佔領了加利利,拿弗他利全境和基列(王下1529),擄走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代上526)。剩下弱小餘民,在囚禁何細亞、最後圍攻撒瑪利亞(王下174~618910)的撒縵以色來到以前,再次得到悔改的機會。――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6~9此信乃送達北國未被亞述王擄走的人民,呼籲他們轉回歸向神,或者神會施恩使被擄的人歸回。在文學上,這封信相等於其他君王的論說(例如134~12)

          在內容上這信與所羅門獻殿的禱告互相呼應(6~9, 參618~42)。作者又有全以色列的觀念,以致不分南北,一同視為亞述蹂躪下的餘民(6)。他又以因果神學來勉勵百姓勿從祖先的罪惡(7~9)。這裡亞述王俘擄北國子民一事大抵是指以色列王比加年間的事(見王下1529),受影響的地方限於北加利利一帶,較南部與沿岸一帶仍未受波及(10~11)――《串珠聖經注釋》

         過去,雖然耶羅波安在伯特利和但設立了金牛犢的崇拜,以防止百姓去耶路撒冷(王上十二27~33),但仍有許多以色列人離開北國,到耶路撒冷敬拜神(十一16~17)。在亞撒的時代,又有許多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敬拜(十五9~10),結果巴沙修築了邊境要塞進行阻攔(十六1)。現在,滅亡的北國已經淪為亞述的行省,北方支派到耶路撒冷敬拜已經沒有政治的阻攔,所以希西家的信可以「傳遍以色列和猶大」(6)。人眼中的悲劇,卻除去了屬靈復興的障礙;當我們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時候,有沒有聽到神呼喚我們「轉向耶和華」(9)呢?──《聖經綜合解讀》

         「你們當轉向耶和華」(6),這是希西家對北方以色列人的勸告,也是作者對本書最初的讀者、被擄回歸的餘民的勸告,更是聖靈對曆世歷代所有信徒的勸告。百姓只有「轉向」(69)神,神才會「轉向」(6)餘民,被擄者才能「歸回這地」(9);百姓只有「歸順」(8)、「事奉」(8)神,神的烈怒才會「轉離」(8)他們。這個應許不是給世人的,因為世人根本不會主動轉向神,他們「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羅三11);這是神給被管教的百姓特殊的「恩典」和「憐憫」(9),無論信徒墮落到何等的地步,只要「轉向耶和華」,「祂必不轉臉不顧你們」(9)──《聖經綜合解讀》

         306~9 看起來像是希西家勸告以色列人,但其實歷代志的第一讀者也經歷過巴比倫擄走猶大人,所以「轉向」的呼籲,對被擄歸回的猶大人,也是非常合適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7「你們不要效法你們列祖和你們的弟兄;他們干犯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以致耶和華丟棄他們,使他們敗亡(或作:令人驚駭),正如你們所見的。」

         「使他們敗亡」:SH 8047,「膽戰心寒」、「恐怖」。──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8「現在不要像你們列祖硬著頸項,只要歸順耶和華,進入他的聖所,就是永遠成聖的居所;又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好使他的烈怒轉離你們。」

         只要歸順耶和華: “歸順(希,‘把手伸出’)”在代上2924中翻譯為大衛的眾人“順服”於新登位的所羅門王。因此此句是人信賴和順服神的證據,即正如把手伸向神一樣,完全歸向神,並把自己交付給神(王下1015;斯1019)的意思。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三十9「你們若轉向耶和華,你們的弟兄和兒女必在擄掠他們的人面前蒙憐恤,得以歸回這地,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有恩典、施憐憫。你們若轉向祂,祂必不轉臉不顧你們。” 」

         希西家的信措詞和所羅門當日獻殿的禱詞(6)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一個要點就是被擄掠的人因神的恩典必可回歸故國(37~38)。這正是作者同時代的人所需要的信息。――《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0「驛卒就由這城跑到那城,傳遍了以法蓮、瑪拿西,直到西布倫。那裡的人卻戲笑他們,譏誚他們。」

         由這城跑到那城,傳遍了以法蓮、瑪拿西:以法蓮和瑪拿西是北以色列的地界。那麼猶大的驛卒是怎樣進入以色列境內的呢?有兩種情況:①在北以色列滅亡(B.C.722)之前舉行逾越節儀式:當時以色列受亞述的侵略,土地荒廢,百姓也被亞述擄去,國家處於無政府狀態。因此猶大的驛卒沒有受阻攔就可進入以色列境內;②在北以色列滅亡之後舉行逾越節儀式 :希西家派的驛卒只是從事宗教活動,因此當時佔領北以色列的亞述王沒有刻意去阻止純宗教目的而進入以色列的猶大的驛卒。 ――《聖經精讀本》

         「那裡的人」(10),可能也包括亞述「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王下十七24)來的外邦人,他們信仰摻雜,「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王下十七41)──《聖經綜合解讀》

         當希西家呼籲百姓「轉向耶和華」(69)的時候,許多人都「戲笑他們,譏誚他們」(10),但神仍然揀選了一些人接受了希西家的邀請,「自卑,來到耶路撒冷」(11)。教會的復興也常常遭遇同樣的嘲笑,但我們不必介意,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二十二14),我們的職責是忠心當好神的「驛卒」(10),「由這城跑到那城」(10)作見證(徒一8),神自己會成就祂的旨意。──《聖經綜合解讀》

       直到西布倫。沒有提流便和迦得支派。他們可能比其他支派更加徹底地被擄走了。

       戲笑。北方的支派對於神和敬拜祂一般是抱有敵意的。――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1「然而亞設、瑪拿西、西布倫中也有人自卑,來到耶路撒冷。」

         「自卑」:SH 3665,「自謙自卑」、「被壓低」。──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北方支派儘管在整體上抱有敵意,但仍有一些人接受了希西家的友好邀請,到耶路撒冷參加逾越節儀式。無論背道多麼普遍,神總有一班忠心的人對祂保持忠貞(見羅927;羅1135)──《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2「神也感動猶大人,使他們一心遵行王與眾首領憑耶和華之言所發的命令。」

         與北方的以色列人不一樣,南方的猶大人大都被神「感動」(12),「一心遵行王與眾首領憑耶和華之言所發的命令」(12),預備守節。──《聖經綜合解讀》

         3010~12 顯出北國以色列人中,大部分人已經遠離信仰,即使有呼籲,他們也難以接受。但是猶大人卻是一心遵守王的命令。──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與以色列不一樣,猶大的百姓回應了聖靈的感動,一心一意接受邀請參加逾越節。──《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3「二月,有許多人在耶路撒冷聚集,成為大會,要守除酵節。」

         “除酵節”。參看出埃及記十二章1520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除酵節」:是在逾越節隨後的七天舉行(235~6);由於這節期與逾越節連接,作者提及它時顯然包括逾越節在內,參太2617~19注。――《串珠聖經注釋》

         「除酵節」(13),又叫「無酵節」(出十二17),是逾越節次日開始的七天(利二十三5~6),成為逾越節的代名詞。──《聖經綜合解讀》

         「除酵節」:在逾越節之後的七天舉行 235~6 ──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除酵節和逾越節一樣,通常在一月守,是逾越節以後的七天(1218;利235~8;民281617)──《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3 朝聖節期】按照希伯來曆法,需要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主要節期每年共有三個(有關之討論,見:出二十三15~17的注釋)。過節期間朝聖者的人數令耶路撒冷十分擁擠。在古代近東的宗教活動中,朝聖十分有限,因為大部分的崇拜都在地方性守護神的神廟舉行。

  但遍遠地區的居民也會來到神廟朝聖。最近發現的古代的商隊客店如孔蒂拉特阿吉魯等,可能提供了古代朝聖的證據。在這些客店壁上塗畫的人可能是朝聖者(但亦有可能是商旅)。巴比倫亦可能有人上京參加新年的登基節期,但這不算是宗教方面的本分。埃及較為常見的作法,是神祇在各處屬他之神廟間巡迴,而不是百姓遠行到某種的中央神廟。——《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13~22守逾越節的情況:南國子民除去聖殿以外的祭壇,一起在聖殿裡守節祭祀;北國中也有許多人民到聖殿來獻祭,但他們觸犯摩西律法,還未潔淨自己便吃逾越節羊羔,於是希西家為他們禱告,並獲神答允赦免他們的罪。――《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14「他們起來,把耶路撒冷的祭壇和燒香的壇盡都除去,拋在汲淪溪中。」

         正如祭司先前潔淨聖殿那樣,百姓現在把亞哈斯偶像膜拜的設備和用品(二八25)除掉。――《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這些拜偶像的壇大多是亞哈斯王修築的(比較二十八24~25)――《啟導本聖經註釋》

         「耶路撒冷的祭壇和燒香的壇」:亞哈斯治下設立的偶像祭壇,見2824――《串珠聖經注釋》

         他們起來:此句明確指出了希西家不僅通過君王、祭司和利未人等特殊人群,而且通過普通百姓推行了宗教改革。這說明今天的教會改革也應如此,即在聖職人員或教會的領袖的主導下,讓平信徒積極參與。 ――《聖經精讀本》

         在「除酵節」,以色列人家中「七日之內不可有酵」(出十二19),所以在「除酵節」之前,百姓要把家中的酵打掃乾淨。這些「耶路撒冷的祭壇和燒香的壇」(14)都是亞哈斯王修築敬拜偶像的(二十八24~25),就像耶路撒冷城中的罪惡之酵。希西家潔淨聖殿,百姓則起來潔淨全城,除去耶路撒冷城中偶像的痕跡,預備守一個真正的「除酵節」。──《聖經綜合解讀》

         3014 「把耶路撒冷的祭壇和燒香的壇」,這些應該是亞哈斯王製造的 代下 2824~25 ──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把耶路撒冷的祭壇和燒香的壇盡都除去。這些祭壇是亞哈斯“在耶路撒冷各處的拐角”建造的(代下2824)。希西家即位第一年,就除去了這些崇拜假神的祭壇。

         拋在汲淪溪中。見代下2916注釋。――SDA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代下30:14>

【代下三十14  希西家能除盡邱壇,是因為──】祭司怎樣潔淨聖殿(294~5),耶路撒冷的人民也照樣除去城中異教的偶像與祭壇,接著也潔淨自己,好準備敬拜神(3017~19)。歷代猶大的明君都沒有除盡異教邱壇和偶像(參王下144;代下2033),然而希西家得到人民的幫助,終於完成這項任務。――《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5「二月十四日,宰了逾越節的羊羔。祭司與利未人覺得慚愧,就潔淨自己,把燔祭奉到耶和華殿中,」

         「二月十四日」:按摩西律法規定,守逾越節的日期為正月十四日,與此日期剛剛距離一個月。

          「祭司與利未人覺得慚愧」:百姓的熱烈響應令聖職人員感到內疚。――《串珠聖經注釋》

         百姓對守節的熱心(13),使祭司和利未人「覺得慚愧」(15)。在潔淨聖殿和奉獻禮的時候,祭司與利未人可能因為潔淨的人數不夠,以致人手不足(二十九1734)。現在他們都「潔淨自己」(15),「燔祭奉到耶和華殿中」(15),重新委身在神面前。──《聖經綜合解讀》

         「覺得慚愧」:SH 3637,「被羞辱」、「感到羞恥」。可能是因為潔淨聖殿與一月份逾越節時,祭司與利未人人數不足以滿足敬虔百姓獻祭的需要。2934 303 ──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這時似乎還有許多祭司沒有潔淨自己(代下2934303)。在大眾的熱忱中他們感到慚愧。他們就通過儀式潔淨自己,準備參加逾越節的禮節。──《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5~17 逾越節的儀式】希西家的逾越節有兩點與慣常的作法並不相符。第一點是舉行慶典的日期不同(見:代下三十2~3的注釋),第二點是以色列人特准不須遵行好幾樣的禮儀規定。由於到會的人很多都未能自潔,主持宰殺逾越節羊羔的是利未人。這通常是一家之主的職責,但這些人大部分都未自潔(民九6)。然而不潔的人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可以食用逾越節羊羔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16「遵著神人摩西的律法,照例站在自己的地方;祭司從利未人手裡接過血來,灑在壇上。」

         有關逾越節的禮儀,參看出埃及記第十二章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摩西的律法。《歷代志》多次提到這部律法(見代下2318246144179)

         接過血來,灑在壇上。參利15111532813――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7「會中有許多人尚未自潔,所以利未人為一切不潔之人宰逾越節的羊羔,使他們在耶和華面前成為聖潔。」

         會中有許多人尚未自潔:此處的“會中”大概是指以法蓮、瑪拿西、以薩迦、西布倫等一群人,即北以色列人(18)。他們沒有按照逾越節的規定(910~12)自潔,可能是因為時間關係。即希西家在逾越節開始前一個月派驛卒(1~3)通知,但他們要巡迴以色列全地需要很長時間。因此以色列人接到驛卒的通知,趕到耶路撒冷時逾越節節期已逼近。 ――《聖經精讀本》

         3017 本來應該是由各家自己宰殺逾越節的羊羔 121~6 。但因為太多沒有潔淨自己,所以利未人居然出來服務那些無法自己宰殺的人。當然,可以想像大部分人還是自己宰殺。──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宰逾越節的羊羔。在逾越節,“以色列全會眾”要宰殺羔羊(126)。但這次由於會中有許多人尚未自潔,就由利未人代為宰殺。

         尚未自潔。北方支派的人大都涉及某種道德的污穢。他們還沒有機會潔淨自己(18)――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7~21宰殺祭牲本為一家之長的責任,但必須行自潔之禮,吃的人也須自信。參加的人中有些(可能來自北國)沒有做到禮儀上的潔淨,所以宰牲的事由利未人代辦;而希西家因他們有尋求神的心意,也為不合規例而吃的事,求神饒恕。聽命勝於獻祭,這樣,全體都可以參與,民間大大歡樂。――《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8~19「以法蓮、瑪拿西、以薩迦、西布倫有許多人尚未自潔,他們卻也吃逾越節的羊羔,不合所記錄的定例。希西家為他們禱告說:“凡專心尋求神,就是耶和華他列祖之神的,雖不照著聖所潔淨之禮自潔,求至善的耶和華也饒恕他。”」

         「獻與耶和華平安祭的肉,人若不潔淨而吃了,這人必從民中剪除」(利七20)。但北方的以色列人可能根本就沒有守過逾越節、不熟悉律法,或者來不及潔淨自己,所以希西家為他們禱告求神赦免(18~19)。神看重人的裡面過於外面,必然照著祂的應許(14)赦免那些「專心尋求神」(19)的人,所以「就饒恕百姓」(20)──《聖經綜合解讀》

         3018 原因是 719~21 說明只要人自己不潔淨,吃了祭肉就要被剪除。但北國人民可能因為不熟悉逾越節(可能根本沒守過逾越節)潔淨自己的方法,或者因為太趕,來不及潔淨自己。因此希西家需要為他們禱告。

         3018~19 「饒恕」:SH 3722,「遮蓋」、「平息」、「贖罪」。──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以法蓮,瑪拿西,以薩迦,西布倫有許多人。列舉這些支派,說明希西家曾派出使者到許多地區,邀請北方王國的百姓到耶路撒冷參加逾越節。

       不合所記錄的定例。在一般情況下,沒有自潔的人是不可以會吃逾越節羊羔的。他們只能在一個月以後吃(96711)。但這次的逾越節已經推遲到二月,所以給予尚未自潔的北方支派成員特殊的待遇,准許他們分享逾越節的獻物。

         凡專心尋求神。這句重要的話不單指禮儀上的潔淨。並非一切都嚴格按律法的字句執行。有時環境不許可,就得遵循律法的精神。神是通情達理的。祂的真僕人也都是通情達理和審慎的。每一個從事神聖工的人都會發現有時形勢發生變化,產生特殊情況,必須運用理智和判斷,而不是嚴格按照律法的字句。這不是忽略律法的藉口,而是緊急情況所迫。――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18~20希西家的中保禱告:希西家為違反逾越節規定的人作了中保禱告,肯求神的寬恕。於是神應允了他的禱告,神的應允有如下意義:①比嚴守律法條文更重要的是全心敬拜神和依賴神。神不喜悅缺乏信心的祭祀(4065116;賽110~17;瑪110),耶穌也曾為此譴責嚴格遵守律法卻沒有信心和公義的法利賽人(231516;路114243)。今天的信徒應以此為鑒,不應該盲目遵守教會習慣、規定、教義本身;②信徒有義務為弟兄的罪作中保禱告。希西家明知不是自己的罪,但為百姓懇求神的寬恕。這預表了基督為我們的罪而作的中保禱告,同時教育我們,信徒作為神聖的祭司,應當為他人的罪作禱告(西139;帖後111)<92,代禱的功效及局限性>――《聖經精讀本》

         19節的「饒恕」,原文是「遮蓋、平息、贖罪」。20節的「饒恕」,原文是「醫治」。神垂聽希西家的禱告,不但平息了自己的怒氣,也醫治了百姓靈性的殘缺;因著神的赦免,百姓得著釋放、「大大喜樂」(21)和「頌贊」(21)──《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三十20「耶和華垂聽希西家的禱告,就饒恕(原文作醫治)百姓。」

         神垂聽希西家的禱告,饒恕犯罪的百姓。可見義人懇求的禱告具有強大的力量,而且神會即刻應允(2715~23)――《聖經精讀本》

         3020 「饒恕」:SH 7495,「醫治」。

         此處用不一樣的字「醫治」來描述神聽希西家的禱告,似乎是要表達神不單自己平息自己的怒氣,也出手醫治北國人民因為自己不潔吃祭物導致的痛苦或與南國人民的裂痕。此處沒說明神怎樣實際運作,但醫治的事情就是達成了。──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垂聽希西家的禱告。神垂聽希西家的禱告,說明在神的眼裡,誠實的心要勝過在外表上拘泥於律法的條文。

       饒恕(原文作醫治)百姓。神饒恕那些真心尋求祂之人的罪(見詩414;耶322;何144)――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1「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大大喜樂,守除酵節七日。利未人和祭司用響亮的樂器,日日頌贊耶和華。」

         3021 說明「喜樂」是節期的情緒主軸,我們慶祝教會節期時,享受了喜樂嗎?──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七日。按照摩西的要求(12182315;利236;民2817)

       大大喜樂。真宗教能使信徒有真實的快樂。宗教禮節應給所有參加的人以快樂與滿足。希伯來的宗教節日能給百姓帶來聖潔的喜樂。

         響亮的樂器。參代下51213;代上1528――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1 除酵節】除酵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希伯來人從埃及得拯救(見:出十二14~20的注釋)。它是一年一度的三大節期之一,照例在一月十四日舉行。守節者吃無酵餅七天,並且不得勞動。節期的第一日和最後一日需要獻祭(民二十八16~25;申十六1~8)。——《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22「希西家慰勞一切善於事奉耶和華的利未人。於是眾人吃節筵七日,又獻平安祭,且向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認罪。」

         “認罪”。更可作:感恩。――《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慰勞」:指稱讚、安慰。

          顯然利未人在事工上比祭司更熱心(2934)――《串珠聖經注釋》

         「認罪」(22)原文是感恩(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syncBible ref=代下30:22>

【代下三十22  獻平安祭對以色列人來說有何意義,對於我而言,是否也有平安祭需要向神獻上?】獻平安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因神所賜的健康或者在危難中得平安,而向祂獻上感謝。――《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3「全會眾商議,要再守節七日;於是歡歡喜喜地又守節七日。」

         百姓再守除酵節七天,表示把聖殿重新奉獻。參看列王紀上八章65節和歷代志下七章9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關於守節兩個七日的事,看《代下》七9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全會眾商議,要再守節七日:逾越節舉行了兩周的時間,這與所羅門聖殿的奉獻儀式(789)有些相似。兩次活動都是:①參加的人自願延長了時間;②活動時間雖長,但都高興地參加了活動。今天的教會禮拜、活動或節期也應如此,在信徒的自發參與下舉行,同時參加的人也應當放下顧慮,全身心地敬拜神。 ――《聖經精讀本》

         在律法的要求之外,百姓自願「再守節七日」(23),與所羅門獻殿禮後再守節七日相似(8)。因為他們在神的同在和赦免中享受「大大喜樂」(21),所以「再歡歡喜喜地又守節七日」(23)。喜樂是蒙神赦免的記號,每個主日崇拜的講道,都應當讓我們看到自己被定罪,又使我們知道自己蒙赦免,因此「大大喜樂」,甚至願意「再守節七日」;我們聽道時若沒有喜樂,或者嫌時間太長,很可能是在定罪或赦免的事上出了問題。──《聖經綜合解讀》

  這是在律法的要求之外自願增加的,使百姓過了兩周的節日,而不是平常的七天。增加的七天節日是頭七天節日熱情和歡樂的結果和標誌。──《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3~24 希西家供應祭牲】這個團體性的宗教筵席出席者所吃的肉,似乎大部分都是由王所提供。祭牲雖多,與其他古代近東文學中的數字相比,卻沒有不成比例之處。亞述王亞述納瑟帕二世為自己在首都迦拉所建的王宮舉行奉獻宴會時,就供應了羊五千隻、羊羔和牛各一千隻、鹿五百隻、羚羊五百隻、鳥三萬四千隻、魚一萬尾(主前879)。——《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23~27延長節期七天:這種做法與所羅門獻殿禮後再守節七日相似(78), 全會眾的歡樂也可與所羅門聖殿落成時的歡樂相比,見26節。――《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三十24「猶大王希西家賜給會眾公牛一千隻,羊七千隻為祭物;眾首領也賜給會眾公牛一千隻,羊一萬隻,並有許多的祭司潔淨自己。」

         並有許多的祭司潔淨自己:在希西家決定守逾越節的時候,潔淨的祭司人數不夠舉行儀式(3節;2924)。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祭司的人數急劇增多,是因為:①希西家強行命令(15~9)全猶大百姓要潔淨自己 ;②普通百姓對改革的積極回應喚醒了祭司(13~15)。但更重要的是③神感動了他們的心(12)。由此可見,今天的教會復興不僅要依靠以神的道為後盾的牧會者的領導力和信徒的參與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神的引導和恩惠。 ――《聖經精讀本》

         在守節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祭司潔淨自己」(24)。很可能他們之前一直在觀望,直到現在才決定委身事奉。──《聖經綜合解讀》

         3024 所獻牛羊的數量,不如所羅門獻殿 75 ,不過仍是數量龐大,且此時猶大的國勢已經不如所羅門時代。此時還有祭司潔淨自己,顯見這些祭司到現在(舉行了大型的節期)才確定整個國家就是要恢復耶和華信仰。──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三十25「猶大全會眾、祭司、利未人,並那從以色列地來的會眾和寄居的人,以及猶大寄居的人,盡都喜樂。」

         寄居的人盡都喜樂:這預示了福音的全球性。即全人類將在神的道裡面,超越種族、民族和身份的界限,共用永生的喜悅。 ――《聖經精讀本》

         守節的有四類人:1、猶大全會眾;2、祭司和利未人;3、部分北方支派的百姓;4、在以色列和猶大地寄居的外邦人(25)。律法早就宣告,逾越節所表明的救恩也是向外邦人開放的:「若有外人寄居在你們中間,願意向耶和華守逾越節,他要照逾越節的律例典章行,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歸一例」(民九14;出十二48)──《聖經綜合解讀》

         「喜樂」:SH 8057,「歡樂」、「高興」。

         3025~26 中「喜樂」似乎成為神給這些守節之人的回報。我們經歷過這種喜樂的敬拜嗎?──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參加節日的有三種人:一,猶大的居民,包括祭司和利未人;二,住在以色列的人;三,來自以色列和猶大改信猶太教的外邦人。──《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6「這樣,在耶路撒冷大有喜樂,自從以色列王大衛兒子所羅門的時候,在耶路撒冷沒有這樣的喜樂。」

         神設立逾越節,是為了讓以色列人紀念當年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出十二27)。此時北國已經淪為亞述行省、南國已經淪為亞述的藩屬國,這時百姓在神面前同守逾越節,思想神的拯救和釋放,有著特殊的意義。百姓借著守節,認識到自己活在神的國度計畫之中(26),並且因著國度的應許,在逼迫之下也能「大有喜樂」地(26)等候。──《聖經綜合解讀》

  上一次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到耶路撒冷一同過節是在所羅門的時代。那時國家依然統一。分裂之後,兩地的人就不能一起舉行宗教禮拜了,除非以色列人離開北方王國移居到猶大。現在北方王國十分衰弱,以致以色列人只要願意,都可以到耶路撒冷參加敬拜。──《SDA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6  由上次守節到這次已過了……】自從上次在耶路撒冷守逾越節以來,已過了二百多年,才再一次盛大地守這節期。――《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三十26~27所羅門時代的喜樂到“第二個所羅門”希西家作王后重新湧現,禱告也為神悅納。――《啟導本聖經註釋》

         雖然百姓還活在亞述威脅的陰影之下,但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喜樂」(10;代上二十九9)已經重現(21232526節;二十九3036),希西家的禱告也像所羅門的禱告一樣蒙神悅納(12),「他們的聲音蒙神垂聽,他們的禱告達到天上的聖所」(27),百姓的「喜樂」也逐漸增長(232526)──《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三十27「那時,祭司、利未人起來,為民祝福。他們的聲音蒙神垂聽,他們的禱告達到天上的聖所。」

         對於本書最初的讀者、從巴比倫被擄之地回歸的百姓來說,他們已經經歷了第二次出埃及;並且也像希西家一樣,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下「歡歡喜喜地守除酵節」(拉六22)、等候國度的復興。而主耶穌在被釘十字架之前,也將祂的喜樂存在門徒心裡(約十五11),好讓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難處之中,也能像祂一樣,「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來十二2);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三20)──《聖經綜合解讀》

       為民祝福。可能是摩西所指示的祭司祝福(622~27)――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30)

 1 希西家致函北國餘民,呼籲他們從罪惡中回轉,好蒙神憐恤。這呼籲對今日犯罪軟弱的信徒是否適切?你認為這些信徒需要怎樣的説明才會回轉呢?參加61~2

 2 聖職人員因百姓的熱心而感到慚愧(15)。你有沒有因別人對主的熱心而獲得激勵,抑或無動於中,甚至找理由去貶抑別人的熱心呢?

 3 17~19節記載希西家為未經自潔而吃了逾越節羊羔的北國百姓代禱,求神饒恕,這做法有什麽值得我們學效的地方?

 4 守節期間,利未人的熱心工作得到希西家的「慰勞」(22),你猜這對利未人有什麽幫助?你若是領袖,可從這裡得到什麽提點?

 5 為什麽祭司利未人的祝福、祈禱蒙神垂聽(27)呢?教會要怎樣才可以使禱告上達天上的聖所?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