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九章拾穗

 

【代上十九1「此後,亞捫人的王拿轄死了,他兒子接續他作王。」

         本節至二十3所記和《撒下》10~12章極為接近,可看《撒下》的註解。不過大衛和拔示巴犯罪的事則被略去。――《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此後」(1)這個轉折詞,開始了大衛爭戰歷史的第二個段落(十九1~二十3)。第一個段落(十八1~13)是大衛主動出擊,第二個段落是仇敵主動挑釁。──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約旦河東的「亞捫人」(1)是羅得的女兒亂倫而生的後代(創十九38),也是以色列人的親戚,在士師時代和掃羅時代曾多次欺壓以色列人(士三13;士十7;撒上十一1)。大衛說:「拿轄厚待我」(2),可能是大衛在躲避掃羅追殺時與拿轄結交,因為拿轄曾敗在掃羅手下(撒上十一11);也可能指周圍列國都對付以色列的時候,唯獨亞捫人沒有進攻過以色列。──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亞捫人」:居於摩押人的東北方,在西元前十三世紀末左右立國,跟以色 列一樣。亞捫人跟以色列人有血緣關係 1938 219 。亞捫的首都是拉巴( 日的安曼)。士師時代亞捫人曾經想要佔領以色列的土地,不過敗在耶弗他手下 111~33 ,掃羅剛作王的時候可能因為以色列西邊有非利士人的威脅,所以由東方入 侵。 撒上 111~13

         「拿轄」:字義是「大蛇」。 撒上 111~13 記載他曾經在「基列雅比」敗 給剛剛作王的掃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第十九章和撒下第十章是相對應的。在《撒母耳記》裡,有一章描寫了大衛善待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撒下9),是在大衛打敗他的敵人以後(撒下8)。這個善行《歷代志》沒有記錄。本章記錄大衛的王國在享受一段時期的和平以後,各國聯手前來攻擊。――SDA聖經注釋》

       此後。該詞也出現在代上181節,不一定指馬上緊隨。該詞還出現在撒下101,指大衛善待米非波設以後。本節則是接在簡述大衛與敵人的作戰之後。本章似乎講述反對大衛的同盟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致使大衛從以東打到幼發拉底河,最後取得十八章所提到的勝利和戰利品(見代下1811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  亞捫人的來歷……】亞捫與以色列東部邊境毗鄰。他們的民族有一個齷齪的起源──他們的始祖便亞米是羅得與女兒亂倫所生的(參創1930~38)。亞捫人與以色列人世代為仇,到士師時代兵力強盛達到巔峰。大衛是第一位壓制了亞捫人的軍事領袖,使他們以後多年不能再擾害以色列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九1~3戰勝亞捫王哈嫩:早已被平定的周邊勢力向大衛舉起了叛亂的旗幟卻遭到了慘敗。亞捫的前王拿轄似乎與大衛格外友好(192),因此,亞捫地區被視為施行柔和政策的對象。但是,拿轄之子哈嫩登基之後,便惡意利用大衛的柔和政策,成為了叛亂之先鋒。雖然叛亂的主謀是哈嫩,但當時以色列最強敵人可以說是亞蘭瑣巴。本文中的爭戰會以以色列的全面勝利結束。因為:①此次得勝是神對大衛王國之應許的成就(178);②參加此戰之以色列百姓因信仰而成為一體(1913)。本文的爭戰過程如下: ――《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九2「大衛說:“我要照哈嫩的父親拿轄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於是大衛差遣使者為他喪父安慰他。大衛的臣僕到了亞捫人的境內見哈嫩,要安慰他。」

         “亞捫人”。參看創世記十九章3138節和阿摩司書一章13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拿轄厚待:對這句話可以有兩種推測:①拿轄雖然從極自私的動機入侵了以色列(撒上111),卻為被掃羅所追殺的大衛提供了喘氣的契機;②大衛在流浪之時曾直接得到拿轄的幫助(撒下102)。從上文下理來看,第二個看法似乎更符合事實。 ――《聖經精讀本》

         「厚待」(2)原文與「施恩」(撒下九1)、「慈愛恩待」(撒下九3)是同一個詞,用來描述忠於盟約。因此,大衛對待哈嫩的動機,是為了實現對他父親的承諾。一個敬畏神的人,對待弟兄和對待外邦人一樣信實。但亞捫人的首領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挑起了這場戰爭。──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哈嫩」:字義是「蒙喜愛的」。

         「厚待」:SH 2617��「善良」、「慈愛」。這是大衛很喜歡用的字眼。 91 用來表示他要因為約拿單的緣故「施恩」。不過亞捫王拿轄究竟怎樣善待大 衛,聖經中並沒有說明,很可能是大衛躲避掃羅追殺時與拿轄建立不錯的關係。因 為拿轄和大衛當時都是掃羅的敵人。――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九3「但亞捫人的首領對哈嫩說:“大衛差人來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親嗎?他的臣僕來見你不是為詳察窺探、傾覆這地嗎?”」

         亞捫人的首領把日益壯大的以色列視為更具入侵威脅的野蠻民族,未能明白神對大衛王朝的旨意與以信義和公義為基礎的大衛之政策。因此,他們將為喪禮而來的大衛使臣誣陷為探子。 ――《聖經精讀本》

         「傾覆這地」(3)指攻取亞捫的京城拉巴。──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哈嫩嚴重羞辱使節,等於正式宣戰。他挑起戰爭的理由是毫無根據的(3),但背後卻是撒但的手在操縱,牠要對付大衛的寶座和國度,要叫神所應許的大衛之約落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尊敬」:SH 3513,「使之得尊重、尊敬、尊榮」。

         「詳察窺探」:「四處探勘」、「刺探」。

         傾覆「這城」:應該是指亞捫的首都「巴拉」。――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 研經資料》

 

【代上十九4「哈嫩便將大衛臣僕的鬍鬚剃去一半,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打發他們回去。」

         “將……鬍鬚剃去一半”。被視為極大的侮辱。參看撒母耳記下十章4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看《撒下》十4注。――《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鬍鬚」:當時的人認為「鬍鬚是男子性能力的象徵」,因此剃掉一半的鬍 鬚,就有「去勢」的意味。

         鬍鬚「剃去一半」:此處原文僅有「剃去」, 撒下 104 才有「一半」。

         「露出下體」:原文是「直到屁股」或「直到臀部」。

         露出「下體」:「身體底部」、「臀部」、「屁股」。本處是SN04667 104 SH 8357。意義相近。

         哈嫩的內閣顯然誤會大衛的好意,不過就算是他們認為大衛不懷好意(這算 是合理的懷疑),也不用羞辱使節。這種行為等於是正式宣戰,而由後面的經文看 起來,亞捫根本沒有獨力對抗大衛的能力。有時候人為了「面子」會做出很多傻事 來。――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參撒下104――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4~5以色列的成年男子通常都留鬍鬚。如果被人強迫剃鬚,會使他感到異常難堪;況且大衛的使者被割去下半截衣服,半身赤裸。哈嫩羞辱了這些人,並以此來凌辱以色列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九5「有人將臣僕所遇的事告訴大衛,他就差人去迎接他們,因為他們甚覺羞恥;告訴他們說:“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鬍鬚長起再回來。”」

         「耶利哥」:以色列人一向以此為不祥之地(參書626~27),故此大衛命令臣僕留居此城直到恥辱過去。――《串珠聖經注釋》

         等到鬍鬚長起:哈嫩剃去大衛臣僕之鬍鬚的行為,不僅使他們個人蒙受了奇恥大辱,而且無異於對以色列宣戰。本節隱含了大衛欲懲誡以辱報德的哈嫩的決定,還通過令臣僕等到鬍鬚長起再回來的措施表現出了大衛想要維護臣僕之地位與名譽的關懷。 ――《聖經精讀本》

         「耶利哥」(5)位於亞捫到耶路撒冷的中間。大衛體恤使節,要他們在耶利哥等待羞辱過去。──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耶利哥」:字義是「它的月亮」。

         大衛對哈嫩厚道,對他派出去的使節也厚道,還派人去接,還要他們在耶利 哥等待羞辱過去,這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九6「亞捫人知道大衛憎惡他們,哈嫩和亞捫人就打發人拿一千他連得銀子,從美索不達米亞、亞蘭瑪迦、瑣巴雇戰車和馬兵。」

         “一千他連得銀子”。約一百二十萬安士(37.5噸或34公噸)。“米所波大米”。位於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帶。“亞蘭瑪迦”。在大馬色與加利利中間。――《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米所波大米」:其實只是指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西北流域的敘利亞區域的伯利合(撒下106)

          「亞蘭瑪迦」:參223注。――《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106)――《聖經精讀本》

         「憎惡」:SH 887,「發臭」、「討厭」的意思。

         哈嫩付了「一千他連得銀子」(6),折合三百萬舍客勒(出三十八25~26),可以購買十萬個奴隸(出二十一32)。他用這筆鉅款「從美索不達米亞、亞蘭、瑪迦、瑣巴雇戰車和馬兵」(6),包括步兵三萬三千人(撒下十6)、戰車三萬二千輛(7)。這樣龐大的雇傭軍,是要發動消滅以色列的全面戰爭。──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招募」:「僱用」。 代上 196~7 記載亞捫人用了一千他連得銀子(三萬 四千公斤)

         「美索不達米亞」:直譯是「兩條河的亞蘭」。 撒下 106 作為「伯利合」。

         「瑣巴的亞蘭」:字義是「意氣高昂:崇高的爭戰」。―― 蔡哲民等《歷代 志上研經資料》

         戰車和馬兵。在古代的東方,雇傭兵馬是常見的事(王下76;代下256)。這次亞蘭王馬上響應了亞捫人的號召,因為他們急於要抵制以色列國力的增長。

         美索不達米亞。希伯來語是'Aram naharayim,直譯是“兩條河的亞蘭”。位於巴旦亞蘭地區(見創2410注釋)。撒下106為伯利合(撒下106)。――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6~9亞捫的宣戰:正所謂“做賊心虛”,亞捫人預料到自己魯莽的行為遲早會引發戰爭,便開始著手準備。他們採用雇用兵等最好的策略,進入了備戰階段。追根究底,引發戰爭的並非以色列而是亞捫人。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是撒但主動攻擊我們。撒但想盡一切方法要毀滅聖徒,利用我們周圍的所有環境挑戰我們。為了脫離這種誘惑,聖徒要像大衛一樣敏銳地注視撒但的動靜,不論遇到何等試探。都不可受挫或驚惶,惟要靠著神的能力而沉著地對待。 ――《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九7「於是雇了三萬二千輛戰車和瑪迦王並他的軍兵。他們來安營在米底巴前,亞捫人也從他們的城裡出來,聚集交戰。」

         “米底巴”。位於今天的約旦首都安曼西南面約二十英里(32公里)的一個城鎮。――《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米底巴在約但河東摩押地,土地肥沃。――《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米底巴」:位於亞捫以南的摩押地。――《串珠聖經注釋》

         米底巴:是據有古代商道的重要城邑。此城原屬摩押,後分給流便支派(2130)――《聖經精讀本》

         亞捫人守城,訓練有素的亞蘭雇傭軍安營在適合戰車展開的「米底巴」(7)曠野,從後面攻擊以色列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瑪迦」:字義是「壓制」。

         「米底巴」:字義是「休憩之水」。位於希實本以南9.5公里,死海以東19 公里。

         197 的人數由於用到那個可以當作軍旅單位的「千」,於是學者常常討論 這是單位的「千」還是實際的一千人。不過由於招募的金額以及 代上 196~15 的記 載,一般學者認為這裡的「千」是真實的一千人。――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三萬二千輛戰車。與《撒母耳記》的資料相同,那裡記載有二萬亞蘭步兵,陀伯人一萬二千,總共三萬二千,還有瑪迦人一千(見撒下106注釋)

         米底巴。在希實本以南六英里,死海以東十二英里。――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8「大衛聽見了,就差派約押統帶勇猛的全軍出去。」

         「勇猛的全軍」(8),可能指不是一般的民兵,而是職業軍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勇猛的全軍」:「強壯的整個軍隊」。可能表示約押不是帶一般的民兵出 戰,而是帶職業軍人出戰。――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九9「亞捫人出來在城門前擺陣;所來的諸王另在郊野擺陣。」

         約押看出以色列軍隊可能被前後包抄(9),所以兵分兩路,自己帶領少數精兵去攻擊訓練有素的亞蘭雇傭兵,其餘的兵交給弟弟亞比篩去攻擊戰鬥力比較弱的亞捫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諸王。即瑣巴、利合、陀伯和瑪迦(見撒下1068注釋)

       在郊野。即米底巴平原(見書13916)。那裡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載戰車和騎兵。――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0「約押看見敵人在他前後擺陣,就從以色列軍中挑選精兵,使他們對著亞蘭人擺陣。」

  擁有戰車和騎兵的亞蘭人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約押親自率領以色列精兵與他們對陣。――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0~11約押、亞比篩 (116,圖表)――《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九10~15依靠神的約押之勇:本文突出表現了約押的機智與英勇。他首先選拔精銳部隊對抗亞蘭人,事先作好了靈活地與亞比篩之師協助作戰戰術。並且,他強調此戰乃神的聖戰而激勵士兵。早期的約押是用信仰裝備的勇士,出色地完成了大衛右臂之責,日後卻因奸詐終被所羅門所殺(撒下18142010;王上228~34)。通過約押我們可以再一次認識到,自始至終遵行真理是何等艱巨而偉大的事情(226)――《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九11「其餘的兵交與他兄弟亞比篩,對著亞捫人擺陣。」

         109~11 顯示約押的行動被敵軍掌握,導致腹背受敵。亞捫人守城,傭兵由 後面攻擊以色列人。約押精確的掌握局勢,用少數的精兵對付傭兵,用大量的軍隊 對付守城的亞捫人,並約定互相支援。

         「亞比篩」:字義是「我父是耶西」是耶西的孫子, 大衛王的外甥。―― 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九12「約押對亞比篩說:“亞蘭人若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亞捫人若強過你,我就去幫助你。」

         「亞蘭人若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亞捫人若強過你,我就去幫助你」(12),意思是約押並不能完全確定哪一邊的敵人更強,對自己的作戰部署並沒有完全的把握。每個事奉神的人都是如此,雖然自己都當盡自己的本分「剛強、作大丈夫」(13),但結果並不在我們手中,要靠「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13)──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012 可以看到以色列的軍隊非常團結,兩邊的將領願意互相支援。我們已 經看到很多戰史,都是將領為了自保不去援救遭遇危險的友軍,最後被個個擊破。 但是以色列軍隊倒是因為彼此信任,就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奮勇向前。我們作為 別人的友軍,可以讓人家這樣信任自己嗎?――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兩兄弟說定,不論誰在敵人面前處於劣勢,另一方就要出手相助。――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3「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

         撒但操縱亞捫人和亞蘭人聯合對付以色列,是要消滅神的國度。約押意識到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爭戰,所以說要「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13),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裡,只求神的旨意成就。──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圍城通常需要耗費數月甚至數年。約押沒有繼續圍攻拉巴城,因為不利於作戰的冬天雨季到了,所以先行撤退,等第二年春天再戰(二十1;《猶太古史記》卷76129)──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城邑」:原文型態是「陰性複數」,可能是指以色列的城邑,但更可 能是指外約旦南部的城邑,如果約押打輸,這些城市立刻會被亞捫聯軍侵佔。

         「剛強....作大丈夫」:原文是兩個SH 2388,「奮勇自強」、「奮勇自強」 連接在一起,用以加強語氣。――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我們都當剛強。剛強是力量的泉源和勝利的秘訣。

       為本國的民。以色列人打仗不但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同胞和他們的神。這給他們在參戰的時候帶來無窮的精神力量。以色列人打仗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耶和華的榮耀。

         作大丈夫(見撒下1012)。他們互相表白決心,為取得勝利而盡力。一個人如果以這樣的精神面對人生的問題,就比較容易取得成功,不論困難有多大。

         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以色列人所參加的戰爭不僅是屬於人的,而且是屬於神的。所以要虔誠地希望神彰顯祂的能力,實現祂自己的旨意。這個祈禱的精神是“願你的旨意成全”(見太1639)。神的旨意就是以色列堅立在祂所應許的土地上。――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4「於是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前進攻打亞蘭人。亞蘭人在約押面前逃跑。」

  亞蘭的戰車不是以色列軍隊的對手。因為以色列人的勇氣彌補了他們數量的不足。神的同在,彌補了他們戰車和軍馬的缺乏。――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4~15(撒下101314)――《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九15「亞捫人見亞蘭人逃跑,他們也在約押的兄弟亞比篩面前逃跑進城。約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約押雖然打勝,但是不知道因為什麼理由沒有乘勝追擊,拿下亞捫人的首 都。有人猜測是天氣或者約押判斷他們沒有能力在傭兵的威脅下長久作戰。―― 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九16「亞蘭人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打發使者將大河那邊的亞蘭人調來,哈大利謝的將軍朔法率領他們。」

         「哈大利謝」(16)是瑣巴的亞蘭王,已經被大衛打敗過一次(十八3)。「大河那邊」(16)指幼發拉底河那邊的美索不達米亞。之前亞蘭人只是亞捫人的雇傭軍,現在卻是他們主動進攻以色列,甚至從遙遠的美索不達米亞調兵增援。──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哈大利謝」:字義是「哈大是幫助」。

         「將軍」:「軍隊領袖」。

         「朔法」:字義是「擴張」。――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亞蘭人見。驕傲的亞蘭人意識到自己被以色列的軍隊打敗以後,十分懊惱,決心再打一戰為自己雪恥。

       大河那邊。指幼發拉底河。那裡有許多亞蘭人的部族,不僅包括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北敘利亞,還包括一些河東來的人。有如此龐大的軍力,亞蘭人一定覺得穩操勝券。

         哈大利謝。就是代上183所提到的瑣巴國王(撒下83作哈大底謝)。該節描寫的戰爭可能與這次幼發拉底河那邊的徵兵有關。

         率領他們。據撒下1016,亞蘭人“到了希蘭”。希蘭可能就是加利利以東浩蘭地區的`Alma (阿爾瑪)。――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6~19殲滅亞捫、亞蘭聯軍:在本文的戰鬥中,在敘利亞地區產生莫大影響力的亞蘭瑣巴接二連三地遭到失敗,至此,約但和敘利亞的統治權名副其實地屬於了大衛。藉此,大衛掌握了通過巴勒斯坦的所有國際商道,這為所羅門時代經濟上的富饒打下了基礎。欲敵擋以色列的亞捫與亞蘭的聯軍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的行為本質上是邪惡的,進而他們不過是為了摧毀神的士兵而聚集的撒但勢力。尤其是,亞蘭的軍隊不過是用錢雇用的傭兵(6),斷不能敵擋神並神之同在的以色列。 ――《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九17「有人告訴大衛,他就聚集以色列眾人過約旦河,來到亞蘭人那裡,迎著他們擺陣。大衛既擺陣攻擊亞蘭人,亞蘭人就與他打仗。」

         亞蘭人的總兵力是八萬步兵和一萬戰車(《猶太古史記》卷76127),這是大衛所面臨的最強外敵。撒但在背後煽動亞蘭「諸王」(19),要徹底毀滅以色列。因此,大衛「聚集以色列眾人」(17),集合了全國的力量,親自過河迎戰;結果大大得勝,亞蘭諸王投降,一直到所羅門的時代才重新與以色列為敵(王上十一2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917 顯示大衛是率領軍兵進入亞蘭地區,先發制人,以免亞蘭與亞捫又組 成聯軍。 撒上 1016 說決戰地點在「希蘭」,此地應該位於亞蘭地區。―― 蔡哲 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顯然是因為眼前的危險,大衛親自率軍渡過約旦河,迎戰亞蘭和亞捫聯軍。――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8「亞蘭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衛殺了亞蘭七千輛戰車的人、四萬步兵,又殺了亞蘭的將軍朔法。」

         “七千”是正確的數字,撒母耳記下十章18節的“七百”是抄寫上的錯誤。――《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撒下》十18記的戰車數目為“七百”,此處數字增大了十倍,若非抄寫之誤,則為作者或他所依據的材料,希望強調大衛的勝利。有的譯本作“七千駕戰車的人”。――《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七千輛戰車」:數目可能稍為誇大,或是抄寫上出了錯,「七百輛」(撒下108)比較合理。――《串珠聖經注釋》

         「七千」輛戰車: 撒下 1018 記載是「七百」。

         撒下 1018 馬索拉經文和七十士譯本的一種記載 七百戰車、四萬馬兵敘利 亞譯本記載一千七百戰車、四千馬兵和許多步兵七十士譯本某類抄本記載 七百馬兵、四萬步兵代上 1918 、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載 七千戰車、四萬步兵

         183~11 大衛已經跟亞蘭領袖哈大底謝打過一次仗,這次看起來是另外一 次。――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七千。撒下1018為七百。無法確定哪一個數字是對的。七十士譯本和希伯來語聖經是一致的。

         四萬步兵。大衛取得巨大的勝利。在被殺的數量超過上次戰爭中亞蘭人的總兵力。――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九19「屬哈大利謝的諸王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與大衛和好,歸服他。於是亞蘭人不敢再幫助亞捫人了。」

         亞蘭人得知以色列勝利的消息,就斷絕了與亞捫人的關係。――《聖經精讀本》

         無論是大衛主動出擊,還是仇敵主動挑釁,結果都是敵人被打敗,與大衛「和好」(19)、「歸服」(19節;十八2613)大衛,使大衛名揚四方,使神的名「永遠堅立,被尊為大」(十七24)。因為神早已應許:「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十七8)。今天,信徒也面臨各樣的屬靈爭戰,但無論是我們攻破營壘、奪回人心(林後十5),還是抵擋仇敵攻擊(林後二11),我們都必定得勝,因為主耶穌早已應許我們:「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五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歸服」:SH 5647,「以臣民的身分來服事」。

         主子打敗了就換主子,這算是很平常的國際政治,小國要求生存,自然就得 如此。這時大衛王朝正處於穩定而強盛的高峰期。――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通過這場勝利,大衛可能把他的勢力擴展到幼發拉底河(代上183)。龐大的軍事同盟曾威脅著要摧毀過他的國度。但他靠神的幫助,取得了勝利,使他的王國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這並不意味著以色列的領土已擴大到幼發拉底河,而是指大衛的影響已達到那裡。――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19)

 1 大衛差遣使者慰問哈嫩,以行動表達仁慈的心,你是否也能敏於察覺其他人的需要,並以實際行動表達你的關懷呢?

 2 大衛對哈嫩的關懷,卻導致使者蒙羞,並引起悲慘的戰爭。這在人際關係上給予你什麽教訓?

 3 約押面對敵人的陣勢時,一方面挑選精兵(10)、部署作戰之策(11~12),鼓勵軍心(13),一方面交托給神(13)。當你面對人生許多爭戰時,你又如何去取勝?「倚靠神」與「運用機智」是否一定互相衝突?如何能協調?

 ── 《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王的戰功】1、征服非利士(撒下八1)2、征服摩押(撒下八2)3、征服瑣巴(撒下八3~8)4、征服大馬士革(撒下八5~6)5、哈馬和亞瑪力歸順,被征服的各國都進貢(撒下八9~12)6、征服以東(撒下八13~14)7、大衛恩待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將他從羅底巴接到耶路撒冷來住(撒下九)8、亞捫人召募亞蘭人來到拉巴,要攻擊大衛(撒下十1~8)9、約押兵分兩路,打敗亞捫人和亞蘭人(撒下十9~14)10、亞蘭人又從大河那邊調兵,聚集在希蘭(撒下十15~16)11、大衛領兵到希蘭,把亞蘭人打敗,亞蘭就歸服(撒下十17~19)──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十九1~二十3  膺懲亞捫】參撒下101~19注。亞捫王哈嫩恩將仇報,淩辱大衛派來弔唁的使節(4), 恐怕大衛報複,便雇用亞蘭人結成聯軍備戰,結果為大衛的元帥約押殺敗。其後瑣巴王哈大底揮軍重來以挽回戰敗國的面子,與以色列人會戰約但河東;結果全軍覆沒,只好俯首稱臣。――《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