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四章拾穗

 

【代上十四1「推羅王希蘭將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差遣使者和石匠、木匠給大衛建造宮殿。」

         關於“希蘭”,參看列王紀上五章1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本章追記大衛運約櫃前發生的事,包括建造宮殿、立後妃、生兒女和戰勝強敵非利士人。各事可參看《撒下》五11~25及注。――《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給大衛建造宮殿:這是大衛王的興旺與名聲為他帶來祝福的一例。當大衛靠著神的恩典與祝福而聲名遠播時,許多周邊國家都想與大衛和平相處,其中,推羅之君希蘭以發達的建築技術與最高的技師,為建築大衛城的宮殿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聖經精讀本》

         《歷代志》並沒有像《撒母耳記》那樣,立刻記錄大衛再次迎接約櫃(撒下六),而是先提到神的三大恩典。當大衛因為烏撒被擊殺而心裡懼怕的時候(12),神借著這些恩典讓大衛蘇醒,讓大衛知道神悅納他尋求神的心(十三3;十四1014),「堅立他做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2)。因此,大衛才能不再懷疑神的同在(十一9),而是思想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十五2),從哪裡跌倒、就在哪些重新起來。──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推羅」(1)是以色列北部地中海的腓尼基海港,出口香柏木,腓尼基人的建築技術很好。推羅王主動來與大衛建交,幫助大衛建造宮殿,將來也幫助所羅門建造聖殿(王上五7~8),這是神印證堅立大衛作王的第一個標誌(2)。推羅從此與以色列一直保持互惠的貿易關係,推羅提供木料和建築工匠,以色列提供農產品(王上五11),並控制從內陸到推羅的商業大道。──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生長于黎巴嫩森林的香柏樹生長速度緩慢,高度可達40米,主幹直徑可達2.5米。「香柏木」(1)紋理細緻、經久耐用,高樹脂含量能防止黴菌的生長。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都進口香柏木,作為廟宇和宮殿的上等木料。──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泰爾(推羅)」:是古代腓尼基人的主要海港之一,位於耶路撒冷北方約 150公里 ,的一個小島之上。它除了在當時的航海商業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之外, 紡織和染色工業,以及香柏木出口,都是此處著名的產業。推羅非常仰賴以色列的 農產品供應 王上 511 ,以色列也控制內陸到推羅的商業大道。因此推羅王是最早 承認大衛王的君王。

         「希蘭」:字義是「尊貴的」。目前歷史文獻記載過一位希蘭王是西元前969~936 年當推羅王,此處的希蘭王應該是該希蘭王的父親。

         「香柏木」:香柏樹的生長速度緩慢,樹齡可以高達三千年,高達36.5公尺。 這種樹木經久耐用,因此古代大部分廟宇和宮殿都以之為精選的木料。黎巴嫩森林 是這些樹木生長的少數幾處地方之一。西元前4000年以來,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已 經進口這些木材。到了西元前1000年時,當地著名森林的樹木已經所剩無幾,使得 該木料越來越珍貴。――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希蘭。本章的事件詳見撒下511~25注釋。

         《撒母耳記》記錄的順序是:大衛佔領耶布斯,希蘭善待大衛,從基列耶琳運走約櫃。《歷代志》的順序是:佔領耶布斯,大衛勇士的名單,運送約櫃,希蘭善待大衛。所以聖經敘事不一定是按照時間順序的。

         香柏木。可能與所羅門聖殿的木材一樣,伐自黎巴嫩山林,經海上漂到約帕,再運到耶路撒冷(見代下216)

         興旺。神賜福給了大衛,使國家在他手中強大起來。國王要統治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他的仇敵要屈從,神的事業要取得勝利。神經常使祂的僕人受人的特別善待(3921;但19;路252)。大衛無疑從強大的推羅國王希蘭的友誼上,看出了神賜福的標誌。――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1  這位希蘭王後來又幫助了──】日後推羅王希蘭也將木材與建築師傅送往以色列,協助所羅門建造聖殿(參代下2)――《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四1~2外交:推羅王希蘭十分欣賞大衛的政績,除了幫助他建築宮殿外,後來又提供蓋造聖殿所需的資源。猶太史家約瑟夫說他甚至把女兒嫁給所羅門為妃 (參王上111~2)。 這裡提到的希蘭約在主前九六九至九三六年作王,故此本段歷史一定是在大衛在位最後十年內發生的。――《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1~17大衛的反省與非利士的入侵:大衛雖然在搬運約櫃的過程中經歷了神的震怒,但並沒有因此喪膽陷入沉淪,反而繼續忠實地履行了作為征服者的使命:①親善外交政策(1):大衛並不想像帝國主義似地擴張領土,也並不是只顧掠奪的侵略者,他心中只有按照神的應許,完全找回神所賜以色列百姓為業之地的火熱的使命感(1518)。因此,大衛並不想魯莽地攻擊應許之地(據推測,腓尼基除外)以外的民族。尤其是推羅王希蘭,他不僅在大衛年間,還在所羅門年間都與以色列建立了特殊的友好關係 ;②攻克非利士(8~17):為了完成統一王國的偉業,大衛與非利士之間的爭戰是不可避免的。當時,非利士以優良的鐵制武器與有組織的兵力為基礎,在巴勒斯坦全城充滿野心地展開入侵戰略,對以色列人而言他們是如同肋上之刺般的存在。以色列百姓之所以擁戴大衛為民族英雄,正是因為他擊殺了非利士巨人哥利亞 ;大衛躲避掃羅瘋狂的追擊而逃亡的地方正是非利士的迦特,這些事實非常具有諷刺性(撒上1741~54 272)。當時,非利士假裝支持大衛,暗中盼望以色列出現不攻自亂的現象。然而,當大衛繼掃羅王朝之後建立更加強有力而有體系的統治體制時,非利士就急忙引發了本文中的爭戰。本文突出地刻畫了大衛不依靠自己的英勇卻自始至終將爭戰交托給神的信仰與神對大衛的引領。 ――《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四1~17神給大衛的福氣】奉迎約櫃回京本來是大衛統治的里程碑,可惜因一時的疏忽而中止了。有人認為歷代志的作者在此加插三段小插曲,好沖淡讀者因那次意外而對大衛產生的不良印象(撒下五至六章把這三件事列在意外之前)。另外,作者也許要表明:古代帝王的成就,諸如外交、宮廷及軍事上的建樹,都是他們宗教熱誠的結果。——《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2「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

         大衛意識到神因眷愛自己的子民,為了使其子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使用自己作工具。基督徒真正的自我意識就是認識自己當如何被使用並清楚自己所蒙之召。 ――《聖經精讀本》

         大衛就「知道」:SH 3045,「察覺」、「識別」。

         142 中,大衛把自己的國家興旺,當成是「神為以色列人的作為」。也就 是大衛把自己和自己的國度當成是神的「工具」,而非他自己的成就。我們是否有 這樣的認知?把自己的事業當成是神賜福給這個世界的工具?

         歷代志作者把 142 放在約櫃運入耶路撒冷失敗後,也是要顯示即使發生這 種嚴重的失誤,大衛還是由神的賜福中看出神選召大衛的心意並沒有改變。―― 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四3「大衛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又生兒女。」

         關於大衛的多妻問題,參看撒母耳記下五章13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這是本書再次提到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眾子(5~8),卻沒有再次提起在希伯侖所生的眾子(1~4)。因為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眾子,讓大衛看到神仍然悅納他,這是神印證堅立大衛作王的第二個標誌。──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又」立、「又」生:SH 5750,「此外」、「更加」、「more」的意思。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撒下513記錄了后妃。 ――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3~7王族:參撒下511~12。家庭成員的加增是古時神祝福希伯來民族英雄的標誌。――《串珠聖經注釋》

         <31~9圖表,大衛的妻妾與眾兒女>――《聖經精讀本》

         3~7節的名單,與三5~8基本相同,比撒下五13~16多了「以法列」(5)和「挪迦」(6),可能他們未成年就已去世。──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十四4「在耶路撒冷所生的眾子是沙母亞、朔罷、拿單、所羅門、」

         「沙母亞」:字義是「有盛名的」。

         「朔罷」:字義是「叛逆的」。

         「拿單」:字義是「賜予者」。

         「所羅門」:字義是「平安」,後來接替大衛當王。―― 蔡哲民等《歷代 志上研經資料》

       眾子。參撒下514~16。又見代上35~9

       拿單,所羅門。耶穌的家譜可以追溯到大衛的這兩個兒子(16~16;路323~31;見太16;路32331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5「益轄、以利書亞、以法列、」

         「益轄」:字義是「耶和華揀選」。

         「以利書亞」:字義是「我的神是財富」或「神是拯救」。

         「以法列」:字義是「神是拯救」。這個兒子沒有出現在撒母耳記。―― 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撒下515沒有以法列。――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5~6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兒子中,比《撒下》五13~16所列,多了以法列和挪迦,或已早夭,故《撒下》未列入。――《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代上十四6「挪迦、尼斐、雅非亞、」

         「挪迦」:字義是「明亮」。這個兒子沒有出現在撒母耳記。

         「尼斐」:字義是「幼株」。

         「雅非亞」:字義是「照耀」。――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撒下515沒有挪迦。 ――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7「以利沙瑪、比利雅大、以利法列。」

         「以利沙瑪」:字義是「我的神已經聽到」。

         「以利雅大」:字義是「神知道」。

         「以利法列」:字義是「神是拯救」。

         兩個沒有出現在撒母耳記的兒子,很可能是因為早夭折,因此在撒母耳記中 被省略。

         這一段是來描述大衛宮廷中人口的增加(所以王權與繼承都沒問題)――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四8「非利士人聽見大衛受膏作以色列眾人的王,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大衛聽見,就出去迎敵。」

         大衛的登基意味著以色列從非利士的逼迫中得到了釋放。非利士人不能容忍這樣的事實,就立即攻打以色列。非利士欲趁著北部支派尚未完全信任猶大家族之際,想要隔絕他們。因為這是堅立國家的爭戰,大衛也頗為緊張。戰爭初期,非利士人推進到利乏音的襲擊是具有一定的威脅性<撒下 緒論,大衛時代的戰爭>――《聖經精讀本》

         當大衛做猶大王的時候,非利士人並沒有與他為難,而是等著他和北方的支派自相殘殺。現在「聽見大衛受膏作以色列眾人的王」(8),非利士人就坐不住了,決定出手阻擋大衛。同樣,當教會紛爭軟弱的時候,仇敵不會理會我們;當教會合一興旺的時候,仇敵的逼迫就會來臨。──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此處的時間應該在大衛攻下耶路撒冷之前。這應該是非利士人不希望大衛領 導北方的以色列,影響他們在北方打敗掃羅所獲得的領土,因此先發制人攻擊大衛。

         「尋索」大衛:「尋求」、「尋找」。顯然大衛不在耶路撒冷要塞,所以非 利士人必須「尋找」他。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參撒下517――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8~17軍事:大衛對不友善鄰邦的戰爭詳載於18~21章,這裡只引兩次擊退非利士人的挑釁作為例子,證明大衛對外用兵是

 1 遵照神的指示(16)

 2 為神而戰(12)

 3 得神的幫助(15)

         最後得以揚名列國。本段內容,參撒下517~25注釋。

          大衛流亡時曾經投靠非利士人(撒上2110~15 271~4);他們現在冒險挑戰,大概是要向他施予壓力,令以色列永遠臣服。――《串珠聖經注釋》

         在撒母耳記下5章,有這場戰役的地圖。――《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四9「非利士人來了,布散在利乏音。」

         利乏音谷:字面意義是“巨人之谷”。據推測此名源自曾居住在此穀附近的奇異利乏音人的名字。此地離耶路撒冷很近,對將耶路撒冷定為王國之都的大衛而言,入侵到此地的非利士是莫大的威脅勢力。 ――《聖經精讀本》

         「利乏音谷」(9)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南,是從非利士人之地通往耶路撒冷的通道。──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布散」:SH 6584,「剝去」、「猛衝」、「侵襲」。

         「利乏音谷」:字義是「巨人谷」。――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四10「大衛求問神,說:“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嗎?你將他們交在我手裡嗎?”耶和華說:“你可以上去,我必將他們交在你手裡。”」

         大衛已經「日見強盛」(十一9)、人多勢眾(十二23~28),但他並沒有憑著自己所有和所能去爭戰,而是首先「求問神」(10);他不但在曠野裡凡事尋求神,在寶座上也凡事尋求神。人常常在軟弱無助的時候尋求神,一旦有點能力,就漸漸開始倚靠自己、倚靠勢力。但合神心意的大衛登上寶座的秘訣是順服神、倚靠神,坐穩寶座的秘訣也是順服神、倚靠神。──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十四11「非利士人來到巴力毗拉心,大衛在那裡殺敗他們。大衛說:“神藉我的手衝破敵人,如同水沖去一般。”因此稱那地方為巴力毗拉心。」

         “巴力毗拉心”。參看撒母耳記下五章20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在開始爭戰之前大衛祈求了神。大衛的此番禱告教導聖徒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禱告。尤其是,當遭遇患難而不知如何面對時,要依靠神的話語尋求解決方法<王下1915,禱告的要素與形態>――《聖經精讀本》

         「巴力·毗拉心」(11)的意思是「破壞之主」。大衛得勝了,卻沒有像掃羅一樣給自己立紀念碑(撒上十五12),而是用「巴力·毗拉心」這個地名讓子孫後代能紀念神的作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神「擊殺」(十三11)烏撒,原文是「衝破」烏撒。神既「衝破」烏撒,也「衝破敵人」(11),證明雖然大衛搬運約櫃的方式並不準確,但神仍然悅納大衛尋求神的心。──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巴力毗拉心」:「破壞之主」、「冲破之主」。―― 蔡哲民等《歷代 志上研經資料》

  這場勝戰的地點不詳。利乏音穀位於耶路撒冷西南。詳見撒下520注釋。 ――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12「非利士人將神像撇在那裡,大衛吩咐人用火焚燒了。」

         “用火焚燒”,那是根據律法來辦理的(申七525)――《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撒下》五21未記大衛燒毀神像,但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撒母耳記》中則記有此事。本書可與《撒母耳記》對照來讀,更臻完備。

    《申命記》七525規定須燒焚外邦人的偶像,大衛故下令焚毀。――《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正如以色列在爭戰時以約櫃打頭陣而祈願獲勝一樣(撒上45~7)。古人在從戰時似乎為了祈願獲勝而將自己所服事之神的像擺在最前端。在本節,我們可藉著非利士人撇下自己的偶像倉皇而逃的事實,發現依靠偶像的人只能失敗。投靠全能之神以外的一切存在的行為都是愚蠢至極的<王上1423,偶像論>――《聖經精讀本》

         「神像」(12)原文是「眾神」,非利士人隨軍攜帶他們眾神的神像,指望這樣可以保證獲勝。古代中東外邦人的軍隊,都有祭司、占卜者與可擕式聖物同行,好在戰場上求問偶像,或者召喚偶像爭戰,只有在最危急的情況下偶像才會被丟棄。過去,以色列人把約櫃當作偶像,結果被非利士人擄走,但卻完好無損、被不得不歸還(撒上六2)。現在,非利士人的神像被大衛奪去,卻自身難保,被一把火燒了(12)。這證明人手所做的偶像根本就是虛假,只有以色列的神才是真神。──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 1412 記載,「非利士人將神像撇在那裡,大衛吩咐人用火焚燒了」。 這是依照 75 的教導,將偶像燒毀。這也是一雪約櫃被擄的恥辱 撒上 41~11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神像。或“他們的偶像”(撒下521)。非利士人打仗帶著神像,希望勝利有保障。――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13「非利士人又布散在利乏音谷。」

         非利士人捲土重來,「又布散在利乏音穀」(13),但大衛卻沒有照著上一次的成功經驗去正面攻擊他們(11),而是「又求問神」(14)。結果這次神沒有讓大衛正面迎戰,而是讓他從後面發動奇襲,截斷非利士人撤退的路線(14),因為神要徹底瓦解非利士人的勢力。──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413 「利乏音谷」:原文僅是「這谷」,意義自然是「利乏音谷」。――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再次。在大衛快要統治整個以色列的時候,非利士人出兵進攻耶路撒冷,想要削弱這位新的國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14「大衛又求問神,神說:“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轉到他們後頭,從桑林對面攻打他們。」

         “桑林”。有樹液或樹脂流出的樹。――《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桑樹:並非指養蠶的桑樹,普通的風吹向此樹,樹葉也不會發出沙沙之聲。 ――《聖經精讀本》

         大衛單單倚靠神,不但不倚靠自己的所有和所能,也不倚靠自己的屬靈經歷,而是每次都重新「求問神」。越是屬靈的人,越容易倚靠從前的屬靈經驗,實際上是用屬靈的經驗代替了神,結果就淪為「屬靈的以老賣老」,無論是講道還是事奉,都越來越陳舊、越來越失去能力。神是永不改變的神,但絕不是墨守成規的神,祂的恩典和帶領「每早晨,這都是新的」(哀三23)。我們哪天不肯重新被祂的話語更新,哪天就會陳舊。──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十四15「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就要出戰,因為神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

         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樹葉的搖動意味著神為了幫助大衛而降臨了。 ――《聖經精讀本》

         「桑樹」(15),不能確定是什麼植物,《他爾根》意譯本乾脆用「樹」來代替。──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腳步的聲音」(15),代表神在前面的帶領。「就要出戰」(15),代表人殷勤的跟隨。當神為我們爭戰的時候,我們應當跟上神的腳步,盡我們當盡的職責,而不是懶惰地袖手旁觀。順服神的人,必須緊緊跟隨聖靈:等候有時,行動也有時。──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桑樹」:指「乳香篤耨樹(mastic terebinth)」。

         「腳步的聲音」:「行進的聲音」、「行軍的聲音」。

         「出戰」:「出去戰爭」。――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腳步的聲音。或“進軍聲”(見撒下524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16「大衛就遵著神所吩咐的,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從基遍直到基色。」

         “從基遍直到基色”:《約書亞記》10章記有耶和華在基遍使日月停止,以色列人能追殺非利士人取得全勝的事。基遍因此成了神幫助祂的子民戰勝仇敵的象徵(參賽二十八21)。這句話等於說:“把非利士人徹底擊敗”。――《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從基遍直到基色」:應該是「由迦巴到基色」(撒下525);作者故意提到基遍,使讀者知道大衛的成功是出於神的工作(參賽2821)  大衛成功地把非利士人從他們歷來盤踞的山區趕出,驅使他們返回濱海平原的老家去。 ── 《串珠聖經注釋》

         在本節,本書作者從史家的視點重釋大衛確信神之絕對勝利的態度。大衛之所以能夠帶領以色列在與非利士的兩次交戰中獲得勝利,是因為:①他將爭戰的始與終交托給神並尋問了其意義。很多時候,我們都憑著自己的心意來處理所有事。然而,若我們希望過得勝的生活,就當將自己的一切都交托給既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的神 ;②他持有全然順服神話語的態度。大衛連在細微之處也按照神的話語而行,最終取得了勝利(林後214)――《聖經精讀本》

         「基色」(16)位於沿海平原非利士地的邊境,是迦南人的城市,直到所羅門的時代,才被埃及法老征服並當作嫁妝送給所羅門王(王上九1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追擊非利士人「從基遍直到基色」(16),是因為非利士人沿利乏音谷原路往西撤退的路線已經被以色列軍隊截斷(14),所以向北繞道到基遍,然後經過伯和侖山隘,沿著亞雅侖谷向基色方向逃回沿海平原。這場戰役是決定性的,大衛把非利士人完全趕出了山地,從此非利士人再也不能嚴重威脅神的百姓。──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基遍」:字義是「丘陵城市」,位於耶路撒冷西北方十公里左右,而且連 接往基色的道路,因此比 撒下 525 的「迦巴」可能。

         「基色」:「部分」的意思,處於以色列與非利士的邊界,已經很接近海岸。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從基遍。基遍在耶路撒冷西北約六英里,是撤退的必經之路(見撒下525注釋)

         基色。是一個俯瞰亞雅侖穀的要塞,在耶路撒冷西北約十八英里,後為埃及法老所佔領,作為他女兒嫁給所羅門的嫁妝(王上915~17)。――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四17「於是大衛的名傳揚到列國,耶和華使列國都懼怕他。」

         其它歷史書關有記錄說周邊國家懼怕以色列,此內容符合歷代志作者一貫的寫作目的。――《聖經精讀本》

         「掃羅平生常與非利士人大大爭戰」(撒上十四52),盡心竭力(撒上二十三28),四十年中也有過許多得勝(撒上十四31;十七52),但最終還是死于非利士人之手(撒上三十一6)。而大衛經過兩次利乏音谷之戰,就徹底戰勝了非利士人,使國度得以堅固,這是神印證堅立大衛作王的第三個標誌。──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百姓從參孫的時代開始,就經常被非利士人轄制(士十三1),到利乏音谷之戰已經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一百年裡,神的名被羞辱(撒上十七45),神的約櫃被擄走(撒上四11),神的受膏者被殺(撒上三十一4),神的百姓被驅散(撒上三十一7)。在人看,徹底戰勝非利士人是最重要的事奉;但在神看,這件事卻可以等一百年。因為神所要得著的不是得勝,而是合神心意的人。神百姓的爭戰,是神親自為他們爭戰(申二十4;書十42);神百姓的得勝,是支取神的得勝。只有合神心意的人,才能完全支取神的得勝。掃羅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不肯完全遵行神的命令(撒上十五11),所以只能局部支取神的得勝,最終還是歸於失敗;而大衛得勝的秘訣,就是凡事「遵著神所吩咐的」(16),所以凡事都能支取神的得勝;──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我們也常常以為神最看重的是我們的工作,所以把信主的人數、熱心的程度、活動的豐富當作績效考核的目標。但在神看來,這些事像徹底戰勝非利士人一樣,也可以等一百年。因為神所要得著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人。神「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二10),要得著的是一批合神心意的人。出於肉體的工作,也可以像掃羅一樣帶來暫時的得勝,用「草木、禾秸」(林前三12)來讓教會熱鬧一時,但卻經不住火的試驗(林前三13);只有一切都「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的工作,才是合神心意的事奉,才能造就合神心意的工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於是大衛的名傳揚到列國,耶和華使列國都懼怕他」(17),這是作者的屬靈總結。神用三大恩典印證悅納大衛尋求神的心,使大衛心裡不再有陰影,並且裡面明亮到一個地步,把人在神面前事奉的欠缺都矯正過來(十五2),帶進了合神心意的事奉。──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簡單的說,大衛第一次打敗非利士人,證明他有能力保護以色列人,使得他 的王權穩固。第二次打敗非利士人,就讓非利士人的勢力由中央山地退回海岸邊, 使得大衛的王國穩固。

         除了實際的戰爭勝利之外, 1417 記載神使「對大衛的懼怕」臨到列國,讓 以色列的安全更加獲得保障。――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在《撒母耳記》裡沒有相應的記錄。本節反映了大衛的名聲和猶大勝利的淵源。是神使大衛成功,在那些想要羞辱他的人眼前高舉他。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13~16章上)

 1 試比較大衛兩次奉迎約櫃(13 15)的情況與結果,並找出成敗的原因。這些原因能否對你的屬靈事奉帶來一些提醒和指引?

 2 在兩次舁約櫃之間,作者選記有關大衛的那三件事(14)?這有什麽作用和意義?與兩次舁約櫃有什麽關係?

 3 與非利士人的爭戰中(148~17),什麽是大衛獲勝的主要因素?這對你的事奉有什麽啟迪?

 4 大衛將約櫃舁到自己的城裡(耶路撒冷),有什麽作用和目的呢?參133

 5 當大衛迎接約櫃時,因極力跳舞歌唱,被掃羅的女兒米甲輕視。到底米甲為何會輕視大衛呢?大衛又如何面對呢?參撒下620~23。今天屬靈領袖面對別人的批評時,可從這事得到什麽提示或榜樣?

 6 綜合這幾章給你的印象,大衛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麽質素使他成為一固屬靈領袖,可供後人效法呢?

 ──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