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下導論拾穗

 

列王紀下

 

壹 概略

一 本書為列王紀上的繼續,因而命名為列王紀下。

二 在原有的希伯來文聖經中,撒母耳記上、下是一卷,列王紀上、下和歷代志上、下亦然,都不分上、下卷。當七十譯士把舊約原文譯成希臘文時,他們才開始把那三卷書各分成上、下卷。他們的理由是:希臘文所占的篇幅至少要比希伯來文多出三分之一,而羊皮卷的長度又有限,為要使羊皮卷便於處置,就不得不把那三卷書各分成上、下。

三 所以列王紀上、下是緊密的銜接著,中間沒有時間的空隙,也沒有地點的差別。它(指列王紀上、下,本段同)的開始是論到大衛王

的事,它的結束是論到巴比倫王的事;它的開始是論到建造聖殿的事,它的結束是論到聖殿被焚毀的事;它的開始是論到大衛第一個承繼者登王位,它的結束是論到大衛最後的承繼者從被擄中得釋放。

 

貳 內容

一 本書正和前書一樣,仍是記載猶大國和以色列國諸王的事蹟。中間也包括著一個偉大的先知的傳記。

二 猶大國王是從亞哈謝起到西底家止,以色列國王是從約蘭起到何細亞止。

 

參 時間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三百零九年,自主前八九六年起,至主前五八七年止。

 

肆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關於以利沙:

()以利沙是繼以利亞之後的大先知。他的名字的意義是‘耶和華是救主,’也是對當時代一個厲害的見證。他工作的範圍是在以色列國;雖然王和百姓遠離神、拜偶像,可是施慈愛的神仍然在他們中間興起先知來教導、拯救他們。

()以利沙的神跡都是慈愛的工作,和他師傅以利亞的有所不同。以利沙所作的總是幫助、拯救、或是醫治。只有一件,他咒詛童子的事(二章二十三至二十五節,‘童子’應譯作‘少年’或‘青年’)似乎有些過分。其實他作這件事是有意義的。因為伯特利是拜偶像的中心,耶羅波安所鑄的一隻金牛犢就在那裡;當亞哈年間,巴力的神座也在那裡。當然那城的人都是拜偶像者。或許當他們聽見與他們為敵之以利亞的繼承者以利沙要來的時候,就打發那些拜偶像的青年們出來阻撓他、譏誚他。神不能容讓這件事,所以使母熊去撕裂他們四十二個人。‘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嬉笑神的使者,藐視祂的言語,譏誚祂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祂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代下三六1516。)

()書念婦人的兒子死了,神人吩咐基哈西帶著杖到孩子那裡,把杖放在他的臉上。(王下四29。)我們以為他准得醫治,豈知不然。後來以利沙親自起身,到他那裡,兩次伏在他身上,他才活過來。許多時候,我們盼望家屬、親戚、朋友也能蒙恩得救,我們往往送他一本聖經或是一本講救恩的書,或是請一位傳道人去談話,自己卻不動身。結果多半是以利沙的杖,沒有效力。除非我們自己在神面前有懇切的禱告,在人面前有徹底的對付,然後親自作見證,才能使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打嚏、’‘睜眼,’通竅又清醒過來。

()許多時候,我們也會像神人的僕人發出歎息說,‘哀哉,我主阿,我們怎樣行才好呢?’真願意神開啟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周圍的火車火馬,也看見‘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六1517。)

二 乃縵的故事(五119)包含著救恩。他是大能的勇士,是元帥,有財又有勢;按人看來,他的生活和地位是十全十美,一無所缺。可惜,他‘只是長了大麻瘋;’這一種病,先是一小塊,後來逐漸蔓延全身,終至死亡。因著一個小使女所作的見證,(‘一千兩’-太二五15,)他尋求神的先知。他去的時候,帶著他的尊榮和驕傲,想屈服神人;他也帶著豐富的禮物,想去換得醫治。神人給他頂簡單的指示,不需要花金錢和長時間,只需要相信和接受,就可痊癒。乃縵的理智、驕傲、不信、自恃,阻止他得醫治;(參讀林前一18;)可是他後來的謙卑、相信,使他致死的病終究得了痊癒。他得醫治的故事很像我們得救的經過。

三 摩押王獻長子作燔祭的事,(王下三27,)似乎令人費解。初讀聖經者應當注意:

()這燔祭並不是獻給耶和華神的,因為神禁止人把兒女經火作祭。(利十八21,申十八10。)

()這種野蠻又殘忍的祭是外邦的風俗,(王下十六3,)是獻給摩押可憎的偶像基抹的。

()他所以在城上殺了長子作燔祭,是要逼著基抹施‘拯救;’這很像巴力的先知用刀槍自刺、自割那樣,(王上十八28,)也是要給一切拜偶像者看見,對自己生出同情,對拜神者生出仇恨,並且是要表示自己的決心。

()他這麼作了,果然以色列-指聯軍中拜耶和華神的人-遭到拜偶像者的痛恨。因為軍心不一致,三王只得各歸本國。

()王下三章二十七節的‘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應譯作‘以色列人招人痛恨。’(見經文中的小字。)

四 亞述王攻破了以色列國的京城撒瑪利亞之後,將以色列人擄至哈臘和哈博河邊,安置他們在那裡。同時也把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西法瓦音等地的人移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十七62441。)這些就是‘撒瑪利亞人。’他們在撒瑪利亞一面事奉神,一面又拜自己的偶像。因為血統和宗教極為攙雜,所以當時的‘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四9。)

五 希西家是一個中興的王,他行正事,效法他祖大衛所行的,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得上他的。(王下十八5。)‘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倫王差遣使者來見希西家,訪問國中所現的奇事,’要知道他必死的病如何蒙神醫治,(二十1219,代下三二31,)這件事是他一生中嚴重的失敗。原來巴比倫王是奉太陽作神的,當他聽見神醫治希西家時以太陽退十度作兆頭,特別引起他的注意。這時候正是希西家最好的機會向巴比倫王見證耶和華是天地的主宰,創造日、月、星、萬物的真神。可是希西家並沒有把聖殿、律法書、先知給他們介紹,只把自己的金銀財富向他們誇耀。他不使人敬畏神,只使人羡慕自己。結果他所誇耀、珍藏的東西沒有一件能夠保存。他的故事豈非也是我們的經歷,也是我們的警戒麼?

六 初讀聖經者可就列王紀下中猶大國和以色列國諸王作一表繼續前表。簡單的格式如下:

猶大國王亞哈謝(經節八2526)時間一年(他是惡王);

以色列國王約蘭(經節三1)時間十二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亞他利雅(經節十一34)時間七年(他是惡王);  

以色列國王耶戶(經節十36)時間二十八年(他是半好半惡王);

猶大國王約阿施(經節十二1)時間四十年(他是賢王);   

以色列國王約哈斯(經節十三1)時間十七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亞瑪謝(經節十四1)時間二十九年(他是賢王);

以色列國王約阿施(經節十三10)時間十六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亞撒利雅(經節十五1)時間五十二年(他是賢王);

以色列國王耶羅波安第二(經節十四23)時間四十一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撒迦利雅(經節十五8)時間六月(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沙龍(經節十五13)時間一月(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米拿現(經節十五17)時間十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比加轄(經節十五23)時間二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約坦(經節十五3233)時間十六年(他是賢王);  

以色列國王比加(經節十五27)時間二十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亞哈斯(經節十六12)時間十六年(他是惡王);  

以色列國王何細亞(經節十七1)時間九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希西家(經節十八12)時間二十九年(他是賢王);

猶大國王瑪拿西(經節二一1)時間五十五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亞們(經節二一19)時間二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約西亞(經節二二1)時間三十一年(他是賢王);

猶大國王約哈斯(經節二三31)時間三月(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約雅敬(經節二三36)時間十一年(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約雅斤(經節二四8)時間三月(他是惡王);

猶大國王西底家(經節二四18)時間十一年(他是惡王);

七 分裂後猶大國王共有十九位,(亞他利雅不列在內,因為在她篡位期間,約阿施在殿裡繼續大衛家的線作王,)以色列國王也有十九位。猶大國列王中有八位是好的;以色列國列王中除了耶戶是半好半惡外,沒有一個是好的。

初讀聖經者應該分辨:以色列國王中有兩個耶羅波安,一個是尼八的兒子,另一個是約阿施的兒子。猶大國的諸王中有叫約蘭的、亞哈謝的、約阿施的,以色列國諸王中也有叫約蘭的、亞哈謝的、約阿施的。

在猶大國中,大衛的後裔繼續作王;在以色列國中,耶羅波安之後

卻更換了八個朝代。在這裡我們可以看見,神因曾和大衛立約,所以更多的賜恩給大衛的家室。

 

伍 信息

當神看見自己的百姓背叛祂、遠離祂,事奉外邦可憎的偶像時,祂先打發‘神人’來警告他們,盼望他們悔改,回到神面前。所以那些神人來的時候,就說‘耶和華如此說。’如果他們不聽從,神的義怒才開始發作,把他們交給仇敵,甚至亡國、被擄。

 

陸 鑰字鑰句和鑰節

一 鑰字:

()‘神人’-本書中共用過三十六次,比聖經任何一卷書用得更多。

()‘怒氣。’(十三3,十七17,二三26,二四20。)

二 鑰句:

()‘耶和華如此說、’‘耶和華的話’和類似的辭句,在本書中共有四十九次之多。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這句悲痛的話在本書中用過二十一次。

()但是感謝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在本書中也用過八次。

三 鑰節:

()‘由此可知,耶和華…所說的話,一句沒有落空;因為耶和華藉祂僕人…所說的話,都成就了。’(十10。)

()‘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正如藉祂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這樣,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直到今日。’(十七23。)

()‘耶和華使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正如耶和華藉祂僕人眾先知所說的。’(二四2。)

—— 倪柝聲《聖經提要》

 

【書之要義】本書要旨,即人政治之失敗與神政治之勝利。書內曆述南北二國腐敗之結果;但於此腐敗結果中,未嘗不顯有神權之勝利,為神對於以色列人永遠之計畫,並基督國度之實現;非藉此失敗,被擄到外邦,受過種種的虐待、苦痛,以色列種族與宗教則不易保存。所以對於南北二國政治之腐敗與結果,若以遠大眼光看到今日猶太民族與將來彌賽亞之國度,則不能不於人政治之失敗中,稱讚、讚美神政治之勝利了。——賈玉銘《聖經要義》

 

【書之著時】解經家或以本書系耶利米著於被捕以後,以書內明言:“猶大王約雅斤被擄以後,第三十七年”之事(廿五27)。但看耶利米書,耶利米系被擄至埃及,並非擄至巴比倫(耶四三6- 7)。論者則以耶利米以後自埃及逃至巴比倫,其實不能以本書末幾章論到被擄後三十七年之事,即以為必是寫於被擄以後。以本書末章末幾節所載,適與耶利米書五二章3134節所載相同,諒以有人為求列王歷史之完全,即將耶利米書末幾節,謄寫于列王紀之後。且書中所載“直到如今還在那裡”一語,系指聖城與聖殿尚存之前(王上八8)。書中亦無一言,論及以色列民,自巴比倫被釋回國之事。可知本書縱或告成於被擄時代結束之前,其開始著作,亦必在耶路撒冷尚存之時。——賈玉銘《聖經要義》

 

【簡介】

作者:耶利米   

日期:約主前550

書名、作者與寫作日期 列王紀上下原是同一卷書,這幾方面的討論,參看列王紀上的簡介。

內容 從列王紀上結束的地方(亞哈謝在位)繼續下去,列王紀下追溯以色列和猶大國的衰亡和被擄。以色列在一百三十年內忍受多個邪惡君王的更替,直到被亞述人俘虜為止。猶大的歷史只是被簡述,以被擄至巴比倫的高潮來結束。本書記載以利沙一生充滿神蹟的事奉。本書最著名的經文包括: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四),治好長大麻風的亞蘭元帥乃縵(五),耶洗別之死(九),在希西家(十八)和約西亞(二十三)治下的復興。

  在這段期間,阿摩斯與何西阿在以色列傳道說預言,而俄巴底亞、約珥、以賽亞、彌迦、那鴻、哈巴谷、西番雅和耶利米在猶大說預言。――《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列王紀》背景

  《列王紀》的希伯來名是「列王 ספרמלכים/ Melakhim」。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列王紀上、下》是同一卷書,緊接在《撒母耳記》之後。七十士譯本為了方便,將《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各分為上下兩冊。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把《撒母耳記上、下》和《列王紀上、下》合稱為《王國記一、二、三、四卷》,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稱之為《列王紀一、二、三、四卷》。本書的內容承接《撒母耳記》,記錄了從所羅門繼位(主前970年)到猶大王約雅斤被釋(主前560年)大約四百年的歷史。這是一部國度的興衰史,神的百姓從所羅門的盛世開始,很快盛極而衰,經歷南北分裂、起起落落,最終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擄去,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擄走。

  在《撒母耳記》的時代,神抑制了列國的勢力,南方的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停止對外擴張,大衛的國度得以擴展到整個應許之地:「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王上八65;民三十四1-12)。而在《列王紀》的時代,神允許周圍許多強權此起彼落、互相爭霸,作為管教和造就百姓的工具(賽十5)。當時的中國是從西周的周穆王時代,一直到春秋時期孔子(約主前551-479年)出生之前;而美索不達米亞則相繼崛起了亞述和巴比倫兩個與埃及爭霸的大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屬靈上都對位於「世界十字路口」的百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神的百姓在列強環伺中屢敗屢戰、苦苦掙扎。

  《士師紀》所記錄的三百年,是「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二十一25)的失敗歷史。而《列王紀》所記錄的四百年,雖然百姓有了王,但北國的以色列王都帶頭拜偶像,「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王上十四16);南國的猶大王則在順服神與拜偶像之間來回搖擺,即使是努力帶動國度復興的希西家和約西亞,也不能阻止百姓屬靈光景的每況愈下;最後,南北兩國都落到神公義的審判裡。這四百年,也是神徹底對付偶像的四百年,有了這四百年慘痛的教訓,被擄回歸的百姓再也不敢拜偶像了。

  《列王紀》不但是歷史的記錄,更是先知的話語,所以在希伯來聖經《塔納赫》(תנ״ך‎‎ / Tanakh)中被列為《早期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的最後一卷。《早期先知書》記錄了神的百姓從進迦南到被擄巴比倫的歷史,但先知的作品從來都不是為了寫歷史而記錄歷史,他們更關心的是神借著歷史所顯明的心意,好作為後人的鑒戒。因此,《列王紀》中人物、事件所占的篇幅,並不是根據其政治地位、執政時間或治國成就,也沒有羅列所有的歷史資料,而是按照屬靈的意義加以取捨、整理,評價君王的標準是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上十五5),還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上十一6)。例如:北國的暗利當時在國際上很有影響,但在本書中卻沒有什麼存在感;北國亞哈王的誇誇之戰(Battle of Qarqar)是以色列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卻被作者完全無視;南國瑪拿西五十五年漫長的統治,被一筆帶過;而忠心順服神的希西家、約西亞,神差遣挽回百姓的先知以利亞、以利沙,則著墨甚多。本書所記錄的歷史可分成八個階段:

1.所羅門繼承大衛的王位(王上一二章);

2.所羅門的榮耀(王上三十一章);

3.南北分裂(王上十二十三章);

4.先知以利亞之前的歷史(王上十四十六章);

5.以利亞先知時期的歷史(王上十七王下一章);

6.以利沙先知時期的歷史(王下二十三章);

7.北國以色列被擄之前的歷史(王下十四十七章);

8.南國猶大最後的歷史(王下十八二十五章)。

         《列王紀》是在聖靈的管理下,根據《猶大列王記》(王上一5315處提到)、《以色列諸王記》(王上十四1918處提到)、《所羅門記》(王上十一41)等已經失傳的古代文獻編撰而成。本書的內容強調先知的工作,特別著重描述以利亞和以利沙的工作,因此,作者可能是一位先知。書中所用的語言和寫作風格與《耶利米書》相似,內容資料也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猶太傳統認為耶利米是《列王紀》的編撰者。本書大約在主前560年約雅斤被釋(王下二十五27)之後、主前538年從巴比倫回歸之前最後完成,先知要回答被擄的百姓心中的疑問:神的選民為什麼會淪落到如此可憐的光景,神對大衛寶座的應許到底還算不算數?先知所要傳達的信息是:一方面,國度的興衰取決於百姓是否忠於聖約、遵守神的律法(申二十八);另一方面,不管人怎樣軟弱、失敗,神都有辦法挽回自己的百姓,因為神才是歷史的掌管者。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中,神借著百姓四百年的掙扎,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亞當的後裔已經全然敗壞,即使所羅門那樣最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倚靠肉體順服神、遵行律法;這四百年又讓我們認識:「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一9),百姓並沒有從失敗的歷史中學到教訓,正如黑格爾(G. W. F. Hegel1770-1831年)所說的:「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從歷史中學到教訓。W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we do not learn from history.」;這四百年更讓我們看到,神給大衛永遠國度和寶座的應許實際上是無條件(撒下七16),它並不能倚靠人的熱心來實現,也不能根據人的努力來維持,只能倚靠神自己親自來成就(撒下七14-15)。

         因此,《列王紀》的重點不是神的賞善罰惡,因為人實在是乏善可陳。聖靈既讓我們看到亞當後裔的絕望和全然敗壞,也要我們看到神的信實和力挽狂瀾,「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詩一百零三19),卻是在公義之中存留恩典:「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賽四十二3)。即使是在北國都拜巴力的時候,神也能「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十九18);即使是耶洗別的女兒亞她利雅幾乎剿滅猶大王室(王下十一1),神也能保存大衛的後裔;即使是瑪拿西的五十五年執政期間罪惡「充滿了耶路撒冷」(王下二十一16),神也能讓百姓重新「在耶和華殿裡得了律法書」(王下二十二8)。而當這段失敗的歷史即將結束在黑暗裡的時候,神親自宣告:「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三十一31),向絕望的百姓指明了光明的前途;又借著猶大王約雅斤的被釋與高升(王下二十五30),讓被擄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神「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摩九11)。因此,《列王紀》向我們展現的不是遙遠的歷史,而是永不改變的神在我們身上工作的法則;雖然我們和過去的以色列人一樣軟弱、敗壞,但聖靈必然會挽回神所揀選的人,因為「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重要資料

要  旨:

顯明不以神為真正領導的人的命運

作  者:

不詳,可能是耶利米或是一群先知。

背  景:

曾經統一的以色列國已分裂為以色列和猶大兩國超過一百年。

鑰  節:

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17:1314

主要人物:

以利亞、以利沙、書念婦人、乃縵、耶洗別、耶戶、約阿施、希西家、西拿基立、以賽亞、瑪拿西、約西亞、約雅敬、西底家、尼布甲尼撒

特  色:

此書為舊約十七卷先知書提供了重要的時代背景資料。――《靈修版聖經註釋》

 

列王紀下概論(林獻羔)

 

列王記下概論

列王記記載以色列民的靈性每況愈下(事情越來越壞),直到無可救藥……北國十個支派先被擄走,然後是南國兩個支派。

神要我們逆流而上。列王記下講述以色列從大衛王駕崩到亡國。王國分裂,都沾染了拜偶像和敗壞之風,直至被擄。本書記北國12王和南國16王令人痛心的戰事。130年間,以色列一直由惡王統治,直到西元前722年被亞述所滅,百姓被擄到亞述(王下176)。

在南北王中,只有南王希西家和約西亞為賢君,使猶大比以色列多存留136年,直到西元前586年才被巴比倫所滅。

在這黑暗時期,聖經提出30位英勇無畏的先知,他們向王和百姓宣告神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利亞和以利沙。以利沙求作以利亞的繼承人(29)。以利亞升天不久(211),以利沙就成為北國的發言人。他行了不少的神跡,其中令人難忘的有四件:使油不停地倒滿了器皿(417),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4837),乃縵大麻風得潔淨(5章),斧頭從水中浮起(617)。在那惡王當道,百姓拜偶像的風氣下,但仍有一小群百姓在逆流中向著神;伯特利的其他先知並兩位賢君都講神的道又向神忠心(1931)。

一、作 

傳說是耶利米。

二、主要人物

以利亞(特別列王記上)、以利沙(列王記下)(這二人比帝王更重要)、書拉密女子、乃縵、耶洗別、耶戶、約阿斯、希西家、以賽亞、西拿基立、瑪拿西、約西亞、約雅敬、西底家、尼布甲尼撒。

三、主要地方

耶利哥、以東曠野、書念、吉甲、多坍、撒瑪利亞、大馬士革、基列的拉末、耶路撒冷。

四、日 

記載西元前853562年的事件。

寫於西元前562年至550年。

五、背 

曾經統一的以色列國已分為兩國超越100年。

六、特 

為舊約17卷先知書提供了重要的時代背景資料。

七、鑰節和鑰詞

1.鑰節

“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171314

2.鑰詞

“被擄”。

八、核心章

25章:耶路撒冷被毀,多人逃到埃及。

九、寫作物件和目的

寫給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使他們得知以色列和猶大國史,提醒他們不信靠神是會有後果的。

顯明不以神為真正領導者的命運。

十、內 

列王記下追溯以色列和猶大國的衰亡和被擄。以色列人在130年內忍受了多個惡王的更替,直到被亞述俘擄為止。猶大史只簡單敘述以色列被擄至巴比倫作為高潮結束。

本書記以利沙一生充滿神跡的侍奉。本書最著名的經文包括:使書念婦人兒子復活(4章),潔淨亞蘭元帥乃縵的大麻風(5章),耶洗別之死(9章),在希西家(18章)和約西亞(23章)統治下的復興。

在這段期間,阿摩斯與何西阿在以色列傳道說預言,而俄巴底亞、約珥、以賽亞、彌迦、那鴻、哈巴谷、西番雅和耶利米在猶大說預言。

注意拜偶像的悲慘下場:以色列被擄到亞述;猶大被擄到巴比倫。

── 林獻羔《列王記下概論》

 

《列王紀下序言》

一、卷名

  《列王紀上》和《列王紀下》希伯來文意為“列王”,原為一卷,直到1516-1517年丹尼爾•本伯格版本的出版,希伯來文聖經才把它分為兩卷。希臘七十士譯本的譯者把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各分為兩卷,稱為“王國記”一、二、三、四。

  卷名“列王”已表明本書的內容。《列王紀上》記載了從大衛去世,所羅門即位到約蘭作猶大王,亞哈謝作以色列王這段時間裡希伯來列王的歷史。《列王紀下》繼續記載亞哈謝的統治,直到猶大王國的結束。

 

二、作者

  《列王紀》似乎是一位編者把若干材料挑選編輯而成,而不太像一位作者所著。其中含有非常可靠而有價值的歷史資料,若干出於靈感的原始作品,按照特定的方式編排起來,加上評論,以表現出深刻的宗教意義。許多材料直接或間接地取自宮廷或聖殿的記錄。涉及其中不少內容的考古研究已雄辨地證明了《列王紀》記錄的驚人準確性。無疑有一些內容取材于先知學校所保存的記錄中。其中有些故事寫得生動有趣,但又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這些作品的歷史意義是亞述,埃及和巴比倫的任何紀錄所無法相比的。即使從世俗歷史的立場來看,這些作品以其對人深刻的感染力,無比的魅力,富有遠見的政治判斷力,以及透徹的道德哲理,列在古代近東最優秀的作品之中。

  《列王紀》雖然取材于不同的來源,卻明顯表現出統一的規劃。每一位元國王的記錄在開頭和結尾處均有固定的程式。每一位國王都給下了結論,拿他與以前或善或惡的君王進行比較。在《列王紀》上、下之中均有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和用語,充分證明有一個人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本書結尾處提示了編集年代,即猶大王國的最後階段,當時它被尼布甲尼撒所消滅,百姓被擄到巴比倫。我們不能確定是誰把列王紀的材料編輯起來,但塔木德所記猶太傳統說法,說這個人是耶利米。如果把王下25:27-30的內容視為以後補上的話,編者很可能就是耶利米或他同時代一位受靈感的作者。

 

三、歷史背景

  《列王紀》所載的時代是古代近東歷史上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時期之一。在這期間,亞述國強盛起來,亞述的國王們出去征服世界,包括要征服猶大和以色列王國。埃及處在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六王朝。他們沒有放棄征服的計畫,與米索不大米各國爭奪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控制權。新巴比倫帝國興起。米底人迦勒底人打敗了亞述帝國,控制了近東大片土地,消滅了猶大王國,把南方各派擄往巴比倫。

  在這段時期中,以色列和猶大王國與近東各國不斷有重要接觸。所羅門的妻子中有法老的女兒。推羅的希蘭是所羅門的好朋友,在建造聖殿時出力不少。以後要成為以色列第一任國王的耶羅波安,在躲避所羅門的時候,曾逃到埃及藏身。羅波安第五年時,埃及王示撒前來進攻。聖經裡的這位示撒,就是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創建者,著名的示撒一世。他自己也曾記錄了進攻以色列和猶大城邑的事。暗利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以致亞述人把以色列王國稱為“暗利之地”。撒縵以色三世曾提到亞哈加入西部同盟,於撒縵以色6年在卡卡(Qarqar)戰役中與亞述作戰。撒縵以色還進一步提到他在位十八年曾收到耶戶的貢品。

  據記載,摩押的米沙曾向亞哈納貢,亞哈死後,就背叛了以色列。著名的摩押碑告訴我們這段歷史的詳情。《列王記》還提到米拿現向亞述王普勒進貢,以及在比加作王期間提革拉毗拉色進攻北部支派。我們現有提革拉毗列色的記錄,他提到與以色列王米拿現,比加和何細亞以及猶大王烏西雅和亞哈斯的接觸。

  聖經還提到何細亞向撒縵以色五世進貢,以後背叛亞述人,與埃及的梭聯繫,撒縵以色對撒瑪利亞三年的圍攻,最後攻陷撒瑪利亞,消滅北部的以色列王國(王下17章)。在希西家十四年,西拿基立發動著名的巴勒斯坦進軍,奪取了“猶大一切堅固城”,把希西家圍困在耶路撒冷。西拿基立把這次進軍生動地記錄下來傳於後世。大約在希西家英勇抵抗西拿基立的時候,巴比倫王巴羅達巴拉但派特使來見猶大王。

  約西亞王在抵抗埃及人進軍巴勒斯坦的時候,死於埃及法老尼哥之手。最後本書詳細記錄了尼布甲尼撒王在約雅斤,西底家時代多次進軍耶路撒冷,導致耶路撒冷的毀滅和南部猶大王國的滅亡。

  為了瞭解希伯來這段重要的歷史時期,就必須知道當時發生在亞述,埃及和巴比倫的事件。要把各國的事件準確地結合起來就得把這些事按年代排起來,使之處於正確的歷史位置上,讓同時代的國王和事件排列在一起。除了亞述最後三四個國王之外,一般人所接受的亞述和巴比倫在這段時期的年代是比較確定的。至於埃及的年代就不那麼確定的了。

 

四、主題

  雖然《列王紀》記載了希伯來統治者的歷史,從大衛去世,所羅門作王到以色列和猶大王國最後的滅亡,其主要目的不是為寫歷史而寫歷史。寫的雖然是歷史,卻有一個目的,就是表現希伯來人的歷史經歷與上帝的計畫和旨意的關係。本書目的不是提供詳盡的史實,而是體現歷史的教訓。本書的編者有一個深刻的宗教動機和實際的目的。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他們的使命就是實行上帝的旨意,在地上表現天國的原則。公義是國家繁榮的基礎,罪的結果就是毀滅。一個民族如果忠於上帝的的使命,就會強盛,如果君王和統治者不實行上帝的旨意,以色列民作為一個國家就會滅亡。如果沒有公義和上帝,國家就不能生存。

  令人奇怪的是,當以色列處在亡國之際,面臨表面上不可挽回的毀滅時,有人在其悲傷和失敗的陰鬱歷史中發現了值得記下來留給後世的東西。以色列失敗的教訓要給世界帶來光明和希望,在失敗的廢墟上將建立起成功和勝利的新建築。以色列雖然亡國了,但公義卻不會消亡。如果世人學習了以色列人失敗的教訓,就能在上帝那裡找到希望。

  《列王紀》是在先知的時代成書的,從這卷書的見解中可以看到先知們的勇氣和屬靈洞察力,讓人學到來自上帝的教訓。

  《列王紀》的記載是從所羅門的盛世開始的。當時國家繁榮強盛,把聖殿興建起來。列王紀最後記載了一位元既軟弱又不名譽的國王,聖殿毀滅了,猶大成了荒涼之地。然而這毀滅的教訓是要喚起新希望的精神,讓人注意到將來一個更好的新時代,那時有永恆的王統治著以色列。“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使我的百姓以色列和猶大被擄的人歸回。我也要使他們回到我所賜給他們列祖之地,他們就得這地為業,這是耶和華說的。”(耶30:3)“你們卻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和我為你們所要興起的王大衛。”(耶30:9)“雅各必要回來得享平靖安逸,無人使他害怕。”(耶30:10)“我要使他們彼此同心同德,好叫他們永遠敬畏我,使他們和他們的後世的子孫得福樂,又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必隨著他們施恩,並不離開他們,且使他們有敬畏我的心不離開我。我必喜歡施恩與他們。要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將他們載於此地。”(耶32:39-41

  雖然《列王紀》原來的目的不是寫歷史,可是它記錄了非常重要而準確的史實。有些論及希伯來統治者的事件是鄰近國家的史書中所沒有記錄的。希伯來鄰國世俗的史節,其寫作目的崇揚國王,誇耀其作為立國者,征服者和政治家的作用,宣揚他虔誠事奉諸神的行為,敘述他的戰功。而我們手頭這本希伯來歷史不是為榮耀人而是榮耀上帝。所以我們在列王紀中不僅可以看到以色列統治者的傑出成就,也可以看到他們的缺點和失敗。

  《列王紀》所記載的一些重要史實不僅與以色列猶大王國有關,而且與周圍各國有關。其中記載了推羅和埃及的情況,講到他施的船隊前往俄斐運金子,所羅門的船隊在紅海邊以旬迦別,示巴女王來到耶路撒冷,用駱駝馱著香料和黃金,西拿基立在他的神廟裡叩拜時,被他的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殺死,敘利亞人害怕赫人諸王,摩押王米沙用十萬隻羊羔向亞哈王納貢,特哈加派埃及軍隊去騷擾圍攻拉吉和立拿的亞述軍兵,希蘭將檀香樹從俄斐運來製作聖殿的柱子,把當然繼承人作為燔祭獻在摩押的城牆上以換取諸神的援助,在西元前8世紀既能講希伯來語又能講亞蘭語的亞述使者,在迦南早期的歷史上用以他念,西弗,布勒作為月份的名稱,──這一切有意義的重要材料都是歷史的組成部分。

  《列王記》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其年代的基本程式。一般說來,介紹列王是按他們即位的先後,而不管他們是以色列王還是猶大王。關於每一位國王都提供了年代方面的兩項重要資料:

  1、說明某一位猶大王登基是在同時代以色列王的哪一年或說明某一位以色列王登基是在同時代猶大王的哪一年。

  2、說明每一位國王作王的年限,有時還提供其他時間方面的資料,如間隔的時間,一些事件發生在某王某一年,以及某些希伯來君王統治的時間與其他國王的時間相對照等。

  然而要把其中所提供有關以色列的年份和猶大的年份協調起來,或把上面兩種年份與聖經以外的年表協調起來還是有許多困難的,即便是一些在以色列和猶大同時起止的統治時期,總數算起來還是不一樣,這些難處使得一些聖經學者認為希伯來列王的年表,由於抄錄者的錯誤,在經歷了許多世紀以後,變得十分混亂。還有一些試圖把各種資料協調起來的人得出了好幾種說法(雖然差距不大),他們主要是對年份進行各種猜測性的推測,試圖把它們與聖經以外的年表協調起來。

  實際上這些表面上的矛盾主要是因為我們對聖經時代所採用的計算方法缺乏瞭解。隨著我們對於希伯來文士編年原則瞭解的加深,通過近年來的研究,我們有了一套換算的方法,可以把希伯來諸王的統治期同所有聖經年代,以及普遍為人所接受的亞述和巴比倫年表協調起來。

  本卷註釋所採用的年代,為方便起見,依據以現代研究為基礎的編年系統,盡可能地把聖經中的資料協調起來,使上述問題是到盡可能完美的解決。但這只能算是暫定的,因為有關這些年代進一步的發現可能要求對本卷的編排多少作一些調整,因為我們對這段時期中的年代可能獲得更加準確的知識。──《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