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書亞記第十二章拾穗

 

【書十二1以色列人在約旦河外向日出之地擊殺二王,得他們的地,就是從亞嫩谷直到黑門山,並東邊的全亞拉巴之地。

       約但河東的王與河西的王不一樣,他們是控制一片地區,而不是一座城,這裡將各地按著以色列的勝利順序列出來。亞嫩穀是亞摩利王西宏的南界,443這穀以南便是摩押人之地。黑門山是這個地區的北界,以色列人直打到這裡。此一南北界可與約但河以西的南北界相媲(書十一17,十二7)。──《丁道爾聖經注釋》

         整個範圍以亞嫩谷為南界,黑門山為北界,「全亞拉巴」(即約但河谷南段之東部)為河東領地之西界,至於東邊則以沙漠為界。――《串珠聖經注釋》

         從亞嫩谷直到……東邊的全亞拉巴之地: 被摩西所征服賜給兩個半支派的約但河東邊的地界。 亞嫩谷: 是源自摩押高原的兩條河川彙聚在一起流淌的險峻山谷,形成了摩押地與分給流便支派之地的天然分界。 黑門山: 位於亞拉伯地與分給瑪拿西支派之地的分界,四季被白雪所覆蓋。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亞嫩」谷:字義是「湍急的溪流」,此谷位於隱基底的對面。

         「亞拉巴」:「沙漠曠野」、「乾草原」,也可以是專有地名,指約但河旁邊的曠野。此處的亞拉巴有冠詞,比較可能是專有地名。──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二王。作者將開始專門記錄各支派土地的分配。他在這裡先對以前的工作作一個簡單的總結。他把摩西的戰績和約書亞的戰績放在一起。聖靈指出神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來推進的工作。不僅僅依靠一個人。本章簡單記述了以色列的勝利和迦南人的失敗。

  本章描述了征服的範圍,以及將要定居的土地。1~6節描寫了約旦河東的領土和摩西征服的二王。7~24節列舉了約旦河西被約書亞消滅的迦南諸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反抗神之人的行徑和結局。本章中指出了小路和大道。以色列人在神的指引下走順從的道路,雖然困難重重,仍要一往直前。猶豫不決往往帶來失敗和損失。但以色列人在這個階段表現出耐心和堅持。迦南人則始終悖逆不羈。他們說,“耶和華是誰,要管我們?”並硬著心違抗神的旨意以及藉著以色列人所賜的啟示。他們反抗到底,不接受教訓,拒絕順從。在這場征戰中,以色列人一直盼望承受光榮的神產業。迦南人則既沒有神也沒有希望。

  亞嫩谷。亞嫩河是摩押和西宏王國的分界線(21:13),構成了以色列在約旦河東的南界。這條河發源于現在約旦王國的山脈,並流入死海。河口在死海東岸的中間。它形成了一個很深的峽谷,在約書亞的時代,兩邊都設防。

  黑門山。在大馬士革南部偏西不遠處。黑門山和亞嫩河之間的區域形成了約旦河穀和東部的高原。它東部的邊界消失在廣袤的沙漠中。

  東邊的全亞拉巴之地。亞拉巴全地都是深溝險壑,北起加利利海和約旦河谷,南至阿卡巴灣。但這裡只是指亞嫩河以北、約旦河以東的區域。──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1~6概述以色列人在摩西帶領下於約但河東所取得的勝利。參看民數記第二十一章和申命記二章24至三章17節的腳註。――《約書亞記雷氏研讀本》

       本章是以色列人肅清約但河東、西兩岸敵人經過的綜述。16節為河東的戰績(民二十一章;申二24∼三17);78節記河西的勝利(見611章)。――《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摩西在生時以色列人在約但河東所得之地。――《串珠聖經注釋》

         征服迦南東部的概要: 本段記錄了在渡約但河之前,被摩西所征服的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事蹟(21:21-24,33-35)。以色列本想儘量避免與不屬迦南地的民族爭戰,然而,因亞摩利人首先敵對以色列,以色列迫不得已應戰。亞摩利王西宏早已征服了摩押族,擁有強大的權勢(21:27-30)。因此以色列藉著打敗他們,在進入迦南之前就大顯了神的威風,並使迦南居民深感恐懼(2:8-11)――《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1-6節數算了摩西帶領百姓在約但河東的得勝(民二十一21-35)。「從亞嫩谷直到黑門山」(1節),意思是從河東二王之地的最南方一直到最北方。「東邊的全亞拉巴之地」(1節),指東部的沙漠。河西諸王只是控制一座城和周邊的鄉村,河東二王卻控制著廣闊的地區,比河西諸王更強大。但神讓百姓在進入迦南之前,就借著擊敗河東二王,預先經歷了神的大能;並且因此讓迦南人的「心都消化了」(二9),為百姓進迦南預備了道路。──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書十二1~24戰役的總結。――《串珠聖經注釋》

         征服之地的地界與君王之名: 本書作者在記錄分配迦南地的事件之前,首先一目了然地羅列了被以色列所攻陷的君王與其地區。其目的是為了使人一眼就認識到在諸多不利條件下,以色列惟靠著神的幫助而征服了這許多君王。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本章總結了神在約但河兩岸賜給百姓的得勝,為十三至二十一章的分配地業作準備。──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此處被征服的事情紀錄在 民 21:21-35 ,分地給兩支派半記載於民 32:33-42

         12 對以色列人肅清約但河東西兩岸敵人的經過進行綜述。12:1-6 開頭就描述了在河東戰勝亞摩利人的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戰績,這是往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以前所作的戰爭,詳細內容見 民 2121-35 和 申 2:24-3:17

         約但河東的王與河西的王不一樣,他們是控制一片地區,而不是一座座城。 12:1-6 將各地按著以色列的勝利順序列出來。亞嫩谷是亞摩利王西宏的南界,這谷以南便是摩押人之地。黑門山是這個地區的北界,以色列人直打到這裡。此一南北界可與約但河以西的南北界( 11:17 , 12:7 )相媲。──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十二2這二王,有住希實本、亞摩利人的王西宏。他所管之地是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和穀中的城,並基列一半,直到亞捫人的境界,雅博河,

         「希實本」:大概在約但河口以東廿五公里(十五英里)。

          「亞羅珥」:在亞嫩河之岸,俯瞰河谷。

          「基列」:大概指雅博河兩岸一帶的山地。

          「亞捫人的境界」:包括雅博河上游。――《串珠聖經注釋》

         「亞摩利人的王西宏」(2節)的地,南起「亞嫩谷邊的亞羅珥」(2節),北至「雅博河」,西起約但河,東至曠野的亞捫(士十一22)。──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希實本」:字義是「堡壘」。這國位於亞嫩河與雅博河之間的約但河東,在現今約但國首都安曼之北偏西約二十公里之處。

         「西宏」:字義是「勇士」。

         「西宏」統治的領土包括 -- a. 東部地區: 從南面的「亞羅珥」邊城(位於亞嫩谷北面邊緣)控制當地貿易和道路,並直到北面邊界「雅博河」,也就是說,涵蓋了雅博河以南的基列地區,所以說是「基列一半」。b. 約但河東岸: 據稱從雅博河以北延伸到基尼烈湖(加利利海),南面則直達死海的東北岸,包括耶利哥對面毘斯迦山脈的山坡。

         「亞羅珥」:字義是「毀滅」。在亞嫩河北岸的一個城市, 亞摩利王西宏的領土之南端,後來為流便族的領土;現在的'Arair'

         「基列」:字義是「多岩之地」,位於約但河東。

         「雅博」河:字義是「倒空」,位於加利利海與死海之間。──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亞羅珥。位於亞嫩河北岸,後來被分給了流便支派(13:916)

  基列。是約旦河東的高原牧場,從亞穆河到亞嫩河。它被雅博河分為兩半。西宏所統治的是雅博河以南的那一半基列。──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2~3聖經多處論及西宏所治理過的地界,就是從亞嫩穀到雅博河(21:24;2:36,37;4:48,49)。 希實本: 是亞摩利王西宏的都城(21:26),位於約但河東32公里處。以色列佔領此地之後,分配給了流便支派(13:17),後來成了利未支派的逃城(21:39)――《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書十二2~3 地理概況由於聖經中之希實本的確實位置依然不明(黑什班遺址並沒有征服時代的文物),它只能說是位於死海北端附近的摩押領土之內(見:民二十一2528的注釋)。西巨集領土的東部地區從位於亞嫩穀邊緣,控制當地貿易和道路的邊城亞羅珥開始,包括雅博河以南的基列地區。而在約但河東岸方面,西巨集統治的地區據稱從雅博河以北延伸到基尼烈湖(加利利海),南面則直達死海的東北岸,包括耶利哥對面毘斯迦山脈的山坡。——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3與約旦河東邊的亞拉巴,直到基尼烈海,又到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通伯耶西末的路以及南方,直到毗斯迦的山根。

         「就是鹽海,通伯耶西末 ...... 」:應譯作「就是鹽海,東邊通伯耶西末 ...... 」。

          鹽海即今日的死海。伯耶西末則近死海東北岸。

          「毗斯迦」:為西宏所管之地的南界,在死海東北角。――《串珠聖經注釋》

         「巴珊王噩」(3節)的地,南起「雅博河」(2節),北至「黑門山」(5節),西起約但河邊的「巴珊、基列」(5節),東至「撒迦」(5節)。「亞斯他錄」(4節)是噩王國敬拜偶像亞斯她錄女神的中心,巴珊王在「以得來」和「亞斯他錄」輪流居住。──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基尼烈」海:字義是「豎琴」,就是「加利利海」的早期名稱。

         「伯耶西末」:字義是「荒蕪之家」。位於耶利哥對面不到二十公里處。

         「毗斯迦」:字義是「裂縫」或「峰」。此山脈的最高峰就是尼波山。──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亞拉巴(arabah)。是約旦河流域的平原(見書11:212:1)伯耶西末,意為“荒涼的房屋”,是約旦河東五英里靠近死海一個名叫“耶西末”或“荒涼”之地的地區。

  南方。從伯耶西末到毗斯迦山下,即“毗斯迦”峽谷。作者在這裡指出從亞拉巴向南至死海以東的峽谷地區。毗斯迦是個熟悉的地名。摩西曾在這裡俯視迦南。本節描述了西宏王國的領土。──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4又有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住在亞斯他錄和以得來。

       擊敗噩的事,也記在民數記和申命記。446他控制的地區在西巨集以北,稱為巴珊。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因此或許和晚銅時期烏加列文獻內的拉庇烏(Rapi~u)有關,這是 (1) 亞斯他錄和以得來的某位統治者, (2) 一位過世之王的頭銜, (3) 一位能使人得勝的神祇。447噩也像拉庇烏一樣,來自這個地區,他死的時候,正是這份文獻寫作的時期。在聖經其餘地方,利乏音人(Rephaites Rephaim)是指死去之人(詩八十八10;希伯來聖經11),或巨人,或大能的戰士(創十四5)。──《丁道爾聖經注釋》

         「巴珊」:在河東地區之東北。

          「亞斯她錄」:在加利利海東北偏東。

          「以得來」:位於流入約但河支流亞爾母克河的其中一分支附近。――《串珠聖經注釋》

         「噩」:字義是「長頸的」。

         關於巴珊王「噩」:a. 控制的地區在西宏以北,稱為巴珊( 3:11,13 )b. 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 ( 12:4 ; 3:11 )c. 擁有巨大鐵床的王( 3:11 )d. 有學者認為他即有可能是晚銅時期烏加列文獻內的「拉庇烏」(Rapi~u),拉庇烏是:(i) 亞斯他錄和以得來的某位統治者,(ii) 一位過世之王的頭銜,(iii) 一位能使人得勝的神祇。噩也像拉庇烏一樣,來自這個地區,他死的時候,正是這份文獻寫作的時期。

         「利乏音人」:「巨人」的意思。合和本中文聖經在其他處有時翻譯成「偉人」。這族身型高大, 申 3:11 『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只有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鐵的,長九肘,寬四肘,都是以人肘為度。』(換算成公制,此床大約長四公尺、寬1.8公尺)。

         「亞斯他錄」:字義是「星辰」。與迦南的女神同名。是約但河東邊巴珊的一個城市,後來分給瑪拿西支派。此處指的是巴珊的首都「亞斯他錄」。

         「以得來」:字義是「好的牧草地」,位於雅博河北方。位於亞斯他錄東南,在雅穆河南支流上。因為在懸崖上所以可以留意到從南面或東面入侵的敵人,是噩重要的防禦地點。──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巴珊。是基尼烈海以東的區域,從法帕河向南延伸到亞穆河,就是基列的邊界。噩還統治著基列在雅博河北岸的那一半。

  利乏音人(repha'im)。該詞的詞源不詳。利乏音人是亞捫,摩押,以東和迦南的原住民。噩是這個民族最後的遺民之一。其他遺民住在希伯侖附近,就是亞衲族人(見創14:5)

  亞斯他錄。亞斯他錄是生育和戰爭的女神。亞斯他錄城是噩王國亞斯他錄崇拜的中心,就是現在位於加利利海以東32.2公里處的阿斯塔拉丘(Tell `Ashtarah)。它是噩的都城之一。

  以得來。噩的都城之一,位於加利利海東南的高原上。噩就是在這裡被以色列人殺死的(21:33~35;申3:1~3)。巴珊王在以得來和亞斯他錄輪流居住,一個是冬宮,一個是夏宮。──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4 利乏音人利乏音一詞在聖經之中,不是指人死後的靈魂(詩八十八1012;賽二十六14),就是如本節一樣指外約但比珊地區的原住民(創十四5;申三13)。這些人以身材高大著稱(民十三33;撒下二十一16),並且與亞衲人和摩押地的以米人一樣,被入侵的以色列人所逐。擁有巨大鐵床的噩王被稱為這民族的最後一人,這是他們在以色列人入侵時衰亡的另一個證據。烏加列有關古代君王和英雄的傳奇(見:賽十四9),或許能夠解釋利乏音為何與死人有關。他們和外約但民族的關係,可能是基於烏加列對這地區的傳說,同時又可能與他們的神明或以之為名的祖先拉帕(Rapah)有關(見:申三1113注釋中討論利乏音人的附帶資料)。——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5他所管之地,是黑門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瑪迦人的境界,並基列一半,直到希實本王西宏的境界。

         「撒迦」:位於巴珊東邊的一座城。

          「基述」:在加利利之東北。

          「瑪迦」:在黑門山以南,基述以北。――《串珠聖經注釋》

         巴珊王噩的領土,北抵黑門山,南達雅博河,東至撒迦,西至約但河邊的巴珊與基列。此地肥沃並以畜牧業著稱(32:1)。巴珊王國的居民屬利乏音族,具有強大的戰鬥力。以色列在尚未進入迦南之前,就藉著擊敗此番強敵而經歷了神的權能,他們在征服迦南期間繼續經歷了神的大能。神愛自己的百姓且愛到底,藉著懲戒或安慰或勸勉,引領百姓走上自己所喜悅的道路(13:1)。因此,我們當確信那在我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1:6)――《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基列」位於約但河東,巴珊王噩控制「雅博河」以北的部分,亞摩利人的王西宏控制「雅博河」以南的部分,所以說他們分別佔據「基列一半」(25節)。──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撒迦」:字義是「遷移」,位於巴珊地區的東界。

         「基述」:是一個亞蘭城邦,位於加利利海東北。

         「瑪迦」:字義是「壓制」,是一個亞蘭城邦。──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撒迦。噩的統治北至黑門山,東至撒迦。撒迦位於他的王國東部邊界的群山中。

  基述人。是居住在加利利海以東,噩王國西部邊界的亞蘭人部落。他們沒有被以色列人趕出去(13:13),直到大衛的時代。

  瑪迦人。就住在基述人北邊。西面是哈勒湖,包括其沼澤地。他們的主要城市是亞伯~~瑪迦,就是現在的阿比爾丘(Tell Abil )廢丘。這座城在大衛的時代很有名(見撒下20:14~22)。以色列人沒有驅逐瑪迦人。他們一直住在那裡(13:13)。噩的王國北起黑門山,南臨亞伯河,西至基述和瑪迦,東至撒迦;但不包括亞拉巴。──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6這二王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擊殺的,耶和華僕人摩西將他們的地賜給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為業。

 

【書十二7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在約旦河西擊殺了諸王。他們的地是從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約書亞就將那地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分給他們為業,

         從黎巴嫩的巴力迦得(在北方)到哈拉山(在南方沙漠),一南一北,代表約但河西全境。參十一1617注,比較十一1617. ――《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宗族 Clans」(7節)原文是「部族、家族」,是十二「支派 Tribes」與各個「父家 Fathers’ houses」之間的單位,由長老領導。以色列人分配土地是按「宗族」為單位的(十一23;十二7;十三15;十五1;民三十六6),同一「宗族」的土地形成一個行政區。

         7-8節數算了約書亞帶領百姓在約但河西的得勝。「從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7節),意思是從迦南地的最北方一直到最南方(十一16-17)。──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 12:7-8 這裡綜述了河西的戰績,詳細內容就是書 6:1-11:23 。尤其是重複了 11:16-17 ,列出約但河西所征服的土地,為要按照創 15:18-21 所立的約,強調以色列對這地的擁有權,並且作為各支派分地的根據。所以這邊預示了書 13 到書 22 中土地的分配。

         「巴力迦得」:字義是「財神」、「財富之主」。

         「上」西珥:「上升」、「登上」。

         「西珥」:字義是「多毛的」或「長滿粗毛的」。是以東的山脈。

         「哈拉」山:字義是「平滑的」。──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現在開始列舉約旦河西約書亞所擊殺的諸王。他們被殺的細節記在前面的章節中。──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7~8 地理概況本段重複約書亞記十一1617,列出約但河西所征服的土地。此舉是按照創世記十五1921所立的約,強調以色列對這地的擁有權;並且作為各支派分地的根據。南界是以東附近的哈拉山(今日之哈拉克山)。北界是黎巴嫩邊界,黑門山腳附近的巴力迦得。此外本段又列出了一些地理特徵,如「山坡」(見:書十40,大概指山地下到薩非拉,或猶大曠野下到死海的斜坡)和「曠野」;這是後來猶大支派定居的地區(見:書十五61)。——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7~24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在河西所擊殺之王。――《串珠聖經注釋》

         被征服的西部迦南諸王之名: 本段按照征服的順序記錄了約書亞在約但河西所征服的迦南諸王之名(南部的16名君王與北部的15名君王)。詳細的記錄是為了顯明必定成就所應許之事的神的信實。雖然都是些小小的國家,但是這眾多的國家雲集遍佈在迦南地,說明了當時迦南地的肥沃。然而今天,此地已變成荒蕪的不毛之地,若不經過高度的開墾,就不可能用來耕種農作物。這一事實使我們認識到,迦南地只不過是永恆天國的模型。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書十二8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山地、高原亞拉巴、山坡、曠野和南地。

         本節說明了以色列征服的迦南地的地界,10:40-4211:16,17相符合。只是此處新添加了“曠野”這一詞,指亞拉巴東南部的不毛之地。所列舉的迦南民族中遺漏了迦南七族之一革迦撒人(3:10;7:1)。這是因為此民族早已被周邊民族吞併。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8節列舉了6個被驅逐的民族,沒有提到「革迦撒人」(三10),可能他們當時已經被周邊民族同化了,或者已經遷走了。──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山地」:應該是指「猶大山地」。

         「高原」:字義是「低地」,或者是「猶大山區之西的地帶」的專有名詞。

         「山坡」:原文是「坡」,指「猶大與非利士地之間的平原和坡地」。

         「南地」:原意是「乾旱」、「燒焦」,指耶路撒冷以南、死海西南方的曠野。──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山地。本節生動地描寫了巴勒斯坦的各種地貌。神把這塊“流奶與蜜之地”賜給以色列人。但今天除了受到灌溉的地方以外,這裡是世界上最貧瘠的地區之一。

  赫人。是含的逆子迦南的後裔(9:25;見書10:15)。申7:1列舉了七個被驅逐的民族。這裡只提到了六個,漏掉革迦撒。根據猶太人的傳說,他們要麼被其他民族同化了,要麼因約書亞大軍的逼近而撤到了非洲。他們的土地也就被以色列人佔領了。革迦撒人住在革尼撒勒湖(加利利湖)以北,據說後來因以色列人的到來而全體遷移了。──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9他們的王:一個是耶利哥王,一個是靠近伯特利的艾城王,

  這裡和下面所列舉被滅絕的國王,其順序大體上與其被征服的順序一致。他們有31人,加上約旦河東的2個,共有33個王。這些王中有許多在前面已經提到了。新提到的名字中最重要的是吉德,何珥瑪,亞拉得和亞杜蘭。他們都屬於南部聯盟。──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9~12 君王名單這個君王的名單大致依照他們在約書亞記六至十一章被以色列人征服的次序。耶利哥和艾城(在伯特利旁邊,見:書七2)出現在約書亞記六至八章。記錄在約書亞記十323的迦南南部聯盟諸王,則列於第1012節。亞述的碑文有時也會列出某位君王在戰役中征服的國土和君王之名單。例如提革拉毘列色一世,就描述自己在五年之內,征服了四十二國的土地。撒縵以色一世(Shalmaneser I)則自稱摧毀了五十一個城市。——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9~13這裡的王是按照2-10章所記錄之事件的順序記下的。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書十二9~16迦南南部的諸王。――《約書亞記雷氏研讀本》

         綜合記述南方被征服諸王名單(參十15,2842)。――《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在南方所殺的王。――《串珠聖經注釋》

         9-16節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南方擊殺的16個王,17-24節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北方擊殺的15個王。有些城如示劍、多坍沒有列在其中。可能這些城沒有王。──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 12:9-24 綜述了河西被征服的諸王(31)名單-- a.中部諸王 ( 12:9 ):就是耶利哥和艾城。b.南方諸王 ( 12:10-16 ): 10:1-5 10:28-42 相比,多了基德王、何珥瑪王、亞拉得王、亞杜蘭王。c.北方諸王 ( 12:17-24 ): 11:1-23 相比,多了他普亞王、西弗王、亞弗王、拉沙侖王、他納王、米吉多王、基底斯王、約念王、多珥王、戈印王、得撒王。

         ◎ 12:9-24 的諸王名單大致依照他們在約書亞記六至十一章被以色列人征服的次序。每一個王都代表了一個獨立的城邦。──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十二10一個是耶路撒冷王,一個是希伯侖王,

 

【書十二11 一個是耶末王,一個是拉吉王,

 

【書十二12一個是伊磯倫王,一個是基色王,

 

【書十二13一個是底璧王,一個是吉德王,

         「基德」:位置不明。有學者認為可能就是基多( 代上 4:39 ),在西米恩南部。也有部分學者提出這可能是抄錄上的錯誤,這城該是「尼革」(和合本:「南地」)西部的迦南城市基拉珥。然而所羅門王有一名官員被描述為吉德人(和合本:「基第利人」, 代上 27:28 ),顯示真有一城以此為名。另有學者認為這城有可能是希伯侖北面約10公里的「傑杜爾廢墟」(Khirbet Jedur)。──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吉德。可能就是基多(代上4:39),在西米恩南部。──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13 吉德吉德的位置不明。部分學者提出這可能是抄錄上的錯誤,這城該是尼革(和合本:「南地」)西部的迦南城市基拉珥。然而所羅門王有一名官員被描述為吉德人(和合本:「基第利人」,代上二十七28),顯示真有一城以此為名。這城有可能是希伯侖北面約七哩的傑杜爾廢墟(Khirbet Jedur)。——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13~16出現在本文中的諸王曾見於10章及其它經文中(14:45;21:1;撒上22:1)――《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書十二14一個是何珥瑪王,一個是亞拉得王,

         「何珥瑪」:可能是在別是巴以東四點八公里(三英里)。

          「亞拉得」:在別是巴東北三十公里(十八英里)。――《串珠聖經注釋》

         「何珥瑪」:字義是「庇護所」。

         「亞拉得」:位於希伯崙的南方約26公里處。是一處軍事要點。現今這是一個很理想的務農地區,這地牢靠在一個小山之上,且這小山處於一個闊大而又稍微陡斜的平原之中,其強健的土堆能夠抵禦人為和天然環境故意的破壞。──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何珥瑪。意思是“予以毀滅”。這是該城毀滅以後的名字。它原名洗法(117),位址不詳,但據認為離別是巴不遠。我們最早讀到何珥瑪是在摩西的時代(14:45;申1:44)。以色列人在這裡被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打敗。他們聽信了探子的話就造反了,而後又不顧摩西的警告堅持要去攻打當地的居民(14:40~45)

  亞拉得。當年以色列人過境時,亞拉得王曾憑白無故地發動襲擊,結果被摩西消滅了(21:1~3)。這個地點很容易確定。它位於希伯侖東南的高原,也在別是巴的東邊,是一塊高地,上面一個水庫和古代陶片的遺跡。現名阿拉得丘(Tell~`Arâd),可能就是當年被毀城市的遺址。──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14 何珥瑪這名的意思是「毀滅」,故此可能用於幾個不同的地方。它似乎位於猶大尼革地區的南部,但確實地點依然未有定論(可能的地點包括別是巴東面七哩的米珥遺址〔Tell el~Milh〕,和別是巴東面七哩的馬索斯遺址)。這名字和民數記十四45以色列初嘗敗績,以及擊敗亞拉得(民二十一13)都有關係。——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15一個是立拿王,一個是亞杜蘭王,

         「亞杜蘭」:在耶路撒冷和拉吉之間。――《串珠聖經注釋》

         「立拿」:字義是「鋪過的道路」。這城築於澤塔乾河畔,位於耶路撒冷西南40公里,扼守海岸通往希伯崙的大路,極具戰略價值。

         「亞杜蘭」:位於伯利恆西南20公里處,字義是「人民的正義」。此處位於希伯崙西北。──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亞杜蘭。是耶路撒冷西南的一座城市,在耶路撒冷和拉吉的中間,就是現在的謝赫瑪杜克遺跡(Khirbet esh~Sheikh Madhkûr)。當地的山洞很有名。大衛曾經躲在裡面(撒上22:1)。──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15 亞杜蘭按考證亞杜蘭是位於猶大南部的薩非拉,耶路撒冷西南約十六哩的瑪德庫爾酋長遺址。它在此雖然只是在被征服君王名單中曇花一現,別處經文卻提到它與大衛有關(撒上二十二1),並且為所羅門的設防城之一(代下十一7)。先知彌迦在預言中因它在亞述侵略時被毀而哀哭(彌一15)。——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16一個是瑪基大王,一個是伯特利王,

  雖然沒有提供細節,伯特利無疑就是在這次征戰中攻克的。──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16~24是中部與北部巴勒斯坦諸王的名單。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在長約300公里、寬約100公里的迦南地居住著6個民族,居然有「三十一個王」(24節),一面說明迦南確實是「流奶與蜜之地」(五6),一面也說明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這些王代表各城不同的利益,彼此各持己見、爭鬥不休,只有在抵擋神的事上才能「同心合意」(九2),這正是世界和肉體生命的真實寫照。──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書十二17一個是他普亞王,一個是希弗王,

         「他普亞」:字義是「蘋果城市」。

         「希弗」:字義是「一口井」。──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十二17 他普亞他普亞是以法蓮、瑪拿西兩支派屬地之間的邊城(見十六8,十七78),按考證是納布盧斯東南九哩,位於山頂之上的阿布札拉德酋長遺址(Tell Sheikh Abu Zarad)。十五章34節提到猶大有一同名的城鎮,但該城的地點卻未有定論。——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17 希弗城邦希弗的位置未有定論,但最有可能是在瑪拿西支派屬地的東北部,可能北達多坍穀和基利波山脈。考古學家最近在該地區的勘測結果,顯示穆哈法爾遺址(Tell el~Muhaffar)可能是希弗的遺址(有關希弗和西羅非哈地業之間的關係,見十七章23節的注釋)。——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17~18「他普亞」:在以法蓮山地,示劍以南。

          「希弗」與「亞弗」、「拉沙侖」(18):在北部地中海沿岸之沙侖平原。――《串珠聖經注釋》

 

【書十二17~24迦南北部的諸王。這一切的勝利都由於神的子民信靠這位永生神的能力。――《約書亞記雷氏研讀本》

         綜合記述北方諸王名單(參十一15,1618)。――《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在北方所殺的王。――《串珠聖經注釋》

 

【書十二18一個是亞弗王,一個是拉沙侖王,

         「亞弗」:字義是「圍住」,由於以色列有許多地點都叫「亞弗」,因此我們不能確定到底是哪個「亞弗」。但按照埃及法老年表, 12:18 的亞弗應該位於沙侖平原,雅康河(Yarkon River)發源地的拉斯艾因遺址(Tell Ras el~'Ain),在今日的特拉維夫附近。它也是以色列和非利士之間兩場戰爭的戰場(撒上 4:1 ; 撒上 29:1 )。

         「拉沙崙」:與「沙崙」原文一樣,字義是「平原」。依照七十士譯本的讀法,拉沙侖可能只是亞弗地點的表示(「沙崙的亞弗」),因為其他地方也也有同名的城市(見: 書 13:4 , 王上 20:26-30 )。但拉沙侖若是獨立城鎮的話,它最有可能是在非利士地區附近。──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他普亞。就是現在的謝赫阿布紮拉(Sheikh Abū Zarad ),位於示劍西南偏南12.6公里處。拉什倫的位置尚未確定,可能在雪倫平原上。一般認為亞弗就是《新約》中的安提帕底(23:31),在耶路撒冷前往該撒利亞的46.6公里處。──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18 亞弗按照埃及法老杜得模斯三世(主前14901436年)和法老亞門霍特普二世(主前約14471421年)的年表,本節的亞弗位於沙侖平原,雅康河(Yarkon River)發源地的拉斯艾因遺址(Tell Ras el~'Ain),在今日的特拉維夫附近。它也是以色列和非利士之間兩場戰爭的戰場(撒上四1,二十九1)。——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18 拉沙侖依照七十士譯本的讀法,拉沙侖可能只是亞弗地點的表示(「沙侖的亞弗」),因為其他地方也也有同名的城市(見:書十三4,王上二十2630)。但拉沙侖若是獨立城鎮的話,它最有可能是在非利士地區附近。——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19一個是瑪頓王,一個是夏瑣王,

 

【書十二20一個是伸侖米侖王,一個是押煞王,

         「伸侖米侖」:可能是伸侖(見11:1注)。──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伸崙米崙」:字義是「米倫的眺遠處」。

         「押煞」:字義是「我將被迷惑」,位於迦密山腳下。──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十二21一個是他納王,一個是米吉多王,

         「他納」與「米吉多」:在耶斯列谷西南,控制進入沙侖平原之通路,故深具戰略地位。――《串珠聖經注釋》

         「他納」:字義是「多沙的」。 12:21 的他納是西元前2700年創建於米吉多西北約六公里,俯瞰耶斯列谷之山頂上,今名蒂因尼克遺址(Tell Ti'innik)。這城在。另有學者認為他納是位於米吉多東南方。不論如何,這城是在地中海幹道上,是重要的保衛城。

         「米吉多」:字義是「群眾之處」。位於耶斯列平原。──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下面所列舉的,是以前沒有提到的與北方聯盟有關的幾座城市。其中他納和米和米吉多經常同時提到。米吉多在耶斯列大平原上。他納則在稍南一點的平原邊界處。米吉多現在叫繆特沙林丘(Tell el~Mutesellim)。它的戰略位置在歷史上非常重要。他納現在叫他納克丘(Tell Ta`annak)。──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21 他納主前二七○○年創建于米吉多西北約四哩,俯瞰耶斯列穀之山頂上,今名蒂因尼克遺址(Tell Ti'innik)的他納,直到主前十五世紀法老杜得模斯三世,在年表中記錄米吉多之役(約主前1486年)時,才首次在經外史料中出現。米吉多由於極具戰略價值之耶斯列穀的西邊入口、沙侖平原、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國際沿海商道,都在米吉多的控制之下,無數古代君王都留意到它。米吉多在主前三三○○年肇建於兩道泉水旁邊。——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22一個是基低斯王,一個是靠近迦密的約念王,

         「基低斯」:在拿弗他利境內東北山區,米倫湖之西北,

          「約念」:在西布倫境,近基順河。――《串珠聖經注釋》

         「基低斯」:字義是「聖所」,位於以薩迦境內。

         「約念」:字義是「人們哀慟」,位於米珥幹河(Wadi Milh)流入耶斯列谷之處,西布倫邊界之上( 書 1911,21:34)的約念遺址(Tell Yoqneam)。這城創建於初銅器時代,截至俄圖曼帝國時代為止,一直有人在此居住。它名列在法老王杜得模斯三世征服城邑的名單中,足見其戰略地位。西元前十三世紀的動亂曾經毀滅這城。可能因為以色列向北擴張,它在西元前十一世紀末又再度被毀。──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基低斯。又叫“加利利的基低斯”(20:7)。被認為是以前哈勒湖西北迦南山地的中心設防城市。這是巴拉的家鄉。在底波拉的領導下,他曾在這裡召聚部隊與西西拉作戰(6910)

  約念。又一座以前沒有提到的城市,位於基倫溪的支流,離迦密23公里,扼守著通過山脊的隘口。現名奎蒙丘(Tell Qeimûn)。──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22 約念約念按考證是米吉多西北不遠,位於米珥幹河〔Wadi Milh〕流入耶斯列穀之處,西布倫邊界之上(書十九11,二十一34)的約念遺址(Tell Yoqneam)。這城創建于初銅器時代,截至鄂圖曼帝國時代為止,一直有人在此居住。它名列在杜得模斯三世征服城邑的名單中,足見其戰略地位。主前十三世紀的動亂曾經毀滅這城。可能因為以色列向北擴張,它在主前十一世紀末又再度被毀。——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23一個是多珥山崗的多珥王,一個是吉甲的戈印王,

         「吉甲的戈印」:可能是在亞弗以北六公里(四英里)。――《串珠聖經注釋》

         吉甲的戈印王: “戈印”的單數形式具有“國家”、“民族”之意,在本節意指部族群體。此處的“吉甲”並不是以色列過了約但河之後,第一個安營紮寨的地方,70士譯本與RSV譯為“加利利”。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多珥」:字義是「世代」,位於迦密山南邊。

         「吉甲」:此處應該是以色列北部,因此「吉甲」可能是文士抄寫錯誤,應該是「加利利」。七十士譯本也翻譯為「加利利」。

         「戈印」:字義是「多民」,位於現今海法的東南約十二公里處。──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吉甲。不是以色列人在約旦河穀的營地,而是在雪倫平原上,現名吉爾尤利亞(Jiljûlieh ),在約帕東北22.5公里處,可能是一些遊牧部落的總部。──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23 多珥臨海城市多珥的創建,最有可能與主前十三世紀時,蘭塞二世試圖促進敘利亞─巴勒斯坦和愛琴之間貿易的計畫有關。非利士人在此居住一段時期之後(埃及溫納蒙旅程的故事見證這一點),這城歸所羅門所有,並且成為他的行政中心之一(王上四11)。它是瑪拿西支派的屬地,但要到王國時代才被攻取(書十一2;士一27)。——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23 吉甲/戈印稱為吉甲的城市有好幾個,遍佈古代迦南全地。「戈印」只是「外邦人」的意思,因此這名對於地點的描述沒有什麼幫助。但部分學者卻按照七十士譯本的讀法,認為這名和士師記四2之「戈印的夏羅設」有關(和合本:「外邦人的夏羅設」)。約書亞記將這城列於多珥和得撒之間,可能表示它位於沙侖平原東部。——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二24一個是得撒王。共計三十一個王。

         「得撒」:在中部以法蓮山地示劍東北約十一公里(七英里)。――《串珠聖經注釋》

         共計三十一個王: 196.5公里,78.6公里的迦南地裡居住著七個民族,其君王最多應是七名。然而,這裡卻有三十一個君王來治理。暗示了當時迦南內部存在著激烈的角逐與深刻的矛盾。他們看似團結一致卻各自心藏根本相互對立的意念,沒有真正的凝聚力。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以色列人在河東擊殺了兩個王,在河西擊殺了三十一個王,一共消滅了三十三個王。沒有神帶領百姓這三十三次得勝,以色列人就不能承受產業;而沒有主耶穌在三十三歲的得勝復活,我們也不能享受基督裡的豐富。在書寫很不方便的三千多年前,聖靈讓作者認認真真地記下了這三十三個王的名字,讓後世的抄寫者每抄一個名字,心中都對神生出一份感恩;讀聖經的人每念一個名字,心中都對神發出一聲讚美。

         在分配地業、承受應許之前,聖靈首先數算了神賜給百姓的得勝。表面上,河東的爭戰是在摩西的帶領下,河西的爭戰是在約書亞的帶領下,約書亞完成了摩西所開始的工作。但實際上,摩西是神的僕人,約書亞也是神的僕人,真正為百姓爭戰的乃是神自己(十4;申三22)。摩西、約書亞和百姓完全順服神,才能經歷得勝、承受應許(十三至十九章)。同樣,作者也要當時的讀者和歷代的信徒明白,神的百姓只有順服神、遵守聖約,才能得著、並且長久享用神在聖約裡的應許。──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得撒」:字義是「討人喜歡」,位於示劍東北十一公里處。學者一般考證為中央高地納布盧斯東北七哩的法爾阿遺址(Tell Far'ah)。

         總結: 約書亞取得的輝煌戰績,應驗了神在 申 7:23-24 給的應許。──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得撒。在猶太人後來的歷史中十分有名,曾作為耶羅波安和他繼任者的首都。它秀麗的環境成了詩人所描述美的象徵。得撒目前被認定是撒拉丘(Tell el~Fâr`ah) ,意為山脊上的廢丘,在納布盧斯東北11公里處。在這麼小的區域就有這麼多的國王,說明這些國家是很小的。古代許多國王統治的地盤只不過是一個村莊或小鎮。這些城鎮是互相獨立的,各有自己的首領。── SDA聖經註釋

 

【書十二24 得撒學者一般考證為中央高地納布盧斯東北七哩的法爾阿遺址(Tell Far'ah)。得撒只有一次出現在聖經中,就是王國時代前,約書亞記裡被征服君王的名單。它和瑪拿西支派的關係,是根據家譜中一位元名叫得撒之女子的名字(民二十六33;書十七3)。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Age)已經有人在這地定居,主前一七○○年左右城市規模最大,築有厚牆和城堡。它在鐵器時代中的全盛時期,則在作為北國以色列首都之時(王上十五21),然而遷都撒瑪利亞之後,便式微為次等的駐地。——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第11, 12章)】

1 以色列民雖然已攻破許多城邑,但是否已完全擁有神所賜的產業?參11:19, 22, 13:1。你對12章所記的戰績有何感想?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