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二章拾穗

 

【帖后二1「弟兄们,论到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和我们到他那里聚集,」

    一开头保罗就用恳求的口吻(参见帖前四1,五12)。hyper 具有论到(NIV)和“为了”;两种含意,大意是“为了所论到的真理……”。其严肃性因使用正式的全衔我们主耶稣基督而提高。降临(parousia,见帖前二1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1,Name=B 保羅的喜樂(二1920})跟聚集(episynagoge;新约中另一处在来十25,指基督徒的崇拜聚会)合并在一个冠词之下;两者紧紧相扣,都是整个伟大的主再来的一部分(参帖前四1617)。──《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至12节是对帖城教会中因相信“主的日子”已来所引起的惊惶而作的教导。保罗指出主再来前必有某些事发生,比方说“那大罪人”,现在因受拦阻尚未出现,但终必显露出来欺骗犯罪的人类。主基督来时会把他消灭。

保罗不是按着先后的次序写。57节是讲“大罪人”出现以前的事(34节),但写在后面;8节讲“大罪人”被消灭,却放在描写他出现后种种活动的前面(912节)。读时须留意。

这几节的要点是,主来临前虽先有这些事,但“那不法的隐意”现在已经发动(7节);而犯罪不信的人会为那“不法的人”所欺骗,与他同遭定罪沉沦的命运。保罗警告读信的人不可落入那不法者的虚谎中,误把他的出现当成主基督的再来。

本节说明《帖后》所写是保罗在帖城的口头教导和《帖前》书信的继续与补充。“降临“指主的再来,“聚集”见《帖前》四17的记述。──《启导本圣经注释》

         主耶稣基督……到他那里聚集:指耶稣基督再临时,圣徒们为迎接基督而聚集在耶稣面前(帖前4:17),即指“被提”<帖前4:14-17,关于被提>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1~3本章一至三节的话清楚告诉我们,切勿轻信人对主已再来的传说;因为主再来之前,必有两个兆头,就是:(1)离道反教的事;(2)大罪人的显露,他自称是神,霸占神的圣殿,窃取人对神的敬拜。我们若看见这两件事发生,就该知道,主即将再来了。(现在还没有,但我们仍须儆醒。)──《读经指引》

    关乎主的再来,太去注意『灵言语』、异能、奇事等,总不免受『诱惑』,受欺骗。惟有回过来,注意属灵的实际──『坚守』主仆人的教训,仰望主在『一切善行善言上』(17)上的『坚固』,才是迎候主来最稳妥的路。──《读经指引》

 

【帖后二1~17本章讲述了保罗对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严厉的劝告,因为少数信徒错误地认识保罗在第一封书信中所指出有关基督再临的教导,从而使整个教会在动荡不安中动摇。通过本章内容,我们可以认识到少数人在信仰上的错误观点,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生命,还给周围的圣徒带来极大的混乱,最终将导致悲剧性结果。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2「我劝你们:无论有灵、有言语、有冒我名的书信,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注:“现在”或作“就”),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

    动词 saleuthenai(动)可用来描述因风和浪而产生的摇动;它是指不停地摇幌,像船没系妥甚或漂离停泊之处。保罗不愿信徒的“心”(NIV省略 from the mind,这段经文被引用在 BDF211页,用来说明 apo“作为表示分离和疏离”的例子)被摇动。心(nous)代表人的精神面,但这里心被视为理性和整体精神的平衡,而非思考机制。不定过去式不定词(aorist infinitive)表示一种使他们失去平衡的打击。惊慌(throeisthai)转而为现在不定词,表示一直处于不安之中(参可十三7),亦即一种持续性的焦虑。保罗要他们留心,抵挡那突如其来的惊吓和持续不断的不安。

  他举出三种可能的因素。灵(或“先知”,pneuma)是指一种超自然的启示;言语(或“传达”,logos)是指某种口头上的交通,例如训诲;书信可能是指帖撒罗尼迦前书(其中有关主再来的教导曾被误解)或保罗其它已写成的信,或某封冒名的假信。有些注释家认为有冒我名的(译注:NIV译“有冒我们名的”)是单指书信(例如 EGT),但更可能也包含了灵和言语,亦即“也许有人会以为是我们在预言、教导或书信中说过这件事”(GNB)。有冒我名的(hos di hemon)的确相当含混;也许保罗还不是很确定发生在帖撒罗尼迦的是哪一种情况,或觉得没有必要界定得太清楚。但无疑的是,他强烈否认他曾传讲过任何有问题的信息。

    那信息是说主的日子已经来了(译注:中文和合本是“主的日子现在到了”。这里动词 enesteken,常用来指目前的活动,像“这个月”,“今日”(见MM);保罗刻意把它和未来式(罗八35;林前三22)区别。可见当时主明明还未再来(像帖前四1617所描述的那样)。但主的日子是一件复杂的事,包含许多事件。那有问题的信息很可能是告诉人家说,这一连串的事件已开始展开了(或许帖撒罗尼迦的患难被说成是其中之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现在就是那“日子”;令人兴奋的召聚已经很近了。耶稣曾叫人提防类似的风声(可十三7)。──《丁道尔圣经注释》

         谁在说主的日子现在已到了呢?保罗指出三种可能:“灵”、“言语”和“冒我名的书信”。“灵”指从灵界而来的启示,先知预言即其一(帖前五19;林前14章);“言语”指一种教导(帖前四15);第三种很明显是指冒保罗的名写的信。信徒应辨别这些教导是否来自保罗抑他人。也有人主张“冒我名的”一词是对这三种可能性的总描写。保罗要信徒鉴别这些所谓出自保罗的教导是不是他的真教导。

听信了主的日子已到来的话的人难免“动心”(原文指在风浪中飘浮,失去理智与镇静)。“轻易”是说在容易惊慌的人身上很快发生作用。──《启导本圣经注释》

         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帖撒罗尼迦信徒清楚知道耶稣基督再来时会象贼一样忽然临到,但还是被几个人的错误主张动摇了。象这样有关基督再临和末世的问题是所有圣徒最敏感的教义之一,因此如果没有正确而稳固的信仰,就很容易被小小异议所迷惑。特别是生活在末世的信徒,对这些问题的反映尤其敏感,可是事实上谁也不知道耶稣基督再临的日子,这是只有神才知道的奥秘(24:36)。尤其在当今有许多人利用被面纱遮蔽的真理,自称为再临者,越是这种时候,圣徒更应以神的话语装备自己(6:17)抵挡错误的教导(彼前5:8,彼后3:3-17)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2 无论有灵、有言语,有冒我名的书信所指为谁?】

答:这几句话的意思,系指无论是有先知的预言、有一般的谈论、有假借保罗、或他的同工西拉和提摩太之名所寄来的书信而言。关于这「有冒我名的书信」,我们可有三方面的揣测:

①认为保罗确知某人是用了他的名义,而未经许可,写了一封书信给帖撒罗尼迦的教会信徒,提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如此妖言惑众,为教会带来了纷乱不安的现象。

②认为有人是将帖撒罗尼迦前书的词句,断章取义,给以错误的推论,或作不诚实的报导。

③认为可能是有人自言他得了灵语启示,谓主来的日子已经就要开始之说,因此到处宣报,并且自称系又保罗的授意,而用书信借着某种通讯的方式,将此意念传入信徒耳中。

大概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保罗对他们作了恳切的警告和劝勉「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并且教训他们要领受他所口传口,信上写的,都应该坚守才是(帖后二15;参帖后三1417)。——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帖后二2主的日子意义如何?】

答:在圣经中有不少关于描写神日子的事,不过都是前后相关的事迹发生。现就主的日子意义,简述要点如下:

①主的日子(帖后二1-4),有称为「耶和华的日子」(赛十三69;玛一15,二111;亚十四1),「那日子」(帖前五2;帖后二3;玛四1;亚十四6;太廿四22),「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玛四5;珥二31),或「末后的日子」(赛二2;弥四1),这个日子可作两方面的解释:第一,是表示自主耶稣与众圣徒显现,脚踏橄榄山,至一千年完毕,撒旦暂时被释放迷惑列国,围攻圣徒营,至有火从天上降下烧灭了他们为止(徒一9-12;亚十四4;启廿7-10)。第二,是表示自主耶稣在荣耀里降临时起,至地球被火毁灭后的革新时止(太廿五31;彼后三1213;启廿一1)。

②在前后二书中,都是论到基督再来的真理,此真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从天上降临到空中,当时信徒由地上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帖前四16-18;腓三2021)。第二阶段,是主和众圣徒从空中一同降临到大地上为王(帖后一7-10;提前六15;犹14;启十九16,廿4)。因此就大体而言,前书所论乃为临空阶段,后书所论乃为临世阶段,这两个段,都是在主的日子来到时,所要发生的事。——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帖后二2何以有人会冒保罗的名写书信?他们如何冒名?】

    关于此问题,我们可以推测下列各种可能性:

    一、有人果真用保罗的名字由别处写信给帖撒罗尼迦信徒,模仿保罗的口气与语调,特别提及主那稣再来的事,宣传怠工等候主再来的主张,以致引起教会纷乱,有人竟然实行怠工(帖后三章101l节)。

    二、有人在讲道时说,保罗曾写信给他,叫他努力宣传主即将再来之道。

    三、另外有人将帖前书信,断章取义,作错误的宣传,而且说:保罗如此说。

    四、可能有人自称得了什么启示(帖后二章2节),其启示与保罗在帕前所写某一段相同,因此大事宣传,谓感动保罗的灵也感动他获得同样的见解,谓主那稣马上再来,这些人或者用书信方式写给教会。

    五、亦有可能保罗的同工曾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或私人覆述保罗对于那稣再来的启示,但可能过于强调主那稣再来的日子。

    这些人可能有良善的动机,但用了错误的动作,以致引起与效果相反的混乱与不安。

    因此保罗不得不对信徒提出警告说:“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

    但后来又对他们说:“不拘是我们口传的,是信上写的,都要坚守”(帖后二章15节)。意即保罗与西拉、提摩太三人所说所写的,才应该坚信。

    保罗在本书信末了的问安之后,加上一个签名或任何记号,表示是保罗亲手写的信,他的笔迹也值得留意(帖后三章17节),可惜那记号失传,我们无法欣赏。

    保罗对加拉太人写信的时候,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写的字特别大(加六章1l节),表示是他写信的特徽。可能也有人冒保罗的名写信给加拉太信徒亦未可料。因为有人迷惑加拉太信徒(加三章1节),可能也用书信为迷惑的工具。

    主那稣曾警告门徒说:“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太二十四章5节)。

    耶利米书也有一段说到耶和华告诉耶利米,“那些先知托我的名说假豫言”(耶十四章14节)。

    帖撒罗尼迦信徒对于主那稣再来的误会是在“日子”。保罗讲道时可能是说“主的日子快到”,或正如对腓立比的信徒说的“主已经近了”(腓四章5节),“近了”并非“已经到了”。在保罗的思想中,认为“主的日子”是一件大事,其中包括许多事件将要发生。所以在下文详细写出他对主再来前的启示描述,好安慰信徒们的心。――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帖后二3「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

    不法的人将要显露出来,暗示这不法的人在显现之前即已存在(参一7,基督的显现)。但这并非如一些注释家所主张的,意味着它在保罗写这信时即已存在,而是说它的产生和显露不在同一时间罢了。那邪恶的力量已经发动(第7节),但不必然就是不法的人。

    他又叫沈沦之子(JB,“堕落者”);这称呼也曾用在加略人犹大身上(约十七12),就是那个已“往自己的地方去了”的人(徒一25)。──《丁道尔圣经注释》

         「离道反教的事,」这些变节的事并非指着教育、宗教活动、能干的牧师、华丽的礼拜堂、属才智和物质的进步而说的;乃是说到关于信心,和对神大能的承认。目前有些著名的公会倾向所谓高等批评学(其实就是下等的不信),否认神超凡的工作,就如:重生、成圣、祈祷的确实答应、借着圣灵以属神的事启示人等等。── 倪柝声

         保罗教人不可受诱惑,使我们想到主耶稣的教导。当门徒问祂未来的事何时发生,祂的回答是:“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 。信徒可能被诱惑,相信主的日子很快会来到,陷入错觉中,把假冒基督的人当作主基督。保罗清楚指出,主来前有两件事会发生:一是“离道反教”,一是“大罪人”。

“离道反教”所离所反的是神。主告诉门徒,祂来前,世人会背离神,败德坏行,邪恶不法的事大大增加(太二十四12;提后三19);战争频仍,假先知和假教师纷纷出现(太二十三7;可十三22);教会要受到逼害(可十三913)。保罗在信中虽未确切说明这些事,但帖城的信徒必定知道,因为这是主耶稣的指导。“大罪人”是在末日反对神的罪魁祸首,新约有的地方称之为“敌基督”(约壹二18,22;四3;约贰7节)或“兽”(启十三2)。从此处经文看,所描写的显然是一个人,所以别误把他当成撒但或其他超自然之物(参9节)。保罗称他为 “沉沦之子”,一开始就说明他反对神的计划不会成功。──《启导本圣经注释》

         离道反教的事:在“徒21:21”里翻译成“离弃”(forsake),在这里意味着将出现从福音中坠落,以神为敌的恶势力(24:10-12)。大罪人:指在末世出现的敌基督者。沉沦之子:字面意思上是“预定要沉沦的人”之意,与前面的大罪人是同一个人,暗示他的结局将如何。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3 “大罪人”为谁?在保罗时代,他是否暗指某一人或某政权为大罪人?】

    “大罪人”,又称为“沉沦之子”,及“不法之人”(89节)。历代解经家经常摸索,猜测大罪人是谁?在保罗时代,有人猜测是指尼罗王而言,因他逼迫教会,杀人无算。又有人猜想是“安提阿库·以比反斯将军”(ANTIOCHUS·EPIPHANES),此人即但巨以理书十一章2835节所豫言的,他要褒读圣地,除掉献祭。又有人以为是预指该撒“加利古拉”(CALIGULA),即第三朝的罗马皇帝(纪元后3741年)。该皇也企图自称为神,下命叙利亚政府在耶路撒冷圣殿内立他的像给人膜拜,但不久他即被弑。

    后来有人猜想是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腐败教皇,亦有人猜想是回教教主穆罕默德。又有人猜想是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等。

    可是,这些被猜测为“大罪人”已经过去了,基督还未再来。证明这些猜测只是猜测而已,“大罪人”的出现还在将来。或者正如某一派人士认为,“大罪人”并非指某一个人而言,乃是一种“运动”(参二章9节“撒但的运动”一词),这种“大罪人的敌基督运动”,是由尼罗王开始,一直到如今,仍然在每一时代中进行,直到主那稣再来时,这种大罪人的活动则达到最高峰,然后“主那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二章8节)。

    不少解经家相信“大罪人”就是那“敌基督者”或称为“假基督”。“假基督”一词在圣经中并不多见,主那稣曾豫言有“假基督将要起来”(太二十四章24节;可十三章22节),“假基督”一词是多数字PSEUDOCHRISTOI(中el66xptoroc),表示同一时代会有许多假基督出现,或是每一时代都有假基督出现。主那稣所说的假基督与假先知也是要用神迹等来迷惑人,与保罗所说的大罪人的活动相同(帖后二章9节)。

    至于“敌基督”一词,则只有约翰用过,在约翰壹书二章18节,四章3节,约翰贰书7节。“敌基督的”一词原文为ANTICHRISTOS(如入xporoQ,约翰的看法,认为在他那一个时代已经有敌基督的出现,而且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他又说出一个方法来试验敌基督的灵(约壹四章3节),“凡灵不认那稣,就不是出于神,这就是那敌基督的灵”。这种试验的方法,历代的教会都有人应用过来作同样的试验。所谓“不认那稣,即不承认那稣是成了肉身来的”,约翰在写第贰书时复述这件事。约翰所说的敌基督只在信仰方面而不涉及神迹与奇事等活动,而且认为在第1世纪已经出现,与主那稣及保罗所豫言末世要出现的假基督与大罪人是不同的。

    关于假基督的出现,许多讲解启示录的解经家认为就是在启示录十三章1118节的“另一个兽”。该章记载有两个兽,一个是“从海中上来的兽”(1节),海指地中海,这兽有十个冠冕,显然的是一个政治领袖。“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11节),这兽能行奇事,

迷惑住在地上的人,显然是一个宗教领袖。因此有不少解经家强调这些从地中上来的宗教领袖就是假基督。

    不过,主那稣讲得很清楚,“假基督”是多数字,表示不只有一个假基督。我相信主那稣心目中的“假基督”是各国、或说各地皆有的。启示录所说的另一个兽则在欧洲活动,而且在圣经有清楚的记载而已。

    保罗又称这大罪人为“沉沦之子”,这是用希伯来人说话的习惯。正如主那稣责备法利赛人时,说他们勾引一个人入犹太教之后,又使他成为“地狱之子”(太二十三章15节)。主那稣又称卖主的犹大为“灭亡之子”(约十七章12节)。所谓“子”即“人”,但这人是“注定如此”的人,所以“沉沦之子”即注定沉沦的人之意。

    保罗在二章8节又称大罪人为“不法的人”,意即不守律法、行事违法、无法无天的狂徒。――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帖后二38大罪人、沉沦之子、不法的人显露出来是谁?】

答: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又称为不法的人(帖后二89),这大罪人究竟是谁,历代以来,系有不少人的揣测,其说不一。在早期的一班教父们咸认为他是一个敌基督者(参约贰7;约壹二18,四3),会在罗马帝国陷落后而出现。有一些更正教的改革家们,则认为他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腐败的教皇制度,因其独揽基督所有之权柄。有人猜测这敌基督是叙利亚王安提阿库以皮凡尼丝Antiochus Epiphanes,因他曾屠杀犹太人,污秽圣殿,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帖后二4)。有人猜想这是指在保罗时代的罗马尼罗皇而言,因他曾逼迫教会,杀人无数。又有人认为这大罪人是另一个从地上来的兽(启十三11),就是在这末世时代,对神倡导大叛变的宗教首领,为假基督,所谓「沉沦之子」,这是希伯来人说话的语法,意指注定灭亡之子,同样的是用于加略人犹大的身上(约十七12)。所谓「不法的人」,意即指不遵守法律的人,违法犯纪,是照撒旦运动,行各样虚假奇事,为无法无神的狂妄者。总而言之,这大罪人,是在每一时代中出现活动的,但到了末世的时候,要被主耶稣用口中的气()(气、灵,参一三七题),意即耶稣的道,把他灭绝了(帖后二8;参启十九15;参二五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帖后二3~49敌基督的:(1)名字叫大罪人、沉沦之子、不法的人。注意,不是撒但本身,乃是搞撒但运动的人(9);他确实是一个人,不过他自称是神。其他书中称小角或兽。(2)撒但的运动是叫人离道反教(原有背叛、反对等意),敌对基督、反对神。 牛述光

 

【帖后二3~12本文具体谈论了将在末世出现的敌基督<约贰 绪论,敌基督>。敌基督有超群的伪装术,有时扮成圣徒或宗教领袖的样式,甚至自称是耶稣基督。因此圣徒们应培养能够看透他们本质的属灵洞察力和眼光,活在神的话语里,以免被他们的错误教导所迷惑,并且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6:13-18),抵挡它们的势力(彼前5:8,9)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4「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

    译为抵挡的分词,若译为有时也用来形容撒但的“抵挡者”或“魔鬼”也很恰当(例如提前五14NIV“敌人”;译注:中文和合本亦是“敌人”);事实上在希伯来文中,撒但就是魔鬼的意思(参亚三1)。这个用语,强调“不法的人”与其头头的血缘关系。紧接着是另一个分词(原文共享一个冠词)“高抬自己”。除这里外,这个动词(hyperairomai)在新约中,只见于哥林多后书十二7AV两处都译为“高估自己”;译注:中文和合本另一处是“过于自高”)。一切称为神的似乎涵盖广阔,包括了真神和所谓的神;此外,还有一切受人敬拜的(Sebasma 指一切受崇拜的事物,诸如神龛、肖像和祭坛等)。

    有人认为神的殿是指“教会”(参林前三16),但更可能是一个类似耶路撒冷圣殿的地方。──《丁道尔圣经注释》

         古圣说,神圣的奥秘,是神降卑为人;邪恶的奥秘,是人自称为神。是的,基督的原则,是自甘卑微,却被神用右手高举;撒但的原则,是骄傲自高,却被神从天逐下(参腓二6~11;赛十四12~15)。试想,你我现在是活在何种原则之中?──《读经指引》

         “大罪人”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一切称为神和一切受人敬拜的对象,因此不只是一位政、军人物。读本节使我们想到《但以理书》十一36所描写的那王,“自高自大,超过所有的神”,并“攻击万神之神”。保罗说这位未来的敌基督且自称为神,甚至坐在神的殿中,发出亵渎神的话(启十三6)。有的说这殿指的是犹太人在末日会重建的圣殿;也有人说是教会,“大罪人” 是假先知,僭坐在教会里教训人。有的则认为是一种比喻说法,描写敌对神的力量如何僭夺神在世上的地位。不问作何解释,保罗的用意当在说明这罪恶的力量会出现,一心一意要否定神的存在和权能。──《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部分极其明显地表明了在末世出现的敌基督何等骄傲,简直到了极致。他不仅抬高自己置于神的位置,而且还将强行要求人们把自己当作敬拜的对象。这时不信主的人,即世人将受他的迷惑,崇拜敌基督,亵渎神的神性(13:11-18)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5「我还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把这些事告诉你们,你们不记得吗?」

    未完成式(elegon)可以表示曾把这些事告诉你们,或如路瑟福(W. G. Rutherford)所说的,“我常提到这些事”。保罗最初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显然谈论很多主再来的信息,因此他盼望帖撒罗尼迦信徒能明白他所说的。他用第一人称单数,显示他是直觉地回想起上述那些教导。──《丁道尔圣经注释》

 

【帖后二6「现在你们也知那拦阻他的是什么,是叫他到了的时候,才可以显露。」

    现在单单作为一种转折(像徒三17等;译注:中文和合本译出,应该是“现在,弟兄们,我晓得……”)时,并不违反逻辑(BDF44215)),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严格“指涉现在”的时间副词,与到了的时候成一对比。第二种主张或许较具说服力,只是如此一来又出现一个问题,即现在应该修饰知道或拦阻他?在希腊文两者皆可,但以前者较好(布鲁斯则认为 RSV译成“你们知道那现在拦阻他的”是文法错误)。因为他们早已知道,所以保罗认为只要稍加暗示就够了,但也正因如此,他的意思就只能用猜的了。译为那拦阻的原文,是动词 katecho 的中性分词(阳性分词则出现在下一节经文中,“有一个拦阻的”)。这个动词可以表示(a)“持守”(像帖前五21);(b)“拦阻”(像门13;译注:中文和合本是“留下”)和(c)“支配”(当反身动词时)。──《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也知道”可能是保罗曾口头告诉过他们,也可能是他们已有的经历。“大罪人”所以尚未显露,因为有一个拦阻的延宕了他,阻住了他。“到了的时候”指神所指定的时候。──《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的意思是“众所周知,(大罪人)现在被某种力量所捆住。但到了自己的时候必将显露。”(七十士译本)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67那拦阻他的是指什么?】

    答:保罗说:「现在你们也知道那拦阻他的是什么,是叫他到了时候才可以显露。」(帖后二6)。这个拦阻的力量,在早期的教父们,普遍的认为是指着罗马帝国说的,如以教皇为具体的代表,那也可以视为一种人的权柄力量。保罗在此认为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已经晓得那拦阻他的是什么,所以写书信时故意含糊其词,因为在文字上不便明指罗马帝国的力量,以免再受别人的控诉,而引起意外的困扰(参徒十七67);且因惟恐这封信会落在敌人手中,所以他是有难言之隐。当时执政权的罗马皇帝是革老丢Claudius(主后四十一至五十四年,徒十一28),他的继承人罗尼Nero,时尚年幼。保罗想到只因革老丢在位之日,那迫害教会之事仍难发生,等到革老丢死了以后,就是那拦阻的被除去(帖后二8),于是反对基督教逼迫信徒的事,便任其所为,肆无忌惮了。惟保罗因有罗马的国籍,屡次帝国许多官长保护(参徒廿二25-29及其他各章)。关于这位拦阻者,另外有人认为是指仍然继续存在的犹太国与犹太教,只要等到犹太国与耶路撒冷,在外邦人手中被毁灭之时,犹太教也被消灭,就是拦阻者被除去,而为基督教的勃兴,对于崇拜罗马教皇发生冲突,那时候,则不法的罗马帝国,就大事逼迫教会的基督徒了。此外又有一种不合理的看法,认为那拦阻他的(帖后二6),乃指圣灵而言;与「现在有一个拦阻的」(帖后二7),乃指教会说的,即指圣引导教会的发展,直存到基督再来的日子,教会被提,那时不法的人出现后,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参三三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帖后二7「因为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只是现在有一个拦阻的,等到那拦阻的被除去,」

    “不法的人”特有的工作,就是和属神的敌对,保罗认定此一邪恶已经在这世上发动(参约壹二18);但这事要直到那拦阻的力量被除去,才会达到顶点。mysterionRSV,“奥秘”)译为隐意;它不是指某种难以理解的奥秘,而是一种我们永远也无法揭露的秘密。在新约中,奥秘常指现在已显明的(可四11;罗十六25;西一26);像“信心的奥秘”(提前三9RSV,译注:中文和合本是“真道的奥秘”)和“敬虔的奥秘”(参提前三16)等,都是颇有意思的用法。这个字在这里是强调语,意思是“显露,而非出现,因为虽然隐而未现,事实上那恶者已在工作了”(赖富特)。──《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指不法的事早已开始了。“隐意”表示有些东西是人不能察觉的,但神会将之揭露。不法的隐意就是产生罪恶的力量,是隐藏和难以捉摸的。文明社会透过法律、教育、科学和理性,外表上仍规规矩矩。虽然我们会对人的罪行感到震惊,但是社会还未曾到完全无法无天的地步。当约束的力量消失(“那拦阻的被除去”),这个情况就会出现。──《灵修版圣经》

         “隐意”原文与“奥秘”为一字,本指神过去隐藏现在让属神的人知道的事,多与神救赎的计划有关(可四11;罗十一25;林前四1;西一26等)。但此处指的是隐藏的不法活动,人可以认识但隐而未现。这“大罪人”出现前,有不法的活动为先导。敌挡神的工作已在暗中进行一直到今天。不法的事变本加厉,见不得光的行径侵蚀社会每一部门,直到大罪人显露,地上的不法也达高潮。

这“拦阻的“是谁呢?既然所拦阻的是邪恶的力量,这拦阻者必是正直的力量。历来解经家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答案,例如罗马帝国(因为帝国是维持当日社会秩序的力量),其他维持世界法治的体制;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保罗和其他传道人所传扬的福音;以及圣灵;教会;还有神自己。

主张这拦阻者是教会的说,因为充满教会的圣灵有属灵的权能可以和这不法的人对抗,而教会又是基督的身体,与敌基督对立。这拦阻的力量自使徒时代即已存在,教会正符合这条件。

另一也许比较接近的解释,是说神等到今天传福音和听信福音的机会已到达他所定的日期,会要负责拦阻那“大罪人”的使者撤出,让那反叛神的人显露。这大罪人不法的罪行早已在世界上活动,现在公开出现,世界的终局到来。──《启导本圣经注释》

         有一个拦阻的:有指撒但、罗马帝国、教会等各种观点,但在此视为神之圣灵的观点最恰当。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8「那时这不法的人必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

    那时(tote)指出,在拦阻的力量被除去后,这些事将会马上发生。当然,这里不法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这已是第三次说他要显露,且有点强调其超自然的一面。

    这整段经文,标示出神无可置疑的主权;因此那不法的人在显露后,自然是紧跟着毁灭(参赛十一34)。较好的古抄本用“杀掉”(anelei,参 RSV)而不用“消灭”(analosei,参 AV),但两者的差别不大。口中的气(新约中只此一处;参诗卅三6)显示不法的人再可怕,也无法在主面前站立片刻,甚至不必战斗,只要神的一口气(“话”,加尔文)就够了(参启十九21)。

  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是一对等的思想;就主而言,甚至只要显现祂自己,就是对敌人致命的一击。译为废掉的 katargesei(新约中这个动词出现二十七次,其中保罗占了二十五次),本意是“使无用”,进而“使无效”。这不是说不法的人要被变成乌有,而是要完全没有力量。译为荣光的 epiphaneia 意思和降临(parousia)很相似;它在新约中,另有五次也确实都指主的降临,其中一次是第一次显现(提后一10),另外四次是第二次显现(提前六14;提后四18;多二13)。之所以这么译,是因为它显然含有荣光的意义(参 Rutherford,“祂显现的荣光”;腓立斯,“降临的光辉”)。──《丁道尔圣经注释》

         对于邪恶和不法的大罪人,主耶稣乃是『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显现(原文)废掉他』。同样的,今天在教会中要对付所有的邪恶和不法,惟一的利器,乃是基督复活的生命,(主口中的气,就是祂复活的生命,参约二十22)和祂荣耀的显现。但愿我们停下所有的方法,弃绝一切的手腕,而让复活的生命更有地位,让基督的荣耀更明亮的显在我们中间,就必吞灭一切的死亡,消解所有的难处。──《读经指引》

         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清晰地描述了敌基督的结局(20)。在主再临之前,敌基督获得对这世界的统治权,从而逼迫、迷惑圣徒,抵挡神,对不信主的人强调崇拜撒但的思想,但在主再临的日子,撒但和跟从他的势力将遭惨败,必然坠落在永远的刑罚里(20:10-15)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8 9这不法的人有撒但在后支撑,能行各种神迹奇事,但都是虚假的(参太二十四24)。主基督很容易便把他消灭了(参但十一45;启十九20)。“口中的气”指主的大能(出十五8;伯四9),也可指主说的话。天地因祂一句话而立,仇敌也可因他一句话而被废掉。──《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后二9「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

    正如主要再来,不法的人也要来。许多早期的注释家已指出,“不法的人”处处仿冒基督;他靠撒但的能力行动,正如基督之于父神;他也像主一样,行各样的异能神迹。运动(energeia)不光指能力;它更是行动中的能力;那时不法的人将使撒但的能力具体化。

  这节经文后半段有点难解。新国际本英文圣经中,虚假(pseudos,“欺瞒的”)是形容异能 、神迹及奇事三者;修正标准英文译本圣经的“一切异能和假装的神迹奇事”,只修饰后两者;而新美国标准英文圣经(NASB)则翻译成“一切异能、神迹,和虚假的奇事”,单单形容奇事(译注:中文和合本亦同)。其中似乎以第一种较为正确,即三者都是一切和虚假所形容的对象。这三种事都是不可思议的奇迹:第一种,是指那在他们之中运作的能力;第二种是,指他们那看似意味深长的特征(他们行那超乎自己所能的事);第三种,大意是说他们所行的是令人难以解释的奇异事物。保罗说,这三者尽都虚假。修正标准英文译本圣经译为“假冒的”,并不正确;保罗认定这些奇迹都是真的,它们之所以成为虚谎,是其源头和目的使然。──《丁道尔圣经注释》

 

【帖后二9~10具体讲述了那在末世出现的,即敌基督的具体活动,与出现在启13章中的假先知的活动相呼应。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10「并且在那沉沦的人身上,行各样出于不义的诡诈,因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

“不法的人”将以诡诈(正确地说是“各样出于不义的诡诈”,adikia)的手段进行活动,不义是其特征(adika 是最广义的不义,涵盖所有形式的罪恶);但这种诡诈只对那沉沦的人(参林前一18)有效。这里用现在式更加显得生动,可以说保罗是眼睁睁看着这整个过程在进行。

这些人沉沦,理由是他们拒绝去爱真理,更确切地说,是“他们不领受真理之爱”(译注:中文和合本为“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动词“领受”有欢迎之意(见帖前二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27,Name=4 傳道人的信息(二13}),而此等人不欢迎福音。“真理之爱”颇不寻常(希腊文圣经中只此一处),它被放在强调语的位置。我们不应认为真理是指一抽象的道德属性,而是指“福音的真理”(加二14)、“福音真理的道”(西一5)以及紧紧接连于耶稣的真理(约十四6;弗四21),这真理由神揭示且来自于神(参罗一25;译注:中文和合本是“真实”)。接受此真理便得救赎(正如这节经文最后所说的);这些人对神的道有些认识,却不去拥有它,他们不欢迎,也不爱神的道,尽管这真理是他们得救的唯一方法。加尔文指出,那些沉沦的人“罪有应得,甚至应得到他们自己所选择的死亡”。──《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法之人行异能神迹的目的,在引诱故意不信神的人拒绝听信福音,不接受主基督为救主(参约十四6;加二5;弗一13;四21)。──《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后二11「故此,神就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叫他们信从虚谎,」

    保罗明白,在拒绝福音而去信从虚谎的整个过程中,有神在掌管。故此引我们再回顾上一节说到的,某些罪人拒绝领受真理之爱。这些人注定要越陷越深。保罗这里稍微强调了神这个字,表示接下去所说的事,不是出于偶然或自然律的运作,而是神的作为。关系到未来之事的现在式(给),是先知式的现在式,表现出一种更为确信的语气。energeian planes(一个强有力的错觉)不容易翻译(译注:中文和合本是“一个生发错误的心”)。从第9节我们知道 energeia 是运作的能力,因此这里不只是意味着姑息坏事,更是积极为恶。当人们以拒绝善开头,将以助长恶结束。

    这事的结局是他们信从虚谎。虚谎与前一节的真理对立;它表示撒但想让人相信的东西,特别是指“不法的人”;那是特定的虚谎(the lie;参罗一25)。拒绝神福音的人,终必以罪恶为真实的。为此,神利用撒但作为惩罚他们的工具。这不是神和撒但之间的竞技,好像神只比撒但强了一点点;而是神的主权遍及一切,甚至利用(撒但和人的)恶来达成祂的旨意。──《丁道尔圣经注释》

         「生发错误的心,」心错了,就甚么都错了;信也错了,不信也错了(11~12);爱也错了,不爱也错了(1012)。是心眼瞎了,没有办法,不能得救。 牛述光

         神的一个实行祂旨意的方法,是任凭罪人去犯罪。这是罪人喜爱不义,拒不接受真理的结果。他受的刑罚是不能接受真理。保罗指出这些注定要沉沦的人不要真理,神就给他们一个信从虚谎的心,最后被定罪(12节),神的这种刑罚原则可参《撒下》二十四1;《王上》二十二23;《代上》二十一1;《以西结书》十四9及《罗马书》一2425──《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后二11神若将一切说谎言的都赶人硫磺的火湖里(启二十一8),那么,他怎会将说谎的灵置于亚哈王众先知的口中(王上二十三23);在末日他又为什么会叫人类信从虚谎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可在帖后二910找到。这两节经文谈及那「不法的人」(就是敌基督)「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并且在那沉沦的人身上,行各样出于不义的诡诈,因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换言之,是撒但唆摆人撒谎,撒但就是那谎言的王;人若自愿拒绝真理,却喜爱虚谎之言,神就任他们受撒但欺哄了。罪人果真喜爱不义,神也就不保证将他们的错失罪过转化为有益人类的事物。神根本无须负这个责任。

    亚哈上基列的拉未与亚兰人交战,他的众先知预言亚哈必获胜,结果亚哈阵亡。这次事件也可套用上述理由解释。亚哈拒绝神,甚至不愿听神的真理,他专凭己意行事,大大违反了神的道德律。因此,亚哈当然不蒙神带领,却自愿上基列的拉末送死。亚哈已经恶贯满盈了,他夺去拿伯的葡萄园,拿伯遭诬告而被石头打死,亚哈必须为自己的满身罪孽付代价。诚如先知米该雅在约沙法王面前所言,神和众天使商议的结果,就是派谎言之灵引诱亚哈上战场,亚哈阵亡,为自己的罪付了代价(王上二十二18-23)。

    神容许谎言,甚至运用谎言,也只显出道德律的存在罢了。人若拒绝真理的神,必落入拜偶像的圈套里;人若排斥真理,必自食处谎的苦果。──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帖后二11~12本文叙述了神之所以任凭不信主的人排斥基督和膜拜偶像的理由。世人认为自己是按着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行动,但本文明确表明,即使是这世上的恶势力(撒但的势力),神都把他们放在自己的主权之下,并掌管他们的活动(撒下24:1;王上219-23)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12「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

    使(hina)……都被定罪(NASB用“被审判”,使我们注意到其中含有公义);神在他们接受这虚谎时,定他们的罪。他们认为所接受的就是一切(罪人所见,无法超越他们所陷溺其中的罪),但绝非如此,在神的旨意中,它必导致被定罪。

  那些被定罪者不信真理。保罗常用“信”这个动词,但这里的文法结构(用人称与格),在保罗的书信中除了引语外,只见于另外两处(提后一12;多三8)。保罗比较喜欢能表达“使其信靠”之意的文法结构,而这里只表示相信。这些人不仅不欢迎福音,甚至不接受(“信”)神的真理为真。

  更甚的是:他们喜爱不义;这是人拒绝神所赐的光和背离真理后,所落入的一种光景。它必然会有影响;他们变成热衷于追求污秽低下,以至于到了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远远偏离他们受造的真正目的(简短要道问答  The Shorter Catechism  界定为“荣耀神,永远喜爱祂”),不喜爱神,只喜爱罪。对他们而言,恶变成善。──《丁道尔圣经注释》

         被定罪的责任应由人来担负,因为他们不信真理,反喜爱不义。罪的一个倾向就是喜欢做不义的事,坚持犯罪,愿意错误到底。神不愿人因犯罪而灭亡,人类若能看清罪恶在世上扩展必引向受神审判的终局,应该可以及时悔悟,生命仍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与其专注世界的终局何时到来,何如关心今天世人道德与灵性的景况,在救恩时代仍未过去之时,把握机会归向真神。──《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后二13「主所爱的弟兄们哪,我们本该常为你们感谢神,因为他从起初拣选了你们,叫你们因信真道,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

    这里拣选(heilato)不是个常用字;它在新约其它地方都未曾表示这种意义(虽然七十士译本的申廿六18用来指拣选以色列人,在申七67和十15也用到其复合字)。有好几个字被用来表示拣选,可见拣选是多方面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从起初就被拣选,范莱及其它学者认为,是福音开始在帖撒罗尼迦传讲之时。保罗在别处未曾有过这种精确的描述,而其它新约作者则用它来表示万物的起初(例如太十九4;约壹二13);况且拣选是在创世之前的观念,在保罗书信中也不陌生(参弗一4)。因此这里我们应如此解释较恰当(参 NEB,“从时间的开头”)。有些古抄本写成“初结的果子”(即 aparchen 而非 aparches),莫法特、怀特里和现代英文译本圣经等都接受这种读法;但证据有利于从起初。

  拣选是为了“能以得救”;另一方面,它更进一步被界定为因信真道,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后者告诉我们,整个人分别为圣来服事神,而这只有倚靠圣灵的能力(参帖前一5;彼前一2)才能达成;前者则较关心,信心对福音的回应(真道意义和1012节的真理相同)。这种组合,显示了圣灵的主要功能,也指出了响应的必要性。──《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能相信福音的真道,能得着圣灵的感动,而叫我们成圣得救,都是根据神在创世以前那爱的拣选。我们实在该为此恭敬的说,『感谢神』!──《读经指引》

         看一3注。参《帖前》一2及二13──《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后二13祂从起初拣选了你们是指何时候?】

答: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这「从起初」三字的意思,乃表示神的拣选,是从创立世界以前,从永远里开始的(参二七七题)。或者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起初」,是意指他在帖撒罗尼迦最初传福音的时候而言(参腓四15)。关于这「从起初」一词之原文字是()(( )离,( )始),意思是初熟之果,初获之物,或初信主者,在圣经别处经节,多译成初熟的果子Firstfruit(林前十五2023;罗十六5;雅一18;启十四4;参二二八题)。在此处如果也译为「初熟的果子」,则本节之意思将显为犹太人的思想,是以「以色列人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参雅一18,本书所写对象是为犹太人)。这种语句,转用于基督徒身上,则暗指犹太籍的信徒,为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时,所得之初熟的果子;但我们认为仍以「从起初」这种译法,其所表示的时候意义为合宜。——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帖后二13~14保罗在前面提及属撒但的大敌,即敌基督者的灭亡,在此劝勉帖撒罗尼迦信徒向拣选我们成为他百姓的神献上感谢。通过这些事实我们可以领悟到,当今的信徒即使面临审判之日也不必害怕,反而应热切盼望将临到信徒身上的救恩,竭力追求圣洁的生活,勇敢地呼求“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220)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14「神藉我们所传的福音召你们到这地步,好得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荣光。」

    得着荣光,并非只是得救(13节)的附加物,而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着的意义见 peripoiesis(帖前五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C 白晝之子(五411}。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荣光贯穿整个福音;当人们接受福音,他们也得着基督的荣光(参约十七22;罗八17)。这荣光现已彰显了一部分(约一14,十三31),以后必要完全显现(见一10及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2,Name=B 神的審判(一610})。──《丁道尔圣经注释》

         主再来时,我们就要『得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荣耀(原文)』。这个后果,乃是因着神藉祂仆人传福音给我们而有的。因此我们也当赶快传福音给别人,叫他们到主再来时,不致离开主的荣耀,反能和我们一同得享主的荣耀(参一9)。──《读经指引》

         “主耶稣基督的荣光”即基督的荣耀。──《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后二15「所以弟兄们,你们要站立得稳,凡所领受的教训,不拘是我们口传的,是信上写的,都要坚守。」

    因为神清楚地把你们纳入祂伟大的旨意中,且使撒但和不法的人也不能阻挡这计划,所以(ara oun,见帖前五6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C 白晝之子(五411}),弟兄们(注意在这严肃劝戒中所流露的感性),你们要站立得稳,不要害怕敌多势众,也不要因无法确知末世的光景而动摇。保罗以福音中那众所周知的真理,来护卫帖撒罗尼迦信徒,免得他们被打败。

  paradoseis 译为教训,但更好的译法是薪传NASBNEBJB等),可以使人注意福音渊源的本质(参林前十一23,十五3)。它代表所有基督教教训,包括口传和文字。基本上它是经过许多人传递下来的,而且最初是来自于神;paradosis 的卓越意义……是来自一种,外在于教师本身的权威(赖富特)。米利庚指出这个字曾被用在一碑文中,上刻有珠宝列表和财产目录……所有列出的东西都已让渡’”。这是说明福音并非源自于人(帖前二13等经文所坚决主张的)的另一种方式;传道人绝不随意以自己的想法,去替代那所领受的。薪传是靠口传的和我们(hemon)信上写的(或许是帖撒罗尼迦前书)。神的话语不管用什么方式传达都是权威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口传”的原文可直译为“传统”,指在新约教会中流传的纯正教训,可以是口传或笔录(林前十一2 ;十五3;加一11;西二68;帖前二13)。在新约启示尚未完成阶段,这些口头传述的教训在教会中地位重要。今天,神的启示已完满地记载于写成的圣经中,信徒毋须再寻求圣经以外的信仰传统。──《启导本圣经注释》

         教训:通常指从摩西时代开始传下来的犹太人传统的律法,但在此意味着借着耶稣基督宣告,被使徒们继承(3:6,7)的福音(28:20;林前11:23;15:3)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16「但愿我们主耶稣基督和那爱我们、开恩将永远的安慰并美好的盼望赐给我们的父神,」

    他把我们主耶稣基督摆在我们的父神之前,或许是因为,前面的经文主要是谈到主耶稣。通常保罗是先提到父,但有时顺序也会更换,特别是说到大家所熟知的恩惠时(林后十三14;参加一1)。主耶稣紧紧跟父神连在一起,且偶而被置于首位,是保罗提到耶稣时的主要方式。他显然没将主耶稣和父神严格区分,这可从下一节经文中的安慰坚固两个动词都用单数看出来。保罗视父和子是一体的(见帖前三11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5,Name=F 保羅的禱告(三1113})。在我们的父神后的两个分词(爱和赐;译注:中文和合本在我们的父神之前),只用同一个冠词;它们可能单单指父神,虽然文法上也有可能是指主耶稣。两个分词都是不定过去式,前者似乎着重于在髑髅地所彰显出来的爱,而后者是指神最初的恩赐。永远的安慰强调,神的上好恩赐是持续不断的,不为任何现今或未来的事物所动摇。美好的盼望延续前面末世论的特色。盼望在当时的各种宗教中,很少能占一席之地,但却回荡在整部新约中;它远非今天常被视为盼望的肤浅的乐观主义。新约论到盼望,是带着确信的语气,因它是根基于神的本质之中,且建立在神的应许之上。盼望在这里,是祂恩惠(见帖前一1注释{\LinkToBook:TopicID=119,Name=Ⅰ 問候(一1};译注:中文和合本是开恩)的赐予,以神的恩惠为基础的盼望绝不会落空(参罗五5)。它是美好的盼望,不只是此时此地如此,而是直到永远。──《丁道尔圣经注释》

         但愿我们主耶稣基督和……我们的父神:不同于帖前3:11,将神放在基督后面,这是为了表明圣父与圣子不可分隔的基督论,并且为了特别强调关乎基督救赎事工的职分。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后二1617看《帖前》三1113写在信末的同样的祷告。“安慰”与“坚固”的是信徒的内心,使行为和言语都能得到主赐的力量,表现出美好的属灵质量 ──《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后二17「安慰你们的心,并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坚固你们。」

一切善行善言包括一切大小事情。基督徒必须孜孜不倦,正如巴克莱所言,基督徒不是被呼召来睡觉做梦,而是来争战……。他不但被呼召进入最伟大的恩典中,也要去从事世上最伟大的任务。心指内在的深处;保罗祈祷,信徒们能从内心深处被坚固。──《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