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路加福音第五章拾穗

 

【路五1革尼撒勒湖即加利利海,又稱提比哩亞海(約六1;二十一1)。湖畔有革尼撒勒城。革尼撒勒原名基尼烈湖(民三十四11)。──《啟導本聖經註釋》

         革尼撒勒湖邊: 加利利海的別稱,其他別稱在舊約時代為“基尼烈湖”(34:11;11:2),新約時代為“基尼烈湖”、“提比哩亞海”(21:1)。這海呈豎琴(harp),周邊有高山圍繞,海中央偶而也出現旋風現象(4:35-37)。察看聖經歷史,這海可稱為耶穌事工的中心地,是耶穌呼召門徒的地方,也是行五餅二魚神跡的地方<13:27,加利利海>。 ──《聖經精讀本》

 

【路五1~11耶穌在加利利河邊首次呼召門徒的場面,符類福音都有記載(4:18-22;1:16-20),但在細節上,本書與其他福音書有相當的區別,見以下圖表。

         儘管有這些差異,但沒有理由說,作者是出於不同的傳承。相反可以理解這些差異:①符類福音並沒有按照嚴密的時間順序記錄耶穌的行跡。不同作者為了強調某個事件所要表達的意義,不是根據時間順序,而是根據需要重新編排了所發生的事件(3:18-20;4:23-30)。所以路加和馬太,馬可在記錄順序上有差異。②符類福音記載耶穌的同一事件,內容上也存在差異。這是因為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或強調的主題各不相同。關於這點,已在耶穌降生的紀事中分析過(2:1-20)。因此可以理解路加和馬太、馬可在細節上的差異。路加執意記載這一事件的原因可能是為了:①明確耶穌才是掌管彼得和眾靈魂的主權者;②之後出現的麻瘋病人和癱子(12-16)、馬太(27-39)等都是這世上受排擠的人,表明耶穌是帶來真自由的救世主——彌賽亞(7:18-23)。 ──《聖經精讀本》

 

 

【路五3加利利海的船一般都無篷,長七至十公尺。用這種船來講道,可以避開人群的擁擠,也可以讓更多的人聽見。──《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4~8根本沒有捕魚經驗的木匠之子耶穌,命令加利利海邊土生土長、以捕魚為生、整夜勞碌卻連魚影都沒見著的彼得再次撒網,無論是誰,在這種境況下都難以順服這個命令。但當彼得依從耶穌的話下網時:①他得到了很多魚,甚至網幾乎要撕裂;②得到屬靈的祝福。在人看來,絕對不可能、不合理的事,在神看來,是定意祝福、正常不過的事。正如神所說(3:16),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無論是誰,只要接待他就得永生。雖然人的理性思考不能解釋神的話語,但當以“阿們”接受時,神將賜給我們(3:35,36)永遠的生命。 ──《聖經精讀本》

 

【路五610這時的彼得仍心存疑惑,他帶著嘗試的心態“依從”耶穌的話。可是發現聽主的話所收的效果,他懷疑的不再是耶穌而是他自己(8節)。耶穌悅納憂傷痛悔的心,召他同工,一道“得人”。

“西門”是彼得的原名(五3),是舊約西緬一名的縮寫。彼得是耶穌後來給他取的名字,意思是“小石”(太十六1718,參《彼後》一1)。──《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8西門彼得看見……我是個罪人: 在此認識到:①在神的大能和神跡面前,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本相;②如此的境況,只有悔改認罪才是得救的道路。 ──《聖經精讀本》

 

【路五10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這個“得”字,在希臘文中是一個很特殊的動詞。在新約裡它只另外出現過一次,就是保羅寫的提摩太后書2章,他說:主的僕人不可爭兢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擄去的可以醒悟。

保羅所用“擄去”一詞的原文和路加這裡所用的“得”,是同一個字。至少讓我們看見了這個字在新約中的兩處用法。一處是主說到彼得要“得”人,一處是說到那些被魔鬼“擄”去的人。

“從今以後”也是一個偉大的詞。它割斷了過去,改變了一切。──《摩根解經叢書》

         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這就是神呼召卑賤的漁夫——彼得的目的。今天神仍然不斷地呼召信徒,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因此我們要棄掉只為自已而活的生活樣式(11),努力把人引到神面前。──《聖經精讀本》

 

【路五12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裡,有人滿身長了大麻瘋,看見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主若肯”這個句子啟示了一個卓越的事實,就是這個人站在主面前的時候,雖然他渴望得潔淨,他也確信祂能夠潔淨他,但他將“主若肯”這句話,當作他祈求的先決條件。我們在一切的禱告中,也應該把這句話當怍先決條件。──《摩根解經叢書》

         當日社會視大痳瘋為不潔的病,患者必須遠離人群而居,在路上遇見人要遠遠大聲呼喊“不潔淨,不潔淨 ”,警告人避開。──《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12~16符類福音都記錄了耶穌醫治癱子的事件(8:2-4;1:40-45),請參照太8:2-4的註解。 ──《聖經精讀本》

 

【路五12~26耶穌醫治麻瘋病人和癱子的記載。路加不斷談論耶穌醫病的能力,可能是為了向收信人提阿非羅證明耶穌的神性(1:4)。 ──《聖經精讀本》

 

【路五13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麻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

    在耶穌的行動和祂說的話之間,有一個分詞,(中文聖經的翻譯無法看出來,譯注。)表示祂的行動和說話是同時發生的。──《摩根解經叢書》

 

【路五14見《馬可》一44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15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

    “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前面我們曾經提起過,同樣譯成“名聲”的,有三個不同的原文,第一個希臘文是pheme,意思是“傳聞”。第二個字是echos,意思是“大喧嗓”。第三個字是logos,意思是不只傳聞,不只在眾人中有大喧噪,而是在理智上有所瞭解和認識。這裡路加用的是第三個字。──《摩根解經叢書》

 

【路五16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這裡的“禱告”一詞,不僅指祈求,它本身還有崇拜的含義。祂離開了眾人,去與神交通。──《摩根解經叢書》

         《路加》記載耶穌的禱告生活特別多:三21;五16;六12;九18,2829;十21;十一1;二十二3946;二十三34,46。耶穌每逢面對重大決定都退到安靜的地方單獨禱告,向父神領受力量,例如揀選十二使徒(六12),登山變像(九28),在客西馬尼園裡(二十二3944)。──《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17教法師是對舊約聖經有解釋權威的人。──《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17~26記錄耶穌醫治癱子的事蹟。可看到兩點:①神贊許幫助苦難者的行為(雅五16);②耶穌稱自己為人子(24)。馬太和馬可也記載此事(9:1-8;2:1-12)。 ──《聖經精讀本》

 

【路五20耶穌說癱子的罪赦了,讓我們看見疾病與罪之間的相屬關係。祂治病是為了對付罪(約五14)。疾病可以導致死亡,治病是對死亡權勢短暫的驅除,把人從罪的看得見的影響中搭救出來。參《羅馬書》六23;《林前》十一29. ──《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24耶穌喜歡自稱為“人子”,而不用常為人誤解的“彌賽亞”。祂用“人子”說明自己就是《但以理書》七13 所預告的那位有永遠權柄的人子;同時指出祂奉差來世間的任務是要為人的救贖受苦犧牲。關於“人子”,參《馬太》八20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人子: 這個詞在福音書出現90餘次,本書就占26,可見“人子”概念是本書的核心思想。除約12:34別人用此詞外,都是耶穌使用“人子”這一稱呼用作自稱(6:5,22;11:30;8:20;14:41;3:13)。人子的希臘語字面意思是“人的子”。耶穌自稱“人子”具有特別的意義:①與基督的道成肉身有關。耶穌對尼哥底母說“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3:13)。這句話意味著,他就是神,而且以人的形象從天上來到世上;②意味著耶穌是彌賽亞。但以理在異象中看到的“人子”(7:13)也支持這一觀點。當大祭司問他“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③作為人子,耶穌要得末世的榮耀,首先必須在世上承受各種苦難並要受死。這就是神差獨生子到世上的旨意(22:42)。所以耶穌作為神的兒子,儘管能指揮天使(26:53),卻忍耐來自人的各種侮辱和苦難(4:29;11:53,54;20:20;22:63-65;23:11)。 ──《聖經精讀本》

 

【路五26眾人都驚奇,也歸榮耀與 神,並且滿心懼怕,說:“我們今日看見非常的事了。”

    “眾人”可以包括那些律法師,和一切聽見的百姓。  

    希臘文“非常的事”(paradoxia)是由“反”(para)和“觀念”(doxa)兩字構成的,意即不是人的觀念所能瞭解的。這些人說,我們看見了無法瞭解的事。因此他們為這些事歸榮耀與神,並且滿心懼怕。──《摩根解經叢書》

 

【路五27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

    “你跟從我來。”祂的意思是,加入我這一行吧!和我一起走吧!祂要求完全的順服,但也是在彼此有親密交往之下的順服。來和我一起走吧,走我所行的道路,作我的朋友,作我的同伴。──《摩根解經叢書》

         耶穌呼召稅吏一事讓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十分不滿:祂不應該和他們看不起的人結交,更不應該“又吃又喝”。但耶穌告訴他們,祂正是為他們看不起的“罪人”而來,祂帶來了新秩序,與舊的當然不相稱(36節)。──《啟導本聖經註釋》

利未別名馬太,是迦百農稅站的收稅官,後來作了主的門徒,為十二使徒之一。因為稅吏替羅馬政府徵稅,所以為猶太人不齒。──《啟導本聖經註釋》

         稅吏: 迦百農的羅馬稅吏。因迦百農是極重要的城市,羅馬軍隊駐紮在此(7:1-10;8:5-8)。它北面是敘利亞,南面是通向猶大和埃及的路口,因此稅關設立在此。馬太是這裡的稅吏。當時羅馬政府為了向猶太人徵收人頭稅(22:15-22)、土地稅和通行稅等,派檢察官(censor)到各地方,他們收取相應的轉讓費,以委託的方式把徵稅權轉讓給猶太高層人士。這些猶太人,為了有效地執行這一職責,就雇用稅收員——稅吏。這些稅吏分為兩種:①在稅關作事,徵收通行稅等間接稅;②挨家挨戶收取人頭稅等直接稅。在猶太人眼裡,他們是:①統治猶太人的羅馬政府的走狗;②對自己的同胞,不論貧富都榨取過多的稅金,把餘額納入私囊。 ──《聖經精讀本》

 

【路五27~39記載耶穌呼召稅吏馬太,並提出關於禁食的問題(9:9-17;2:13-22)。在猶太人眼中馬太是個罪人,竟然被耶穌召為十二門徒之一,預表神呼召本是罪人的我們成為聖徒。詳細的內容和禁食的爭論,請參照太9:9-17。 ──《聖經精讀本》

 

【路五28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撇下”這個詞,舊有的翻譯可能更簡單、準確,那就是“他就離開所有的。”耶穌給他的,是一個突然的呼召,他就以一個立刻的行動相回應。──《摩根解經叢書》

 

【路五30“罪人”為當時法利賽人用的特別稱呼,指那些不遵照法利賽人禮儀規範生活的人。──《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33律法只規定猶太人在贖罪日那天禁食(利十六章)。法利賽人卻實行時常禁食(十八12)。施洗約翰的門徒也效法他們。耶穌並不反對禁食,還說門徒將來會禁食(35節),可是應該做得正確(太六1618),要有內心的真正虔誠。──《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五35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

    這裡“離開”的動詞,在希臘文聖經中有“被暴力奪去”的意思。那時祂尚未告訴他們有關十字架的事,但祂用這個動詞暗示了將來要有暴力臨到祂。那時,人們才需要禁食。那日子確實來了,他們也確實禁食了。祂的話是指當地,當時的事,不能應用在我們身上。為甚麼?因為祂現今與我們同在,祂不會再被奪去。那句話只適用於祂被釘十字架和祂復活之間的幾天,頂多延至祂復活到五旬節之間的那段時期。當祂借著聖靈降臨,與他們同住的時候,他們就不需要禁食了。祂的回答是針對當時的事實。你們批評我的門徒生活安逸、喜樂,他們是應當如此,因我與他們同在;但有一天新郎要被人奪去,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摩根解經叢書》

 

【路五36~38“新衣服”和“新酒”指耶穌基督的教導。“舊衣服”和“舊皮袋”指猶太人視而不見律法本質只在形式上遵守的律法。“舊皮袋”是希伯來人非常熟悉的比喻。當時,人們把動物皮作成皮袋,用來保管各種液體。皮袋的製作如下:殺動物,切斷頭部和腳部,剝皮,將有毛的那面向外。除了頸部,縫合所有的孔洞,除去皮上的油脂,經過一定時期的處理,便可以使用。至今巴勒斯坦、歐洲、南美洲仍然使用這樣的皮袋。舊皮袋失去彈性,放入發酵性強的新酒,就會無法撐開而破裂。耶穌的比喻是為了教導大家,猶太教的形式主義、假冒為善和宗教體系容納不下充滿生命力的福音。 ──《聖經精讀本》

 

【路五37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

    新酒是指祂國度的新酒,是沒有發酵的純酒。祂說,你不能把這酒放入舊瓶中,因瓶裡有殘餘的發酵過的酒液。你如果把國度中尚未發酵的酒放入舊瓶子裡,它就會發酵,把瓶子炸裂,瓶子和酒就都失喪了。──《摩根解經叢書》

 

【路五39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

    這是對那些人的一種諷刺性的責備。你們以舊有的為滿足;你們一直喝陳酒,並且喝得酩酊大醉。你們說,還是舊的最好。這就是他們釘祂十字架的原因。──《摩根解經叢書》

         36-38節的觀點不同,間接斥責猶太人執迷於猶太教而排斥耶穌基督的新教訓。當然,相比新葡萄酒,人們更喜歡陳葡萄酒,這是人之常情。但明白了舊習慣有弊處,就應該有破舊立新的勇氣和智慧(4:21-24)。然而,猶太人不接受福音,仍然被舊律法纏累,在自身的罪中死去,實在愚蠢。──《聖經精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