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下第十六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王下十六10「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

世界的樣式好似夢幻般飛逝而去,又像落日時多變的雲彩。在我們還凝視中,已經成為一團紅球,消失了。我們也會像亞哈斯那樣,到大馬色,去學最近的款式,甚至帶入聖所的事奉中。

人喜歡模仿,他在工作上得來的樣式是上面的還是下面的,出於神或出於魔鬼,是我們應注意的事。我們必須對照那山上指示的樣式,我們若願丟棄屬世的樣式,就效法屬天與屬神的事了。基督身體的樣式——個別聖徒在眾肢體之中,就是各人都要成就的,是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已經定規的。世俗最好的治療不是非世俗,而是超世俗。要對付周圍的人們,最好先培養屬天的思想與言行,以致我們無論走在那裡,時刻都有聖潔的影響。

異教的樣式介紹入耶路撒冷聖殿,會使我們想到今日有許多教會的禮儀已經採用了異教的形態。我們教會不可向世界尋求方法與原則,世界可能也研究真理,但致力與吸引,也著重在組織方面。我們的道路十分清楚,決不學他們的樣式築壇,也不因此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

──邁爾《珍貴的片刻》

 

【王下十六10  邪惡蒙蔽了亞哈斯的心,後果……】亞哈斯前往大馬士革,向提革拉毘列色王表示感激效忠。因為亞述軍攻佔了亞蘭人的首都大馬士革(公元前732年),亞哈斯懼怕南部會有動盪,就想倚靠金錢而不想依靠神把這強大的君王拒於國境之外,但他的打算未能成功。雖然提革拉毘列色當時沒有攻佔猶大,卻也為其帶來諸多苦難,令亞哈斯後悔尋求亞述的援助(參代下28:20-21)。――《靈修版聖經註釋》

 

王下十六10到被擄之路】「在大馬色看見一座壇。」

  猶大王亞哈斯背離神,遭受亞蘭國和以色列國聯軍圍攻,可能是脅迫猶大加入反亞述聯盟。在軍事上受到威脅,他就轉而想到用外交手段,以保持安全,想要進貢作亞述的藩屬,換取強國的保護。在失去阿卡巴灣的港口以拉他之後,經濟受損失,更需要考慮到倚靠亞述。但先知以賽亞奉神的命告訴他:要倚靠神;亞蘭和以色列並不足懼,求援於亞述,無異於引狼入室,受其壓迫(賽七:1-17),必沒有好日子過。
  猶疑不定的亞哈斯,並不想倚靠神,他以為地上看得見的膀臂,更為有力。於是,他差遣使者,往亞述去求救;猶大王自稱:“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卑辭厚幣,把耶路撒冷的金銀搜刮一空,賄賂亞述出兵,消滅了他的敵人亞蘭。眼光短淺只看得三寸的人,還得意外交的勝利,不知脣亡齒寒。

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馬色看見了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裏…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色回來之先,建築一座壇。(王下一六:10-11

  猶大歸屬了亞述,亞哈斯就得儘量討好主子。他有義務上大馬色,恭謁亞述王,向他道賀慰勞。既然成了臣屬,在宗教上也必須接受宗主國的宗教,把亞述的神作了主神;亞述並不禁止屬國有地方性的神,但必須置耶和華於次等地位。所以亞哈斯在耶路撒冷仿樣築製了亞述的壇,不是為了藝術或文化的價值,而是必要的表現臣服。然後,把耶和華殿的銅壇,移去北邊,是左方不重要的位置,不是為了獻祭,而移作照異教風俗求問吉凶之用(15節“我要用以求問”後〔耶和華〕是加上的),那是律法所禁止的(利一九:26;申一八:10),並且為了尊亞述王為“大王”的緣故,亞哈斯必須降低神和自己王者的體制,“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王下一六:12-18
  投靠異邦的結果,是失去了尊貴,更羞辱神的名,到最後要吃自己所種下的苦果。
  神的兒女要專仰望神,不可看環境,為了一時的安全,犧牲信仰的原則;接受人的幫助,而貶抑神的尊榮,是絕不能作的事。藐視神的,必然被藐視。── 于中旻《列王紀下箋記》

 

【王下十六10~16  古時今天都有人把神當招牌、護身符──至於我……】邪惡的亞哈斯王沿襲異教習俗,改變聖殿的用途,用聖殿祭壇來為個人圖利(作占卜求問)。他這樣行,是漠視神的命令。我們會譴責亞哈斯,但如果我們想利用神來迎合自己的愛好,就是亞哈斯的翻版。我們必須以祂是神來敬拜祂,而不是出於私心,想祂成為一個怎樣的神來敬拜祂。――《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王下16:14-18>

【王下十六14~18  亞哈斯這樣做好像不太妥當,是有點想取代神吧──我在哪方面試圖更改神的心意和方式?】亞哈斯仿照大馬士革壇的樣子造祭壇,來代替燔祭祭壇。(原來的銅祭壇並沒有扔掉,他用來占卜、求問神。銅盆本來是洗祭牲用的,銅海是聖殿用作貯水的大池。)這是極其嚴重的褻瀆,因為神已經明示,人應當怎樣造祭壇及如何使用(參出27:1-8)。建造新祭壇就好像立一個新的偶像。由於猶大淪為亞述的附庸,所以亞哈斯王極力想討亞述王喜悅。亞哈斯讓亞述王代替神作猶大的領袖,這是何等悲哀的事。不管人如何卓爾不凡或權勢能力兼備,也不能代替神來領導我們。――《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王下16:18>

【王下十六18  祭司的職責是甚麼?現今屬靈領袖怎樣發揮應有的作用?】亞哈斯變成怯弱的王,他有一個軟弱妥協的大祭司,猶大的宗教系統也就一蹋糊塗。它是建立在異教的習俗上,首領只想討好掌權者。如果我們一心仿效別人、討好別人,就是看重人過於神,必招來危險。──《靈修版聖經註釋》

 

【懷恩早禱】

 

經文默想:列王記下 16

 

1 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在位第十七年,猶大王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登基作王。

2 亞哈斯登基的時候是二十歲,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但是他不像他祖宗大衛行耶和華他的 神看為正的事,

3 反倒跟隨以色列諸王的道路,甚至焚燒他的兒子為祭,好像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驅逐的外族人所行可憎惡的事,

4 並且在邱壇上,在山岡上和所有青翠的樹下獻祭和焚香。

 

5 那時,亞蘭王利汛與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他們把亞哈斯圍困起來,卻不能戰勝他。

 

7 於是亞哈斯差派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我是你的臣僕,你的兒子,求你上來,救我脫離那起來攻擊我的亞蘭王和以色列王的手。”

8 亞哈斯拿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寶庫內找到的金子和銀子,送給亞述王作禮物。

 

10     亞哈斯王到大馬士革會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看見在大馬士革的祭壇。亞哈斯王就派人把祭壇的圖樣、結構和詳盡的做法送到烏利亞祭司那裡。

11     於是烏利亞祭司按著亞哈斯王從大馬士革送回來的一切指示建造祭壇。在亞哈斯王從大馬士革回來以前,烏利亞祭司就照樣做了。

14     至於耶和華面前的銅祭壇,他把它從殿前,從新壇與耶和華殿中間移至新壇的北邊。

15     亞哈斯王吩咐烏利亞祭司說:“要在這大祭壇上焚燒早晨的燔祭、黃昏的素祭、王的燔祭牲和素祭、所有國民的燔祭和素祭;也要在壇上澆上他們的奠祭,以及所有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至於銅祭壇,我要用來求問 神。”

 

17     亞哈斯又砍掉盆座的邊緣,把洗濯盆拿下來,又把銅海從馱著銅海的銅牛上取下來,放在鋪了石的地上。

18     又因亞述王的緣故,他把耶和華殿裡為安息日而建造的廊子,和王從外邊進殿的廊子,從耶和華的殿內拆除。

 

個人禱告感言

 

至於耶和華面前的銅祭壇,他把它從殿前,從新壇與耶和華殿中間移至新壇的北邊。亞哈斯王吩咐烏利亞祭司說:“要在這大祭壇上焚燒早晨的燔祭、黃昏的素祭、王的燔祭牲和素祭、所有國民的燔祭和素祭;也要在壇上澆上他們的奠祭,以及所有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至於銅祭壇,我要用來求問 神。”列王記下 16:14-15

 

讚美至聖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神。我們存著敬畏的心跪到祢的跟前,求祢讓我們從祢聖言的教導中,學習尊祢的名為聖,知道只有行祢眼中看為正的事,我們才能確保生活在安寧和太平之中,世世代代才能蒙福。

嚴正的天父,我們深知祢是輕慢不得的,幫助我們不要走亞哈斯行惡敗壞之路,他沒有效法先王的善行,沒有按摩西的律法去帶領百姓,反而學北國去行耶和華祢所憎惡的事,又學外邦人去拜偶像,甚至使兒女經火,不但離棄祢,甚至拿殿裡的貴重的器皿來討好不信的人,他成為猶大國最差的王,叫國運一落千丈。

 

感謝讚美主耶穌,祢提醒我們要先求祢的國和祢的義,其他一切的東西都會加給我們。祢命令我們要曉得真理,真理才能叫我們得以自由。祢更賜我們一條新命令,要我們彼此相愛,讓世人認出我們是祢的門徒。感謝祢重覆又重覆問我們,是否愛祢比這些更深麼。讓我們能活出,主祢知道我們愛祢,不單是在言語上,也能實實在在活在人群之中。

主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我們一味投靠勢力,甚至借助外在的勢力,沒有安靜下來求問天父。原諒我們把先賢留下來的祝福,在我們手中耗盡。饒恕我們像亞哈斯王一樣,輕視聖殿的擺設,隨意擅自更改,忘記本來的意義,銅壇是贖罪的地方,是天父救贖人的起點,如今卻變成求問天父的工具。

 

求聖靈來復興我們,能恆切禱告直到突破天父的緘默不動,為疫情乞求天父的垂聽,為天災人禍不斷的呼求,我們禁食流淚,祈求天父早日賜下大憐憫。求祢寬容我們,不要怒視我們,使我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恢復力量,從新起來奔跑天路。

求聖靈祢來復興我們眾教會,喚起我們眾教會造就更多無愧的工人和領袖,一代傳一代,幫助弟兄姊妹由未信到初信,由初信成長為門徒,由門徒蒙裝備成為屬靈的領由,由領袖蒙召,甘心樂意放下一切,成為神的僕人,去教養、餵養和牧養主的群羊。幫助我們眾教會把最好的資源,投資在培育下一代的工人培植工作上,不再倚賴往外去聘請傳道人,耗費時間在磨合上。賜我們眾教會薪火相傳的使命。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