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列王纪下导论拾穗

 

列王纪下

 

壹 概略

一 本书为列王纪上的继续,因而命名为列王纪下。

二 在原有的希伯来文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是一卷,列王纪上、下和历代志上、下亦然,都不分上、下卷。当七十译士把旧约原文译成希腊文时,他们才开始把那三卷书各分成上、下卷。他们的理由是:希腊文所占的篇幅至少要比希伯来文多出三分之一,而羊皮卷的长度又有限,为要使羊皮卷便于处置,就不得不把那三卷书各分成上、下。

三 所以列王纪上、下是紧密的衔接着,中间没有时间的空隙,也没有地点的差别。它(指列王纪上、下,本段同)的开始是论到大卫王

的事,它的结束是论到巴比伦王的事;它的开始是论到建造圣殿的事,它的结束是论到圣殿被焚毁的事;它的开始是论到大卫第一个承继者登王位,它的结束是论到大卫最后的承继者从被掳中得释放。

 

贰 内容

一 本书正和前书一样,仍是记载犹大国和以色列国诸王的事迹。中间也包括着一个伟大的先知的传记。

二 犹大国王是从亚哈谢起到西底家止,以色列国王是从约兰起到何细亚止。

 

参 时间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三百零九年,自主前八九六年起,至主前五八七年止。

 

肆 几处可注意之点

一 关于以利沙:

()以利沙是继以利亚之后的大先知。他的名字的意义是‘耶和华是救主,’也是对当时代一个厉害的见证。他工作的范围是在以色列国;虽然王和百姓远离神、拜偶像,可是施慈爱的神仍然在他们中间兴起先知来教导、拯救他们。

()以利沙的神迹都是慈爱的工作,和他师傅以利亚的有所不同。以利沙所作的总是帮助、拯救、或是医治。只有一件,他咒诅童子的事(二章二十三至二十五节,‘童子’应译作‘少年’或‘青年’)似乎有些过分。其实他作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因为伯特利是拜偶像的中心,耶罗波安所铸的一只金牛犊就在那里;当亚哈年间,巴力的神座也在那里。当然那城的人都是拜偶像者。或许当他们听见与他们为敌之以利亚的继承者以利沙要来的时候,就打发那些拜偶像的青年们出来阻挠他、讥诮他。神不能容让这件事,所以使母熊去撕裂他们四十二个人。‘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因为爱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从早起来差遣使者去警戒他们。他们却嬉笑神的使者,藐视祂的言语,讥诮祂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祂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代下三六1516。)

()书念妇人的儿子死了,神人吩咐基哈西带着杖到孩子那里,把杖放在他的脸上。(王下四29。)我们以为他准得医治,岂知不然。后来以利沙亲自起身,到他那里,两次伏在他身上,他才活过来。许多时候,我们盼望家属、亲戚、朋友也能蒙恩得救,我们往往送他一本圣经或是一本讲救恩的书,或是请一位传道人去谈话,自己却不动身。结果多半是以利沙的杖,没有效力。除非我们自己在神面前有恳切的祷告,在人面前有彻底的对付,然后亲自作见证,才能使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打嚏、’‘睁眼,’通窍又清醒过来。

()许多时候,我们也会像神人的仆人发出叹息说,‘哀哉,我主阿,我们怎样行才好呢?’真愿意神开启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见周围的火车火马,也看见‘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六1517。)

二 乃缦的故事(五119)包含着救恩。他是大能的勇士,是元帅,有财又有势;按人看来,他的生活和地位是十全十美,一无所缺。可惜,他‘只是长了大麻疯;’这一种病,先是一小块,后来逐渐蔓延全身,终至死亡。因着一个小使女所作的见证,(‘一千两’-太二五15,)他寻求神的先知。他去的时候,带着他的尊荣和骄傲,想屈服神人;他也带着丰富的礼物,想去换得医治。神人给他顶简单的指示,不需要花金钱和长时间,只需要相信和接受,就可痊愈。乃缦的理智、骄傲、不信、自恃,阻止他得医治;(参读林前一18;)可是他后来的谦卑、相信,使他致死的病终究得了痊愈。他得医治的故事很像我们得救的经过。

三 摩押王献长子作燔祭的事,(王下三27,)似乎令人费解。初读圣经者应当注意:

()这燔祭并不是献给耶和华神的,因为神禁止人把儿女经火作祭。(利十八21,申十八10。)

()这种野蛮又残忍的祭是外邦的风俗,(王下十六3,)是献给摩押可憎的偶像基抹的。

()他所以在城上杀了长子作燔祭,是要逼着基抹施‘拯救;’这很像巴力的先知用刀枪自刺、自割那样,(王上十八28,)也是要给一切拜偶像者看见,对自己生出同情,对拜神者生出仇恨,并且是要表示自己的决心。

()他这么作了,果然以色列-指联军中拜耶和华神的人-遭到拜偶像者的痛恨。因为军心不一致,三王只得各归本国。

()王下三章二十七节的‘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应译作‘以色列人招人痛恨。’(见经文中的小字。)

四 亚述王攻破了以色列国的京城撒玛利亚之后,将以色列人掳至哈腊和哈博河边,安置他们在那里。同时也把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西法瓦音等地的人移置在撒玛利亚的城邑。(十七62441。)这些就是‘撒玛利亚人。’他们在撒玛利亚一面事奉神,一面又拜自己的偶像。因为血统和宗教极为搀杂,所以当时的‘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约四9。)

五 希西家是一个中兴的王,他行正事,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的。(王下十八5。)‘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要知道他必死的病如何蒙神医治,(二十1219,代下三二31,)这件事是他一生中严重的失败。原来巴比伦王是奉太阳作神的,当他听见神医治希西家时以太阳退十度作兆头,特别引起他的注意。这时候正是希西家最好的机会向巴比伦王见证耶和华是天地的主宰,创造日、月、星、万物的真神。可是希西家并没有把圣殿、律法书、先知给他们介绍,只把自己的金银财富向他们夸耀。他不使人敬畏神,只使人羡慕自己。结果他所夸耀、珍藏的东西没有一件能够保存。他的故事岂非也是我们的经历,也是我们的警戒么?

六 初读圣经者可就列王纪下中犹大国和以色列国诸王作一表继续前表。简单的格式如下:

犹大国王亚哈谢(经节八2526)时间一年(他是恶王);

以色列国王约兰(经节三1)时间十二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亚他利雅(经节十一34)时间七年(他是恶王);  

以色列国王耶户(经节十36)时间二十八年(他是半好半恶王);

犹大国王约阿施(经节十二1)时间四十年(他是贤王);   

以色列国王约哈斯(经节十三1)时间十七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亚玛谢(经节十四1)时间二十九年(他是贤王);

以色列国王约阿施(经节十三10)时间十六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亚撒利雅(经节十五1)时间五十二年(他是贤王);

以色列国王耶罗波安第二(经节十四23)时间四十一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撒迦利雅(经节十五8)时间六月(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沙龙(经节十五13)时间一月(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米拿现(经节十五17)时间十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比加辖(经节十五23)时间二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约坦(经节十五3233)时间十六年(他是贤王);  

以色列国王比加(经节十五27)时间二十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亚哈斯(经节十六12)时间十六年(他是恶王);  

以色列国王何细亚(经节十七1)时间九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希西家(经节十八12)时间二十九年(他是贤王);

犹大国王玛拿西(经节二一1)时间五十五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亚们(经节二一19)时间二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约西亚(经节二二1)时间三十一年(他是贤王);

犹大国王约哈斯(经节二三31)时间三月(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约雅敬(经节二三36)时间十一年(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约雅斤(经节二四8)时间三月(他是恶王);

犹大国王西底家(经节二四18)时间十一年(他是恶王);

七 分裂后犹大国王共有十九位,(亚他利雅不列在内,因为在她篡位期间,约阿施在殿里继续大卫家的线作王,)以色列国王也有十九位。犹大国列王中有八位是好的;以色列国列王中除了耶户是半好半恶外,没有一个是好的。

初读圣经者应该分辨:以色列国王中有两个耶罗波安,一个是尼八的儿子,另一个是约阿施的儿子。犹大国的诸王中有叫约兰的、亚哈谢的、约阿施的,以色列国诸王中也有叫约兰的、亚哈谢的、约阿施的。

在犹大国中,大卫的后裔继续作王;在以色列国中,耶罗波安之后

却更换了八个朝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神因曾和大卫立约,所以更多的赐恩给大卫的家室。

 

伍 信息

当神看见自己的百姓背叛祂、远离祂,事奉外邦可憎的偶像时,祂先打发‘神人’来警告他们,盼望他们悔改,回到神面前。所以那些神人来的时候,就说‘耶和华如此说。’如果他们不听从,神的义怒才开始发作,把他们交给仇敌,甚至亡国、被掳。

 

陆 钥字钥句和钥节

一 钥字:

()‘神人’-本书中共享过三十六次,比圣经任何一卷书用得更多。

()‘怒气。’(十三3,十七17,二三26,二四20。)

二 钥句:

()‘耶和华如此说、’‘耶和华的话’和类似的辞句,在本书中共有四十九次之多。

()‘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句悲痛的话在本书中用过二十一次。

()但是感谢神,‘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在本书中也用过八次。

三 钥节:

()‘由此可知,耶和华…所说的话,一句没有落空;因为耶和华藉祂仆人…所说的话,都成就了。’(十10。)

()‘以致耶和华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正如藉祂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样,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直到今日。’(十七23。)

()‘耶和华使迦勒底军、亚兰军、摩押军、和亚扪人的军,来攻击约雅敬,毁灭犹大,正如耶和华藉祂仆人众先知所说的。’(二四2。)

—— 倪柝声《圣经提要》

 

【书之要义】本书要旨,即人政治之失败与神政治之胜利。书内历述南北二国腐败之结果;但于此腐败结果中,未尝不显有神权之胜利,为神对于以色列人永远之计划,并基督国度之实现;非藉此失败,被掳到外邦,受过种种的虐待、苦痛,以色列种族与宗教则不易保存。所以对于南北二国政治之腐败与结果,若以远大眼光看到今日犹太民族与将来弥赛亚之国度,则不能不于人政治之失败中,称赞、赞美神政治之胜利了。——贾玉铭《圣经要义》

 

【书之着时】解经家或以本书系耶利米着于被捕以后,以书内明言:“犹大王约雅斤被掳以后,第三十七年”之事(廿五27)。但看耶利米书,耶利米系被掳至埃及,并非掳至巴比伦(耶四三6- 7)。论者则以耶利米以后自埃及逃至巴比伦,其实不能以本书末几章论到被掳后三十七年之事,即以为必是写于被掳以后。以本书末章末几节所载,适与耶利米书五二章3134节所载相同,谅以有人为求列王历史之完全,即将耶利米书末几节,誊写于列王纪之后。且书中所载“直到如今还在那里”一语,系指圣城与圣殿尚存之前(王上八8)。书中亦无一言,论及以色列民,自巴比伦被释回国之事。可知本书纵或告成于被掳时代结束之前,其开始著作,亦必在耶路撒冷尚存之时。——贾玉铭《圣经要义》

 

【简介】

作者:耶利米   

日期:约主前550

书名、作者与写作日期 列王纪上下原是同一卷书,这几方面的讨论,参看列王纪上的简介。

内容 从列王纪上结束的地方(亚哈谢在位)继续下去,列王纪下追溯以色列和犹大国的衰亡和被掳。以色列在一百三十年内忍受多个邪恶君王的更替,直到被亚述人俘虏为止。犹大的历史只是被简述,以被掳至巴比伦的高潮来结束。本书记载以利沙一生充满神迹的事奉。本书最著名的经文包括:使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四),治好长大麻风的亚兰元帅乃缦(五),耶洗别之死(九),在希西家(十八)和约西亚(二十三)治下的复兴。

  在这段期间,阿摩斯与何西阿在以色列传道说预言,而俄巴底亚、约珥、以赛亚、弥迦、那鸿、哈巴谷、西番雅和耶利米在犹大说预言。――《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列王纪》背景

  《列王纪》的希伯来名是「列王 ספרמלכים/ Melakhim」。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列王纪上、下》是同一卷书,紧接在《撒母耳记》之后。七十士译本为了方便,将《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各分为上下两册。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把《撒母耳记上、下》和《列王纪上、下》合称为《王国记一、二、三、四卷》,拉丁文武加大译本称之为《列王纪一、二、三、四卷》。本书的内容承接《撒母耳记》,记录了从所罗门继位(主前970年)到犹大王约雅斤被释(主前560年)大约四百年的历史。这是一部国度的兴衰史,神的百姓从所罗门的盛世开始,很快盛极而衰,经历南北分裂、起起落落,最终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掳去,南国犹大被巴比伦掳走。

  在《撒母耳记》的时代,神抑制了列国的势力,南方的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停止对外扩张,大卫的国度得以扩展到整个应许之地:「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王上八65;民三十四1-12)。而在《列王纪》的时代,神允许周围许多强权此起彼落、互相争霸,作为管教和造就百姓的工具(赛十5)。当时的中国是从西周的周穆王时代,一直到春秋时期孔子(约主前551-479年)出生之前;而美索不达米亚则相继崛起了亚述和巴比伦两个与埃及争霸的大帝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属灵上都对位于「世界十字路口」的百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神的百姓在列强环伺中屡败屡战、苦苦挣扎。

  《士师纪》所记录的三百年,是「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二十一25)的失败历史。而《列王纪》所记录的四百年,虽然百姓有了王,但北国的以色列王都带头拜偶像,「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王上十四16);南国的犹大王则在顺服神与拜偶像之间来回摇摆,即使是努力带动国度复兴的希西家和约西亚,也不能阻止百姓属灵光景的每况愈下;最后,南北两国都落到神公义的审判里。这四百年,也是神彻底对付偶像的四百年,有了这四百年惨痛的教训,被掳回归的百姓再也不敢拜偶像了。

  《列王纪》不但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先知的话语,所以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被列为《早期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的最后一卷。《早期先知书》记录了神的百姓从进迦南到被掳巴比伦的历史,但先知的作品从来都不是为了写历史而记录历史,他们更关心的是神借着历史所显明的心意,好作为后人的鉴戒。因此,《列王纪》中人物、事件所占的篇幅,并不是根据其政治地位、执政时间或治国成就,也没有罗列所有的历史数据,而是按照属灵的意义加以取舍、整理,评价君王的标准是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上十五5),还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上十一6)。例如:北国的暗利当时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但在本书中却没有什么存在感;北国亚哈王的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是以色列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却被作者完全无视;南国玛拿西五十五年漫长的统治,被一笔带过;而忠心顺服神的希西家、约西亚,神差遣挽回百姓的先知以利亚、以利沙,则着墨甚多。本书所记录的历史可分成八个阶段:

1.所罗门继承大卫的王位(王上一二章);

2.所罗门的荣耀(王上三十一章);

3.南北分裂(王上十二十三章);

4.先知以利亚之前的历史(王上十四十六章);

5.以利亚先知时期的历史(王上十七王下一章);

6.以利沙先知时期的历史(王下二十三章);

7.北国以色列被掳之前的历史(王下十四十七章);

8.南国犹大最后的历史(王下十八二十五章)。

         《列王纪》是在圣灵的管理下,根据《犹大列王记》(王上一5315处提到)、《以色列诸王记》(王上十四1918处提到)、《所罗门记》(王上十一41)等已经失传的古代文献编撰而成。本书的内容强调先知的工作,特别着重描述以利亚和以利沙的工作,因此,作者可能是一位先知。书中所用的语言和写作风格与《耶利米书》相似,内容数据也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犹太传统认为耶利米是《列王纪》的编撰者。本书大约在主前560年约雅斤被释(王下二十五27)之后、主前538年从巴比伦回归之前最后完成,先知要回答被掳的百姓心中的疑问:神的选民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可怜的光景,神对大卫宝座的应许到底还算不算数?先知所要传达的信息是:一方面,国度的兴衰取决于百姓是否忠于圣约、遵守神的律法(申二十八);另一方面,不管人怎样软弱、失败,神都有办法挽回自己的百姓,因为神才是历史的掌管者。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中,神借着百姓四百年的挣扎,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即使所罗门那样最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倚靠肉体顺服神、遵行律法;这四百年又让我们认识:「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一9),百姓并没有从失败的历史中学到教训,正如黑格尔(G. W. F. Hegel1770-1831年)所说的:「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学到教训。W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we do not learn from history.」;这四百年更让我们看到,神给大卫永远国度和宝座的应许实际上是无条件(撒下七16),它并不能倚靠人的热心来实现,也不能根据人的努力来维持,只能倚靠神自己亲自来成就(撒下七14-15)。

         因此,《列王纪》的重点不是神的赏善罚恶,因为人实在是乏善可陈。圣灵既让我们看到亚当后裔的绝望和全然败坏,也要我们看到神的信实和力挽狂澜,「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9),却是在公义之中存留恩典:「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赛四十二3)。即使是在北国都拜巴力的时候,神也能「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十九18);即使是耶洗别的女儿亚她利雅几乎剿灭犹大王室(王下十一1),神也能保存大卫的后裔;即使是玛拿西的五十五年执政期间罪恶「充满了耶路撒冷」(王下二十一16),神也能让百姓重新「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王下二十二8)。而当这段失败的历史即将结束在黑暗里的时候,神亲自宣告:「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耶三十一31),向绝望的百姓指明了光明的前途;又借着犹大王约雅斤的被释与高升(王下二十五30),让被掳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神「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摩九11)。因此,《列王纪》向我们展现的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永不改变的神在我们身上工作的法则;虽然我们和过去的以色列人一样软弱、败坏,但圣灵必然会挽回神所拣选的人,因为「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一6)。── 列王记下综合解读

 

【重要数据】

要  旨:

显明不以神为真正领导的人的命运

作  者:

不详,可能是耶利米或是一群先知。

背  景:

曾经统一的以色列国已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大两国超过一百年。

钥  节:

耶和华藉众先知、先见劝戒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说:“当离开你们的恶行,谨守我的诫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们列祖,并藉我仆人众先知所传给你们的律法。”他们却不听从,竟硬着颈项,效法他们列祖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神。(17:1314

主要人物:

以利亚、以利沙、书念妇人、乃缦、耶洗别、耶户、约阿施、希西家、西拿基立、以赛亚、玛拿西、约西亚、约雅敬、西底家、尼布甲尼撒

特  色:

此书为旧约十七卷先知书提供了重要的时代背景资料。――《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概论(林献羔)

 

列王记下概论

列王记记载以色列民的灵性每况愈下(事情越来越坏),直到无可救药……北国十个支派先被掳走,然后是南国两个支派。

神要我们逆流而上。列王记下讲述以色列从大卫王驾崩到亡国。王国分裂,都沾染了拜偶像和败坏之风,直至被掳。本书记北国12王和南国16王令人痛心的战事。130年间,以色列一直由恶王统治,直到公元前722年被亚述所灭,百姓被掳到亚述(王下176)。

在南北王中,只有南王希西家和约西亚为贤君,使犹大比以色列多存留136年,直到公元前586年才被巴比伦所灭。

在这黑暗时期,圣经提出30位英勇无畏的先知,他们向王和百姓宣告神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利亚和以利沙。以利沙求作以利亚的继承人(29)。以利亚升天不久(211),以利沙就成为北国的发言人。他行了不少的神迹,其中令人难忘的有四件:使油不停地倒满了器皿(417),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4837),乃缦大麻风得洁净(5章),斧头从水中浮起(617)。在那恶王当道,百姓拜偶像的风气下,但仍有一小群百姓在逆流中向着神;伯特利的其他先知并两位贤君都讲神的道又向神忠心(1931)。

一、作  

传说是耶利米。

二、主要人物

以利亚(特别列王记上)、以利沙(列王记下)(这二人比帝王更重要)、书拉密女子、乃缦、耶洗别、耶户、约阿斯、希西家、以赛亚、西拿基立、玛拿西、约西亚、约雅敬、西底家、尼布甲尼撒。

三、主要地方

耶利哥、以东旷野、书念、吉甲、多坍、撒玛利亚、大马士革、基列的拉末、耶路撒冷。

四、日  

记载公元前853562年的事件。

写于公元前562年至550年。

五、背  

曾经统一的以色列国已分为两国超越100年。

六、特  

为旧约17卷先知书提供了重要的时代背景资料。

七、钥节和钥词

1.钥节

“耶和华藉众先知、先见劝戒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说:‘当离开你们的恶行,谨守我的诫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们列祖,并藉我仆人众先知所传给你们的律法。他们却不听从,竟硬着颈项,效法他们列祖,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神。’”(171314

2.钥词

“被掳”。

八、核心章

25章:耶路撒冷被毁,多人逃到埃及。

九、写作对象和目的

写给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使他们得知以色列和犹大国史,提醒他们不信靠神是会有后果的。

显明不以神为真正领导者的命运。

十、内  

列王记下追溯以色列和犹大国的衰亡和被掳。以色列人在130年内忍受了多个恶王的更替,直到被亚述俘掳为止。犹大史只简单叙述以色列被掳至巴比伦作为高潮结束。

本书记以利沙一生充满神迹的侍奉。本书最著名的经文包括:使书念妇人儿子复活(4章),洁净亚兰元帅乃缦的大麻风(5章),耶洗别之死(9章),在希西家(18章)和约西亚(23章)统治下的复兴。

在这段期间,阿摩斯与何西阿在以色列传道说预言,而俄巴底亚、约珥、以赛亚、弥迦、那鸿、哈巴谷、西番雅和耶利米在犹大说预言。

注意拜偶像的悲惨下场:以色列被掳到亚述;犹大被掳到巴比伦。

── 林献羔《列王记下概论》

 

《列王纪下序言》

一、卷名

  《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希伯来文意为“列王”,原为一卷,直到1516-1517年丹尼尔•本伯格版本的出版,希伯来文圣经才把它分为两卷。希腊七十士译本的译者把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各分为两卷,称为“王国记”一、二、三、四。

  卷名“列王”已表明本书的内容。《列王纪上》记载了从大卫去世,所罗门即位到约兰作犹大王,亚哈谢作以色列王这段时间里希伯来列王的历史。《列王纪下》继续记载亚哈谢的统治,直到犹大王国的结束。

 

二、作者

  《列王纪》似乎是一位编者把若干材料挑选编辑而成,而不太像一位作者所著。其中含有非常可靠而有价值的历史数据,若干出于灵感的原始作品,按照特定的方式编排起来,加上评论,以表现出深刻的宗教意义。许多材料直接或间接地取自宫廷或圣殿的记录。涉及其中不少内容的考古研究已雄辨地证明了《列王纪》记录的惊人准确性。无疑有一些内容取材于先知学校所保存的记录中。其中有些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但又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是亚述,埃及和巴比伦的任何纪录所无法相比的。即使从世俗历史的立场来看,这些作品以其对人深刻的感染力,无比的魅力,富有远见的政治判断力,以及透彻的道德哲理,列在古代近东最优秀的作品之中。

  《列王纪》虽然取材于不同的来源,却明显表现出统一的规划。每一位国王的记录在开头和结尾处均有固定的程序。每一位国王都给下了结论,拿他与以前或善或恶的君王进行比较。在《列王纪》上、下之中均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用语,充分证明有一个人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本书结尾处提示了编集年代,即犹大王国的最后阶段,当时它被尼布甲尼撒所消灭,百姓被掳到巴比伦。我们不能确定是谁把列王纪的材料编辑起来,但塔木德所记犹太传统说法,说这个人是耶利米。如果把王下25:27-30的内容视为以后补上的话,编者很可能就是耶利米或他同时代一位受灵感的作者。

 

三、历史背景

  《列王纪》所载的时代是古代近东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时期之一。在这期间,亚述国强盛起来,亚述的国王们出去征服世界,包括要征服犹大和以色列王国。埃及处在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六王朝。他们没有放弃征服的计划,与米索不大米各国争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控制权。新巴比伦帝国兴起。米底人迦勒底人打败了亚述帝国,控制了近东大片土地,消灭了犹大王国,把南方各派掳往巴比伦。

  在这段时期中,以色列和犹大王国与近东各国不断有重要接触。所罗门的妻子中有法老的女儿。推罗的希兰是所罗门的好朋友,在建造圣殿时出力不少。以后要成为以色列第一任国王的耶罗波安,在躲避所罗门的时候,曾逃到埃及藏身。罗波安第五年时,埃及王示撒前来进攻。圣经里的这位示撒,就是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创建者,著名的示撒一世。他自己也曾记录了进攻以色列和犹大城邑的事。暗利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致亚述人把以色列王国称为“暗利之地”。撒缦以色三世曾提到亚哈加入西部同盟,于撒缦以色6年在卡卡(Qarqar)战役中与亚述作战。撒缦以色还进一步提到他在位十八年曾收到耶户的贡品。

  据记载,摩押的米沙曾向亚哈纳贡,亚哈死后,就背叛了以色列。著名的摩押碑告诉我们这段历史的详情。《列王记》还提到米拿现向亚述王普勒进贡,以及在比加作王期间提革拉毗拉色进攻北部支派。我们现有提革拉毗列色的记录,他提到与以色列王米拿现,比加和何细亚以及犹大王乌西雅和亚哈斯的接触。

  圣经还提到何细亚向撒缦以色五世进贡,以后背叛亚述人,与埃及的梭联系,撒缦以色对撒玛利亚三年的围攻,最后攻陷撒玛利亚,消灭北部的以色列王国(王下17章)。在希西家十四年,西拿基立发动著名的巴勒斯坦进军,夺取了“犹大一切坚固城”,把希西家围困在耶路撒冷。西拿基立把这次进军生动地记录下来传于后世。大约在希西家英勇抵抗西拿基立的时候,巴比伦王巴洛达巴拉但帕特使来见犹大王。

  约西亚王在抵抗埃及人进军巴勒斯坦的时候,死于埃及法老尼哥之手。最后本书详细记录了尼布甲尼撒王在约雅斤,西底家时代多次进军耶路撒冷,导致耶路撒冷的毁灭和南部犹大王国的灭亡。

  为了了解希伯来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就必须知道当时发生在亚述,埃及和巴比伦的事件。要把各国的事件准确地结合起来就得把这些事按年代排起来,使之处于正确的历史位置上,让同时代的国王和事件排列在一起。除了亚述最后三四个国王之外,一般人所接受的亚述和巴比伦在这段时期的年代是比较确定的。至于埃及的年代就不那么确定的了。

 

四、主题

  虽然《列王纪》记载了希伯来统治者的历史,从大卫去世,所罗门作王到以色列和犹大王国最后的灭亡,其主要目的不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写的虽然是历史,却有一个目的,就是表现希伯来人的历史经历与神的计划和旨意的关系。本书目的不是提供详尽的史实,而是体现历史的教训。本书的编者有一个深刻的宗教动机和实际的目的。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他们的使命就是实行神的旨意,在地上表现天国的原则。公义是国家繁荣的基础,罪的结果就是毁灭。一个民族如果忠于神的的使命,就会强盛,如果君王和统治者不实行神的旨意,以色列民作为一个国家就会灭亡。如果没有公义和神,国家就不能生存。

  令人奇怪的是,当以色列处在亡国之际,面临表面上不可挽回的毁灭时,有人在其悲伤和失败的阴郁历史中发现了值得记下来留给后世的东西。以色列失败的教训要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在失败的废墟上将建立起成功和胜利的新建筑。以色列虽然亡国了,但公义却不会消亡。如果世人学习了以色列人失败的教训,就能在神那里找到希望。

  《列王纪》是在先知的时代成书的,从这卷书的见解中可以看到先知们的勇气和属灵洞察力,让人学到来自神的教训。

  《列王纪》的记载是从所罗门的盛世开始的。当时国家繁荣强盛,把圣殿兴建起来。列王纪最后记载了一位既软弱又不名誉的国王,圣殿毁灭了,犹大成了荒凉之地。然而这毁灭的教训是要唤起新希望的精神,让人注意到将来一个更好的新时代,那时有永恒的王统治着以色列。“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使我的百姓以色列和犹大被掳的人归回。我也要使他们回到我所赐给他们列祖之地,他们就得这地为业,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0:3)“你们却要事奉耶和华你们的神,和我为你们所要兴起的王大卫。”(耶30:9)“雅各必要回来得享平靖安逸,无人使他害怕。”(耶30:10)“我要使他们彼此同心同德,好叫他们永远敬畏我,使他们和他们的后世的子孙得福乐,又要与他们立永远的约,必随着他们施恩,并不离开他们,且使他们有敬畏我的心不离开我。我必喜欢施恩与他们。要尽心尽意,诚诚实实,将他们载于此地。”(耶32:39-41

  虽然《列王纪》原来的目的不是写历史,可是它记录了非常重要而准确的史实。有些论及希伯来统治者的事件是邻近国家的史书中所没有记录的。希伯来邻国世俗的史节,其写作目的崇扬国王,夸耀其作为立国者,征服者和政治家的作用,宣扬他虔诚事奉诸神的行为,叙述他的战功。而我们手头这本希伯来历史不是为荣耀人而是荣耀神。所以我们在列王纪中不仅可以看到以色列统治者的杰出成就,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缺点和失败。

  《列王纪》所记载的一些重要史实不仅与以色列犹大王国有关,而且与周围各国有关。其中记载了推罗和埃及的情况,讲到他施的船队前往俄斐运金子,所罗门的船队在红海边以旬迦别,示巴女王来到耶路撒冷,用骆驼驮着香料和黄金,西拿基立在他的神庙里叩拜时,被他的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杀死,叙利亚人害怕赫人诸王,摩押王米沙用十万只羊羔向亚哈王纳贡,特哈加派埃及军队去骚扰围攻拉吉和立拿的亚述军兵,希兰将檀香树从俄斐运来制作圣殿的柱子,把当然继承人作为燔祭献在摩押的城墙上以换取诸神的援助,在公元前8世纪既能讲希伯来语又能讲亚兰语的亚述使者,在迦南早期的历史上用以他念,西弗,布勒作为月份的名称,──这一切有意义的重要材料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列王记》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其年代的基本程序。一般说来,介绍列王是按他们即位的先后,而不管他们是以色列王还是犹大王。关于每一位国王都提供了年代方面的两项重要数据:

  1、说明某一位犹大王登基是在同时代以色列王的哪一年或说明某一位以色列王登基是在同时代犹大王的哪一年。

  2、说明每一位国王作王的年限,有时还提供其他时间方面的数据,如间隔的时间,一些事件发生在某王某一年,以及某些希伯来君王统治的时间与其他国王的时间相对照等。

  然而要把其中所提供有关以色列的年份和犹大的年份协调起来,或把上面两种年份与圣经以外的年表协调起来还是有许多困难的,即便是一些在以色列和犹大同时起止的统治时期,总数算起来还是不一样,这些难处使得一些圣经学者认为希伯来列王的年表,由于抄录者的错误,在经历了许多世纪以后,变得十分混乱。还有一些试图把各种数据协调起来的人得出了好几种说法(虽然差距不大),他们主要是对年份进行各种猜测性的推测,试图把它们与圣经以外的年表协调起来。

  实际上这些表面上的矛盾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圣经时代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缺乏了解。随着我们对于希伯来文士编年原则了解的加深,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我们有了一套换算的方法,可以把希伯来诸王的统治期同所有圣经年代,以及普遍为人所接受的亚述和巴比伦年表协调起来。

  本卷注释所采用的年代,为方便起见,依据以现代研究为基础的编年系统,尽可能地把圣经中的数据协调起来,使上述问题是到尽可能完美的解决。但这只能算是暂定的,因为有关这些年代进一步的发现可能要求对本卷的编排多少作一些调整,因为我们对这段时期中的年代可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知识。──《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