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一百二十一篇拾穗

 

【诗一百二十一篇题注】「上行之诗。」

         这首朝圣者的诗歌(参看诗一二○的脚注)断言所有真正的帮助都是从耶和华而来,祂是以色列的守望者。――《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朝圣诗,用问答的体裁写出。是否自问自答,抑由朝圣者一问一答难决定。但2~8节的话语对当年上耶城的人和今天行走天路客,读了同样可得鼓舞和安慰。

题注“上行之诗”看一二〇篇题解。――《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一篇朝圣诗。1~2  诗人自问自答;3~8  祭司的祝福。――《串珠圣经注释》

         保守圣徒的神:这首作者不详的诗历来被人所爱。有人说这是被掳归回的途中所写的诗,但无确凿凭据。一般而言,这是朝圣者思想在艰难的旅途中保守自己的神之恩典大得安慰与满足的谢恩诗。整首诗营造美好而甘甜的气息,为今日踏上艰险幽暗的朝圣之旅的圣徒带来莫大的安慰与力量。这首诗可按内容分成:①神是所有帮助之源(12);②神保守以色列(34);③蒙神保护者所享有的安全(5~8)――《圣经精读本》

         这是一首信靠神的美丽诗篇,是希伯来语诗篇中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大卫在巴兰的旷野听说撒母耳的逝世,马上就写了这首诗。大卫得悉他在世上最重要的朋友的离去,就投靠神,作为他唯一的帮助。历代以来,本诗给千万与诗人有相似处境的人带来极大的福气。

         在第一百二十篇中,一个属神的人苏醒过来,发现自己在灵里并没有安息在应许之地,并不是住在神面前。因此,他不再停留,而是立刻起来,离开米设、离开基达的帐棚(一百二十5),一路上行前往锡安,要回到应许之地,要朝见他的神。──《圣经综合解读》

         本篇是以色列人一年三次前往耶路撒冷守节路上的感受,也是我们「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十二1)的光景。行走天路一定是需要帮助的,如果人一点都不觉得需要主的说明,我们很可能还没有开始上行。如果我们已经开始奔跑天路了,我们的脚已经向主上行了,本篇对我们就非常宝贵:因为我们必要经历神在上行之路的帮助、同在和保护,经历创造天地的神帮助我们一路上行!──《圣经综合解读》

       序言——这是一首信靠神的美丽诗篇,是希伯来语诗篇中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大卫在巴兰的旷野听说撒母耳的逝世,马上就写了这首诗。大卫得悉他在世上最重要的朋友的离去,就投靠神,作为他唯一的帮助。历代以来,本诗给千万与诗人有相似处境的人带来极大的福气。

  诗121篇为每年前往耶路撒冷过节的人在路上所唱。──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廿一1「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山:诗人从环抱圣地的巍峨雄山得到启示,以此为象征,歌颂了看顾圣徒的神之保护。 ――《圣经精读本》

         「山」(1)原文是复数,指群山。从约旦河谷的耶利哥到犹大山地的耶路撒冷,需要上行一千多米,一天行走在干旱荒凉的崎岖山路上。当人「向山举目」(1)的时候,固然可以遥想远方看不见的锡安山,但摆在眼前的却是令人生畏的难处,所以上行之人一定会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1)──《圣经综合解读》

         世界之路和上行之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走法,世界之路是低着头走,上行之路是仰着脸走。但许多行走天路的人,用的却是世界之路的走法,眼睛总是看着地上、盯着环境,结果一定会跌倒。上行之路不但脚步要往上走,眼目也要往上看;不但要「向山举目」、看到环境和难处,更要越过群山、越过一切受造之物,看到「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2)。虽然圣殿还隐藏在群山之后,但诗人却能在信心里看到锡安圣山,因为神始终在我们的「右边」(5),日夜与我们同行(6)──《圣经综合解读》

                  ●「山」:原文是复数型态,「群山」。

                  ◎实际上,朝圣者往耶路撒冷走去时,就会看到一群山,耶路撒冷就在群山之中。

                  ◎而整个朝圣的过程(或者整个人生)其实相当艰辛,得要消耗体力,也要面对路上的危险,因此作者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向山。许多注释者认为这是指耶路撒冷的山。由于圣所的存在,耶路撒冷被视为神的居所,从而是神帮助的来源。还有人把山解释为巴勒斯坦的山。外邦人在山顶上建造了偶像崇拜的神龛。在前往过节的路上,“当以色列人看见四围的山头,就的过去外邦人惯常点燃他们祭坛之火的地方,他们就歌唱道: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从何。神儿女的帮助不是来自大山或小山,而是来自神(见耶323) ――SDA圣经注释》

         当以色列人向锡安山举目时,他们望见神的圣殿,他们的心就得到安慰和鼓励。圣殿是「神的帐幕住在人间」的标志,神在我们中间,我们还怕甚么?

         他们并不是没有难处,没有失望,没有伤心。属灵的秘诀,乃是不看环境与困难,举目专仰望主,一切难处纵使大如冰山,也要融化过来。── 吴恩溥《没药汁》

    山颇令人费解:第一行是否指想要在山中藏身,如大卫在十一l的感受:「像鸟飞往山去」?或者山本身就是个威胁,因恐怕有强盗出没?──《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一百廿一1 山地的帮助】新国际本将山形容为需要帮助的所在,大概是正确地译出了本节的俗语。身为朝圣者的诗人望山而生畏(因为路途崎岖,并且有盗贼和恶兽埋伏的危险),因此在旅途之中寻求神的庇佑。──《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一百廿一1~2无论诗人为何“向山举目”,无论他视这山为一个避难所,还是一个危险地(是强盗出没的地方),他断言所信靠的不但是那山的创造者,而且是全宇宙的创造者。“我的帮助从何而来?”这问题在第2节得到答案。――《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一百廿一2「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举目眺望众山的朝圣者感觉到了在万世之前造此山的神之存在,再一次为神的保守而感动。――《圣经精读本》

    不论如何,诗人知道一件更好的事。本节的思路越过山丘、望向宇宙,又越过宇宙、望向造物主。祂是又真又活的帮助:最根本、最亲切、最睿智、无法测度。──《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是对第1节问题的回答。神能够解决祂所创造广袤宇宙中的任何危机。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廿一3「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

         「必不打盹」:这与当时异教神话中要睡觉的偶像成一对比。(参王上1827)――《串珠圣经注释》

  第3节的不字,通常用在请求与命令中,因此这一节不应该像第4节为陈述句,否则便是重复,它乃是期望或祷告( TEV),而其回应便是充满信心的第4节,以及其后的诸节。即,「愿祂不叫你的脚摇动,愿祂……不打盹!」而接下来为响应,「看哪,保守以色列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觉」。──《丁道尔圣经注释》

         上行之路崎岖狭窄,奔跑天路很容易失脚,也很容易疲倦。但如果我们放下自信,把自己完全交托在神的手中,我们的神「必不打盹」(3节;王上十八27),祂必「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24)──《圣经综合解读》

         本篇原文六次使用了「保护」(34578)一词。虽然诗人还不知道面前有什么难处,但却有把握神必「保护」。因为「耶和华这样说: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出四22),神决不会让自己所救赎的儿子(出六6)失落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加五13),神绝不会让得释放的群羊被路上的猛兽吞噬,而「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圣经综合解读》

  必不叫。这里的希伯来语否定词'al,也用于“不打盹”中,使本节成为一种盼望或祈求:“愿他不叫你的脚摇动;愿保护你的不打盹”。这句话可能是由一队前往过节的人合唱,然后由另一队人响应:“不必这样祈祷,因为保护以色列的,不打盹也不睡觉以色列的守望者决不会脱岗,像城墙上的哨兵那样”。神绝不会放松警惕。永生之主是不会疲劳的。祂始终关注地上儿女的需求。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廿一3~4耶和华常常警醒,常常保护祂的子民,因为祂不会“打盹”(暂时的),也不会“睡觉”(长时间的)――《诗篇雷氏研读本》

         本篇其余各节皆为应许,好似涟漪一圈圈向外扩大,其代名词皆为「祂」与「你」(单数)。此处似乎在朝圣者的歌声中,出现另一个声音与他应和,第4节又有另一个声音;否则的话,亦可视全篇为一个人的独唱,其对话是自我谈论,如:四十二5。──《丁道尔圣经注释》

                   1213~4 则说明神的保护稳固,且神不需要休息的特质。──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廿一4「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

         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神满有慈爱的关怀,他片刻也不休息地鉴察、保护圣徒。因此,圣徒在任何困境中依然能得享平安。 ――《圣经精读本》

         信徒奉差遣进入世界,「如同羊羔进入狼群」(路十3),但主既付重价买赎了我们,祂也必负责「保护」我们,「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来七25)。有时我们祷告了很久,环境也没有改变,好像神没有听到我们祷告。但保护我们的神「也不打盹也不睡觉」(4),祂绝不会不闻不问,而是日夜看顾蒙祂救赎的人(6)。祂的护理是我们等候的把握,「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3~5)──《圣经综合解读》

 

【诗一百廿一5「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

         「右边」(5)是尊贵的位置,比喻神的同在。──《圣经综合解读》

         「荫庇」(5)在烈日之下非常宝贵,比喻神的「保护」(5)。在烈日之下行走干旱荒凉的山路,这个比喻尤其贴切。──《圣经综合解读》

                  ●「右边」:SH 3225,「右方」、「右手」。表达「尊贵」或「宠爱」的位置。

                  ●「荫庇」:SH 6738,「遮荫」、「阴影」,引申为「保护」之意。──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荫庇你。比喻对生活在烈日照耀之炽热地带的人提供特别有力的保护。

  右边。神圣的保护者是有求必应的(见诗168)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廿一5~6耶和华在“白日”和“夜间”都“荫庇”(保护)我们免受敌人的伤害。――《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里向这位以色列人保证,他可以享受那给以色列的特权:这种保护亦必实现在他身上。就在他开始踏上旅途,望向山陵时,神的保护已经临到他。耶和华比山更近(5b),祂的保护既日日更新,又完全妥当。无论已知、未知、白昼、黑夜的危险,或庞大的势力、阴险的计谋,祂都能胜过。──《丁道尔圣经注释》

                  5~8节这一段直接陈明神就是保护者,所以被造万物不会伤害造物者要保护的人。且神的保护是完整且永久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一百廿一6「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

         属神的人日夜有祂看顾。因为有神的荫庇,日头、月亮(比喻各种灾害)都不能伤害人。――《启导本诗篇注释》

         「白日太阳」、「夜间月亮」:任何时候耶和华都保护诗人。――《串珠圣经注释》

         上行之路并不容易。一个人要脱离世界,世界不会放过他;一个人要回到神面前,魔鬼也不肯放过他。所以上行之路必有许多艰难险阻,有「白日」(6)的酷热,也有「夜间」(6)的陷阱。神没有应许上行之路平坦浪漫,但却应许与我们一路同行。这位创造天地的神,必会一路「保护」、「荫庇」我们这些卑微、软弱的人,领我们走过一切死荫的幽谷,一直把我们带到祂里面,「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圣经综合解读》

  到了末日,当太阳获得巨大的能量灼人的时候(1689),神的子民必从这个应许中得到安慰。――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廿一6 日月伤害人】任何一个曾经在中东游历的人,都知道脱水和中暑所能构成的威胁。许多通往耶路撒冷的路途都极之炎热。初民相信正如长时间在烈日底下曝晒会有危险,长时间在月亮底下也会有损健康。主前第一千年纪巴比伦和亚述的诊断医书列出了几个被认为是「辛神的手」所导致的症状(辛是月神的名字)。一个症状是病人磨牙,手足颤抖;另一个则包括了癫痫症的所有病症。英语用 moonstruck  lunatic 等字眼形容精神错乱或发疯,证明这种想法到比较近代依然存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一百廿一7「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

         这应许继续扩大,从朝圣者眼前所关注的事,延及他个人的全部。从其他经文的亮光来看,免受一切的灾害不是指生活舒适无虑,而是指武装齐备。参二十三4,明知有死荫幽谷,却能面对。第7节的两段可与路加福音二十一1819相对照,那里应许了神最仔细的眷顾(「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和神仆人最大的成就(「你们必赢得真生命」),但同一段话中却提到追捕与殉道(路二十一1617)。本段中(7)你的性命,这一字有多重含义,正如在路加福音一样;它乃指全人而言。主耶稣对舍己与爱惜自己的教导,充实了保守生命与失丧生命的观念(约十二2425)。──《丁道尔圣经注释》

         「免受一切的灾害」(7),不是说上行之人会无病无灾、一帆顺利,而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二十三4)。正如主耶稣所应许的:「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路二十一16~18;太十30~31)。撒但的试探无法夺去上行之人的永恒生命,「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太十28)──《圣经综合解读》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约十二25)。上行之人应当把生命交在神的手中,因为「祂要保护你的性命」(7),「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十七8;申三十二10;亚二8)──《圣经综合解读》

  灾害(ra)。包括精神和肉体方面的。 ――SDA圣经注释》

 

【诗一百廿一8「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你出你入”。一个比喻之词,指“在你所做的每件事上”。神时时刻刻、在任何境况,以及永永远远地看顾信徒。――《诗篇雷氏研读本》

         “你出你入”表示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看申二十八6;书十四11;王上三7),神看顾不息。――《启导本诗篇注释》

         「你出你入」:你一切的行动。――《串珠圣经注释》

         与“在你所行的一切道路上保护你”(9111)具有同样的含义(286;撒下325;王上37;王下1927) ――《圣经精读本》

         本诗以一个非常强大、动人的应许作结束。你出你入不单是「每件事」的另一种说法,而是以细致的笔法,引人注意在外面的冒险与创业(参诗一百廿六6),以及作为基础的家庭;也可指朝圣与回家;甚至(从这对动词与另一字的关联来看)也可能指一个人生命的黎明与黄昏。但最后一行显示,神会彻底保护这趟旅程;我们很难判断,究竟那一半更能鼓励人心:是「从今时」开始的事实呢,还是「会持续下去」的事实──不是到时间的末了,而是无穷无尽,就像神自己成为「我的福分,直到永远」(参诗七十三26)。──《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出你入」(8),代表人的日常作息,也代表人生命的黎明与黄昏。上行之人的生命中没有偶然、没有意外,若没有神的允许,什么也不能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圣经综合解读》

  神时常看顾祂儿女的一举一动。――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120~121)

 1 信徒在世上当持什么态度?参120篇; 1715 613。新约有否鼓励避世主义?

 2 希腊以彼古罗学派认为神对世间事件不闻不问,这神观和朝圣者的有何不同?参1212 4~5 8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