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一百二十三篇注解

 

壹、内容纲要

 

【求主怜悯】

   一、望向主施恩的手(1~2)

   二、因被藐视到极处(3~4)

 

贰、逐节详解

 

【诗一百二十三篇题注】「上行(或作登阶)之诗。」

  〔吕振中译〕上殿之歌。」

  〔原文字义〕上行」阶梯,楼梯,向上。

   〔背景注解〕「上行之诗Song of Ascents」共有十五首,传统有三种解释:(1)从圣殿的妇女院(Court of the Women)上到以色列院(Court of Israel)的尼卡诺门(Nicanor Gate),一共有十四级台阶,再加上地面刚好十五级,利未人每上一级即唱一首,所以也被称为「登阶之诗Gradual Psalms, Songs of Degrees, Songs of Steps」;(2)以色列人一年三次登山前往耶路撒冷守节的时候,一路吟唱这些诗,所以也被称为「朝圣之诗 Pilgrim Songs」;(3)以色列人从远方回国、从被掳之地归回的时候,在途中可能也吟唱这些上行之诗。

   〔文意注解〕上行之诗」:指诗篇一百二十篇到一百三十四篇,共有十五篇,一般用于登台阶之时吟唱,故被称为「上行之诗」或「登阶之诗」。

 

【诗一百廿三1「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

  〔吕振中译〕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

  〔原文字义〕主」(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坐在天上的主阿」:原文『坐在天上的阿』,并无『主』字;意指那位坐在天上的至高掌权者。

         「我向你举目」:意指存着期待的心向神仰望。背后的动机可能是当踏进耶路撒冷的城门(诗一百二十二2)之后,面对未来教会生活中的事奉与建造(诗一百二十二3~8),深感自己一无是处(3~4节「被藐视已到极处」),亟需神的怜悯与施恩。

  〔话中之光〕()神在天上坐于宝座(和合:坐在天上)「随自己的意旨行事」(一一五3),他信实的爱与智慧,过于我们所能计算(三十六5:赛五十五9)

         ()到了本篇,上行之人不但踏入了耶路撒冷的城门(一百二十二2),而且来到了圣殿的门口。他从门口向圣所举目,灵里已经看到约柜,看到「坐在天上的主」也「坐在二基路伯上」(八十1;九十九1)。这时,他不再看世界、也不再看自己,不再看山、也不再看同伴,甚至连地上的耶路撒冷也不看,而是单单举目仰望「坐在天上的主」。

         ()主耶稣的祷告也是「举目望天」(约十七1),主祷文首先提到「我们在天上的父」(太六9),就是要我们把心思单单转向天上:「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1~2)

 

【诗一百廿三2「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祂怜悯我们。」

  〔吕振中译〕看哪,奴仆的眼怎样望着主人的手,婢女的眼怎样望着主母的手,我们的眼也怎样望着永恒主我们的神,直到他恩待我们。

  〔原文字义〕怜悯」有恩典,怜恤。

  〔背景注解〕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古时在东方的国家有这样的习惯:当家里有客人的时候,主人和客人坐在房子的中间谈话,而仆人们都是远远的站在房子的那一边,把手搁在胳臂上,他们的眼睛要一直注视着主人。仆人和使女是不准讲话的,他们就是站在那一边,大家默默无声;他们的眼睛也不是东张西望,而只看一件东西,就是主人的手。如果主人觉得应当进茶了,他不说话,只把手动一动。当他的手一动的时候,他的仆人马上会意,就把茶端上来。过了一会儿,主人认为应当摆上糖果了,他嘴里也不讲,他的手又是那么一动(是另外一种动法)。那些仆人是受过训练的,懂得主人的心,所以一看见主人的手动,马上把糖果送来。

  〔文意注解〕看哪」:原文含有唤起注意的意思。

         「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仆人使女』表示我们都是神的奴仆;『望』意指全神注目凝视;『主人的手主母的手』代表神在教会中的作为。信徒在教会中服事神时,首须藉察看神手的作为来明白神的旨意(请参阅「背景注解」)

         「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照样望』即指察看神手的作为。神的手至少有四方面的作为:(1)引导的手:使我们明白神的旨意;(2)供应的手(腓四12~13):使我们力能胜任;(3)扶持的手:使我们在软弱中有够用的恩典(林后十二9~10)(4)管教的手(来十二5~13):使我们在失误中被纠正挽回。

         「直到祂怜悯我们」:『怜悯』与『慈爱』意思稍有不同。怜悯比慈爱更进一步俯就对方,其资格虽不配蒙爱,却因光景可怜,仍能蒙受怜悯。本篇诗虽短,仅有四节,却三次提到怜悯,可见『求主怜悯』乃是本诗的主题。下面三至四节,便是解释我们需要神怜悯的理由。

  〔话中之光〕()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从这里我们看到诗人依靠并等候神的身影。当时,仆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主人。与此相同,诗人将自己的生命与面临的危机完全交托给神。

         ()这里「仆人」和「使女」望着主人的手,代表着敬畏、顺服、倚靠和忠心,包括许多的意思:倚赖恩典、等候指示、接受管教、盼望赦免。

 

【诗一百廿三3「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

  〔吕振中译〕恩待我们,永恒主阿,恩待我们;因为我们饱受了藐视到极点。

  〔原文字义〕藐视」轻看;「极处」非常,极度地。

  〔文意注解〕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一再呼求神的怜悯,显示自己迫切的需要。

         「因为我们被藐视」:此处唯独举出『藐视』;颇发人深省。其他事情或会带来皮肉之伤,但这却使人心底冰冷。它能进入灵魂的深处,比任何拒绝更甚;登山宝训中指出,它比忿怒更具杀伤力(太五22)。即使是语出偶然,或不经意,业已十分伤人;而若是当受的,又是不可更改的,则成为地狱般的痛苦(但十二2)

         「已到极处」:强调内心的迫切感,简直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话中之光〕()一个人越靠自己、越远离主,里面就越骄傲,越觉得自己能干、属灵。但一个人越仰望神、越亲近主,里面就越谦卑,越承认自己不过是一个仰赖恩典的无用「仆人」或「使女」。当人脱离了自己、脱离了环境,单单向「坐在天上的主」(1)举目的时候,眼目就会忠心盯住主引导的手、供应的手、扶持的手和管教的手,承认自己「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林前七23),而是要让神的旨意成就在自己身上,留意祂手的每一个动作,随时预备、响应呼召。

         ()当我们时时、事事仰望主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效法基督耶稣」(罗十五5)。因为我们「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

 

【诗一百廿三4「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

  〔吕振中译〕我们饱受了安逸人的嗤笑,骄傲人的藐视,到了极点。

  〔原文字义〕安逸」自在的,安定;「讥诮」嘲笑;「骄傲人(原文三字)」压迫,压制(首字);骄傲(次字H1342);骄傲(末字H1349)

  〔文意注解〕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安逸』原文是「自在安全,平静无事」;『安逸人』可指未曾受过神管教,未曾学习过十字架功课的人,他们暂时所享受的是肉体的安逸和外面环境的平安无事;『讥诮』意指嘲笑别人所谓的「属灵追求」徒劳无功。

         「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骄傲人』指那些在属灵的追求上已经有所得,已经达到某种属灵境界的人;『藐视』指看不起别人的成就,认为还差得远;『已到极处』表示因被安逸人的讥诮和骄傲人的藐视,以致里面受伤而无法忍受。

  〔话中之光〕()「安逸人」自己的生活平静无事,但却成为别人痛苦的来源,甚至「已到极处」(3)。这样的「安逸」必然招来神的审判,最终把人引向沉沦。

         ()「安逸人」和「骄傲人」倚靠自己的努力,日子越安逸、灵里越骄傲,所以会「藐视」那些承认软弱、需要求神怜悯的人,「讥诮」那些拒绝自己、背起十架行走天路的人,就像人讥诮被挂在十字架上的主。

         ()诗人不提皮肉之苦,但却两次提到「藐视」(34),因为「藐视」乃是「骄傲人」的毒箭,能射进灵魂的深处,比任何的伤害和拒绝更甚。所以主耶稣说:「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五22)

         ()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祂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祂」(赛五十三3)。因此,一个上行之人,也是拒绝自己(太十六24)、与主一同「钉在十字架上」(加六14)的人。当他在圣殿门口举目仰望神的时候,就把一路的辛酸、一切的苦楚都倒在主的面前,单单等候主的「怜悯」(3),而不是靠自己去争取「安逸」:「他当由人打他的腮颊,要满受凌辱。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祂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哀三30~33)

         ()本节说明了作者痛苦的来源是「平静无事的人」与「骄傲的人」。我们自己会不会也常常在顺境时对那些遭遇患难的人指指点点,导致他们更是陷入痛苦之中呢?

 

叁、灵训要义

 

【仰望神的怜悯】

   一、仰望的对象

         1.「坐在天上的主阿」(1节上)那位坐在天上的至高掌权者

         2.「耶和华我们的神」(2节中):那位「我就是我是」的神

   二、仰望的方式

         1.「我向你举目」(1):谦卑地注目等候

         2.「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2节上):专注地等候神施恩的手

   三、仰望的目的

         1.「直到祂怜悯我们」(2节下)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

         2.「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们,怜悯我们」(3节上):迫切需要神的怜悯

   四、仰望的原因

         1.「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3节下):被人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3)

         2.「我们被那些安逸人的讥诮」(4节上):被那些未曾受过神管教,未曾学习过十字架功课的人嘲笑

         3.「和骄傲人的藐视,已到极处」(4节下):被那些在属灵的追求上已经有所得,已经达到某种属灵境界的人看成一文不值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诗篇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诗篇提要」末尾处